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8000000003

第3章 林徽因大事记(1)

林徽因与凌叔华在“八宝箱”事件中的矛盾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赴京参加林徽因的演讲,搭乘邮机飞至济南上空时,由于天气恶劣导致飞机触山,失事身亡。这对徐志摩而言,是生命的突然逝去,但对林徽因与凌叔华而言,则是“八宝箱”事件的开始。

1925年,徐志摩因与陆小曼的恋情闹得沸沸扬扬,心力交瘁,遂决定于3月去欧洲寻访泰戈尔,同时以避风头,求得冷静。出访之前,徐志摩将日记与文稿存放于一个小提箱中,交给被他视为同志的女性朋友凌叔华保管,并曾戏言:“你得给我写一传,若是不能回来的话,这箱里倒有你所需的证件。”据传箱中所存日记、文稿与他的情感生活以及当时的文坛牵涉很深,故这个小提箱被学界称为“八宝箱”(或称为“文字因缘箱”、“百宝箱”)。

1925年7月,徐志摩欧游归来。归来后他与陆小曼的情事出乎意料地顺利,两人并于1926年10月在北平结婚,自然也就没顾得上取回箱子,加之箱中所存“情事”不便于新妇观瞻,所以把箱子存在凌叔华处,也不失为徐志摩明智的选择。1928年秋,凌叔华随新婚夫婿陈西滢去了武汉大学,那么这段时间“八宝箱”下落如何呢?“八宝箱”事件发生后,凌叔华在1931年12月给胡适的信中对此做了交代:“后来我去武昌交与之琳,才物归原主。”由此可知,当时“八宝箱”已经通过“之琳”之手回到了徐志摩处。这个“之琳”很容易让人想到文坛名人卞之琳。卞之琳直到晚年才看到这信,知晓此事,他明确否认“八宝箱”曾经他的手。考虑到当时卞之琳尚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无缘结识凌叔华与徐志摩,故此言应当不虚。经学者考证,“之琳”乃“丽琳”之误,此人即曾与金岳霖同居的外籍女友Lilian Tailor。凌叔华离开北平时,她的母亲依旧留守旧居,金岳霖和丽琳当时正借居在凌家,凌叔华托丽琳转交“八宝箱”,也合乎情理。据林徽因所言,徐志摩曾从凌叔华母亲处取回过“八宝箱”一次,发现箱子上的锁不翼而飞,徐志摩将此事告诉林、梁夫妇时,丽琳也在场。还是根据凌叔华在1931年12月给胡适的信中所言,徐志摩失事前几个月,沈从文“答应给他写小说,所以把他天堂地狱的‘案件’带来与他看”。由此推测,沈从文阅后,“八宝箱”又到了凌叔华手中。

徐志摩死后不久,与徐志摩关系紧密的林徽因、陆小曼出于个人原因,都想得到这个“八宝箱”,而胡适、孙大雨、叶公超等人出于整理出版的需要也想得到“八宝箱”。但这时想再从凌叔华那拿到“八宝箱”,可就要大费周折了,于是就引发了“八宝箱”风波。当时,陆小曼身在上海,又不谙文坛世故,自然缺乏得到宝箱的能力。而林徽因则通过致信胡适,提起徐志摩“康桥日记”之事,并言及徐志摩曾有意将那个时期的日记给她收藏,赢得了胡适的支持。因此“八宝箱”风波中矛盾的焦点也就集中在林徽因与凌叔华二人身上了。

起初,胡适以征集徐志摩资料之名,向凌叔华讨要了“八宝箱”。后来,胡适把整个箱子都给了林徽因,让她帮着编个目录,以便日后出版,时间是1931年11月28日晨。林徽因读到徐志摩日记后,感觉凌叔华扣下了其中一部分。三四日后,林徽因从张奚若处得知,凌叔华那里还有徐志摩的“康桥日记”,且曾给叶公超看过,即有索要一阅之念。12月6日,北平公祭徐志摩,林徽因和凌叔华在那一天见过面,或许是当时的环境多有不便,二人未提及此事。第二天,凌叔华登门向林徽因索要徐志摩的书信,说要编章《志摩信札》。林徽因认为旧信多为英文,且全在天津,恐一时拿不出来,即便拿出来也不便于公开,故而谢绝了,同时表达了想看看凌叔华扣下的徐志摩日记的想法。凌叔华含糊承认后,林徽因与之商定12月9日去取。谁料凌叔华竟失约出门,只留下一张纸条,说明日记未能找到。林徽因对凌叔华的借故回避颇为生气,而凌叔华后来得知宝箱日记经胡适之手为林徽因所得,亦颇为不快。12月14日,凌叔华送来了“扣留”的日记,不过这本日记仍旧不全,它起自1920年11月17日,末尾恰巧断在徐志摩结识林徽因前一两日,林徽因怀疑这是蓄意所为,更加生气。后来,在胡适的施压下,凌叔华交出了最后半册日记。据胡适所言,这最后半册日记尚有四页不全,并致信凌叔华讨要,至于是否讨得,尚无文字可稽考。

就这样,“八宝箱”到了林徽因手中由林徽因代为保管。而林徽因对这些资料的处理态度是:不宜出版,也不必急着用这些材料作传,现在要做的“只是收储保存”。这一态度在她给胡适的信中有明确的表述:“据我意见看来,此几本日记,英文原文并不算好,年轻得厉害,将来与他‘整传’大有补助处固甚多,单印出来在英文文学上价值并不太多(至少在我看到那两本中文字比他后来的作品书札差得很远),并且关系人个个都活着,也极不便,一时只是收储保存问题。‘传’不‘传’的,我相信志摩的可爱的人格永远会在人们记忆里发亮的,暂时也没有赶紧的必要。”后来,随着林徽因的早逝以及“文革”的到来,“八宝箱”里的东西也就没了。

“八宝箱”是没了,但根据时人的言论,大抵还能得知箱子里究竟放了什么。据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中所述的清点情况,里边有“一堆日记簿(有满的一本,有几行的数本,皆中文,有小曼的两本,一大一小,后交叔华由您负责取回的),有两本英文日记,即所谓Cambridge日记者一本,乃从July 31,1921起。次本从Dec 2nd(同年)起始,至回国止者,又有一小本英文为志摩一九二五年在意大利写的。此外几包晨副原稿,两包晨副零张杂纸,空本子小相片,两把扇面,零零星星纸片,住址本”。(Cambridge:康桥。July:7月。Dec 2nd:12月2日。)

在这些日记中,“康桥日记”是重点,据凌叔华所言,其中有不宜让陆小曼看的内容。此外,据林徽因致胡适之信所言,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说过箱中还曾有“雪池时代日记”。林徽因回国后,与父亲住在雪池,开始与梁思成交往,徐志摩回国后亦常至雪池寻访找林徽因,“雪池时代日记”所记当是这一段时间之事。不过,这部分日记后被陆小曼烧了,故不在箱中,估计是因为其中也有不宜让陆小曼看的内容。而陆小曼的两册日记,应当不是1925年徐志摩离京赴欧之前放进去的。因为据《小曼日记》第一篇可知,陆小曼以前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开始记日记是听了徐志摩的话,而她的第一篇日记则开始于1925年3月11日。因此,肯定是后来放入的。据凌叔华所言,这些日记写在陆小曼与徐志摩热恋期间,其中有不少骂林徽因的话,不宜为林徽因所阅。不过这些日记出版后,并未见“不少骂林徽因的话”,估计已经做过了技术处理,不是原貌了。

另外,在“文革”后,沈从文曾对卞之琳说,“八宝箱”里的内容实际是些和武汉大学一位女教授相关的文字,并不涉及几位疑神疑鬼、提心吊胆的女士,她们是空闹一场。沈从文所说的几位女士指的是林徽因、凌叔华、陆小曼等人,而他未点名的“武汉大学一位女教授”当是袁昌英,她在伦敦期间确实和徐志摩有过交往,但这一说法缺少旁证。此外,还有传闻说宝箱日记还牵扯到了胡适、张歆海等名人的许多闲言碎语。陆小曼在后来刊印出来的日记中,曾言及张歆海有时独自来,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不等催他三四次都不走,而且还跟陆小曼说头回见面就爱上她了。看来这一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至于关于胡适的“闲言碎语”,在现存的日记中并无明显的内容。

在这次所谓的“八宝箱”事件中,各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苦衷。林徽因的理由是徐志摩曾对她说过,要将“康桥日记”给她,与她保存的徐志摩那时写给她的信一起收藏。同时,由于“康桥日记”中有一段涉及她本人的私生活,不愿让这份日记落到别人手中,她的积极索要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凌叔华的理由则是徐志摩曾嘱咐让她保管,并且她也需要这些资料来作传记,出于允诺朋友之责,她的推辞也不无道理。而陆小曼作为遗孀,从法理上也有获得文稿的充分依据,在情感上她想为亡夫整理日记文稿出版也合乎常情。可惜她的身份既不为传统的徐家所接受,也不为关系复杂的文坛所接纳,自然只能低姿态地隐忍。而胡适要求凌叔华交出宝箱日记,以便于编目整理,也不算过分,但作为文坛与学界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立场直接影响了“八宝箱”的归属。最后的结果是,聪明的林徽因得到了胡适的支持,在“八宝箱”事件中始终占据主动,而凌叔华在“节节败退”之后才想到陆小曼,自然留不住“八宝箱”。

由此,矛盾的双方在事件前后的表现也有不同了。在事件过程中,林徽因是强势的,但也是理智的。1932年农历正月初一,林徽因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批判了凌叔华扣留日记之举。而在日记基本得全之后,作为“胜利者”,林徽因未再提及此事。1936年,她在编选《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时,还摒弃前嫌,选了一篇凌叔华的小说《无聊》。1948年9月,赵清阁登门拜访林徽因,林徽因还与赵清阁谈到了凌叔华。而凌叔华在事件过程中,进退失据却又不得不有所隐忍,即便心有不满,亦较为保留。故凌叔华对此事一直不能释怀,直到晚年致信陈从周论及这段波折时,依然有讥讽之语。至于陆小曼,她也曾求助于胡适,但得到的回应颇为冷淡,故只得就手中所存材料进行精心整理。就这样,在“八宝箱”事件中最无助的陆小曼反而成了最认真整理徐志摩日记文稿之人。

关于“八宝箱”事件,后人立场不同,评说也各有不一,好在通过这样一件曲折的历史事件,我们能真实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文人们虽不完美却率真的性情,也算为这一不圆满的历史事件取得一个还算满意的定论吧。

因《软体动物》公演而引发的论争

1929年9月,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教授余上沅、熊佛西等人,以戏剧系当年毕业的谢兴(章泯)、张兰璞(张寒晖)等六位同学为核心,组织成立了一个小型演剧团体——北平小剧院,借以实验推行他们理想中的小剧院运动。北平小剧院的院长由余上沅担任,副院长兼秘书由熊佛西担任。他们采取业余演出的形式,不以赢利为目的,注重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在当时北方剧坛很少话剧活动的情况下,惨淡经营,先后排演了《伪君子》、《压迫》、《醉了》等剧,大大活跃了北平的话剧舞台。

1931年7月10日、11日,北平小剧院借用王府井大街帅府园南面的协和医院礼堂,连续两个晚上上演了一出讽刺喜剧《软体动物》。该剧由赵元任根据英国剧作家哈伯特·亨利·戴维斯(H·H·Davies)的名作《The Mollusc》(《软体动物》)改编而成。除了译剧的赵元任外,主创人员还包括导演熊佛西,舞台设计余上沅、陈治策,主要演员则是马静蕴(饰白太太)、邓承勋(饰白先生)。故事主要讲述:女主人公白太太本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富家小姐,颇有才干,但自从她嫁给白先生后,便恃白先生之宠爱而变得处处偷巧装懒,连陪丈夫下棋、散步、逛公园都认为是一种负担,最后被彻底地懒惰化(软体化)了。剧情虽然较为简单,但讽刺有闲、有钱阶层由于懒惰而走向堕落的意旨颇为鲜明。

该剧公演后,北平的多家报刊作了评介。由于主创之一的熊佛西当时兼任着《北平晨报》副刊《剧刊》的主编,为扩大该剧影响,便利用这块园地展开了讨论,《剧刊》自然也就成为讨论最为热烈的刊物。1931年7月12日,即《软体动物》公演后的第一天,在《剧刊》第29期上,就发表了赵元任的《注音注调的〈软体动物〉》,主要介绍了这出喜剧的翻译过程。同期还有余上沅的《〈软体动物〉的舞台设计》,详述了在舞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7月19日,即《剧刊》第30期(《剧刊》是周刊),胡适发表了《〈软体动物〉的公演》,给予该剧很高的评价。7月26日,《剧刊》第31期发表了陈治策的《〈软体动物〉的幕后》,自暴了排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花絮。

北平小剧院属于实验剧团,戏剧探索的难度极大,而演出场地又是借用的,实验的条件极不充分,因此演出存在不足,甚至探索出现失败,那也是在所难免。所以,作为该剧舞台设计的余、陈二人在他们发表的文章中,自暴了大量存在不足的舞台设计内幕。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推行戏剧实验诚为不易,平心而论,这样的实验戏剧哪怕多有不足,能够上演本身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因此,余、陈二人虽然自暴不足,但都不认为这次实验与探索是失败的,敝帚自珍的心态还是很明显的。之所以自暴内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宣传:一方面借此让国人知晓他们在戏剧实验上的努力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引起国人的关注,赢得同声相应与同气相求。若是碰到识趣的读者,自然会像胡适那样以褒扬作为回应;若碰到普通的读者或不做苛求的同人,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过去了;但若遇到较真的读者,那自然就会引起一番口舌了,而偏偏林徽因对戏剧是一个较真的专业读者,她随即写了一篇《讨论〈软体动物〉设计和幕后困难问题》,对该剧的技术性问题提出尖锐批评,发表在8月2日《剧刊》第32期。

林徽因对中外戏剧,不仅喜欢,而且谙熟。就中国古典戏曲而言,林徽因是梅兰芳的拥趸。就西洋话剧而言,早在1925年闻一多等人组建中华戏剧改进社时,林徽因与余上沅、熊佛西、梁实秋等都已是其中的主要成员,故彼此间皆较为熟识。若说到舞台美术设计,那更是林徽因的专长。林徽因曾于1927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受业于G·P·帕克教授的工作室,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舞台美术的学生,而且她的成绩优异,深得帕克教授称赞,连后来闻名百老汇的史都华·钱尼在成名前都曾得到过林徽因的帮衬。这部喜剧开演的时候,林徽因恰因患肺病在北平西郊的香山疗养,故未能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关于舞台美术设计的一切,她都是通过阅读《剧刊》上的相关报道后得知的。或许是林徽因会错了余、陈等人发文之意,也或许是林徽因专业素养太强故要求甚高,更或许是因为彼此熟识故少做客套与虚饰,这使得林徽因的批评虽然在技术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在情感上过于尖锐,远出余、陈二人意料之外。这直接导致余、陈二人颜面有失,也使得原来颇为热烈的讨论也不得好好收场,因此二人不得不先后撰文回应。

同类推荐
  • 皇权背后的女人

    皇权背后的女人

    她们的地位高高在上,她们的命运充满悲情,她们美丽倾国,红颜绝色。但皇权宠爱,总不能集于一身,于是,争权夺位,攻伐杀戮,贪欲享乐,淫乱宫闱……这些上苑桃花,帘后主宰,让自己的名字,与帝国的风云记入了青史。本书选取了中圈封建史上最为突出的十四名后妃人物,让她们重新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大家重温那一段段历史、一桩桩往事……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林巧稚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林巧稚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马云正传:活着就是为了颠覆世界

    马云正传:活着就是为了颠覆世界

    身材矮小的马云,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的大人物.短短15年间,他从英语教师成长为互联网大亨,并带领阿里巴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的经历,折射出中国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历程.在中国,绝大多数的私人财富都是靠从国有部门分一杯羹获得.但是马云乘着互联网之势正在改变这一格局.他与硅谷一些有着响亮名字的人物之间的争斗,也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而他以各种"大手笔"搅动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止;横空出世的余额宝让银行颤栗,菜鸟物流强势来袭,阿里将成为史上最大IPO整体上市……
  • 宁夏历史名人(上)

    宁夏历史名人(上)

    本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内容,既有宁夏古代历史的总体介绍,又有各个时期不同领域的著名人物,既列举具体事实讲成就,又深刻总结经验谈启示。
热门推荐
  • 井上桃花开

    井上桃花开

    初恋的消失,好友的离世,哥哥的出走,错乱的记忆。她一度分不清什么事虚幻什么才是真实,仿佛溺水的困兽,紧紧地抓住身边的稻草。他说:相对于打猎,我更喜欢钓鱼。丢放鱼饵,布好陷阱,等着鱼儿自动上钩。若她挣扎,我还会放手。这过程,漫长而寂寞。然,纵光阴流逝,云庭深深几许,终一日,且看古井之上桃花盎然盛开。
  • 神耀东方

    神耀东方

    雪狮是我们的不可缺少的手足,战神之鞭是我们的无上荣耀,我发誓,我的一切都将奉献给我们的庇护神灵塔阳,我们的使命就是重新焕发我们兽灵的辉煌!不论日升月落,我们永远会是兽灵的脊柱,我发誓,我将永不背叛,永不后退,不论是面对冷冽的寒风苦雨,亦或者是敌人的刀枪剑戟,我们的身躯将永远挺拔,屹立于原大陆!
  • 爱神之恋

    爱神之恋

    这似乎是个梦,但又那么的真实,艾神为了救自己心爱的人牺牲自己的大爱精神,内心又带有一些不舍,古娜把真实的事情告诉了他,决定帮他得到神籍,让他好好的珍惜自己用智慧创造出来的王小亚。可神帝的大意让他们又要再次经历生死离别的痛苦。经过这件事情他们又将遇到神与人之间怎样的恋爱史。他能帮助那些神渡过难关吗?精彩即将开始。
  • 四十五度的距离

    四十五度的距离

    我们都是喜欢半夜独自看星星的人,这样的人从本质就是孤独的。这些年里,会经常在梦里和你相遇,梦见你触手可及,可是每次当我要接近你的时候,你就消失不见了,无论我怎样的喊,怎样的追,你都没有一次回过头。很多时候,会在醒来以后一个人偷偷的哭泣。但是第二天又必须若无其事的出去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忙过。可就是有一种莫名的心累,一种一个人独自面对所有事情的无助。我从不期望有那么一个谁能够明白,也从不期望有那么一个人可以依靠。只是希望能在梦里遇见你多一点,再多一点。希望梦里的你不要再躲着我,希望梦里的你告诉我要加油,没关系。
  • 千樱落

    千樱落

    如今曲终人散,一离,一葬,一遗,一弃。曾经的约定,已无人忆起。。。
  • 黄鼠狼的冤案

    黄鼠狼的冤案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童话也不例外。多少年来,我一直挥汗如雨地在这块土地上精耕细作,希望能掘到童话的矿藏。但有时收获的却不是童话,是小说,是散文,是诗歌创作的原始材料。我把这些分门别类地收进我的仓库,不断地咀嚼,回味,看能不能从这些素材里找到通向童话的隧道……
  • 假如那段时光可以倒流

    假如那段时光可以倒流

    十年前的偶遇?已埋下深根,十年后,能否找到装在心里已久的那个女孩?女孩就在身边,为何越离越远,成为陌生人?为何喜欢得很深?却又放手?让给别人?
  • 弹药科技知识

    弹药科技知识

    本书介绍了弹药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内容包括:法国勃朗宁0.50毫米机枪弹、比利时FNBRG15.5mm机枪弹、中国小口径步枪弹、苏联M1908式步枪弹、德国毛瑟7.92mm步枪弹等。
  • 诗经

    诗经

    《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序地受到《诗经》的影响。《诗经》曾被译为多国文字,日本、朝鲜、越南、法国、德国、英国、俄国都有译本,流传非常广泛。作为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基石,我们一定要很好地继承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孔丘编选的《诗经》对诗经的诗篇进行了翻译和解说,是一本很好的研读《诗经》的工具书。
  • 未闻花名之双生花

    未闻花名之双生花

    她是lucine娱乐圈的当红小花旦。戏中,拥抱着国民男神;戏外,各种占男神便宜。当男神终于像梦中一样向自己告白,她又狠心拒绝。不是不爱,而是因为我不是我车祸随之而来,到底是意外,还是有人刻意而为之。她终于可以重新做回自己,那么梦也该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