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4100000024

第24章 佛与修身(3)

金钱也许实在太有诱惑力了,不要说那惟利是图的商人,就是佛门中人也有对它迷恋、追求的。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讲了这么个故事:

北宋末年兵荒马乱,法一、宗杲为了躲避战乱,—起渡江去南方。这两个僧人都戴着一顶竹笠,可宗杲老是把竹笠拿在手里翻看,引起了法一的注意。原来他在竹笠中藏了一枚金钗,所以老是放心不下,生怕丢了,就不时地查看。法一看出了这名堂后,趁他去上厕所时,将竹笠中的金钗找了出来,顺手把它扔到了江中。

宗杲如厕回来后,翻看竹笠,发现金钗不见了,急得脸色发白,却又不敢吭声。法一明白他的心思,当即批评道:“我们在一起学佛修行,追求的是了悟生死大事,还有什么身外之物值得你眷恋呢?刚才,我已替你把那东西扔到江中去了!”宗杲听了这话,有所触动,便默默地展开坐具,念起佛经来了。

据说宗杲17岁出家,熟读佛经,与佛学大师讨论起一些深奥的问题来,说得头头是道,因而名振京师,号称“佛日禅师”。南渡后,又号“大意禅师”。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这样一位有影响的僧人,当初竟然也会去迷恋一枚金钗,真让人想不通。

四、勇于面对错误

我们每一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可是,人们不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古人说:“圣人大过,贤人小过,小人无过。”道德高尚的人苛求自己的言行,到达完美的境界,因此总是认为自己有很多的过错。他们能够深切反省,勇于改过,于是就会日益进步。道德卑劣的人则是严以责人,宽以责己,总认为自己的言行没有过失,毫无错误,更谈不上改进了。他们被指出过错时,非但不能改正,反而变本加厉。佛经上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这种人,有一个脾气非常暴躁易怒的人,有一天听到门外有人谈论到:“住在里面的那个人虽然各方面都还不错,但就是过于暴躁易怒。”那个人一听到这话,立刻从屋里冲出来,向议论他的人扑过去拳打脚踢,把人家打得遍体鳞伤。老子也说过:“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真正清白的人,不自以为清白,反而觉得有耻辱似的。真正道德高尚的人,不自以为高尚,反而觉得自己德行不足。一个人对待自身错误的态度,正是反映了他人格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佛教认为,只有三业清净才能完全不犯错误,而只有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佛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是平凡人,不到佛果,不能绝对清静,不能绝对不犯过错。有了错误不要紧,“过失犯非恶,能追悔为善,为明照世间,如日无云了。”“有罪而知非,有过而改善,罪将消灭,而后必得道。”所以在佛教的戒律中,除了重罪之外,均有悔罪的方法。如各种忏悔法和说戒布萨等自我检讨和悔过自新的制度。佛教认为,如果一切戒,只有犯法而没有悔法,那么任何一个人,也就没有学佛成佛的可能了。一个人如果犯了错误,他可以抱这样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决心不再犯错误。这固然很好。可是却不实际,因为这不可能做到。第二种态度,是因为犯过错误,从此觉得自己矮人半截,见不得人。或者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这都是错误的做法。第三种态度是让犯过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训,一种经验。下次再碰到同样的情况,他就学会了如何应付,如何避免重犯错误。这样,他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趋向成熟。对于已犯过的错误,不该忘记的只是从中得出的经验,而不是事实本身。倘若对于过去的事付出太多的注意,懊悔下已,念念不忘当时应该如何如何就好了,这就如同驾驶汽车时老望着车后路面反射镜一样,会因此忽略了前面的道路。莎士比亚说过:“已过去的只是一个序幕!”不论我们犯过什么错误,惟一重要的是前头的人生道路。

1反求诸己

有些人不知自我反省,凡事挑剔,拼命找人缺点,以为这样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结果往往使自身的情绪陷入更恶劣的情况。这种人就像筛子一样,装了水就漏光,再好的东西也留不下来。

有位中年妇人,曾来找我谈过。她说自己从未开心地笑过,总是终日愁眉苦脸。

对这种个性的人,若直截了当的指出她的缺点,情况必演变成如火上加油般,一点帮助也没有。此时要让她自己发觉自己缺点,但不要逼得太紧,劝语要婉转留给她一条退路。一到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固执,转而观察别人的时机来临时,就会听从别人的意见了。

人在气头上如果能把不满的情绪,借某些趣味的娱乐或工作发泄掉,不拿他人当出气筒,就是有理性的作法。

倘若依然积习难改,也只有听其自然,等到他自己领悟,就会痛改前非,太逼迫他的话,反而会不得其法。

2内省为重

时常反省的人,会以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修养的良方。至于喜欢责人过的人,只要稍一动怒,就会成为伤害自己的凶器。前者乃积德而开善行之道,后者则将过失转嫁于人。

假设A君与B君合作做生意,结果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A君彻底反省之后,觉得错在自己。B君虽犯了相同的过失,但他故意装作无辜的受害者,而把一切责任推给A君。因此A君被嘲笑为无能之人,B君却赢得大家的同情。表面上看来,是A君吃亏而B君占便宜。然而从失败中获得教训的是A君,B君不但毫无收获,并且还犯了“自欺欺人”之罪。

莎士比亚说过:“借口会扩大过失。”孔子亦云:“知过不改,是过也。”只知责备别人,对自己是毫无益处的。

3知错能改

每当我们遭遇挫折或失败的时候,常常会省视事情的整个过程。这是由于失败不为人喜悦,因而在不利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回顾前因后果。但孰能无过呢?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无过失,乃是由于他们努力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国际基督教大学的名誉校长在念国中三年级时,因数学不及格而被留级。当时十六岁的他,经过一番切实的反省之后,为了不再重蹈覆辙,他祈求上帝保佑,并以“不贰过”为受洗的誓言。

我年轻时有经常酗酒的痛苦经验。虽经一再发誓不以酒精麻痹自己,但过后仍然未改,这种失败实在是意志不够坚定所致。

4衣带渐宽终不悔

此话是日莲法师写给信徒的。由此可看出他为修练成佛所做的努力。日莲小时候曾在清澄山对虚空藏菩萨许愿“我要成为全国第一智者。”从这个时候起,他努力修行,终其一生,信念未尝改变过。

当然其间亦遭受许多挫折打击,但他都能勇敢面对,而不屈服、不变节。日莲矢志不渝的原因可能是先天的,亦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将自己过去错误的思想彻底改变,就可以把过去的恶因,一转而为善因。从现在起,即可借由反省的结果,脱去造成不幸的因素,即能重新开创崭新顺利的未来。

5怒气冲天

中国天台宗之祖智,于他的所著《思想实践论》中曾说,有史以来佛教就认为贪、嗔、痴会毒蚀人心,使人迷失,终至陷身魔界而无法自拔。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常有一些脾气暴躁的人,这些人的情绪十分焦躁不安,人际关系也不好。由于没有朋友,使他不得不以“发怒”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及发泄胸中的苦闷,如此恶性循环之结果,终使他成为愤世嫉俗的人物。所以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圆满,我们应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诚如道元和尚所说:“常处于静如止水的心境。”

据美国精神分析学家佛洛姆,曾以橡皮原理,来说明正常人与不正常人之区别。他说:“正常的橡皮,拉长后放松,它立刻会回复原状;老旧的橡皮,一经拉长后就不易恢复原有的弹性。人亦如此,正常人发怒,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平静,异常人发怒就会把怒气放在心里,久久不能恢复平静之心。”

五、善待你周围的人

如何与你周围的人们相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佛教认为,只要通达缘起的道理,就能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所谓缘起的道理,也就是说:“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人生由相依关系造成,人并非只靠自己的力量便能生存。这就像一颗壮健的种子,假如缺乏土壤和水份,就不能萌芽。每个人必须借着各种人的因缘,才能展开多彩多姿的人生。有人类的彼此合作,才能形成这个世界。人生既然是由相依关系造成,便当互相尊重,若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必须先以真诚的心和满腔的爱去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的秘诀,就在于互相体贴。假如我们都能考虑到他人的快乐、幸福、舒适和感受,那么我们的言行一定不会发生磨擦和争吵,自然而然地会帮助他人,同情他人,容忍他人,尊敬他人。这些品德就如同润滑剂,可以使我们和周围的人接触非常平坦顺利。一个人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很成功,就能够在生活中如鱼得水,享受到人生的欢乐。

假如你要与周围的人们融洽相处,必须慢慢培养两种气质。第一种气质是善于听人诉说。第二种气质是想像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善解人意,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便发现对方的想法如何?感受如何?尽量了解对方的个性和好恶,他所生长扎根的土壤,以及塑造他性格的习俗,信仰和观念。谅解对方的弱点,顾及对方的自尊心。假如你肯这样下功夫,则原来和我们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人,也可以与你建立起彼此谅解的良好关系。和周围的人相处,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节度,如果一不小心,在言语和行为上冒犯或伤害了对方,就会引起对方的不快,损及彼此的感情。我们立身处世在这个社会上,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视太高,看不起别人。认为自己最了不起,别人都不算什么。这种想法是十分浅陋的。假如你能怀着一种谦虚的精神去接近每一个初次见面的新朋友,你会不断惊讶地看到他们都有新的想法、新的经历、新的人格。这不一定是指世上的名人,生活在社会上各阶层,各种不同情况下的人莫不如此。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他的价值,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用的,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大家互相帮助,各自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才会进步。譬如盖房子,虽然需要栋梁,但也不可忽视小小的螺丝钉。没有螺丝钉,房子就造不起来。佛教主张以平等心对待众生,众生都是平等的,都具有佛性。在佛教史上,不但没有宗教迫害和异端裁判,相反各宗各派都有绝对的自由发言权,都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批评其它宗派的主张。甚至可以“佛之一学,我不喜闻。”这种平等和民王的精神是何等彻底,何等豪放!这在其他任何宗教里是不可思议的,在其他宗教里,上帝或教主所说的话是神圣不容置疑的。上帝的话,对也好,错也好,教徒只许全部接受。但佛法则不然,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话可接受可不接受。《妙法花莲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讲上乘难懂的佛法时,竞有五千听众,自以为已经得到解脱了,不愿听讲,离席而去。释迦牟尼不但没有发怒,追究或责罚,而是说:“他们机缘还没有成熟,与其听了不相信引起反感,增加罪业,还不如让他们离开更好。”这是何等的宽容、平等和民主。

同类推荐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旅途的脚印

    旅途的脚印

    这是“放生堪布”索达吉上师的日记,记录了堪布一年中在俗世修行的心路历程。文中不乏印藏大德的殊胜窍诀,以及上师对世间生活诸多现象的体会和感言,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开示之作。本文语言精练,耐人寻味,所涉及的内容多与生活相关,将佛法禅机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在轻松阅读中得到内心的宁静。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金刚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时的本来面目与讲话实录,全文5176字,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作者费勇教授结合20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您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翻开本书,让您两小时读懂金刚经的全文与精髓,轻松汲取“万经之王”的终极智慧,收获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使自己内心强大平静,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热门推荐
  • 当时明月

    当时明月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这是发生在西津古渡的一场华丽凄绝的爱情史诗。西津古渡,荒颜独立。也许爱情本身,本来就是破裂的。不是我们得不到完美无缺的爱,只是人生大都缺憾。
  • 异界之帝王

    异界之帝王

    难以置信,眼前这个清冷如水的少年,就是传说中大草原上杀人如麻的大黑天,在兽人帝国砌成尸山血海的嗜血恶魔,那个纵横天下、蛮横霸道的绝世战神!?
  • 墨裔

    墨裔

    一块玉简,千年传承。墨家后裔守护着什么样的一个秘密,竟然引来了无数的黑暗力量为之角逐?光明属于人类,黑夜那些游走于黑暗神秘的种群,墨裔则是黑暗中的守夜人,于是世人皆白,唯我独黑。
  • 月夕楼

    月夕楼

    佛说佛有道,人说马吃草,哪里有正和反?
  • 王东悲欢离合

    王东悲欢离合

    王东在父母双双死亡后,带着最爱的小花私奔不料被小花父母追赶掉下山崖,醒来发现不但自己没死而又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王东开始的自己梦寐以求的后宫佳丽三千的梦想奋斗,经历了悲欢离合。
  • 圣德

    圣德

    庆云三年,凛冬已至,禄县是从未有过的冷。徐辰慵懒的蜷缩在房里,仔细翻阅着手中的书卷。在他体内,那稀薄的圣贤气息也随之缓缓流动起来。蓦地,一声若有若无的叩窗轻声响起!推开窗门,便见到一只青色小狐狸高举起左爪,正恭恭敬敬的轻叩着小窗。待到徐辰出现,小青狐便乖巧的昂起小头来,眯眼看着徐辰笑。笑颜如花!所谓圣德,对于穿越而来的徐辰而言,并非治国平天下这般高尚的品德。他反而执拗的认为,所谓圣德,不过是要守护住自己拥有的那点东西罢了。读者群欢迎加入:夜半有雪狐叩窗46409488
  • 神域猎手

    神域猎手

    浮生虽梦远,跬步能长行。会当凌绝顶,拔剑斩神庭。
  • 千古绝墓

    千古绝墓

    一个突然出现的诡异十字符号,一段几百年前的历史,真实?梦境?是绝境逢生,还是天命难违。当主角塔入古墓的那一刻起,注定无法回头,爱恨交错,他又将如何抉择?是盗墓?是解谜?还是逆流修行?我的梦,我的心,我的一切将从这一年的七月半鬼节开始。死亡之路前所未有的算计,死亡之城不一样的生命轮回。。。
  •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本书编入了中外几百个小故事,从积极进取、感恩世界、培养习惯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心灵点灯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您早日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让你的成长岁月中变得五彩斑斓。
  • 总有人在老地方等你

    总有人在老地方等你

    兄弟就是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出现,他不一定能帮到你,但是他一定会出现,站在你旁边,永远陪着你哭陪着你笑陪着你受苦兄弟就是没事的时候对你竖起中指嘴里靠来靠去,说你是白痴,但是有事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帮助你的人兄弟就是平时对你骂骂咧咧号称见你就不烦别人,但你心烦的时候,他可以陪你灌着着啤酒直到天亮的人兄弟,要永远记得,总有人在老地方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