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7300000044

第44章 曾国藩握权治国的功过之途(4)

曾国藩深深为这些坚船和利炮所折服,并在自己的军事实践中加以引进,为剿“发逆”所用。咸丰三年(1853年)十月,在太平军西征军围攻武昌的万分危急之时,清朝廷谕令正在衡阳练兵的曾国藩,“赶紧督带兵勇炮船,驶赴下游会剿”。曾国藩则以为保全两湖而考虑,就必须多准备大炮和船只,才能够既能堵截,又能歼灭,而舟师尚未完备为理由,趁机申请“截留粤饷四万余两,作为筹备炮船之费”。这个时候,他所说的“船”,是他于衡阳、湘潭两处所设船厂自造的木板船;而“炮”,则是两广总督叶名琛奉命先后为他买到的六百尊洋炮。他在奏折中说:这六百尊炮,都是真正的洋货,是经过挑选适于使用的大炮,湘潭、岳阳两次胜利,其实是凭借洋炮的力量。因此,他于咸丰四年七月上奏,请求仍遵前旨,催促广东续解洋炮,总共达到千余尊。

曾国藩不但买洋炮,而且仿制洋炮。他妻调浙江候补知县龚振麟来湘造炮。他说:“龚振麟及其子龚芸常精于造炮,自制铁模,与洋炮没有两样。”

“洋船”进入曾国藩的政治生涯,则已到了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月。由于英国人赫德、法国人哥士耆愿意协助清政府购买外国火轮,时任议政大臣的恭亲王奕讠斤等奏请购买十数艘,驶人长江堵剿,事下曾国藩及两广总督劳崇乐等人妥为议筹。曾国藩乃于七月十八日上《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大发议论说:

恭亲王奕讠斤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凡恃己之所有、夸人之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康熙、雍正年间,云南。铜斤未曾解京之时,皆给照商人,采买海外之洋铜,以资京局之鼓铸。行之数十年,并无流弊。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送,可以勤远略。

这段话表明了曾国藩对引进西方物质文明的态度,至少有三点:一、主张拿来主义,将外国“所独有”的拿来,为我所用,使“独有者”不再独有,“罕见者”不再罕见;二、不但主张购买,而且主张“试造”,隐隐约约成为我国后来创建新式造船工业的最初萌发;三、主张“中外贸易,有无交通”,发展对外贸易往来。

曾国藩早年曾是一个立诚居敬的理学门徒,怎样会在晚年走上向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的坦途呢?

作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人物,曾国藩在咸丰初年就收罗人材去购买和仿制洋枪洋炮,最初的动机和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剿发逆”。可以说,当时的封疆大吏或带兵统帅如果谁不这样去考虑问题,还存在其他什么动机和目的,只能是个不识“时务”的呆子。因为,第一,“剿发逆”是当时满朝文武的最大心事,也是曾国藩本人仕途逆顺的关键,因而从这里出发并为此目的去仿制洋枪洋炮,是很自然的。第二,曾国藩在走上镇压太平军的战场的初期,就有胜利“实赖洋炮之力”之叹,到了战争的后期,他的这种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例如,太平军李秀成部回救金陵时,同治元年九月初二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闻贼以炸炮炸弹打入营内,为之惊心动魄。”他要仿制洋枪洋炮洋船来对付太平军,这也是很自然的。所以,曾国藩所为“洋务”,发轫于屠杀革命群众,与中国地主阶级的“自救”(曾国藩称之为“自强”)紧密相联,是二而一的事。

然而,在“发逆”即将肃清或业已肃清的情况下,曾国藩仍然沿着自己开辟的“洋务”道路走下去,而且道路越走越宽广,成效越来越显著,这中间就有令人注意的更深层次的动因。

人们说,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的资本主义新因素,“洋货”和一洋思想”在五口通商后的大量输人,由西洋文化在明末清初以来逐渐引进而引发的国人眼光的扩大,以及清朝廷的积弱积贫,都在促使中国发生变化,并使中国有了进一步学习西洋文明的土壤;曾国藩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上由“一宗宋儒”的士大夫转而把目光射向西方科学技术的。这种唯物主义的认同,无疑是深刻的。然而,它终究不能代替对曾国藩这个人物的具体分析。

曾国藩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大动荡。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他已跻身翰林院,刚进入不惑之年,正沉缅于程朱之学,他对于外国人和外国人对中国这个睡狮的猛烈冲击,与他的同时代的绝大部分士人和官僚一样,是很迷惑不清的。他以对待“蛮夷”的传统的夜郎态度,来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件大事。他在日记和书信中,第一次提及这件事,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初十日用这样的口吻写的:“上年六月,英吉利横突定海,沿海游弋。圣恩宽大,不欲遽彰天讨。命大学士琦善往广东查办,乃逆夷性同犬羊,贪求无厌。上年十二月十五,攻破沙角炮台。正月初五日报到后,又直逼虎门。正月初五报到,皇赫斯怒,于初六日通谕中外。初九日,授奕山为靖逆将军,隆文、杨芳为参赞大臣。本日又策侍卫四人往广东,备差遣。”分明是道光帝采取所谓“羁縻”政策,惩办了坚决禁烟和抵抗侵略者的林则徐和邓廷桢,并下诏开放烟禁,使英国侵略者得以肆意横行,曾国藩却说成是皇上气度恢宏宽大,不想即刻兴兵征讨,分明是道光帝出尔反尔,在不能满足“放手卖国”的琦善所答应侵略者的要求时,又宣布了没有准备的近乎儿戏的征讨令,曾国藩却歌颂为“皇赫斯怒”。其后,奕山于四月初一夜至初七(5月21日至27日)与英军开战,丧失泥方和四方两座炮台,死伤无数兵民,在广州城头竖起白旗,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国陆军少将恭行三跪九叩首礼,呈上求降书,赔上所谓“赎城费”六百万两。奕山却谎报军情,把大败改为大胜,于初八日上奏说,“焚击痛剿,大挫其锋”;又将赔款改为“将历年商欠清还”;将开放烟禁改为“暂准其与各国一体贸易”。曾国藩也与道光帝一样被欺蒙,在家信中报道说:“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广东事已成功,由军功升官及戴花翎、蓝领者共二百余人”。武装贩运鸦片的英国侵略者,在欲壑未填满之前,当然不会满足广州战役的胜利,于是沿海北上,先后攻占定海、宁波、镇海、乍浦、吴淞,入长江,陷镇江,向南京进犯。这段时期,曾国藩对这件大事向家人时有报道,但他扑朔迷离,不甚明了:“广东事前已平息,近又传闻异辞。”“英夷之事,九月十七大胜。”(实际上是余步云军在镇江不战自溃。)“英逆去秋在浙滋扰,冬间无甚动作。”“浙江之事,闻于正月底交战,仍尔不胜。去岁所失宁波府城,定海、镇海两县尚未恢复。”“英夷去年攻占浇灌宁波府及定海、镇海两县,今年退出宁波,攻占乍浦,极可痛恨。京城里面人心安定,平静无事,估计过不了几日就可把洋贼消灭干净。宝山失守,官兵退缩不前,反在民间骚扰。不知何日方可荡平!天津防堵甚严,或可无虑。”“逆夷在江苏滋扰,六月二十一日攻陷镇江,有大小船数十只在大江游弋。江宁、扬州二府颇有危虑。然而天不降灾,圣人在上,故京师人心镇定。”面对敌人的长驱入侵,满朝文武竟然“人心安静如无事时”,而曾国藩却不是枯如古井的理学家,他关心国家大事,较详细地掌握了动态,表现了对侵略者“极可痛恨”的民族自尊心。

然而,曾国藩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并不了解沿海战事节节败退、当事者糜烂不堪的真实情况,而且除了“官兵退缩不前”和“将不知兵,兵不用命”的原因外,他还把失败之咎主要归之于汉奸。汉奸助敌为虐,固然可恶,但对那些屈膝投降如琦善、奕山之流的满族大员,弃城不战如余步云之类的将领,以及尸位素餐如牛鉴之类的官僚,曾国藩却不曾有一语谴责,或许是他有难言之隐,或许他就根本上被他们谎称的“胜利”或冠冕堂皇的“理由”所迷惑。至于对外“夷”的凶狠面目和侵略本质,以及外国侵略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他更是未能超越时代而有丝毫的认识。尤其迂腐的,他竟然将丧地赔款的《南京条约》的签订,称为“抚局已定”,可“安民而息兵”。他在“天国圣朝”的光圈的笼罩下,根本无视侵略者的实力,他根本看不到朝廷的腐败和失败的必然。认为“天不降灾,圣人在上”。他没有因战争的惨败而引发民族危机感,甚至对敌人存有“永不犯边”的幻梦,而把清朝廷的屈辱称为“以大事小,乐天之道”。这与鲁迅后来刻画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毫无二致。曾国藩这种思想落后于形势的状况,是清廷长期闭关锁国、使国人对欧美的蓬勃发展一无所知、如同盲人的结果,是中国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自汉唐以来对周边国家和民族鄙视、蔑视的传统心理的反映。曾国藩的传统文化心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表露得相当充分,西方文化在他心头上的冲突还不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他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在这段期间已是几十万湘军的统帅,清廷的各种文报他能及时读到;对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某些行径,他亲闻亲睹,尤其是他已直接与“夷人”打过许多交道。因此他对于《南京条约》后英、法、美、俄的步步侵逼,咸丰七年(1858)十一月的广州失守,咸丰八年六月《天津条约》的签订,尤其是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等一连串的石破天惊般的大事,他知道得相当详尽,思想震动极大。

虽然,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二十来年间,曾国藩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已逐渐的深化,但是,他仍然以儒家的文化心理看待侵略者。同治元年五月初七日他写在日记上的一段话,可说是他对待外国侵略者的纲领性见解:

眉生言及夷务,余以欧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等处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炮弹、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顺则德有其具,逆则报怨亦有其具。若在我者,挟持无具,则曲固罪也,直亦罪也,怨之罪也,德之亦罪也。内地之民,人人媚夷,吾固无能制之,人人仇夷,吾亦不能用之也。

这段话,有如下几个要点:(一)以保存、巩固清廷的统治为最高利益。认为侵略者没有推翻清朝的统治(“不伤毁我宗庙社稷”),是德;助剿太平军,是德。这就为以清廷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地主与外国侵略者相互勾结,提供了理论根据。(二)只要能保存和巩固清廷的统治,由双方议定关税则改为侵略者直接管理中国关税,丧失国家的主权,他认为无关紧要,不是“着眼”处;只要能保存和巩固清廷的统治,他认为崇洋媚外,“借夷压华”的社会风气,也不是“着眼”处。一句话,国家利益可以不顾、民族气节可以丢失。(三)除了修政事、求贤才外,把制炮造船提到“自强之道”的高度。认为有了炮和船,对外,在与外国人和顺时可以借此“报德”,与外国人不和时可以借此“报怨”;对内,可以借此扫清“媚夷”之风,或利用人民的“仇夷”情绪和手中的炮和船以“制夷人”。——这就是曾国藩的所谓“勤远略”的具体化。

曾国藩毕竟是一个受理学素染很深的人,对待侵略者还大讲什么“信义”。咸丰十一年,他说:“西洋通商各国,但以信义自处,一时当可相安”,这当然是一种幻想。但是,侵略者的肆行无忌,并没有使他破除这种幻想。

《论语》只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曾国藩却大说与侵略者交要讲信义,要谦退,要“无防范之方”,这岂不是与虎谋皮吗?所以,曾国藩的“御外侮”,带有明显的迂腐成分,在实践中不能不败下阵来。

曾国藩的“勤远略”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首次在奏折中正式提出的。他回复是否购买外洋船炮的上谕时,称颂皇上考虑问题很周到,内安国家,外除贼寇的坚强意志。他于“安内”之外,想到了“攘外”。这时,距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三个《北京条约》的签订不过几个月,何况在条约签订才一个多月的咸丰十年(1860年)十一月初八日,他就提醒皇上说:“此次议款虽成,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所以,他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的话,是有相当的思想认识基础的。当然,在湘军攻人金陵之前的斗争激烈的岁月,曾国藩的目的很单一,即“全力与粤匪相持”,根本谈不上“勤远略”;“勤远略”此时还是他的一种理想,所以他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底说:洋人“惟逐利居奇,是其本性,当此积弱之时,断难与争锥刀之末。”及至太平军被镇压以后,国内的阶级形势发生了变化,“勤远略”的“御外”内涵,才逐渐在曾国藩的视野中上升到一定位置。例如,同治七年(1868年)他在《筹议江苏水师事宜折》称:“臣之微意,不过欲使中国兵勇以舟楫为室家,以海洋为坦道,庶几事以屡试而渐精,人以狎水而渐壮。”同治十年(1872年)十二月,《续江苏水师事宜折》在明确指出:习惯于在船上居住是水师的根本,探讨船炮却是防御外敌入侵的根本。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曾国藩有这种‘“徐图自强”以“御外”的思想,是极可贵的。

“剿发逆”与“勤远略”是曾国藩办“洋务”的双重目的,而以同治初年为界,前期的侧重点在“剿发逆”,后期的侧重点在“勤远略”。从有明确的双重目的看,曾国藩办“洋务”是自觉的;从他死后引发大规模的“洋务运动”看,曾国藩则是事先意识不到的,因而是不自觉的。十九世纪西方的物质文明(主要是枪、炮、船)是随着侵略者的入侵而传人中国的,曾国藩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这类物质文明,来对抗西方的物质文明,以保卫神圣的“天国”和东方文明的领地,所以曾国藩办“洋务”,是东方文明受到西方文明的撞击时的一种积极反应,而不是与外国侵略者勾结的产物。如果是“勾结”,那么“勾结”的目的是什么?是出卖封建士大夫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天国圣朝”?是迎合封建士大夫从内心厌恶和鄙夷的那些“蛮夷”或称“洋鬼子”?从曾国藩一生的言行中,无论如何是找不到这方面的丝毫影子的。不错,曾国藩办“洋务”,从设备、技术到经营管理,不得不大多假手于洋人,但是,这不正是“据为己物”吗?不正是使洋人“渐失其所恃吗”?不错,十九世纪的外国资本主义正扩大向国外倾销商品,并进而输出资本,从表面上看,曾国藩办“洋务”正适应它们倾销商品的需要,但是,人之所有,我之所无,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

与购买洋炮、洋船稍后一点时间发生的“借洋助剿”,更是中国地主阶级进行自救的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成长故事小百科-积极与快乐

    成长故事小百科-积极与快乐

    《成长故事小百科》这套书从目标、创新、习惯、机会、积极、快乐、学习、时间、勇敢、接受、口才、交往等12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故事与点评、启迪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广大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烦恼,以帮助大家树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信念。
  •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说话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事。会说话,可以让你结交更多的知心好友;会说话,可以让你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会说话,可以让你在商战中轻松取胜;会说话,更会让你独具个人魅力。让感情之泉从心海中自然地流出,急,流之末;缓,流之本也。说话的艺术,便在其中。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有趣事例和精炼的要点通俗易懂地向你介绍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及注意事项,理论与故事相结合,让你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就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是广大读者掌握及提高说话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工具。
  • 聪明女人的七种武器

    聪明女人的七种武器

    在职场中,做个聪明的女人。你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得到上司的青睐、下属的爱戴、同事的支持!在交际中,做个聪明的女人。你可以把话说得滴水不漏,也可以左右逢源、呼风唤雨。在处世中,做个聪明的女人,你可以变得豁达大度、不为小事计较,从而活出精彩的自我!
  • 成长故事小百科-口才与交往

    成长故事小百科-口才与交往

    《成长故事小百科》这套书从目标、创新、习惯、机会、积极、快乐、学习、时间、勇敢、接受、口才、交往等12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故事与点评、启迪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广大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烦恼,以帮助大家树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信念。
  • 你的种子能发芽

    你的种子能发芽

    任何人都可以成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都取决于能否超越自我。找到自己长处的人,就能够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找不到自己特长的人,就成为碌碌无为的庸人。
热门推荐
  • 三十七

    三十七

    一直以为真爱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名词或者说,它是一种向往一种安慰一种自欺欺人一种活下去的理由
  • 双仙缘

    双仙缘

    鹤郢,你镇守灵仙塔失职,如今贬你下凡尝尽人间战乱之苦!荷儿,你原本是何仙姑手中的荷花,只因五千年前被邪帝斩断后才飘落于灵秀湖。何仙姑多次求本帝让你回到天界。可如今你私自放走邪帝令天下再次大乱,现贬你下凡尝尽人间悲情之苦!倘若你能让鹤郢脸上有了笑容,便是你二人重返天界之日。(暂停更新)
  • 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

    33岁的离异医生娄小娄,与16岁的孤独少女桑丫,对“中国方术之王”奇门遁甲都怀有强烈的兴趣,由此结缘并展开了一段洛丽塔式的爱情。可是幸福却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戛然而止,花样少女香消玉殒,深情男子悲痛不已,偶然间却窥破了天机,于是,去过去,来未来,开始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生命拯救。生命与爱情之花,在命运的雷电下,在死亡与绽放之间摇曳……
  • 谈鬼说妖

    谈鬼说妖

    随便的介绍天生缺少一魂一魄,有奇怪的力量,奇异的活了下来,与冥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还跑出了个前世情人.半僵半魔的半活人;空虚的危险古城;纠缠不清的贪婪恶灵;喜欢嫁人的蜘蛛女妖;迷人的妖界等等。这是婴漪的传说……文艺的介绍夜吟蹉跎,塔外血色雪花在风中滑落.千鬼哭夜,万魂悲泣.时光虽泛滥成河,悲伤却纷然如昨.俱忘矣,糜烂千年,未犹此,何以堪?三千若花,万年过,空虚迷茫,孤寂的煎熬.游荡与尘世,深陷于孤独,呼唤于铭记.失去的轮回,是深刻于骨髓中的,悲哀中失笑,凄然泪下.两世情,永世缘.婴漪与逸绝的故事.
  • 风月大宗师

    风月大宗师

    方天傲沉浸于网游世界,成为无所事事的二流子,一日,他遭雷劈后,在一场奇怪的梦中获得了风月宝鉴,从此,高冷女神们纷纷上门,跪求大宝鉴一用!
  • 一楪涅槃

    一楪涅槃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变得不真实了永恒的涅槃正在继续未来终究如何无处可知无所适从
  • 阴婚,冥王好腹黑

    阴婚,冥王好腹黑

    我叫阴念念,我18岁了,是一个阴年阴月阴日阴时生下来的,我还可以看到正常人不能看到的东西就是鬼,因为我是属阴,是鬼的美食,我是一个孤儿,我是师傅捡来的,不知道无缘无故被师傅结了阴婚……………
  • 甄歆甄歆

    甄歆甄歆

    世事无常,有时候看似完美的东西往往都是伪装的,表面光鲜亮丽背后肮脏邪恶.....那一年她在合欢林遇见风度翩翩的他,殊不知早已被卷入一场阴谋......那一年她不甘的被送去和亲嫁给了他,殊不知她眼中的恶魔竟是他......
  • 轮回长生传

    轮回长生传

    一个有着修炼问题,仙路无望的少年,心中不甘便寻找解决之法。但让少年没想到,首次执行任务返回,解决之法就随同而来。甚至还有一件逆天之宝。只因在此之前,还有一名面容妖邪,修为高绝的男子。而男子身上更藏有一个惊天阴谋……阴谋之下。一本造化参天的灵诀功法。一只生死相随的司阴异兽。一名轮回相依的凡尘奇女。尽在此中。修仙路,含辛茹苦;忆真情,历历在目!
  • 办公室文秘手册

    办公室文秘手册

    本书从秘书及秘书工作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工作环境以及职位角色,然后从秘书应具备的个人仪表、担负的工作任务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做好秘书工作、秘书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以及做好秘书工作的捷径等,最后阐述了秘书工作中的相关技术性内容,告诉读者如何才能使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成为一个真正的“笔杆子”和多面手,成为一名受领导喜欢和重用的合格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