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3800000026

第26章 悲天悯人,心怀家国(8)

到了闻一多在清华学堂就读时,他更是以善画闻名于清华,这也决定了他在选择留美时的职业。清华学堂毕业的学生留美主要以理工科为主,兼有政法等其他学科,像闻一多这样选择纯艺术的只此一家。闻一多到美国后,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三个地方研修美术。

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第一年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就大放异彩,他开学仅两周就“成绩颇佳,屡蒙教员之奖许”,在家信中洋洋自得地告诉双亲“美国人于此道诚不足畏也”。两个月后他又向家中报喜,说:“我上月成绩又进,七门功课已得六超等矣。”“洋竖子不足畏也。”四个月后他又报告父母:“现在的分数是清一色的超了。”按照美国的评分制度,“超”是最高等,“清一色的超”意味着他的功课全部都达到了最高分。1923年7月,闻一多获得芝加哥美术学院最优等名誉奖。但是他没有继续待在芝加哥,而是转学去了科罗拉多,大概此时他的想法正如钱钟书离开清华时所说的:“清华已无人可以当我钱某人的老师了。”

闻一多在科罗拉多大学照样受到青睐,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中说:一多的老师,两位年在六十岁上下的美国老小姐姐妹“认为他是她们的生徒中最有希望者之一”,甚至爱屋及乌,由喜欢其动手进而喜欢其动口,称赞闻一多的嘴是一张富有美感的嘴。这连闻一多自己听了都受宠若惊,对梁实秋开玩笑说自己虽然热爱祖国,但不能不承认白种人的脸像是原版初刻,脸上的五官清清楚楚,条理分明,而黄种人的脸像是翻版的次数太多,失之于漫漶。他感叹道:“如今美国的美术教授也欣赏起我们的版本!”

可以想象,如果闻一多心无旁骛,专心朝着美术这条路走下去,而不是弃画从文,他的前途该是多么不可限量!或许中国历史上又将多一位美术大师。

遗憾的是,闻一多甚至没有将自己的美术学业进行到底,他读了三所大学,却连一张文凭、一个学位都没有拿到,转学到纽约艺术学院后仅仅一个月就急匆匆回国了,这时离他留学的截止日期还有一年。其实,至少在科罗拉多大学,以闻一多的成绩,拿一张毕业文凭是十拿九稳的。然而,他却因不愿意补修数学等理工科目而不能毕业,只能结业。

对此,闻一多说反正自己学的是美术,有没有文凭无所谓。但我觉得这个理由并不成立,闻一多这样做,是因为他深入骨子的艺术家气质,这种气质来自古典中国,或许用魏晋风度来形容会很合适。乘兴而至,兴尽而返,在乎的是过程,而非结果,这不就是一种魏晋风度吗?

闻一多身上的“魏晋风度”那是出了名的,他给学生开《楚辞》课,开讲就是那句来自《世说新语》中的经典名言——“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在西南联大上过闻一多《楚辞》课的同学,至老仍然对其场景记忆犹新。当然酒在课上是不能喝的,但烟却是可以点的,闻一多不仅点燃了自己的烟斗,还让会抽烟的学生都把烟点着,台上台下师生相对吞云吐雾,一起沉浸在文学的环境中,逍遥自在,这样的事情非艺术家出身的教授恐怕是干不出来的。

闻一多后来改行当起了教授与学者,但他的老本行并没有因此被彻底抛弃。大师就是大师,他的修养达到了一定境界后,所学的东西自然融合交汇,气脉相通。

汪曾祺的《闻一多先生上课》中,有一段说的是闻一多讲授古代神话课的情景: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还有一段是闻一多讲唐诗鉴赏课的:

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

穿梭于抽象与具象之间,除了闻一多,有几人能做到?闻一多弃画从文,他的艺术功底最终让他打通了文学与艺术、古典与现代、西洋与中国的界限,开创性地提出了新诗的三个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成为了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但闻一多真正以艺术家的面目为人熟知,还要等到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年。

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是闻一多最像艺术家的一段时间。他留起了自认为可以与冯友兰媲美的大胡子,抽起了跟林语堂一样的大烟斗,一头乱发,一袭长袍,这个形象你要说他不是艺术家都没人相信。这个时候的闻一多也真的干起了艺术的活,他于1944年开始挂牌治印,将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古文字学运用到篆刻当中,运刀如笔,苍劲入古,立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有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等十多位名流联合签名制定《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许多人慕名而至,可谓名噪一时。

不过,闻一多这个艺术家当得实在不痛快。闻一多的胡子是1938年开始蓄起的,他蓄须并非为了当“美髯公”,而是为了以此明志,若抗战不胜利,就一直留着胡子。1945年8月16日,在得知日本投降的第一时间,闻一多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就独自一人直奔理发店将蓄了八年的胡子剃了个精光,连理发店的师傅都为之惋惜不已。而闻一多抽烟斗完全是因为到了昆明后,实在抽不起香烟了,他的妻子为他自制了一种便宜的烟丝,他自此开始抽起烟斗。

至于闻一多治印,也完全是迫于生计。抗战时,由于物资紧缺加上通货膨胀,本来属于高收入阶层的教授们生活急转直下,“教授教授,越教越瘦”,闻一多家里食指众多,更是苦不堪言。到了1944年,昆明的物价仍然如火箭般上窜,闻一多一家的生活几乎陷入绝境。好在关心闻一多的朋友想到他曾搞过篆刻,建议其在这方面寻找出路,这样既不失风雅,又可以增加收入,闻一多欣然同意。

闻一多曾在一封信中说:“弟之经济状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恿,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道。”从1944年4月开始刻印到1946年7月逝世为止,闻一多留下了一千四百多方印谱,可见其治印之勤,也可见其家庭经济之窘迫。

不过,闻一多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之中,也绝不出卖自己的人格。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亲信李宗黄当上了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书记兼民政厅厅长,权倾一时,后来昆明发生了屠杀学生“一二·一”惨案,此人就是罪魁祸首。李宗黄听说闻一多治印的大名后,也想附庸风雅,派人送来了一方石章,请闻一多刻印,价钱随便开。闻一多对此人愤恨之极,立即将石章原样退回。这就惹恼了李宗黄,他公然派人将大街上代闻一多治印收件的商店招牌砸烂,以此泄愤。

每以意行事,利与钝不之顾

闻一多有时候很讲原则。陈梦家和臧克家是他在青岛大学时所收的两大得意弟子,他逢人便宣扬:我有“二家”。但有一次,闻一多写一短简给陈梦家,称之为梦家吾弟,陈梦家回称一多吾兄,闻一多大怒,把他大训了一顿。

有时候,闻一多又很没原则。何兆武求学西南联大期间,曾去旁听过闻一多的课。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沈有鼎在大家眼里是个怪人,“好像有点神经病,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什么人的课都跑去听,拎着一个小皮箱,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有一次闻一多上《诗经》课,看到沈有鼎坐在第一排睡觉,闻一多说:“等一下,我们等沈先生醒了再讲课。”

对于自己的行事方式,闻一多曾经在自传中这样描述:“所见独不与人同,而强于自信,每以意行事,利与钝不之顾也。”

1921年6月,在闻一多等辛酉级学生即将从清华学堂毕业赴美留学的前夕,北京大学等国立八校教职员因教育经费长期无着,于6月3日与声援的学生一起赴总统府求见总统徐世昌。队伍行至新华门与徐世昌派出的卫兵相遇并发生冲突,李大钊、马叙伦教授等数十师生惨遭卫兵毒打受伤,史称“六三”惨案。

惨案发生后,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立即宣布罢课抗议。但在清华,学生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主张响应北京市学联的号召罢课,却遭到了另外一些人的反对,因为清华的办学经费来源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钱多得花不完,不存在拖欠工资的问题。最后经过全体同学的辩论和表决,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还是通过了罢课的决定。

遗憾的是,清华当局不愿卷入政治斗争中,且态度十分强硬,当时正值期末大考,罢课就是罢考,学校宣布凡是不参加大考的一律取消学籍。对于即将毕业赴美留学的辛酉级学生来说,这样的考验就更加严峻了。大家连出国的行装都已经置办好了,突然间要选择放弃,这种感觉就好像新婚之夜已经入了洞房却不能上床一样。在严峻的形势下,辛酉级学生分化了,大部分同学走进了考场,只有二十九条汉子宁愿放弃留学的机会,也绝不屈服,闻一多即在二十九人中。清华学堂实行的是八年制,中等科、高等科各四年,闻一多刚入清华时由于英文基础较差,留级一年,人家八年他九年,他比别人更有理由去参加考试,弃考的牺牲当然也就大于别人。

事件处理时,二十九个“造反派”被清华以“自动退学”开除。后来学校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态度有所软化,表示二十九人只要认错写悔过书,就可以回到清华。但是二十九条汉子认为自己乃求仁得仁、无过可悔,闻一多在家信中告诉二老:“贪此小惠而遗玷终身,君子不为也。”学校无可奈何,二十九人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清华,并在推迟一年后全部登船赴美。

二十九人还有未来中国的“二号右派”罗隆基,他曾跟闻一多开玩笑,自诩说:“九年清华,三赶校长。”闻一多说:“那算什么,我在清华前后各留一年,一共十年。”

有趣的是,时隔三年后,闻一多又因为一时冲动,兴冲冲地从国外跑回来了。

1924年,闻一多在纽约艺术学院仅仅度过了一个月,就已经“移情别恋”,从小爱看戏的他的兴趣转向了戏剧,还参加了英文古装剧《杨贵妃》在纽约的公演,并且大获成功。感情用事的闻一多竟然因此决定提前结束自己的留学生涯,回国从事戏剧改良。

对此,很多朋友都感到很吃惊,劝他慎重考虑,辛辛苦苦留学一趟,就为了回去研究当时还不登大雅之堂的戏剧,除非是哪根脑筋出问题了。况且,回去之后,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些全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闻一多倒是很轻松,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只要回家,便是如郭、郁诸人在上海打流亦可以。君子固贫,越穷越浪漫。”“此次回国并没有什么差事在那里等着我们,只是跟着一个梦走罢了。”

这样的事情,实在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做得出来的。但闻一多劲头上来,谁也拉不住他,正如臧克家所言,别人是先说后做,闻一多是先做后说,别人是说了也不一定做,闻一多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925年底,也就是回国后半年,闻一多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担任教务长,雄心万丈的他和余上沅、赵太侔在北京国立美术艺专内创办了剧曲科,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戏剧专业。然而,闻一多的戏剧人生没有走多远,半年后,他因为不堪学校欠薪和风潮迭起的压迫选择了离开。

此后闻一多辗转了几个大学,1931年,他接受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的聘书,在清华,闻一多逐渐成为一个着名的教授和学者。

让我感慨的是,闻一多弃画从文,鲁迅弃医从文,在民国,大师们放弃自己的专业往往是弃物质而投向灵魂,现在人在这方面基本走的是相反的道路。更让我钦佩的是,对于非戏剧专业出身的人,当时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愿意让他去创办戏剧专业;对于一个非文学专业出身的人,清华大学敢于聘请他当中文教授。只要你有本事,我不在乎你是否有那张形式上的文凭,这样的气度与雅量,现在的大学还有吗?闻一多如果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也就不是闻一多了。

闻一多是一个感性超过理性的人,何兆武读研究生的时候,上一位美国先生温德(Winter)的课。温德是闻一多的朋友,有一次谈起闻一多,温德说:“他就是一包热情。”接着摇摇头,“搞政治可不能凭一包热情啊!”

其实对于这一点,闻一多自己何尝不知,所以这个世界上最不适合他的职业就是当官,这一点他也很有自知之明。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大明名相杨士奇

    大明名相杨士奇

    在明朝历史上曾有“朝士半江西”之说。据《明英宗实录》卷二六八载,明代状元、内阁首辅泰和人陈循不无自豪地对英宗说过:“江西及浙江、褔建等处,自昔四民之中,其为士者有人,而臣江西颇多,江西诸府,而臣吉安府又犹盛。”作为吉安府重要组成部分的泰和县,也是人才济济,文风鼎盛,历史上孕育出了众多人物,杨士奇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 忠武定国:韩世忠

    忠武定国:韩世忠

    本书介绍了韩世忠一生传奇经历,还介绍了宋朝内忧外患的形势,岳飞、刘锜等将领的抗金斗争。具体包括动荡年代、青年韩世忠、女真崛起、靖康之耻、名将岳飞等内容。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怎样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

    怎样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

    本书以清新的笔调、详实的案例向教师娓娓道来: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教师除了要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专业精湛、诚实守信、仪表得当,还要宽严有度、教管有方、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才能心悦诚服,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在“学生难管”的哀叹中失落教育的权威。
  • 离婚

    离婚

    她是他捡回来的一个丫头,从黑市人口贩卖里跑出来的女孩,被抹去了记忆。所以在她的世界里,就只有他一个人!她的一切全是他给予的,身份,证件,吃喝住行,然后长大了,顺理成章成了他的妻子。她一直知道!他在外面不止她一个女人!因为他每次醉酒回家,领子上都会沾着红唇印,她可以若无其事的把它洗掉....
  • 蜜恋傻丫头:追你520天

    蜜恋傻丫头:追你520天

    他,只会在她开心时给她狠狠地一击,只会在她恋爱时,毁掉她的约会,只会在她难过时,冷冷地鄙视她,她恨他,好恨他,却不知道这只是他爱的方式,因为不懂,所以只会引起她的注意。
  • 狐恋情缘

    狐恋情缘

    两只美丽狐仙自愿为痴情帅气的穷书生牵红线做红娘,却不想牵来牵去自己却被红线包裹一身。一次一次的精心计划最终失败,是巧合是天意还是人为。漂亮的凡人美女一夜之间变成狐妖,是陷害还是命数使然。原本相爱的两只狐仙,最终为何同类相残。违背天意的人狐痴恋,究竟是终成眷属还是走向完结?人狐,究竟谁能得到什么样的结局。谁能收获什么样的缘分。
  • 三个人两盘棋

    三个人两盘棋

    三大古老家族,慕容,欧阳,上官,原本相处甚欢,可是在一个雨季,一个雨夜,全部洗盘。他,欧阳轩辰,没了爸爸,丢了妹妹,势必要弄清楚十五年前血案,她,陆薇雅,原本慕容家族的千金小姐,家族被毁,妈妈病死,还被哥哥抛弃,后被陆家收养了,直到两人相遇,两人身上的血恨情仇,一步一步变得清晰,直到最后才得知,所有的血仇,只是因为十五年前一个意外,一个偶然发现。
  • 远古诛神剑

    远古诛神剑

    在江逸面前,没有天才!没有强者!在江逸面前,纵然是神,也唯有臣服!
  • 黑夜悸动

    黑夜悸动

    白光?老人?瞬间移动?“啊!!”刚倒下就看到一双修长的美腿,视线慢慢往上,浴巾?人鱼线?腹肌?看到这完美的身材容冰兮艰难的咽了咽口水,裸体!颤颤的抬头,看到一张引起公愤的脸“喂!花痴”
  • 亲爱的我们可不可以不恨了

    亲爱的我们可不可以不恨了

    什么是缘分?十年相伴,三年离别,一朝重逢。世界那么大,偏偏遇见你。什么是孽缘?十年相伴的美好,用一天时间打碎,从此相爱的人成了仇人。三年离别却割不掉恨意,放不下情意,斩不断思念。一朝重逢,不留情面地撕裂开伤疤,互相折磨,却分不清最痛的是你还是我。——————————————————————————————————————很多年后,沈桉想起十九岁的自己,是这样评价的——“真是个别扭的孩子。”是啊,的确别扭。可想着也足够心疼。——————————————————————————————————————我的心已经很满很满,再装不下别人,除了恨你,便是爱你
  • 穿越之求君侍寝

    穿越之求君侍寝

    “疯女人,我的事情不用你管”“我就缠着你了又怎样”“你的每一寸肌肤,我都想好好感受”“殇颜,你个混蛋”“徒儿,今天为师也不想放你走”“师傅”
  • 两生花的腹黑校草

    两生花的腹黑校草

    两姐妹的悲惨经历,因家庭的原因,不得不回国,从此开始了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