登陆注册
5768400000003

第3章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中(3)

有一句话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那就是“舍小我,成大我”。这句话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必须在“小我”和“大我”之间进行选择一样。言外之意,这二者彼此矛盾,水火不容。

真实的情况是,“小我”与“大我”紧密相连:“大我”是一个完善了的“小我”,“小我”是一个还没完善的“大我”,就如同“佛是一个觉醒的人,人是一个还没觉醒的佛”。他们之间的差距就相当于一粒树种与满树果实之间的差距。

苹果树需要种子,才能成长为大树;人需要“小我”,才能成长为“大我”。

活给别人看的人之所以迷失,是因为他们试图通过抛弃“小我”的方式获得“大我”,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的“大我”是空洞的“大我”,是虚伪的“大我”,是装的“大我”,是压抑自己的“大我”。

裸捐,就是抛弃了“小我”。

抛弃“小我”的人在人群中迷失了自我,他们是迷茫的,也是痛苦的。试想,你把自己的一切都捐了出去,你自己和你的家庭靠什么生活呢?这就相当于苹果树切断了自己的营养来源,它还能长出苹果吗?

一般来说,抛弃“小我”的人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痛苦和迷茫;一是虚伪和装。

一个没勇气承认自己有私心的人,绝对不是诚实的人。一个有私心的人最后能做出无私的事情,一定是在内心获得了一种超越,就像盛稻和夫那样。

这样的人不会在乎别人的目光,也不会活给别人看,而是敢于去走自己的路,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从中获得一种深刻的幸福。

舍弃“小我”从来就不可能获得“大我”。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结果,常常是毫不利己,专门害人。

还记得那个舍身为女的父亲吗?他就是一个毫不利己的人。为了让女儿能与刘德华见上一面,他不惜投河自尽,舍弃了“小我”。这种舍弃“小我”的行为能成就他的“大我”吗?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疾病的反应。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根本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维吉尼亚·萨提亚在《如果你爱我》中这样写道:

请你爱我之前先爱你自己

爱我的同时也爱着你自己

你若不爱你自己

你便无法来爱我

这是爱的法则

因为

你不可能给出

你没有的东西

……

剥削你并不能让我得到滋养

把你碗里的饭倒进我的碗里

看着你拿着空碗去乞讨

并不能让我受到滋养

牺牲你自己来满足我的需要

那并不能让我幸福快乐

宣称自我牺牲是伟大的那是一个古老的谎言

……

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诚实最重要的是要承认自己有私心。实际上,爱自己与爱他人,自私与无私并不是矛盾的,如果你能努力把自己的私心放大,就像那粒苹果种子一样,努力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活,那么,你就会自动自发地把自己的私心转变成一种无私的行为。

不承认自己有私心,绝对是虚伪的,是一种彻彻底底的“装”。但在这一切私心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私心,是与别人相连的,需要我们通过无私的行为才能实现。比如,“土豪”为了满足自己被尊重的渴求,就需要有人与他做朋友。其实“土豪”之所以愿意无私地请朋友吃饭,为朋友埋单,就是在花钱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前面我们说过,人有五种需求,但要满足后面的三种需求,我们就必须突破“小我”,变得无私。比如,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接纳,这是一种很自私的心理。但要获得别人的接纳,我们就必须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如果你不这样做,别人就不会接纳你,你希望被别人接纳的私心就无法得到满足。同样,你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就必须去肯定和尊重别人。

你怀着自私的心理去寻求别人的肯定,结果却发现只有无私地去肯定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做朋友,也没有人愿意尊重一个嘲笑和羞辱自己的人。

“土豪”太自私,一定没有朋友。同样,即使是你崇拜的偶像,只要他嘲笑了你,羞辱了你,你也一定不会再尊重他,再崇拜他。

所以,不管是谁,只要他想满足人生后面的三种需求,让心智达到成熟,让心灵获得超越,并体会到那种深刻而真实的幸福,他都必须采取无私的行为。狄更斯在《圣诞颂歌》里描写了一个“土豪”吝啬鬼,虽然腰缠万贯,却一直无法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能够让别人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美国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说:“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条,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

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最自私的需求却需要我们用最无私的行为来满足。正因如此,佛教才会强调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利他主义是一致的。

人需要别人,更渴望被别人需要

郭冬临演过一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讲的是,一个人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有本事,宁愿半夜裹着军大衣、拿着小马扎,悄悄地帮别人排队买票。实际上,这个小品也反映出了人的一种心理:人需要别人,更渴望被别人需要。

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需要:嗷嗷待哺的婴儿满足了父母的这种渴求;危难时刻的妻子、丈夫、亲戚或朋友等,都可以满足我们对这种感觉的渴望。

为什么人们会渴望被别人需要呢?因为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很是美妙,不仅内心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能产生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体验。胡雪岩说,他挣钱的目的之一,就是当看到朋友遇到困难、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掏出一张银票说:“拿去花!”那种被需要的感觉真地让他很是满足。

相反,如果别人不需要我们,这就证明自己没有了价值,会因此产生失落而痛苦的感受。我的一位同学最近退休了,深感失落。见面的时候,他说得最多的是自己仍然还有用,还想做点事情。我开玩笑说:“以前你抱怨单位把你当牛马,现在你不当牛马了,怎么反而不习惯了呢?”当然,我很清楚,那是他渴望被需要的本性在起作用。

很多人退休后之所以养猫、养狗,就是因为他们需要满足自己被需要的感觉。退休之后,孩子不再需要他们的帮助了,社会也不需要他们了,

但猫和狗还需要他们。他们从猫狗的需要中能获得一种满足。但猫和狗的需要毕竟与人的需要有着本质的不同。

人真的很矛盾,当我们在帮助别人,以及对别人付出爱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和不可忽视,感受到了自己的尊贵。这就是自尊。因为别人需要我们,所以我们很重要,很尊贵。不难看出,帮助别人能给自己带来满足和幸福,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作出积极的评价,还能够让我们获得深刻的自尊。换而言之,通过帮助别人,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是手段和过程,最终目的是满足自己被别人需要的渴望,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帮助别人而迷失了自己,从而忘记了帮助别人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自己。如果我们忘却了这个最终的目的,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抱怨、悔恨和愤怒之中。

然而,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味地爱别人,却忘记了爱自己;一味地帮助别人,却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种行为会让我们误入歧途。要么陷入痛苦之中,要么陷入虚伪之中。正如维吉尼亚·萨提亚所说:

自我牺牲里没有滋养

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

……

它制造了内疚、怨恨,甚至仇恨

……

爱自己不是自私

牺牲自己并不是爱的表达方式

……

我觉得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些人就很好,他们去帮助别人,却没有忘记帮助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他们清楚哪些人应该得到帮助,哪些人不应该得到帮助,如果帮助他人会让对方变得懒惰和贪婪,那么,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他们也拒绝伸出援手。

巴菲特说,给孩子们留下钱,是要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无所事事。他号召富人捐出一半的家产,其实很有智慧。捐出一半,是为了满足自己被社会需要的感觉,留下一半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个人只有需要和被需要的感觉都满足了,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是符合人性的。守财奴不符合人性,因为他们没有满足自己内心被需要的感觉。裸捐也不符合人性,因为他们剥夺了自己的需要。所以,不管裸捐的行为最初多么轰轰烈烈,最终都会以一场闹剧而收场。

佛教中有“自渡”和“渡人”的说法。“自渡”出于自私的心理;“渡人”是一种无私的行为。佛教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将“自渡”与“渡人”、自私与无私统一了起来。

如果我告诉你,佛陀是一个最自私的人,你信不信?

如果我告诉你,他又是一个最无私的人,你信不信?

如果我再告诉你,佛陀是一个最自私又最无私的人,你信不信?

实际上,佛教一直在宣扬,从根本上来讲,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利他主义是一致的。例如,佛陀最初寻求佛法的动力来自于“自渡”。佛陀在皇宫里,虽然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也感受到了人生的痛苦,于是便想寻求解脱之道。这时,他的动机是“自渡”,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这一动机与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后来,他却在菩提树下发现:要想“自渡”必须“渡人”;要想“渡人”则必须“自渡”。“自渡”,是一种最自私的行为,“渡人”又是一种最无私的行为。

为了自渡而去渡人,所以,他是一个最自私又最无私的人。

在《楞严经》中,佛陀很明确地提出:“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意思是说,自渡之后,自己觉悟了,修行达到圆满的境界,才可以去帮助别人,这就是现在的佛。在《金刚经》中又说,一个人要想自渡,就必须在内心深处许下诺言,这个诺言就是帮助别人、救人于危难,即大慈大悲的菩萨心。意思是,要想“自渡”就必须怀有“渡人”之心。

看到了吗?学佛并没有那么难:一要好好照顾自己;二要好好照顾别人。照顾好别人的目的,是为了好好照顾自己;而只有照顾好了自己,才能照顾好别人。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些话很熟悉呀?好像在哪儿听到过。是的,每次乘坐飞机的时候,空乘人员都会在广播里说: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请先将自己的氧气面罩戴好,然后再去帮助别人。”

一个自身难保的人,怎么可能去保护别人?

然而,生活中常常就有这样的人:一个连帮自己父母洗碗都不愿意的人,却一心想去拯救世界;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控制的人,居然想去管理别人;一个连夫妻关系都处理不好的人,却梦想去当人生规划师。

一个没有“自渡”的人,怎么可以“渡人”?

每次在飞机上,听到这个安全须知时,我都会想,虽然这些漂亮的空姐没有穿袈裟,没有双手合十,没有对我们说“阿弥陀佛”,但是她们宣讲的却是佛法最根本的东西。把佛法搞得很神秘的人,是对佛法的蔑视和羞辱。分析这些人的动机,我们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把佛法搞得很神秘,也许是自己想成为神秘的人。

02

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不是深山老林,而是人群

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人是很麻烦的。”

这是一句大实话。一方面我们必须与人交往,这样才能满足爱与被爱的需求,满足对尊重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人又像地狱,当你一步踏入,便会深陷进去。你本想亲近别人却遭到了疏远;你本想得到肯定却招致了否定;你本想获得尊重却自取其辱……当这种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你还敢相信别人吗?你还能找到真实的自己吗?你还知道自己的最高目标是自我实现吗?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坚守?你是选择压抑自己、迎合别人,还是勇敢地接纳真实的自己?你是放弃真实的自己,活给别人看,还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他们的呢?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里。

一滴水是清晰可见的,但是,当它融入到水中,你还能找到那滴水在哪里吗?同样,即使你是一个有个性、有棱角、有爱好、有思想、有情感、有自我的人,如果迫切希望被别人接纳,渴望合群,常常也会磨灭自己的棱角,隐藏自己的个性,屏蔽自己内心的声音。马克·吐温说:“跟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我所暴露给世人的只是修剪过的、洒过香水的、精心美容过的公开意见,而把我私底下的意见谨慎小心地、聪明地遮盖了起来。”因为,只有当你变得与人群中的其他人没有多大区别的时候,这个群体才会接纳你。没有哪个群体会接纳一个异类。

人们总是喜欢接纳与自己相同的人,排斥与自己不相同的人。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为铁哥们儿?就是那些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他们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人生体验,犯过共同的错误,有着许多相同的秘密。

人们渴望被什么样的人群接纳,就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

一个警察要去卧底,渴望被流氓团伙接纳,就必须变得流里流气,甚至还需要干出一些流氓的事情。

但需要警惕的是,渴望被人群接纳的心理常常会让我们削尖脑袋,扭曲自己的个性,压抑自己,甚至做出违心的事情。最后,我们虽然被人群接纳了,但我们的自我却消失了。

在人群中消失了真实的自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愿也不敢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人人都在说假话,说违心的话,都在恭维皇帝的新装,结果就会导致巨大的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检阅部队,旁边的一位将军拍马屁说:“元首,您瞧,下面的人真多呀!”

希特勒说:“不!我一个人也没看见,我看见的只是人群!”

希特勒一语道破天机。要想让人疯狂,先要让每个真实的自己消失在人群里。只有当每个人的自我都消失在人群中,没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意志,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没有了自己的灵魂之后,希特勒才能驱使他们去干令人发指的事情。

人与人群有什么区别呢?

人是有“我”的人,这个“我”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渴望、自己的梦想……

人群是什么?

人群就是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这些人为了获得别人的接纳,每个人都磨灭了自己的感受、想法、意愿、个性和自我。

一个人独自走在乡间小路上,这是一个“人”。

很多人聚集在一个社交场合,推杯换盏,彬彬有礼地交谈,这就是“人群”。

这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走在乡间小路上的人,他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和目光,不用考虑自己的姿态和着装。他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想放屁,就放屁。而在社交场合交谈的人,特别关心别人对他的看法,很在乎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根本不敢随便放屁。他会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按照别人喜欢的方式行动。

正如张爱玲说的那样:“装扮得很像样的人,在像样的地方出现,看见同类,也被看见,这就是社交。”

同类推荐
  • 男人成功前的50个输不起

    男人成功前的50个输不起

    如果说20几岁的男人还对人生充满激情与幻想,并以此激励自己成长的话;那么30几岁的男人就应该成熟而理智,并能在现实的压力中去奋斗并成功。男人30而立,30几岁的男人不再是男孩,他开始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他身上寄托了妻子儿女的未来与梦想,使命感、责任感以及自己的理想,让他可以超越以往地去追求成功。
  • 不完美女人的幸福守则

    不完美女人的幸福守则

    本书内容包括:到底嫁给哪类男人才是绩优股、好女人好在哪儿、坏女人坏在哪儿、女人带痛的婚姻等。
  • 成功商人是怎样炼成的

    成功商人是怎样炼成的

    成就大事的人,要有敏税的眼光,有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经商过程中,当你认为自己最弱时,可以在强者的天地里想主意,当你认为自己强大时,不妨在最弱的地方去寻找你的市场,真正的智者并不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宝库”,而是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的人。成功商入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有超人的思维能力,他们能够在瞬间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作出异想天开的决断。一个成功的商人一定是个善于学习的人,懂得必不可少的经商法则。有些法则看似简单,往往易被忽视,但它们却是企业提高凝聚力、增加效益的法则。作为一个企业老板,应掌握和运用好这些法则。
  • 办公室潜伏秘笈

    办公室潜伏秘笈

    职场生存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办公室政治虽然是一种有着客观规律的社会现象,但它又不能脱离人的主观努力而自发地进行。需要人们集中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去分析形势,把握动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出来工作,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职场生活的价值取向就是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组织间的关系,从而也是满足各自的应有利益。
  • 心态决定人生

    心态决定人生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热门推荐
  • 媚妃行

    媚妃行

    为了报仇,为了查明真相,她决定以另一个身份调查事情的始末。待进了堇王府,接触到了皇家人,便开始了一步步的算计。他,为了规避风头,在暗中步步为营,以求自保,谁知还是没能躲过宿命。皇帝、桀公子等众人的战火越打越响。一场亲事引出两代纠葛,最终他们何去何从?
  • 狗仔甜妻:暮少,别乱撩

    狗仔甜妻:暮少,别乱撩

    无意穿成为别人,以他人的身份与他相爱。为了让他喜欢上完整的自己,为了让他完全摆脱过去的人,她在他面前死去,给他留下了深深的伤痛。严茉再次醒来,如愿以偿的回到自己的身体里,对着已经满心创伤的暮景,除了心疼还有抱歉。这次,她要真正的与他在一起,没有别人的参与,身与心,都是她自己的。严茉下了豪言壮语,她要再次让他喜欢上自己!但是,他已不是那个他,虽然依旧绅士风度翩翩,只是不想再对谁动心。没关系,死缠烂打,做他助理做他邻居……好像没用,他无动于衷。好吧,那她只能不择手段,追他追到床上去,看他怎么拒绝!
  • 我的管家是总裁:傲娇千金抱回家

    我的管家是总裁:傲娇千金抱回家

    忠心管家还有另一重身份?一面是温暖和煦妖孽大管家,一面是冷酷无情修罗般帝王总裁。他温柔一面只为她而来,独家宠爱。冷漠傲娇千金VS双重身份总裁。修罗面具下的微笑,是危险还是春天?千金快跑!你的管家总裁来追你啦!
  • 绯闻女妖

    绯闻女妖

    重生为修仙世家的千金小姐一无灵根二无灵力如何自处?没关系,身后美男多如云,日子照样悠闲过。霸道傲娇又粘人,一边去!妖冶魅惑无节操,一边去!天然萌物自然呆,一边去!.......温柔体贴极品男,一边。。躺着去吧!
  • 生活在鸟笼之中的妖精

    生活在鸟笼之中的妖精

    呐!你见过妖精乐园么?曾经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作品进入铺垫环节,后面可能会虐。群号码:586445605欢迎大家进来吐槽催更
  • 笑傲江湖之江湖恩仇

    笑傲江湖之江湖恩仇

    当东方不败、令狐冲转世后,两人兜兜转转,江湖恩仇何时化解。轮回岁月几红颜,烟花瞬间成桑田。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
  • 成功启迪

    成功启迪

    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重大的财宝,它们是为人类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家巨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作为成功的追求者,获取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脱颖而出:职场中的生存法则

    脱颖而出:职场中的生存法则

    这绝对是你看过的最实用的职场生存法则秘籍!身在职场不但需要你修炼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你去发觉、去掌握、去应用各种技巧与策略,从而适应职场中的游戏规则,才能让自己展现才华脱颖而出,轻轻松松地遨游职场,安安稳稳地步步高升,把自己引向成功的彼岸!
  • 都市之逆风青春

    都市之逆风青春

    谁的青春不疼痛?谁的青春没有梦?来自清江中学的小屌丝陈然因为一次高利贷开启了逆袭之路。极品美女老师?看我如何推到。清纯无敌美校花?对我投怀送抱。情敌嚣张高富帅?看我如何踩在脚下。我叫陈然,请看我如何从逆风青春走向顺风人生。ps:这是一篇爽文,请大家放心阅读。
  • 染指帝师:师傅太绝色

    染指帝师:师傅太绝色

    他是英明神武,霸气四方独尊自傲的皇帝。可是,面对他顽皮的女徙弟,却总是无可奈何。她是名震一方的恶霸,只因为她有一个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师傅。在这个以尊为天的天地间,他拼命地闯祸,他拼命护短,只以为天真徙弟只因爱贪玩。突然有一天,把自己的爱徙赐给了自己的侄子。爱徙伤心,留书出走,糊涂的皇帝一下子明白了。祸只为君闯,君可知伊心,超情感的师徙大恋欣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