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8000000007

第7章 林徽因小传(1)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乳名徽徽),由祖父所取,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指文王的后妃大姒能继承文王之母大任以及祖母周姜的美德,赢得后人之美誉,可见嘉名中所寄寓的厚望。后因与另一位海派男作家林微音之名相近,容易混淆,故从1934开始,在发表作品时改署林徽因,并以此名行世。此外,她的笔名还署过尺棰、薇音、徽音、灰因、徽因、梁林徽音等。她常用的西文名是Phyllis(菲莉斯),另有Whei(徽)之昵称用于亲密的外国友人。林徽因的祖籍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杭州陆官巷祖父林孝恂宅。1955年4月1日晨6时病故于北京同仁医院,终年51岁,后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金岳霖等朋友赠她以“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之挽联。她不仅在中国古建筑研究这一学术领域造诣非凡,更在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艺术领域成就斐然,胡适誉之为“一代才女”,萧乾则称赞她为“京派的灵魂”,加上她传奇般的爱情故事,让人不得不感叹:人间何来如此仙子,她的一生又是怎样的一生?

一、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林徽因的卓绝,自有其坚实而丰厚的文化基因。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字伯颖,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授翰林编修,后外放,历任浙江海宁、金华、仁和等处各州知县。林孝恂能接受西方政治思想,不仅本人曾留学日本,还积极让其子侄接受新式教育,乃清朝知识分子中厉行进步者。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字宗孟,1876年生于杭州,1906年赴日留学。辛亥革命爆发后,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处宣传革命。1911年代表福建省参加南京临时参议院,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后,被推为秘书长。1917年段祺瑞执政后,任司法总长,旋因段祺瑞失势,故上任仅三月,有“三月司寇”之自谓。次年,总统徐世昌委以外交委员会事务长之任,参与巴黎和会相关事宜。后因不满当局在巴黎和会外交上的软弱,在《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点燃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林长民虽由此而不得已辞职,但面对来自日本方面的威压时,依然能屡发义正词严之文予以回击,体现了一片拳拳报国之心与铮铮不屈之骨。1925年,张作霖投靠日本,进攻北京,意欲自任总统,奉军将领郭松龄发表《反奉通电》,反对内战,林长民感其诚而入其幕。后郭松龄兵败巨流河,林长民于败退途中中流弹而殁。以上行迹可以看出,林长民虽不乏政治才干,但在个人脾性上不免还是有些书生意气,这对他的政治仕途而言是一大缺陷,但对他的艺术才华而言则是颇有帮助的,故林长民除了赫赫政绩外,在艺术上还善诗文,工书法,在当时颇负盛名。

由此可见,林徽因的祖父、父亲的古典诗文艺术功底,让林徽因拥有深厚的聪慧之根;祖、父辈放眼看世界的胸怀与践行,让林徽因拥有透析中西文化的敏锐目光以及综采中西文化精髓的门径;父亲以司法为利器,倡导宪政,成为治世之能臣,不畏日本之强,成为爱国之楷模,这种言传身教,让林徽因在日后也敢于共赴国难,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也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学术考察与研究,赤诚之情可鉴。当然,父亲的书生意气与仕途上的沉浮,在某种程度上也对林徽因有影响:林徽因一生不喜谈政治,即便去应对政治时,也是书生气十足的。

作为一位女性,林徽因身边的女性长辈对林徽因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据林徽因的表姐王稚姚所言,林徽因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眉毛细而弯,左颊有梨涡甚媚,在美貌上像祖母游氏,故颇得祖母游氏宠爱。但是,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小作坊主的女儿,既不善传统女工,也无现代女性的文化,且又是宦门偏室,加之生养的孩子中唯林徽因幸存,故既得不到婆婆的欢心,在旧式多妻的婚姻中也难以得到丈夫的宠爱。母亲尴尬的地位与孤苦的生活,让敏感的林徽因早早感受到了生活的复杂。而作为家中的长女,面对父亲长期出游在外的情况,林徽因又不得不早熟地学会处理家庭的种种关系。这些家庭与生活的一切,对林徽因的个性与成长都有直接影响。所以林徽因在个性上喜欢热闹,爱笑,但对孤独与寂寞又有天生的敏感与恐惧;在人生追求上,她一直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在对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她并不愿意陷入其中而且也不擅长,但又放不下心中责任而勉力为之,不免痛苦与挣扎。

除了家庭文化的基因外,林徽因的卓绝,还源于她一步步扎实的求学步履。1909年,5岁的林徽因随祖父迁居杭州蔡官巷,由姑母林泽民发蒙读书。到1910年初,聪慧的林徽因未满6岁就已经能写家信给远在京、津的父亲。1911年,识字的祖母病故,林徽因承担起杭州之家与父亲通信的任务。1912年,8岁的林徽因随祖父移居上海虹口金益里,并就近入读爱国小学。1913至1916年之间,林徽因随家人不时在京、津两地短住。这段时间里,祖父病故,母亲又不独立,弟妹尚小,林徽因一边读书,一边坚强地承担起了一部分照顾家庭的任务。1916年秋林徽因随父返居北京,住在南府口御沟河边织女桥西,入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开始学习英语,接触西方文化。1920年,父亲林长民赴欧出席国联会议,特意携16岁的林徽因同游,以扩大她的眼界,培养她的见解与能力。同年9月,林徽因考入英国伦敦圣玛利亚女子学院(St.Mary College)学习。在伦敦期间,林徽因随父亲进入英伦社交界,结识众多文化界名流,如H·C·威尔斯、T·哈代、K·曼斯菲尔德、E·M·福斯特、A·韦利、B·罗西尔等,同时也结识了徐志摩,使得林徽因的西方文学修养与现代艺术素养极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受到女建筑师房东的影响,林徽因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1年10月,17岁的林徽因回国,再入培华女子中学学习。1924年7月,20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陈植一行抵美,先在康奈尔大学暑期班上课,林徽因选修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两门,希望通过预修一些学分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直升建筑系二年级或更高的年级。同年9月,林徽因至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但因该校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只得转投美术系。但林徽因并未就此放弃梦想,自1926年春季班始,她就已经是建筑系教授的助理,而到秋季班时她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她能奇迹般地做到这些,除了才华之外,绝对少不了艰辛的努力与艰苦的付出。1927年2月,林徽因提前一年完成学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之后,林徽因进入克雷(Paul P.Crade)的建筑事务所实习。同年暑假结束后,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受业于G·P·帕克教授工作室,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舞台美术的学生。到这一年年底,林徽因终于完成艰辛而又辉煌的求学生涯。就这样,林徽因在求学过程中将中国的建筑文化与西方现代方法结合,实现了中西融汇,她将建筑、美术、诗歌、戏剧等打通,拥有了建筑家的头脑,诗人的眼睛,艺术家的审美气质。

二、传奇情事

学业有成之后,林徽因于1928年3月21日,身着东方式结婚服饰,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馆举行了结婚仪式。选择这样的地点,是因为梁思成的姐夫周希哲(梁思顺夫)时任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选择这样的日子是为了纪念写下《营造法式》的宋代杰出建筑家李诫,这是他墓碑上唯一的日期;选择东方服饰是因为林徽因不愿穿西方婚纱,故以其舞台设计专长,设计了富于民族风味的结婚服饰。由此,一段在文坛、学术界、坊间皆被人赞叹不已的美好姻缘缔结。艳羡之余,回顾林、梁二人走过的情感之路,其实并不容易。二人的父辈梁启超与林长民原先就有较为深入的交往,恰好二人又有玉成此事之美意,故1918年林长民自日本归来后,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梁思成至林家拜访,终于遇到了林徽因,这是典型的“分在人为”。这一年林徽因14岁,玲珑可爱,清秀美丽,而梁思成则是17岁,温文尔雅又不失幽默,双方印象颇好,也算“缘是天定”。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家长没有自作主张地包办,没有强硬地要求他们建立恋爱关系,而是顺其自然,等待缘分的“人为”与“天定”在时间的淘洗中水到渠成。

果真,姻缘的试金石在1920年凌厉而凶猛地来了。当时的林徽因虽是随父旅欧,但父亲经常为国联之事奔走,独留林徽因一人在寓所,何其孤苦寂寞,就像在精神充军。她后来在给沈从文写的信中回忆说:“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苦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这个时候出现的浪漫故事的主人公来者不凡,是浪漫才子徐志摩。1920年秋,徐志摩为追寻罗素的足迹从美国来到英国,在陈西滢的介绍下找到了林长民,随即也认识了年仅16岁的林徽因,并一见钟情。且不言徐志摩为林徽因如何倾倒,单就林徽因而言,她对徐志摩这样一个爱美、爱自由、爱浪漫的才子,这样一个能给她带来文学与艺术的欢愉与智慧的诗人,是颇为迷恋的,但对这样一个曾被当作“叔叔”看待的长自己8岁的有妇之夫,她又不知道该如何接受。她母亲不幸的婚姻经历,在她幼小而敏感的心里有深深的烙印,因此未深谙情事的林徽因颇为纠结,只好求助于父亲。在父亲的精心安排下,1921年10月,林徽因和父亲与徐志摩不告而别,乘波罗加号回国。

时空就像一把慧剑暂时斩掉了徐、林二人繁乱的情丝,又像一剂妙药,续起了林、梁二人的姻缘。林徽因回国不久,梁思成便以特殊身份登门拜访,他们的出身、教育、文化构成、个性趣味,以及相近的年纪,让他们觉得彼此贴近又颇有默契,往来渐多,情愫日生。当林徽因说出愿以建筑为终身事业时,当时还不知建筑学为何物的梁思成也坚定地选择了建筑。梁思成对建筑的坚定选择,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林徽因对梁思成的坚定选择。就这样,两个人坚定的选择汇聚成了一个共同的坚定的选择,不畏磨难的考验。1923年5月,北京学生大游行,梁思成驾驶的摩托被高官金永炎撞倒,伤重住院,林徽因悉心照顾。就在这一年的12月,林徽因发表了她的第一篇作品,翻译了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歌颂坚贞的爱情,表明自己的心迹。一同赴美求学期间,梁思成则以他特有的理性与宽容,护佑着林徽因。一方面,他为现代且有西化色彩的林徽因向传统的妈妈辩护,谋取家人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又细心体贴林徽因的需要,尽量给她自由的空间。例如,约会的时候,对于林徽因因梳妆打扮而姗姗来迟,梁思成总是耐心体贴地等待,故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林小姐千妆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就这样,“梁上君子”与“林下美人”修成正果。

虽然婚姻少不了争吵,但两人都细心地维护。例如,在1936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曾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梁思成很快乘火车南下上海办事。而伤心的林徽因则在家痛哭了一整天,中间只睡过三四个钟头。然而,还在火车上的梁思成,担心妻子不开心,接连发来两封电报送来歉意与抚慰。林徽因在给沈从文的信中也曾说过:“在夫妇中间为着相爱纠纷自然痛苦,不过那种痛苦也是夹着极端丰富的幸福在内的。”当我们艳羡林徽因的爱情与婚姻的传奇时,我们不应只感叹命运与姻缘的奇妙,更应该看到他们为之付出的真诚与努力,还是那句话:“缘是天定,分在人为。”

既然说到林徽因的爱情传奇,除了梁思成外,还不得不说说徐志摩与金岳霖。

据坊间的统计,徐志摩热烈追求林徽因大体有三次。第一次是1920年冬,徐志摩在伦敦与林徽因一见钟情;第二次是1924年春,两人共同接待泰戈尔,徐志摩旧情复萌,难以抑制;第三次是1931年夏,林徽因养病香山,徐志摩前往探视,两人有情诗唱和。1920年的林、徐情事,前面已述,最终的结果是:虽然林徽因以不辞而别的方式停止了这段英伦岛上的情感纠葛,但1922年3月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还是让很多人相信徐才子此举是为了林佳人。事实也证明,从1921年秋开始,被爱情鼓动的徐志摩独自留在剑桥,诗情大发,他说:“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因此,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一个毛德·冈成就了一个诗人叶芝;而一处剑桥,一位林徽因,也使得本该成为中国的汉密尔顿的徐志摩,变成了中国的叶芝。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仍有意追求林徽因。对此,林长民与梁启超皆曾有过劝阻。1923年1月2日,梁启超还以老师的身份,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规劝他悬崖勒马。徐志摩为爱奋不顾身,回答他的老师也非常的经典:“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在这一年的1月7日,梁启超、林长民已有成言,双方家长认定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约关系。林长民欲即行订婚仪礼,梁启超意见是“须彼此学成后乃定婚约,婚约定后不久便结婚”,故未有盛大仪式。这虽让徐志摩有所克制,但并不能让徐志摩死心。据说林徽因与梁思成常在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约会,而当时徐志摩恰好在松坡图书馆任英文秘书,时常出现,以至于梁思成将“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干扰)之条贴于门上,徐志摩才怏怏而退。当然,民国文人特有的风度,并没有让彼此因这些儿女情事而反目成仇。1923年春,徐志摩与胡适等在北京发起了一次在各家聚餐的固定聚会(即新月社的前身),林徽因、梁思成、林长民等时常参加。但好景不长,这一年的5月梁思成遭遇车祸,林徽因悉心照顾,无暇旁顾。而这一年的暑假徐志摩也要往天津南开大学进行暑期授课,8月徐志摩又因祖母去世回浙江硖石奔丧,形势不利,徐志摩只得暂时中断追求。

同类推荐
  • 慈禧全传1

    慈禧全传1

    叶赫那拉氏乃是满洲的古老氏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至贝勒杨吉砮。杨吉砮的女儿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即满族统治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大清皇帝的直系祖先。杨吉砮屡屡率部侵袭明朝的统治区域,但1583年他不幸于奉天战亡。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原姓阿列克赛耶夫。1863年1月5日生在莫斯科一个富商家庭,1938年8月7日卒于莫斯科。1877年在家庭业余剧团舞台开始演员生涯。1885年取艺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88年末与莫斯科一些文艺界名流创办艺术文学协会及附属剧团,逐渐完成了从业余演员向专业演员的过渡。1897年6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见,决定创建新型的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10月莫斯科艺术剧院以首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的历史悲剧《沙皇费多尔·伊凡维奇》宣告成立。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杜修贤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职摄影记者。本书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政坛内外的伟岸形象,并提供了很多红墙内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热门推荐
  • 我的万能屋

    我的万能屋

    一屋在手,天下我有。你觉得可能么?呵呵,这尼玛是个什么坑货万能屋!拿走拿走,老子不稀罕。必须要完成998个任务才能解除绑定!!!靠,且看机智青年如何玩转异界~
  • 扶丧浮世

    扶丧浮世

    无业人士林雨泽家中的墙壁在某一天突然传来急促的敲击声,而他对面的房间根本空无一人!与此同时,网上不断传播言论,称古代的一种名为“尸壁”的妖物再度降临。信或者不信,他的命运,都将在这一天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不!是彻底地回归,回归本该属于他的命运轨迹。无数次重复的梦境,脑海中不断闪现的白发女人的身影,又无数次的邂逅与离别,终究他能够寻回属于自己的所有记忆吗?围绕着他身上的真实,究竟是什么?!一切,都还是未知的......
  • 猥琐小骷髅

    猥琐小骷髅

    他为了生存,打闷棍,挖陷阱。他为了成长,学魔法,练功夫。他是一只猥琐的小骷髅,为了活着,他无所不用其极。不周山风起云涌,巫妖王和泰坦的斗争给了他在异界生活下去的希望。在强者眼中仿似蝼蚁的一个小骷髅,如何成为改变神魔大战的重要砝码。一个只会猥琐前行的小骷髅,又怎么改变这神秘世界的天平呢!尽请期待!!!
  • 美女商业帝国

    美女商业帝国

    在各国首脑的眼中,他就是一个济世救人神仙一般的仙医。可是,在各国安全部门的眼中,他却是一个扎手的刺猬,惹不起、碰不得。在众多熟悉梁天星的美女眼中,他就是一个从不欺负弱小、危害百姓,义薄云天的好汉。为亲人,他不惜血溅五步!而在他的兄弟眼中,梁天星他有情有义、仗义明理,诚实守信,并且有着一身不错的功夫。为了维护自己和兄弟们的利益,不受他人的欺凌,他甘愿两肋插刀!
  • 忆不当初

    忆不当初

    程小忆从来没有一天不恨自己,不恨生活,生活利用她,玩弄她,甚至放弃她,她只能靠自己,因为恨,所以想要重生。再遇到刘川之前,程小忆不明白爱情,“小忆,我知道我可能不够好,达不到你的标准,但是我爱你的心是真的,你愿意嫁给我吗”七年前的求婚历历在目,七年前的伤害不曾忘记,七年前的谎言总被拆穿。再次被重击的程小忆万念俱灰,选择忘记,选择真实。爱情里的容忍度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零,绝不允许掺假。
  • 荒动九天

    荒动九天

    功法荒天,荒动九天;残锋断芒,挥断万物。“废柴”叶尘出身神秘家族,惨遭族人尽被掳走,行凶者竟是......叶尘探索禁地时得到功法荒天,残锋断芒,携天才妹妹共入紫霄楼,突破自身修炼禁制,开始寻仇修炼之路。然而,随着深入大陆,无尽的纷争也纷至沓来......
  • 请君入梦来

    请君入梦来

    这是一个失去和找回的故事,找回的不是一样东西,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段时光。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
  • 英雄联盟末世超神

    英雄联盟末世超神

    突如其来的末世从此可以获得英雄力量要如果挽救地球期待主角和他的兄弟慢慢成长
  • 造梦计划:淡漠少女复仇记

    造梦计划:淡漠少女复仇记

    魇是一个神秘的组织,而她就是这个组织里的人,在这里,究竟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碑传选集续

    碑传选集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