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2300000006

第6章 王国维大事记(4)

1924年11月,溥仪被逐出紫禁城之时,王国维就有自杀的意图,只是家人严加看护,才未能得逞。王国维死后,其遗书上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蒿葬于清华园茔地。……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湖南叶德辉、湖北的王葆心惨案、浙江军政府籍没章太炎家产案,均使王国维受到巨大的刺激。为了避免再次受辱,按“君辱臣死”的古训,还不如一死了之,故而“殉清”说似乎还可以理解。但是,“殉清”之说存在疑问,王国维并无叶德辉在湖南组织筹安会如此劣迹,也不曾发表过鼓吹复辟的言论,更没参与复辟的活动。当溥仪决心依靠日本,以天津为基地进行复辟活动时,王国维已经应聘清华导师了。王国维并不想做谏死之臣,否则辛亥革命之时,他早就“殉国难”了。王国维遗书中只交代家事和书籍之安排,丝毫没有涉及溥仪小朝廷的文字,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他的遗书视为一种内心的恐惧,有明确的价值指向,他的自沉,是社会和个人综合的悲剧。

(二)罗振玉逼债说

王国维被罗振玉逼债致死一说,在王国维投湖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相当有市场。逼债说最早源自郑孝胥,史达、溥仪、郭沫若也同意此说。1927年8月7日,史达《王静安先生致死的真因》一文较早持此观点,该文认为王国维自沉是远因和近因的综合作用。远因是王国维自任教苏州师范学堂之日起,被罗振玉“拉拢着做他学问上的工具,而王先生后半生的处处可怜便在那时上了无形的桎梏”,近因则缘于罗、王二人曾在日本合伙做过一次生意,王国维攒钱一万多,分文未取,均放在罗振玉处作为存款,后来,罗振玉又兜搭王再做一趟生意,孰料大折其本,王国维因此还背上不少债务。这些利息“刚刚把王先生清华所得的薪水吃过,还须欠些。那么一来,把个王先生直急得又惊又愤,冷了半截,试问他如何不萌短见”?“合此两因,竟把一个好端端的学者活活地逼死。”

溥仪《我的前半生》记载:逊清内务府大臣绍英曾托王国维代售一批字画。罗振玉得知后,从王国维手中把字画要了去,说可以替他卖。但卖后罗振玉把所得的一千多元全部扣留,作为王应还罗的债务。王向他索要,罗反而算其旧账,“竟向他追起债来,后来不知又用了什么手段再三地去逼迫王国维,逼得这位又穷又要面子的王国维”无法面对绍英的催促,因而自尽。1936年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也有相似的记载:“据说他并不是忠于前朝,而是别有死因的。他临死前写好了的遗书,重要的几句是‘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绝没有一字一句提到了前朝或者逊帝来。这样要说他是‘殉节’,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况且当时时局即使危迫,而逊帝溥仪还安然无恙,他假如真是一位愚忠,也应该等溥仪有了三长两短之后,再来死难不迟,他为什么要那样着急?所以他的自杀,我倒也同意不能把它作为‘殉节’看待。据说他的死,实际上是受了罗振玉的逼迫。详细的情形虽然不十分知道,大体的经过是这样的。罗在天津开书店,王氏之子参与其事,大折其本,罗竟大不满于王,王之媳乃罗之女,竟因而大归。这很伤了王国维的情谊,所以逼得他竟走上了自杀的路。”郭沫若认为“挚友之绝”对王国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罗、王二人,亦师亦友,关系非同一般。二人关系一向密切,王国维得到过罗振玉的很多资助,王对罗也一直心存感激。后来罗将女儿嫁给王的长子王潜明,二人结为亲家。由于王国维的杰出学术地位,并且任职清隽小朝廷。在一定程度上说,罗振玉视王国维为布在溥仪身边的一粒棋子,利用王国维以达到他的政治目的。而罗在王丧子后,把新寡的女儿从王家接回,王国维曾经凑足过三千大洋寄给罗家以做儿媳日常用度,罗振玉却三番五次退回,致使王国维感到很丢面子,由此觉得受到了侮辱。与王国维有近三十年交情的殷南,在1927年10月《我所知道的王国维先生》一文中说:“偏偏在去年秋天,既有长子之丧,又遭挚友之绝,愤世嫉俗,而有今日之自杀。”

王国维性格孤僻,没有多少知心朋友。因此他非常看重自己与罗振玉之间的友谊,一旦意识到罗振玉是在利用他,甚至瞧不起他,他就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以致投湖自杀。罗振玉逼债说基本上把罗振玉描绘成一个小人,使王国维之死带有小人算计的色彩。这种说法明显带有情绪性,因而不能算是持平之论,甚至有些滑稽色彩。应当承认,罗振玉在王国维自沉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不能因此完全抹杀罗振玉对于王国维的提携之功,也不能认可王国维为一个毫无主见的傀儡式的人物,这显然是对王国维的内心世界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无法将其作为王国维之死的确切原因。

(三)殉文化信念说

王国维始终沉浸于中华文化之中,一生都奉献给了学术事业。“殉文化信念说”的提出者是与王国维同为清华导师,且精神契合的陈寅恪。他认为将王国维自沉归结于“殉清”的说法未免“局于一时间一地域”,并没有真正把握王国维自沉的原因。其《王观堂先生挽词·序》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度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集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也。”

陈寅恪此论有助于我们理解身处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传统文人的沉重转身,为我们破译王国维自沉之谜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凡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其死因不能简单地局限于一时一地,或受某一人物的影响。他们的死因必定有超越时空的、更为广泛的意义。陈寅恪所论“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并非“身在此山中”的一般人所能理解。王国维同时代之人是很难理解王国维为何自沉的,这是一代学人的孤独!我们不能机械地或简单地把王国维自沉归结为某一个人的影响,无论是罗振玉,还是溥仪,当然我们不排除有某一人物的刺激或推动,但不能将一代学术大师之死的原因完全推给这两个人。这里面涉及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认同问题,易代之际,中国文人往往把某一文化情结寄托于这个文化符号之上。王国维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与新学兼得的文化符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来理解王国维之死,或许有新的体悟。

黄节在王国维自沉后三天,去拜访吴宓,表达了对王国维自沉的看法。据1927年6月4日吴宓的日记记载:“宓迎入述王先生死事。黄先生大悲泣,泪涔涔下。谓以彼意度之,则王先生之死,必为不忍见中国从古传来之文化礼教道德精神,今将日全行澌灭,故而自戕其生。宓又详述遗嘱种种。黄先生谓,如是则王先生志在殉清,与彼之志稍异。”对于学术界流行的“殉清”说,黄节旗帜鲜明地反对,“与彼之志稍异”之语已道出真相,他认为王国维之死是献身于文化道德。吴宓原先赞成“殉清”说,但自从参加王国维的入殓仪式后,又持“殉文化信念”之见,其日记有如此记载:“然宓固愿以维持中国文化道德礼教之精神为己任者,今敢誓于王先生之灵,他年苟不能实行所志,而淟涊以殁;或为中国文化道德礼教之敌所逼迫、义无苟全者,则必当效王先生之行事,从容就死,惟王先生冥鉴之。”吴宓一生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从文化人格来体认王国维之死,可谓惺惺相惜。

王国维身处新旧文化转型之际,文化裂变不时拷问着传统文人的人格再塑,传统文人经受痛苦的煎熬。一般看来,每当传统文化衰落之时,浸染传统文化越深的人,所受的痛苦也就越剧。王国维曾细心研读德国哲学,极力传播科学观念,在西学中国化路径上建树颇多。但他自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无法隔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后来他致力于经史之学,传统文化更成为他学术生命的重要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说,王国维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也就是一直在寻找一条解脱之路。文化裂变带给他的痛苦至深至烈,已经到了他不死就不足以解脱的程度。社会转型期的文化人格建构,有人可能执着于一种价值,最终享受到社会的便利,但王国维的人格建构有中西两种因子,他又不善于驾驭,在中西两种文化上走钢丝,故而长期浸染孤独和忧郁,自沉或许是一种解脱。

王国维自沉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事件,个中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中国传统文化之脉,千年传承,虽有时面临衰落的危机,但文化精髓和内质从未剥离。文人志士身处乱世之中,会有以身殉志的决心和勇气,陈寅恪、黄节等人的诠释在学术界立即得到共鸣,并在文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陈寅恪等人的观点,与其说是追溯王国维自沉的原因,倒不如说是以他自己的一种心态来观照和断论王国维的学术精神。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王国维之死,从表面上看是“殉清”而死,但尽忠并非王国维生命的全部,挥手告别溥仪小朝廷、移居清华园,已经显示他淡化甚至用力抹掉遗老影响的趋势,其遗书内容也是一个有力的注脚。王国维自沉了,但这种文化意识永远不会沉没。在他身躯倒下的地方,却树立起一块文化丰碑。

(四)性格悲剧说

王国维天性忧郁悲观,在《三十自序》中,他说自己“体质羸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定从事于哲学”。叔本华思想中的悲观和天才观深深契合于王国维忧郁的性格。王国维一向自视甚高,以天才自况。王国维认为一般人的快乐与痛苦,仅仅是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而天才由于能洞见痛苦的根源,因而要承受更为深切的孤独和痛苦。爱子王潜明去世、老友罗振玉断交,这些极具刺激性的事件,接连打击王国维的精神世界,而哲学、史学却并不能化解他内心的矛盾,所以走上人生不归路。

在《三十自序·二》中,他说:“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他在同篇中又说:“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不苦感情寡而理情多。诗歌乎?哲学乎?他日以何者终吾身,所不敢知,抑在二者之间乎?”美术作为解脱人生痛苦的途径,未能调和智与情兼胜的内在冲突,使他难以实现动态的平衡。

王国维的一生,是各种矛盾交织与思想斗争的表现,追求学术独立,经济上却不得不依附于他人,这种矛盾几乎伴随他一生。对于王国维的死亡之谜,虽有诸多解读,迄今尚未有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答案。作为局外人,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真实而准确地抵达死者的内心世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一代大儒,他的死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某种简单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在偶然中体现了一种必然性。王国维的自沉是经过慎重考虑而做出的决定,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现在,只凭几个极具主观色彩的因素去追溯王国维的死因,怎么说都只是一种推测。

如今,国人已经难以知道王国维真正的死因,唯一能够确定的是,王国维走进颐和园之前,为何还让清华园三十五号人力车夫在门外等他?这是否表明他的内心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王国维的最后要求,人力车夫实现了承诺,并老老实实地守候着,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最终等来的却是大师自尽的消息。昆明湖的纵身一跃,究竟是绝望于朝廷的覆亡,还是文化的式微呢?一百年来,王国维死因之谜,仍然是学术界一个饶有兴趣的学术之谜。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成为20世纪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也是王国维留给后人继续探索的一个课题。王东明女士提议,希望世人多关注她父亲的学术和成就,对其死因不必再争议。亦即与其花很大精力去追究她父亲的死因,倒不如静下心来去传承王国维的学术。还原历史真相,辩证地看待王国维自沉事件,弘扬他追求学术独立、礼赞自由思想的学术精神,可能是我们走近学术大师的最好途径。

同类推荐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海明威卡夫卡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海明威卡夫卡

    海明威和卡夫卡是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家,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该书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林徽因,一个成为同时代女性公敌的魅力女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有这么一些人,在他们的生命中遇见了林徽因:她的祖父、父亲、母亲对她施以了怎样的影响,让她出落成何种模样,包扩外貌、性格、气质、修养……
  •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图说世界名人: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介绍了,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及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国家及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我的编辑生涯

    我的编辑生涯

    我很幸运,当我刚刚迈入社会,加入编辑队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好老师。黄伊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时候,被分配到第二编辑室也就是文学编辑室学习怎样做编缉。当时肖也牧是编辑室主任,是我的领导。黄伊则负责手把手地教我编辑的基本工,是我的第一个名符其实的老师。
热门推荐
  • 禁忌之纸牌游戏

    禁忌之纸牌游戏

    明川大学,延氏家族,商泉意外被卷入一场离奇的自杀事件,有人用纸牌一步步指引她,前方是真相还是危险的陷阱?……又是谁可以守护她到达光明的彼岸?……
  • 驱神者

    驱神者

    历经长久的战争沃德大陆迎来了科学民主时代,数百年后,远古诸神苏醒,在神力之下无数人狂热信仰神,成为神之奴仆,赵卫也是,但是一场变故后,他诅咒众神,毅然走向了驱神之路。这条路他能走到最后吗,是倒在路上,成为骸骨;还是驱逐众神,夺回属于人类的世界!
  • 爱弥儿

    爱弥儿

    陶红亮编著的《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经典书系之一,《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讲述了:《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
  • 校草你是我的谁

    校草你是我的谁

    。。。简介都是浪费口水。。。希望大家点进来看看吧!
  • 重生之神级学霸

    重生之神级学霸

    生物系研究僧出身的猥琐胖子杨锐,毕业后失业,阴差阳错熬成了补习学校的全能金牌讲师,一个跟头栽到了1982年,成了一名高大英俊的高考复读生,顺带装了满脑子书籍资料80年代的高考录取率很低?同学们,跟我学……毕业分配很教条?来我屋里我告诉你咋办……国有恙,放学弟!人有疾,放学妹!这是一名不纯洁的技术员的故事。
  • 攻天

    攻天

    我等生来自由,何须仙佛管束。一盘棋局,赌的是仙佛的存亡。慕英名不慎误入赌局,来到八荒世界。拨云见日,消散漫天诸佛,还我自由之身。荡妖降群魔,千山尽拱扶。捣乱阴阳界,扑灭三生光。纵马九十洲,玄素伴我旁。百万雄师甲,蹄踏五帝纲。
  • 遇见你很高兴

    遇见你很高兴

    女孩的一次意外遇上的男孩,男孩精心照料爱上女孩,因为双方家庭的种种原因,他们能顺利在一起吗?敬请期待。。。。。。(一整本书都在讲他们的故事)
  • 毒医倾城之残王毒妃

    毒医倾城之残王毒妃

    她是中医世家的天才少主,她是第一丑女。当她变成了她,在这历史上没有的国度该怎么办。当腹黑如她遇上更腹黑的他,当他要娶她她却说;“天下和我你选一个,一朵花和一个花园你选一个。”“为你放弃天下又何妨,为你负天下所有人又何妨。'
  • 天狩之境

    天狩之境

    非是之人如何,似阿修罗道又如何。六界之大为何就没有我琉璃的栖身之所。你们逼我,所有的人都逼我,逼我堕天,逼我成魔。我不怕,因为有一个人,为我种了满山的千骨橘,等了我千年。可是你,御璟仙尊,你利用我对你的爱害死了他,你可知道他是谁!你死,只是重入轮回。他灭,却是永不再生!我好恨!好恨啊!老天!我为你献出所有,愿意为了众生放弃心中卑微的爱意,可是你为何还不放过我,放过我身边所有爱我的人,为什么要让他们一个个的在我眼前死去!既然天容不下我,我便逆天!玉跑刀再现,太渊魔神觉醒。御璟仙尊,你给我好好的看着,看我琉璃怎样带领冥、妖、魔三界的大军血洗天都,怎样让六界在我的九冥玄火中变成真正的赤炼地狱!
  • 快穿之穿成渣男肿么破

    快穿之穿成渣男肿么破

    “作为伤害女主的渣男,你要做的就是攻略女主!”时梓羲入睡前听见一个萝莉音这么说,再次醒来,他就真的成了渣、男!系统粗来!我们好好谈谈!不过女主憋走!求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然而在经历两个任务后...时梓羲发现,为啥他什么都没做就完成任务了啊喂!但是......女主大大你身材真的超级赞!还会一手好厨艺!求、包、养!果断1v1!诡谲/逗比/妖媚男主×冷漠/女汉子/乖巧女主男主金手指......就是那突破天际的智商和简直让人捉鸡的多疑性子,以及...(不剧透),哦对,那似乎连接着宇宙的胃...算么?雷点:男主前期武力...感、人!(弱鸡)雷点:男主前期武力感人!重要的事情说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