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3800000018

第18章 名门贵胄,浊世翩翩(7)

张伯驹邂逅潘妃之后,才情大发,提笔给她写了一副对联:“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这副对联化用了两个典故“步步生莲”和“昭君出塞”,先以古代的潘妃来形容现代的潘妃,接着以王昭君概括她善弹琵琶,又以“潘妃”二字藏头,构思巧妙,寓意贴切,闻者无不击掌。才子佳人,可谓天作之合。

然而,这个时候潘妃已经名花有主,对象是国民党中将臧卓,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臧卓发现自己被人横刀夺爱后怒不可遏,将潘妃幽禁在一间名叫“一品香”的旅店内,潘妃不能与心上人相见,整天以泪洗面。张伯驹对此手足无措,他在上海人生地不熟,对方又是个手握枪杆子的人,硬来的话自己未必是对手。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一个人——自己的拜把子兄弟孙曜东。

孙曜东乃上海滩上的玩家子,年轻气盛,敢作敢为。他听说了张伯驹的遭遇后,二话不说,趁天黑开出一辆车,带着张伯驹先到静安寺路上的静安别墅租了一套房子。然后驱车来一品香,买通了臧卓的卫兵,知道臧不在房内,急急冲进去,潘妃已哭成泪人。两人顾不上说话,赶快走人。孙曜东驱车把他俩送到静安别墅,躲了几天后,张伯驹带着潘妃回到了天津。

张伯驹在遇到潘妃之前,家里已经有两位太太,但均为父母主聘而娶,感情不睦,貌合神离。此番得到潘妃,让他有天命所归之感,立即各给家里的太太一笔巨款,和她们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真爱不问出身,为了一个青楼女子能够有如此当机立断的气魄,这让我们现在那些偷偷摸摸在外面包二奶的官员和富商们情何以堪。

在与潘妃结婚后,张伯驹为她改名潘素,还给她取了一个爱称——慧素。张伯驹没有解释这个名字的由来,但笔者可以大胆推断,它来自《论语》中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绘事后素,“慧”、“绘”谐音。张伯驹既希望自己的夫人在绘画上有所作为,又希望她的人生永远像一张白纸那么单纯。

潘素没有辜负丈夫的期望,嫁给张伯驹后,她先后拜古文大家夏仁虎和山水画名家汪孟舒为师,学习古文通鉴,并专攻金碧丹绿山水,兰心蕙质的她几年后已经卓然成家。董桥在《永远的潘慧素》一文中说:“潘素跟过朱德甫、汪孟舒、陶心如、祁井西、张孟嘉学画,跟过夏仁虎学古文,家藏名迹充栋,天天用功临摹,画艺大进,张大千赞叹‘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北京官方拿她的山水当礼品赠送铁娘子、老布什那些外国元首。”张大千的话或许有几分恭维成分,但以他挑剔的眼光,能对一个人评价这么高,想来潘素的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张伯驹将自己与潘素的结合比之为冒辟疆与董小宛,两人情意相和,志趣相投,往往是潘素作画,张伯驹题字,珠联璧合,如金庸小说中杨过与小龙女合使“玉女素心剑法”,缠绵悱恻中有势不可挡的艺术魅力。

结婚二十年后,张伯驹回忆往事,在潘素的生日写下《水调歌头·元宵日邓尉看梅花》,词的下半阙云:“当时事,浮云去,尚依然。年少一双壁玉,人望若神仙。经惯桑田沧海,踏遍千山万水,壮采入毫端。白眼看人世,梁孟日随肩。”在这里,张伯驹又将两人的关系比作梁鸿与孟光,举案齐眉,冷眼看人世沧桑变幻,真乃神仙眷侣!

两人结婚四十年后,年近八旬的张伯驹到西安女儿家小住,与潘素只是小别,但他还是恋恋不舍地写下这首《鹊桥仙》送给妻子:

不求蛛巧,长安鸠拙,何羡神仙同度。百年夫妇百年恩,纵沧海,石填难数。白头共咏,黛眉重画,柳暗花明有路。两情一命永相怜,从未解,秦朝楚暮。

夫妻之间爱到极致的表现,是你在他(她)面前无拘无束,可以表现自己最幼稚的一面,可以展示最真实的自我,发乎自然,毫无顾忌。

1949年以后,张伯驹和潘素只是靠着一份政府的工资度日,生活勉强可以应付,但要收藏则未免自不量力。有一次,张伯驹看上了一幅古画,对方要价不菲。张伯驹结婚后家里的财政大权都在妻子手里,一发工资就把钱交给妻子。他回来跟潘素一说,潘素自然不肯答应。张伯驹见状,索性躺倒在地上,任潘素怎么拉,怎么哄,也不肯起来。最后,潘素不得不允诺从自己的首饰中拿出一件换钱买画。张伯驹听了之后这才翻身爬起,拍拍身上的泥土,回屋睡觉去了。

黄永玉在《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中讲到自己1982年初与张伯驹在某西餐厅邂逅的场景:

某日,余偕妻儿赴西郊莫斯科餐厅小作牙祭,忽见伯驹先生蹒跚而来,孤寂索漠坐于小偏桌旁,餐至红菜汤一盆,面包四片,果酱小碟,黄油二小块。先生缓慢从容品味,红菜汤毕,小心自口袋取出小手巾一方,将抹上果酱及黄油之四片面包,细心裹就,提小包自人丛缓缓隐去。

这件事发生在张伯驹生命中最后一年,昔日一掷千金的豪门公子潦倒到这个地步,确实让人心酸!而他细心裹起来的那四片面包,正是准备带回家给妻子潘素享用的。看完这个故事,我蓦然明白了什么叫作“相濡以沫”!

穷途不改大家风

1956年7月,在张伯驹捐出自己的稀世珍藏后,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给他颁发了一纸褒奖状,上写:张伯驹、潘素先生将所藏晋陆机《平复帖》卷珍贵法书等共八件捐赠国家,化私为公,足资楷式。文化部曾欲奖励张氏夫妇二十万元人民币,但二老不愿担上“卖画”的嫌疑,只接受了这一纸奖状。

章诒和后来拜潘素为师学画,她第一次去张家时特地搜寻了这张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奖状。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才发现奖状“高高而悄悄”地悬靠在贴近房梁的地方,不仅没有豪华的装裱,上面还蒙着尘土,这与它的身份和地位极其不相符。由此,章诒和想起了自己随父亲拜访过的另一位颇负盛名的文人柳亚子。在柳家,她看到柳亚子将自己与毛主席唱和的诗词手迹用金丝绒装帧起来,挂在大客厅最惹眼之处。章诒和由此感叹:“这两个文人做派很不同:一个把极显眼的东西,搁在极不显眼的地方,浪漫地对待;一个将极重要的物件,做了极重要的强调,现实地处理。”

除了捐赠书画外,张伯驹其他方面的“政治觉悟”实在是幼儿园级别的。他晚年收留、接济大表哥袁克定的义举一直为人称道。袁克定作为袁世凯的大儿子,当年是鼓吹帝制的头号帮凶,在袁世凯死后,他以前的那些朋友们争着跟他划清界限,晚年他败光家产,无以为生,大家就更唯恐避之不及。张伯驹却于1948年将他接到自己的寓所,后来袁克定去世也是在张家。而章诒和在《往事并不如烟》中也提到其父章伯钧相识遍天下,而在1969年章伯钧死后,第一个来慰问逝者的竟然是这个交情并不算深的张伯驹,相比之下,章氏生前的很多“知交”唯恐跟这个天字第一号右派扯上关系,都在装聋作哑。

一个人活在如此现实而冷酷的社会中,却能始终保持这种浪漫的处世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张伯驹把自己的宝贝“浪漫地对待”在现实中还有更经典的事例。1945年,文物专家王世襄在参与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工作时与张伯驹结交,后来王世襄到故宫博物院任职,从事古代书画研究,他想到了《平复帖》,觉得错过了“中华第一帖”,自己的研究就是不完整的。王世襄知道《平复帖》的珍贵,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张伯驹提出请求,只是说能否在张家看一两次。没想到张伯驹知道来意后,就一句话:“你拿回家看去。”

这下倒给王世襄添了巨大的负担,到家之后,他腾空了一只樟木箱子,放在床头,底下用白棉布铺垫平整,再用高丽纸把已有锦袱的《平复帖》包好,放入箱中,他说:“每次不得已而出门,回来都要开锁启箱,看它安然无恙才放心。观看时要等天气晴朗,把桌子搬到贴近南窗、光线好而无日晒处,铺好白毡子和高丽纸,洗净手,戴上白手套,才静心屏息地打开手卷。”《平复帖》在王家放了一个多月,然后完璧归赵,那一瞬间王世襄自承“顿觉轻松愉快,如释重负”。王世襄根据这一个多月的研究成果完成《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一文,成为了解《平复帖》不可不看的文章。

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大家风范!要想看一个人的真性情,既要看他得意的时候,更要看他倒霉的时候。

1949年以后,张伯驹受自己的出身连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难以置身事外。张伯驹被打成右派时,其女张传彩和丈夫在千里之外的西安工作生活,对于父亲的遭遇,女儿感到非常揪心,然而她自己也正受批斗,和父亲同病相怜、爱莫能助。因为上级要求和父亲“划清界限”,张传彩来看父亲都是晚上偷偷摸摸地过来,像做贼一样。那样的时代对人性的压抑可见一斑。然而,张传彩回来后却发现这些事好像没在父亲身上发生过一样,他还是依旧看书、写东西、下棋,一切都很自然。

张伯驹被打为右派,距离他捐献国宝仅仅一年。陈毅知道张伯驹打成右派后,特地请他吃饭,对他说:“像你这样一个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都捐给国家的人,还能是右派吗,我想不出,我向你道歉。”张伯驹却坦然地认为人偶尔受点委屈是很正常的。二十年后,曾经同为右派的刘海粟向张伯驹问及被打成右派后有何感想,张伯驹的回答还是那句老话:“国家大,人多,个人受点委屈不仅难免,也算不了什么,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我一顶帽子呢?”

王世襄也有与张传彩类似的回忆,在《与伯驹先生交往三五事》中,他讲道:“在1969年到1972年最困难的三年,我曾几次去看望他。除了年龄增长,心情神态和二十年前住在李莲英旧宅时并无差异。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然故我。”

1969年到1972年,这三年大概是张伯驹一生中最煎熬的三年。从1969年春开始,张伯驹因为一首词“攻击”了江青,被定罪“现行反革命”,再加上其他罪名,新旧账一起算,被关在吉林艺术专科学校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地下室里整整两年,潘素则被关在另外一间地下室里。直到1971年春,张伯驹才走出了地下室,按照指示到吉林舒兰县农村插队,参加劳动改造。然而,那时村民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再分来两个老得不能干活,还要白吃饭的家伙,谁都不愿意接收。张伯驹只好返回北京,但他成了没有户口的“黑人”,领不到粮票,只是靠着朋友们的一点接济苟活于世上。

1972年,与张伯驹患难之交的陈毅去世,悲痛欲绝的张伯驹连去参加追悼会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送去这样一副挽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这副挽联被悬挂在灵堂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却有幸被赶来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毛泽东看到,毛泽东询问陈毅夫人张茜,撰联者为何人。张茜趁机将张伯驹的近况告诉了毛泽东。于是,张伯驹被安排在文史馆工作,一个月七十元钱,这才重新落户北京,有了粮票,结束了黑户的日子。

据说张家生活好时,曾有大大小小十位管家,光负责中餐、西餐的就有四位大厨。这与张伯驹落难时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此大的落差他都能坦然处之,难怪黄永玉发出这样的感叹: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张伯驹的学生欧阳石则赞颂他:襟怀落落意融融,一任烟云化碧空。地裂天崩心似水,穷途不改大家风。

1982年1月,张伯驹因为感冒和身体不适而住进北大医院,喜欢安静的他看到自己住的病房是八个人的房间,嘈杂不堪,便嚷着要回家。潘素好说歹说,才让他安顿下来,跟着向院方提出要求,能不能给张伯驹安排个单人或者双人病房。没想到,医院的人一口回绝:张伯驹级别不够!

两天之后,张伯驹的病情加重,从感冒转为肺炎,开始陷入昏迷状态,神志不清,一直靠输液维持生命。2月25日,张伯驹突然清醒,提出要吃东西,这一天正好是他八十五岁生日,此乃回光返照。这天上午10点多,张大千的孙子张晓鹰奉爷爷之命前来探望,张伯驹牵着他的手,泣不成声。

2月26日上午10时43分,张伯驹离开了人世。他死后,有人跑到北大医院,站在大门口叫骂:“你们医院知道张伯驹是谁吗?他是国宝!你们说他不够级别住高干病房?呸,我告诉你们——他一个人捐献给国家的东西,足够买下你们这座医院!把那些住高干病房的人,都扒拉一遍,看看哪个的贡献,能赶上张伯驹?”

张传彩说,父亲是个怪脾气,人称“张大怪”。他不喜欢的人来找他,他就是不理人家。任凭家人怎么招呼客人,他自己就是一声不吭。这使我想起了那个在竹林中打铁的嵇康,与他不是志同道合的人来拜访他,他就一直打铁,头也不抬,“扬槌不辍,旁若无人”。

张伯驹走了,那种在乱世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贵族气质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对此我有一种人琴俱亡的惆怅,正如嵇康在断头台上说的那句话:《广陵散》于今绝矣!

同类推荐
  •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王阳明的权谋与智道,研究并探讨他的思想理论,通过王阳明做官时的韬光养晦、荣辱不惊、居安思危、中庸之道等各个方面,告诉了读者如何左右逢源,并建立一个强大的人脉网,如何在危机来临时应对自如等等,进而在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王阳明为臣智慧》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王阳明在仕途之路上的种种遭遇,深刻剖析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王阳明的权谋之道,而且也看到了在王阳明的影响之下,他的众多弟子与同僚们因与王阳明的接触而发生的仕途上的转变。
  •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这本书是《清朝这些人儿》系列的第一本,本书主要人物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的一生与明朝有过合作,更多的是对抗。在本书中,我们将清楚地剖析努尔哈赤的一生,我们还将从努尔哈赤、从女真族、从后金国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朝代的历史。
  • 跟大师学知识-君后中国正少年——梁启超

    跟大师学知识-君后中国正少年——梁启超

    本书主要介绍了梁启超先生的生平,记录了他在各个时期的随感、讲演、传记、诗词等文章,同时着重介绍了梁启超先生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所提出的济世救国的思想,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腹黑竹马套萌妻:老婆很美味

    腹黑竹马套萌妻:老婆很美味

    “儒哥哥,微博上说了如果男人深爱女人的时候就算她是平胸对他来说也是行走的春药。我虽然不是波涛汹涌,也是很有料的,而且还对你使出了十八般勾引,你怎么还不吃掉我。你是不是不爱我呀?”小沫沫白皙的手捂着小脸“悲痛欲绝”地说道。--------看腹黑的大灰狼如何一步一步诱拐小白兔,看小白兔如何掉进以爱的牢笼。【甜到极致的宠爱,用力收藏吧!!!】
  • 主宰万世

    主宰万世

    他无辜梦见奇异空间,今又穿越神秘空间,他拥有一颗神眸,从此鲤鱼跃龙门,如彗星般崛起,踏上传奇修行之路。从渺小蝼蚁的世界底层,步步生莲,踏入这个宗门林立、天才如云、远古万族、神话争锋、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万世美女为他倾倒。
  • tfboys之刿痕

    tfboys之刿痕

    一个出身贫苦的女孩,由于同学对她的排挤,转到了重庆读书,从此,便开始了不平凡的经历······
  • 夫战者

    夫战者

    【白龙渊文学社】【编辑饶安推荐】或许不会荡气回肠!或许不会铁血感动!或许文笔糟糕!或许不知宗旨!但我所想所感,写出来这就足够了!这算是架空历史吧!一段莫名的历史,一些莫名的人物,更有一个莫名的主角!斗智斗勇,或许小智如流,也许大智若愚!写的不仅仅是军旅,也是与一个男人之间的了断!白龙渊读者交流群的QQ号:52827350!
  • 南寻

    南寻

    我总是在梦中见到你,你无法触及的脸,模糊的身影,成为了我无数夜晚中的心病。南寻是第一眼就被长宁吸引了的,但是她不知道长宁也是第一眼于人群中看见了她。南寻是先爱上长宁的,但是她不知道当我们经历了岁月之后爱也会失去它本来的摸样,所以才有了恨与原谅。我对你的爱就像长宁于南寻,安雅之于丘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辽荒

    辽荒

    洪荒大陆,乱世飘摇,群雄逐鹿,无数英雄搏击、千古风流,洪荒儿女悲歌情长、聚散离合。
  • 滦河右岸

    滦河右岸

    发源于巴颜图尔古山麓的滦河,像一道闪电出坝上丘陵,入内蒙古草原。在汇集了燕山、七老图山等山脉和多条河流的水流后,经过八百多公里的蜿蜒曲折,最后注入渤海湾。
  • 灵都斗者

    灵都斗者

    因为命运的选择,你,成为命运之子,背负着使命。尽管开始被人贬低,但经过历练……你终究是成为了一代斗神…
  • 甜心争夺战:霸道校草的专属丫头

    甜心争夺战:霸道校草的专属丫头

    他为一份机密文件而接近她,却不想掉入了一个充满甜蜜而温馨的爱情陷阱里。“喂,林颜汐。我喜欢你,做我女朋友。”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廖承野,你口口声声说爱我。到最后,我在你心里还比不上几张纸吗?”他闻而不答。终于她一气之下回了英国。三年后,她再次现身中国,却被他抱着不肯松手。“汐儿,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让你离开我了”
  • 神奇宝贝之小奈

    神奇宝贝之小奈

    火影有一个聪明的人他叫奈良鹿丸他聪明但是却懒惰他不善长战斗,反而善长指挥当他到了神奇宝贝世界又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