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1500000019

第19章 远征陕甘破回军(3)

但是大清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百姓缺衣少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冲击着这个腐朽不堪的大清王朝;外国列强的虎视眈眈,更是让这个王朝如惊弓之鸟。

左宗棠第一次感到有心无力,自己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改变大清的现状。他真有些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死心塌地地为这个王朝卖命。既然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在走这条路,现在回头,否定追击,又有什么意义,只能是一条道走下去了。

小皇上还不到14岁,这少年天子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模样。虎父无犬子,想想道光帝,那么洞察秋毫、明辨事理,他的孙子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两宫太后都还年轻,据说西太后有当年武则天的女皇风范。左宗棠恨不得马上见见大清的灵魂人物。

八月十五日(9月30日),当左宗棠在养心殿真正见到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后,彻底失望至极。因为慈安、慈禧两太后只是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将陕甘问题解决,对百姓的生活及国家的前途毫不关心。左宗棠只好谨慎地回答: “非五年不可。”结果,慈禧太后嫌时间太长了,要速战速决。

左宗棠心想,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本事你去打打看呀。当然这是左宗棠心里想的,对自己的领导说话要客气。所以,他罗列了一大堆困难,慈禧挥挥手道:“哀家不想听你诉苦,你就本着‘越快越好’这个原则带兵打仗吧。”接下来开始东一句西一句唠起了家常。左宗棠算是明白了,这次让他进京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快镇压西北的回民起义,还大清一个安定的局面。

唠家常式的召见让左宗棠感到非常寒心,最让他想不通的是端坐在宝座上的小皇帝,望着远远的门帘子,并不看他。皇帝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做了8年的皇上,接见大臣竟然一句话也不说,和摆设没有什么区别。不要说与12岁亲政的康熙相比,恐怕与前代多难之主的咸丰也不能相提并论。

太后、皇帝“同治”天下,原来就是这样“同治”啊。如今,在太后和小皇帝手中的大清朝是兴还是衰呢?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有这样的摆设君王和只顾京城安危的太后,想要再现康乾盛世,简直就是一厢情愿、痴心妄想。

在来京城之前,左宗棠就耳闻:作为一国之都的京城,乞丐成群,大白天公开抢劫屡有发生,市民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如今一见,果然不是传闻那么简单。京城如此,整个天下可想而知,好不到哪里去,恐怕迟早都要发生大变乱。

虽然国家安定久了,势必要走向纷乱,谁也阻止不了朝代的更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一代王朝都逃脱不了这个客观规律。但左宗棠着实不想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保卫大清江山是他的职责所在,如果大清不在了,他的信仰也就破灭了,没有了精神支柱,那他就和一个死人没什么区别了。

连年的征战,已经使大清满目疮痍,再加上洋人的侵略和欺侮,已经使全国上下都怨声载道。如果皇上不能拿出好的治国方略,体恤民情,那大清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左宗棠虽然为大清的社稷担忧,但他也没有回天之力,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大清尽力罢了。

平定陕西回乱

同治七年十月十三日(1868年11月26日),左宗棠刚刚抵达西安,便着手与署陕西巡抚刘典等人商讨军情,把目标对准了陕西回军和董福祥等部“土匪”。

其实,在西捻军退出陕西后,回民起义军便大部转入到了甘肃。在陕西,除了董福祥领导的武装仍然在陕北一带活动,对清军造成很大的威胁,还有就是占据董志原的回民起义军了。

为了能够握紧拳头给敌人以重击,左宗棠决定先把“土匪”式董福祥的武装清理掉,然后再集中兵力对付占据董志原的回民起义军。

于是,左宗棠调派高连升、周绍濂、魏光焘、刘端冕、吴士迈等军“剿回”;令刘松山军从河南经山西赴陕北与陕北清军刘厚基、成定康、刘厚填等部进攻“土匪”。此时,署宁夏将军金顺也已经驻扎在陕北榆林。

部署完毕后,清军开始派重兵对陕北进行围剿,董福祥连战失利,十二月十八日(1869 年1月30日),刘松山等军在延安府定边县的镇靖堡击败董福祥军。董福祥的父亲董世猷、弟弟董福禄向清军投降,董福祥虽然突围成功,但他不想当一个光杆司令。于是,他又发挥了他一贯擅长的“墙头草”风格,在同治七年十二月投降清军刘松山部。

董福祥投降清军后,刘松山很赏识他的军事才能,委以前敌总指挥。董福祥所部经过精减,被编为“董字三营”。董福祥率领“董字三营”,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接下来该对付盘踞在董志原的回民起义军了。

董志原在甘肃宁州境内的马莲河西岸,纵约一百五十里,横约二百八十里。这里不仅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旷,土地富饶,可以耕种,也可以放牧,而且北通灵州,南达陕疆,是扼陕甘两省的咽喉宝地。

此时,虽然清军步步为营,取得了不少胜利,但左宗棠发现清军非常庞杂,编制不统一。他认为,自古在边塞用兵,不在多而在精。因为兵精的话,粮饷和运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把清军的最大威力发挥出来,左宗棠开始整顿部队,决定采取精兵政策。他下令淘汰疲弱军士,一律按楚军的编制加以整顿。同时,还在陕甘地区就地招募新兵。

到1869年时,左宗棠和刘典直接统辖的楚军就有步队五十五营、马队十五营,共三万人左右。再加上招降的“董字三营”,左宗棠变得异常自信,所以他完全没有把起义的回民放在眼里。

我们知道,自从1864年以后,陕西回民起义军主要以董志原为根据地。他们按原来的村寨或教坊关系择地而居,一个大的居住区叫做一营。营既是生产单位,又是作战组织。每营人数不等,多至数万,少则几千。陕西回民军在董志原共有十八大营,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军队。

同治八年(1869年3月),左宗棠派兵向活动在正宁(今正宁西南)、邠州的回民起义军进击。回民军没有料到左宗棠的楚军如此强悍,在作战中严重失利,只好退回到董志原。

据守董志原的十八营回军在同治八年(1869年)二月多次分股反击,都被击败,后来又全力主动迎击,也没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只好又败退董志原。志在必得的左宗棠没有给回民军任何喘息的机会,派重兵压境。

伤亡重大的回民起义军决定改编,将原来的十八大营合并为四大营。面对气势正旺的楚军,回民起义军放弃了董志原根据地,准备撤往金积堡。4月3日,回民起义军一部护送家属辎重,分两路北撤,一部分埋伏在董志原断后,阻击清军,掩护撤退。但清军在起义军刚刚开始撤退时,便分路猛扑。结果,回民军又损失三四万人,仓皇撤退到金积堡地区。而清军则顺势占据了董志原一带并打通了进军金积堡的通道。自此,陕西回民起义以失败告终。

剿抚兼施的策略

在入甘前,左宗棠就了解到汉回仇杀的残酷情形,他认为甘肃官员负有很大的责任,他曾感慨地说:“甘肃之军,不能保卫百姓,反而扰民;甘肃之官,不能治理百姓,反而激起百姓的怨恨。”换句话说就是“官逼民反”,所以,左宗棠处理回事的政策是:剿抚兼施。

平心而论,左宗棠的政策是没什么大错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岁月中,各民族自然融合,团结友爱、互相合作是历史的主流。在清代,回民和其他民族一样,也参加科举考试,也做官。虽然回汉在局部地区有过短暂的纷争和矛盾,但不曾扩大。同治元年至十二年间,陕甘一带的回汉矛盾激化,回民和汉民互相仇杀,回民大起义就是在这个当口发生的。

可恶的是,满人官员没有摆正天平,而是挑拨汉回关系,以至于使回族和汉、满关系降到了冰点。

左宗棠顺应时事,以“不论汉回,只辨良匪,以期解纷释怨,共乐升平”为原则,希望能够给西北百姓带来和平的生活。

在“剿抚兼施”中,左宗棠更看重“抚”,他认为回民之所以乱,是因为清廷歧视回民。如果朝廷能宣布政策:汉回一视同仁,那么,回民起义就会渐渐平息下来。

但左宗棠“剿抚兼施”的政策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挠。

一方面是地方士绅和部分地方“剿”派官员,他们希望左宗棠的大军能够对付回军,最好是把对方杀得片甲不留。但左宗棠非常厌恶这种变态的民族“仇恨”心理,坚决反对。所以这些人对左宗棠极为不满,常常给左宗棠设置一些障碍。

另一方面是满族高官中的“抚”派,这些公子哥儿们既胆小又不懂用兵,但却喜欢指手画脚。因为甘肃是个穷省,无兵可用,无饷可筹,再加上他们又接受了回军首领的贿赂,希望能够苟且偷安地过太平日子,所以极力主张“抚”。

还有,朝廷虽然同意了“剿抚兼施”的政策,但也给左宗棠很大的压力,命令他尽快平乱,稳定局势。而且在暗地里还怀疑他, 生怕他拥兵自重。

对左宗棠来说,主剿派和主抚派都不在话下,最让他寒心的是清廷对他的怀疑。为主子在外卖命,却得不到主子的充分信任,这的确是左宗棠的悲哀,更是清廷的悲哀。

在这里,你也许会问,左宗棠不是提倡“剿抚兼施”的政策吗?为什么对陕西回民毫不留情地剿杀呢?其实,左宗棠本来对陕甘回民起义是表示要“剿抚兼施”的,但是因为陕西回军曾经阻挠他镇压捻军,以致捻军进入山西、直隶,左宗棠也因此被清廷大加指责,所以他才下定决心全力剿杀陕西回军,让对手付出血的代价。

人无完人,左宗棠也不例外,他虽然深知冤冤相报没有尽头,但在陕西回民起义军面前,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用武力解决问题。

给力的“马大善人”

俗话说,粮草未动兵马先行。

左宗棠一直认为,陕甘的事情,筹粮和筹饷是最主要的。也就是说经济是基础,如果没钱,就打不了胜仗、硬仗。而胜保、多隆阿、杨岳斌等人没有认识到在西北用兵的特点,一味增兵猛进,结果后方不稳,兵多饷少,粮运不继,遭遇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左宗棠决定实行稳扎稳打的方针。为了巩固占领的地区,他就地兴办屯田,解决了军粮困难的问题,稳定了大后方。

在军事策略上,左宗棠决定分三路向甘肃进军:北路军刘松山率部由绥德西进,佯攻花马池,实际上直指金积堡;中路军左宗棠和刘典率军自干州经邠州、长武赴泾州;南路军李耀南、吴士迈率部由陇州、宝鸡奔赴秦州。

在这三路大军中,北路军是重点进攻方向;中路军以协助北路为主:南路军切断其他义军与金积堡之间的联系,并摆出进攻河州的架势。

同治八年六月(1869年7月),左宗棠抵达甘肃泾州。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左宗棠开始向甘肃回民起义军大举进攻,金积堡成了他第一个要攻克的目标。

金积堡在灵州西南50多里处,东通花马池,南通固原,西枕黄河。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马化龙部回民起义军的中心。

如今,左宗棠面对的强硬对手就是以马化龙为代表的回民起义军。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化龙,看看他到底是何许人也。

马化龙是回族人,祖籍宁夏灵州(今灵武),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学派第五代教主,世居宁夏金积堡(今属宁夏吴忠市),富甲一方。他有智有谋,在回民中有较高的威望。

马化龙一家都是虔诚的“办道”者,他的祖父和父亲分别是“哲赫忍耶”学派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教主。马化龙幼年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成为阿訇(波斯语,意为老师或学者,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后,和弟弟务农经商,生活开始富裕起来,便捐了一个千总武职。

1849年马化龙继任第五代教主时,内忧外患的清廷已经无暇顾及哲赫忍耶派的宗教活动了。马化龙借此机会,开始振兴哲赫忍耶。他一方面以经商为名来往于宁夏、甘肃、陕西等地,走访教众,宣传教义,扩大影响,同时倡导兴办经堂教育,培养本派阿訇、满拉。另一方面,组成商队,四处经商,增加经济实力,作为传教经费,并对贫穷教众给予经济援助。

他的儿子马耀邦善于理财,从东北、西南以至东南各大都市都有他们经商的足迹。所以,仅仅数十年间,就富甲一方。又由于他在灾荒之年,能以宗教徒的善念,对贫苦的回汉百姓给予施舍,所以赢得了“大善人”的称号。

由于受到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影响,不堪忍受清王朝残酷压迫的马化龙在同治元年发动了着名的宁、灵反清起义。他坐镇金积堡,指挥陕回各路反清大军攻陷城堡,并且多次把进攻的清军打得大败,战火大有燎原之势。

不仅打仗顶呱呱,在治理方面也是无可挑剔的。马化龙在金积堡地区执行团结汉民和重农事的政策,领导回汉人民兴修水利,增加粮食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受到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清廷见硬的不行,便改变了策略。

1865年,原多隆阿部将穆图善接任宁夏将军,督办甘肃军务。他采取招降政策,宁夏起义回民举城投降。马化龙虽然也接受了“招抚”,但地方公事及征收钱粮等都由他主持,还拥有委任参领、协领以至知州等大小官吏和管理军政事务的职权,所以仍然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

虽然是天高皇帝远,但马化龙知道清廷是不会允许这种“独霸一方”的状况长期存在下去的。因此,他在向清朝地方政府输粮输款,表示恭顺的同时,暗自在金积地区修仓储粮,筑寨建堡,购马造械,时刻准备防御清军发起的进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马化龙深知只有联合更多的反清力量,才能更加强有力地对抗清军。所以,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他还与河州、西宁、肃州等地的甘肃回民起义军保持联系。另外,陕西回民起义军退入甘肃后,马化龙不断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所以,马化龙实质上成为了陕甘回民起义的领袖人物。就连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

惨烈的金积堡战役

虽然马化龙的民众基础很深厚,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是崩掉三颗牙,左宗棠也要啃他一啃。他认为,从大局来看,想要平定陕甘的局势,非先攻下金积堡不可,所以,左宗棠对马化龙部采取“主剿”的政策。

其实,更深的原因是,左宗棠率领的大军在攻打董志原时,马化龙曾经用粮食和军火接济陕西回军,而且还给予逃到了金积堡的陕西回军以物质帮助。这让左宗棠非常恼火,对马化龙部无比痛恨,于是决定对金积堡的马化龙部全力围剿。

古代军事家孙武说过:“兵者,诡道也。”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战争就是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较量,只有善用谋略,伪装自己,才能给对方造成虚幻的错觉,从而在乱中取胜。所以,北路清军刘松山进行了“官军只剿陕回,已抚之甘回安居无忧”的宣传,但这种宣传会起作用吗?还得画上一个问号。

1869年秋,北路清军刘松山部打着只剿陕回的旗号进抵灵州。中路清军则从固原、平凉北进,左宗棠本人也由泾州进驻平凉。这样,清军对金积堡形成了大包围的态势。

同类推荐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4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4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和创业者的必读书!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却是一位从大学辍学的80后。一个沉默寡言、言行举止都令人琢磨不透的“社交障碍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网络帝国的王者》是一本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幕后的书,看他怎样实现从0到百亿元的疯狂。
  • 慈禧全传2

    慈禧全传2

    本书的作者对于写作本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是满洲正白旗侯爷裕庚大人的女儿。在同时代的为官者中,裕庚大人是最进步、最具改革思想的一位。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加入军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抵制法国侵台战争。
热门推荐
  • 野修

    野修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回家的路是漫长的。在被坑的路上经历的多了,吕布表示自己很淡定,什么东西都是习惯就好。
  • 山中有仙人

    山中有仙人

    天地苍茫何为主,修真问道我独行。不闻人间天下事,唯我本意道心存。仙人苏陌在仙魔混战中意外陨落,却重生地球开始新的传奇。
  • 霸道女王的独宠天王

    霸道女王的独宠天王

    看似单纯的女人,实际却是四大阁主之一。看似冷酷的男人,实际内心却温柔如水,但这份温柔只属于他的女人。在这危机四伏的S市,很多人都想登上高位,包括来自暗黑世界的魔道。在这里,四大阁会发生怎么惊险的变故?五大家族又会怎样抉择?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何人?又应该是谁来结束这一切?
  • 七国斗之易凡尼

    七国斗之易凡尼

    茫茫宇宙中另一个星球,也有着像地球一样的生活,让我带你们去那边看看。
  • 用功夫行走天下

    用功夫行走天下

    他,从小不知从那捡了一本破书,按照书里的意思他从小开始练习,习得一身武功,在整个尚王村无人不知,这身功夫给了他很多好处,但因为性格问题也惹了不少祸……。但直到碰见玉雷之后,他的命运才发生了改变……。
  • 最,修仙

    最,修仙

    一段由和氏璧引发的一名高中学生的修仙之路,艳遇?我遇见的美女数不胜数!金钱?我出门不带一分钱!什么?做特工?我卖艺不卖身啊!什么?做帝王?嘿嘿,好难为情…作者向读者保证150万字完结!绝不太监!请放心收藏!
  • 语文新课标必读-谈美书简

    语文新课标必读-谈美书简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粉碎“四人帮”后,朱光潜先生又“怀着舒畅的心情和老马伏枥的壮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对一些译文提出了有重大价值的修改意见,写了《谈美书简》等著作。他为我国现代美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屠基达自传

    屠基达自传

    《屠基达自传》汇集了大量由屠基达本人亲自撰写的珍贵文稿,其中包括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精彩,情感真挚动人。从叙述的内容中,我们不但可以认识屠基达,认识中国的一位歼击机设计师,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曲折、不断前进的发展历程。 这对我们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从地球来的魔王

    从地球来的魔王

    2050年,一场意外的事故摧毁了一艘地球开往火星的飞船,事故将唯一的幸存者李航带到了一个人类从来不知道的世界,为了回到地球的希望,李航将这个世界带人一场波澜壮阔的时代。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