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7300000051

第51章 曾国藩治军领兵的用权诡道(4)

仔细分析以上四条选将要求,我们可知,曾国藩反复强调和首先要求的是将帅的品质操守,也就是注重“德”而不是“才”。因为不论是“血性”、“廉明”,还是“朴实”、“坚忍”,均属于思想品德范畴,作为封建社会末代的道学家,曾国藩主张“才生于情”,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乃是至关重要的基本条件,才能的优劣都要以此为前提。例如他曾明白无误地说过,“智”可以因“忠”而生,“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而已矣。……能剖心肝以奉至尊,忠至而智生焉”。这种思想具体落实到选将要求上,就是“军中须得好统领营官,统领营官须得好真心实肠,是第一义。算路程之远近,算粮仗之阙乏,算彼己之强弱,是第二义。”因此,以上四条具体的选将要求,归结起来围绕的中心只有一个,即选拔那些能自觉遵奉封建纲常伦理,忠于封建君主为基本原则的“忠义血性之士”,以他们为湘军的基本骨干,从根本上保证这支反动军队的阶级性质。

湘军的数百名将领,都是按上述标准选拔出来的。

曾国藩在其一整套的选将标准中,一反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选将的方法,而将“忠义血性”,意即对封建政权的忠心放在了第一位。为此,他不拘一格,不限出身,大量地提拔书生为将。罗尔纲光生在《湘军兵志》中考证,在湘军将领中,书生出身的人占可考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八。

在曾国藩看来,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出身卑微,迫切希望改变所处的社会地价。按惯例是应通过读书做官前的方式来达到其目的。然而,清朝末年的状况却使他们无望改变社会地位。据统计,清末全国绅士人数约有一百四十五万,政府官职及头衔仅能容纳十五万,闲居乡里的绅士至少有一百三十余万,两者之间构成了悬殊的比例。当社会统治秩序受到农民起义的冲击,他们将本能地站出来,以封建的卫道精神同农民军进行对抗,捍卫封建的统治,加之无官可做只好在投笔从戎中,一显身手。

同时,加入湘军的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深受理学的影响,既懂得一些车水战略战术和用军之道,又善于总结实际经验,在战争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于是他们走出一条以文人带兵打仗的途径。

曾国藩在选将制度上的改革,使清朝旧制中绿营军将领的腐败无能、贪生怕死、败不相救等现象得以改变,从而培养出一个批较有实力,能证论战的湘军将领。

湘军将领以中青年为主,精力弃沛而强悍,具备坚忍耐劳的条件。

湘军在组建之后用了几年的时间,逐步建立了从选将、培养到使用的一整套选将的制度,使湘军将领的素质和能力比绿营有明显提高。

曾国藩长于用人。

湘军的用人原则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将“德”放在首位。曾国藩对将领的选用,首先注重其是否具有“忠义血性”,其次才是“娴熟韬钤之秘”。曾国藩认为:“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而已,……能剖心肝以奉至尊,忠至而智亦生焉”。可见他对“德”的偏重。中国古代兵家论将才,皆以孙子的“智信仁勇严”为衡,把将领的才智放在首位。曾国藩一反古法,把对封建王朝的忠诚放在第一位。这使得湘军的封建性异常突出,其残暴性也超乎寻常。

第二,不拘资格,不限出身。曾国藩提出,“人才不宜复以资地限之。卫责人奴,拜相封候,身尚贵主,此何等时,又可以寻常行墨困倔奇男子乎?”在湘军中出身低微而至高级将领的大有人在。

湘军用人,不拘资格,不限出身,但主要以书生为将。罗尔纲先生在《湘军兵志》一书中已作过考证。在曾国藩看来,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出身低下,亟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农民起义的威胁下,必能为清王朝卖命。同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于深受理学熏陶,知书懂兵法,既肯冲锋陷阵,又善于总结实战经验。曾国藩打破了清朝文武殊途的用将模式,以文人为将领兵打仗,收到了特殊的效果。

第三,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湘军选将的方法是“广收”,而“广收”的原则是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曾国藩认为:“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暇而弃有用之材”。实际上,湘军中将才虽众,但并无“全才”。被誉为“儒将之雄”的李续宾,“智谋”不及其弟李续宜;悍将鲍超,虽“英鸷无匹”,但“目不识丁”。

“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从另一角度看是用人是否得当的问题。曾国藩强调,人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

一是要适时地选用将才:二是要置将才于适当的地方和部门,适时适地地用其所长,发挥才能。

第四,严格考察,不讲情面。考察的内容主要是道德、品行、作风、思想、能力诸方面。

就道德而论,查其是否恪守封建道德。从品行上讲,验其是否“有操守而无官气”,“朴实廉介”。从作风上说,考其是否能“耐劳苦”,能与部将相亲近。语言上,查其是否有口才,“有条理而少大言”。从能力上讲,湘军衔将的标准是以杀“贼”多寡、征战的胜负,来区分能力的高下。胡林翼提出:“武可杀贼”为武将考察的最主要的标准。他强调:“将不能战者杀之不足惜,汰之惟恐不速”。在实战当中,凡溃散之营,规定不再收集,营哨兵勇一律裁去不用。湘军岳州、靖港、湘潭战后进行整顿,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因作战不利,亦被裁撤。曾国葆为此居家而羞于见人。可见湘军对将领的考察是较为严格的。

曾国藩和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样,不善将兵,但善将将。《湘军志·营制篇》称,曾国藩“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湘军打的几次败仗,差不多都是曾国藩自己亲自指挥的。

对于将将,曾国藩有许多论述。在给郭筠仙的一封信中认为,能否知人晓事是能否成功地将将的前提条件。他认为:“窃谓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为职”。“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对此,蔡鄂曾在《曾胡治兵语录》中评论说:此“论至为正当”,“用人之当否,视乎知人之明昧;办事之才不才,视乎晓事之透不流。

不知人则不能用人,不晓事则不能办事。”“苟所用之人,不能称职,所办之事,措置乖方,以致贻误大局,纵曰其心无它,究难为之宽恕也。”

曾国藩还认为,将将不仅要求知人晓事,还需对将领以诚相待。这样才能实现对将领们的真正的领导指挥。在给李鸿章的一封信中,他指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在给李宫保的一封信中,他指出:“敝处向待诸将以诚,不肯片语欺人。不重保人官阶,而在成人之美。”在致李筱泉的信中云:“仆于各将领,以保持其令名为第一义,银钱等事不掣肘次之,保奖功名又次之。”在致左宗棠的一封信中,指出:“用人当先得其心,而后得其力。”

驭将难,驭难驭之将更难。李世忠原系土匪,此人暴戾险诈,后投奔湘军,在曾国藩胞弟曾国荃麾下作战。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一封信中,阐述了驾驭李世忠这样的将领的方法,其见解甚精彩。他说:“李世忠穷困如此、既呼吁于弟处,当有以应之。……此辈暴戾险诈,最难训驭,投诚六年,官至一品,而其党众,尚不脱盗贼行径。吾辈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伏奖宠之。应严者:一则礼文疏谈,往还宜稀,书院宜能,话不可多,情不可密;二则剖明是非,凡渠部弁勇,有与百姓争讼,而适在吾辈辖境及来讼告者,必当剖明曲直,这不假借,请其严加惩治。应宽者名也利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不无可相处之悍将矣。”

○用权实战:“读”好孔子的教材

曾国藩首先提出治兵的理论说:

带勇之法,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弁勇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成立,望其发达,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貂之邦行矣,何保勇之不可治哉?

仁与礼是治国治民的大经大法,曾国藩用这套理论来治兵,确有成效。当时他对士兵的要求,不仅是在营要做良兵,还要外出能做良民。他曾说:“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妻子亦感恩矣”。以仁礼来治兵,是儒家的倡导,他们认为如此这军队自是王者之师了,王者之师可以无敌于天下,所以曾国藩以书生来带兵,就是走的这条路。

曾国藩就募兵求将时,他所要求的兵是:

募格须择技艺烂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

他在上皇帝奏疏中也曾说过:

山僻之民多犷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善用兵者,常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

所以曾国藩在初募湘军时,每天坐在招募处,看到黑脚杆而又不好说话的乡下人,便连声说“好、好”,表示可以选上;如果看到近城市的人,或好说话的人,则“晤、晤”两下,表示不可选上。因此湘军士兵,几无一不是黑脚杆的农民。这些朴实的农民,既能吃苦耐劳,又能忠勇,一上战场,则父死子代,兄仆弟继,义无反顾。

选兵如此,曾国藩对于带兵官的选择,自然是更加慎重了。他选将的标准有四:

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缺其一,则万不可以带勇。带勇须智深勇沉之士,文经武纬之才!

另方面,曾国藩还有一个选将标准,就是不用喜欢爱说话的人。他说:

将领之浮滑者,一遇危险之际,其神情之飞动,足以摇动军心,其言语之圆滑,足以淆乱是非,故湘军历来不喜善说话之将。

在训练上,曾国藩逐日训练,阵法技击,无不演习。至少操练两个月。凡体弱者,艺低者,油滑者,都陆续淘汰。最重要的还是精神训练。曾国藩说:

“恐民心一去,不可挽回,誓欲练成一旅,秋毫无犯,以挽民心而塞民口,每逢三八操演,集诸勇而教之,反复开说至千百语,但令其无扰百姓。自四月以后,间令塔将传唤营官,一同操演,亦不过令开委前来,听我教语。每次与诸奇兵讲说至一时数刻之久,虽不敢云说法点顽石之头,亦诚欲以苦口滴杜鹃之血。练者其名,训者其实,听者甚逸,讲者甚劳。今各弁固在,具有天良,可复按而一一询也。国藩之为此,盖欲感动一二,冀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贼匪之耻,而稍变武弁漫无纪律之态。”

苦口滴杜鹃之血,以训导队伍这种精神训练的人,慢慢就成为有主义的军队了。

曾国藩选择营官非常注意他的精神品行。他说:

欲练乡勇万人,概求吾党质直晓军事之君子将之,以忠义之气为主,而辅之以训练之勤,相激相靡刂,而后可以言战也。

只有精神还不够,还要有物质的条件,曾国藩在起始办团练的时候就规定口粮:操演日给予一钱;出征本省“土匪”,每日一钱四分;征外省“粤匪”,每日一钱五分。队长哨长以次而加。养伤银上等三十,中等二十,下等十两。阵亡恤银六十两。征“土匪”减半,比绿营的饷差不多加了一倍。

由于曾国藩带兵简直是以父兄教导子弟一般地诚信感孚,思礼有加,湘军士兵,自然亦视长官如父兄,充分做到了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王定安《湘军记》说:

于是陇亩愚氓,人人乐从军。闻招募则争出效命,无复绿营征调离别可怜之色。其后湘军战功偏天下,从戎者日益众。或募千人,则万人应之;募万人,则数万人应之;势不能尽收,甚至丐书干请而后得入。其随营待补客死他乡者,不可胜数,而湘人士迄无怨心。所谓有勇知方者耶?

这支部队士气民心较为高旺,这是曾国藩以儒家的精神教育灌输后所发生的效果。其他各省,虽然也办团练,也募乡兵,但因他们并不知道注重教育与训练,而长官与士兵之问又缺乏亲爱精诚的感情基础,所以终归仍是无用的赘疣而已。明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当可知道,湘军之成功,应归于曾国藩的“精诚感召”与“正确领导”。后人推崇他军事学方面的修养,亦即是由此而来的。

■权经四:用兵之道

——曾国藩对于练兵,带兵,本应是个大外行,但经首研书、修炼的一套“明理”工夫,竟把军队锻炼得出入神雾,实在让人佩服。

曾国藩在所著的《劝训练以御寇》中写到:

禁嫖赌,戒游惰,慎言语,敬尊长,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规也。为营官者,待兵勇如子弟,使人人学好,个个成名,则众勇感之矣。

○用权实战:先抓贼,再救人

曾国藩以理学家的身份创立湘军,为此他十分重视义理之教在湘军中的作用。王守仁曾说过“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话,曾国藩遂将此一思想运用于治军上,则可理解为,重视“操练”就是“破山中之贼”的功夫;“训教”则是“破心中之贼”的功夫。因为“破心中之贼”难,所以对于训练必须下苦功夫。如何训教,曾国藩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即官兵与兵民。在官兵方面,他强调以义理来带兵。他指出:“带勇之法,用思莫如用仁,用威莫如有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并勇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成立,望其发达,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大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礼,伊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此二者,虽蛮貂之邦行矣,何兵勇之不可治哉!”在湘军中,倡导将领以父兄般对待教导士兵,士兵也就视将领为父兄,加之湘军中客观存在的余党邻里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每每在训教后,均收到勇丁感动得五体投地的效果。

曾国藩十分重视湘军的纪律教育,力争以湘军形象改变老百姓心目中“兵不如匪”的看法。曾国藩说:“恐民心一去,不可挽回,誓欲练成一旅,秋毫无犯,以挽民心而塞民口,每逢三八操演,集诸勇而教之,反复开说至千百语,但令其无扰百姓。自四月以后,间令塔将传唤营官,一同操演,亦不过今并委前米,听我教语。每决与诸弁兵讲说至一时数刻之久,虽不敢云说法点顽石之头,亦诚欲以苦口滴杜鹃之血。……国魏之为此,盖欲感动一二,冀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贼匪之处,而稍变武弁漫天纪律之态”。目的在于,要在精神上唤起兵勇的自觉,以对抗太平军。曾国藩帝口婆心,开诚布公,劝导士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他创作了一首《爱民歌》,歌词是: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

百姓被贼吃了苦,全靠官兵来作主。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馆。

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破墙上树。

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

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走帐房。

莫进城中占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

人有小事莫喧哗,人不躲路莫挤他。

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

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

一人被掳挑担去,一家嚎哭不安居。

娘哭子来眼也肿,妻哭夫来泪也枯。

从中地保又讹钱,分派各团与各部。

鸡飞狗走都吓倒,塘里吓死几条鱼。

同类推荐
  • 顿悟

    顿悟

    本书分十章,从禅宗、彻悟的角度来解读“顿悟”对生活和心境的帮助和理解。语言充满禅意,洒脱随性中包含机锋,简单的佛教故事中包含中无尽的人生哲理。
  • 感悟生活

    感悟生活

    生活是阅不尽的书。你今天读到哪个章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个文字击中了你的心灵。这样的文字就是一道道场景。它会如子弹向你袭来,而它同时又裹挟着巨大的磁力,你不仅要被笼罩还要主动向其飞翔。其实,这样的场景无处不见,如书中所提到的花开的声音、蝴蝶的飞舞、一个盲人向你投过来的一切皆无的眼神、邻家的孩子、阳台上的对话……这些生活的场景你需要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悟。当你迷惘时,也许你立刻就能看到脚下的路;当你混沌时,也许就能茅塞顿开;当你舔噬伤口时,那场景会幻化成一条白色的药体纱布,为你疗伤。
  • 灵山不如归

    灵山不如归

    灵山不如归为满观法师依止星云大师出家后对出家生活的点滴记录,包括对一些人事物的看法、感受,用一双清明之眼,观察着红尘滚滚的芸芸众生;同时也记录了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她的过往,她的家人,她的体悟,娓娓道出一个出家人对人生、人情、人性的独特理解,并传达出“云卷云舒随它去,忘了归来,怎道春将暮。拨草寻花疑无路,灵山却在本来去”的人生意境。文笔自在书卷,灵秀通透,读来身心皆定,如沐法音。
  • 成功一定有方法习惯决定命运(白金版)

    成功一定有方法习惯决定命运(白金版)

    成功不是少数人的传奇,它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是一门可以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的学问。本书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经验,系统讲述了成功者应该具备的思维模式、信念和态度,如何制定并按步骤实现成功的目标,如何有效开发潜意识,如何养成成功的习惯和练习成功等,将积极、正面的成功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传达给每位梦想成功、立志成功,以及正在成功的道路上苦苦摸索的人们。
  • 气场话语操纵术

    气场话语操纵术

    自古以来,话语之术就深受人们重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群以话语之术谋生的人——辩士。他们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傲视群雄,游走于各国之间,谈笑间就使强敌灰飞烟灭。三国时期的著名智者诸葛亮更是用三言两语羞死了投靠曹魏的汉室重臣王朗,不费一兵一卒杀得魏军大败。晚清名臣曾纪泽也正是通过谈判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他们的成功为话语之术的魅力做出了形象而生动的诠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也依然对以话语为载体的口才之术推崇有加。“发生在成功人士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热门推荐
  • 黑色樱花祭..more

    黑色樱花祭..more

    大雪依然覆盖着南昊国的国土。没有尽头的天空苍白的如同是褪色的记忆,那些放肆绽放的樱花呼啸着冲上了苍穹。我喜欢坐在威风吹拂的宫殿上,看着夜色一点一点的变得明亮,我希望当黎明到来的时候我可以清楚的看到那第一缕阳光。在这里等待了多长的时间,其实我早已经记不清楚。我只记得当我出生的这一刻我就注定永远被囚禁在这个水晶球搬精致的宫殿里,我的自由还有我的梦想仅仅只存在于梦境或者幻想。忽然有一天我遇到
  • 旷代逸才冯梦龙

    旷代逸才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 天阙盛颜:至尊女神归来

    天阙盛颜:至尊女神归来

    奉若君作为三界“尊荣”的三公主,却是修为低浅的天生废材,千年路途,耻辱不断。好吧!竟然是个弱者,就要按法则生存,女强之路至此开启,却不知这条路走的如此辛苦。阴谋诡计一路相伴,道阻且长,更重要的是她作为一个丑女,却要经历那该死的爱恨纠葛,林风玦、千寻毅、啸越玄谁不是世间好男儿,一张简单的容貌,却虏获了世间最杰出的男子的芳心。冲开桎梏,揭开神秘的面纱,报仇雪恨,阴谋中却越陷越深,究竟是谁在幕后操控一切?寻找真相,却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奉若君,她究竟是谁?千年轮回,意千重,爱始如一,我愿为你放弃一切,成就你最明媚的光华。他说:“若君,你生来就该掌控一切。”且看,女神归来!
  • 重生土豪万岁

    重生土豪万岁

    当叶悠米在金融市场上奋战多年终于取得成功实现名利双收时,正是意气风发的她却悲剧地重生了,穿回15岁那年,家里一贫如洗,一切重头再来,叶悠米悠决定继续向钱迈进,带领全家发财致富,做不了富二代,姐就做富一代。
  • 毒医皇后:特工傻妃

    毒医皇后:特工傻妃

    前一刻还是医学界的传奇,特工界的王者。下一刻成了风隐国举国闻名的傻后,皇帝为了羞辱她,派人将她绑在柱子上,请她旁观滚床单。当傻子不会发飙啊?装傻她最在行了,且看一国“傻后”如何扭转乾坤,最终赢得皇上,成为最后的大赢家。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霸道三少的刁蛮三公主

    霸道三少的刁蛮三公主

    六个少年青梅竹马,12岁那年分道扬镳,16岁再度重逢,他们已不是当年的那个他......重返校园,不想被人另眼相待,只能化妆易容,可是学校是他们的父母旗下的呀,总会有一天他们来检查的......
  • 得配本草

    得配本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世皇尊

    人世皇尊

    一个超级‘屌丝’逆袭为人间至高无上的‘皇尊’!期间受到种种的侮辱、曲折、陷害和打压,忍受着失意、痛苦、孤独和寂寞,最终功成名就、号令天下。为维护世人权益和天、魔、鬼三界只手抗争,最终在大逍遥山顶……
  • 百日春梦

    百日春梦

    孟婆忘忧,助我幻世,行春梦几回游······
  • 迷茫的爱情

    迷茫的爱情

    对杜晓旭强烈的执念,像一把怎么也息不灭的烈火,熊熊燃烧着他的胸腔,明明相爱的两人,杜晓旭却选择了背叛,选择了婚姻。在爱与恨中挣扎,李慕辰选择了对杜晓旭的毁灭。多年之后,当李慕辰看到一个伤痕累累,在毒品与伤残,孤独与卑贱中,如蝼蚁般生存的杜晓旭,他才深深的体会到,他毁灭的不单单只是杜晓旭的身体与心灵,也毁灭了他自己。这份爱,就像一团迷雾,李慕辰想要继续,杜晓旭也无处可逃。迷茫的爱,残酷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