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4300000046

第46章 缠访

老罗千里之外打电话告诉我说,老余头儿死了。死于一场意外事故,是上个星期的事儿。那天下着大雨,老余头横穿马路,被一辆农用机动车撞飞了,车是私自组装的,没有牌照,司机跑了,也搞不清车主是谁。

“哪个老余头儿?”我问?

“噢,就是余一夫,当年咱们高中的语文老师。”

“是余老师?太可惜了!”我悲伤地说。

“没什么值得同情的,他死了,我很高兴。”老罗对着话筒发出刺耳的笑声。

“你喝高了吧?余老师当年对你最好了……”

“正喝呢!这事得庆贺庆贺,他要是早死几年,那才是对我好呢!”他又咬牙切齿地笑了两声。

“老罗,你今天怎么了?脑袋让门框挤了?”我十分诧异。

“算了吧,你知道个屁!这个老余头儿,可把我玩苦了,他误了多少人的前程,你难道不知道,你装什么装?妈的,他死了活该……”

我听不下去了,挂断了电话。老罗肯定是喝多了,拨错了电话。余一夫老师曾经教过我们,我和老罗都是他的学生。余老师上课很认真,也很有水平,同学们既惧怕他,又崇敬他。老罗是余老师的得意门生,写一手漂亮文章。当年高考作文得满分,被一所名牌大学中文系录取。毕业时分到一家大报社当记者,后被调到省办公厅搞文字工作,又给领导当了几年秘书,三十多岁就回到家乡就任一县之长,四十刚出头就升为县委书记,市委常委,是我们高中(高三二班)最具知名度的人物。大约三年前老罗去了市政协,给了个副主席闲职,不再担任市委常委。同学中有人说因为他“腐败”了。至于为什么腐败,怎么腐败了,大伙儿都语焉不详,反正这些年此类事情多如牛毛,不外乎权、钱、色之类的那些龌龊事儿,老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也没细究的兴趣。

老罗很少与我联系、走动,显然他酒后的电话十有八九是拨错了号码,至少我认为有这种可能。

过了几天,我又接到老罗的电话,说他出差路过北京,想请我晚上一起坐坐,问我是否有空儿。我一个教书匠,除了时间没有别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有三百天晚上闲着发呆,当然愿意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聊聊天。我爽快地答应了并提前四十分钟赶到吃饭的地点。这家酒店十分豪华,我脸红心跳地在礼仪小姐的引导下穿过迎宾小姐分立两侧的长长的红地毯通道,局促不完地干坐在贵宾包间里等候。老罗准时到了,还带了五位随行人员,有企业老板,银行行长,公安局的一位警官,还有两位美女,好像也是做生意的,老罗说这几位都是他的好朋友。他把我也介绍了一下,夸我是着名的大教授,而且越教越瘦。他拍拍自己的肚子说,这里全是腐败。

酒桌上的老罗极其健谈,一晚上差不多全由他个人包场,别人极少能插上嘴。这与他当官前给我留下的印象反差极大,几乎是判若两人。年轻时的老罗虽然擅长于文字,但口才平平,属于少言寡语的类型。官场锻炼人,眼前的老罗便是实例。他依然气场十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且“段子”不断,荤素搭配,活泼生动。

不知不觉中我也有些轻飘飘的兴奋,酒精开始发挥作用,我顺便提起了前几天打电话的事儿,问他关于余老师遭遇车祸的情况。没想到这下子可惹了麻烦,老罗愤怒地把酒杯往桌子一拍,“啪”的一声,差一点把餐盘震到地上。老罗警告我,你别提老余头儿,一提他我气就不打一处来。我赶忙劝他消消气,咱谈点别的话题。老罗却不听劝,不肯换话题,把余老头儿十年间干的那些匪夷所思的坏事儿从头到尾细细地说了一遍,为此又多喝了一瓶的酒。

剔除老罗当时添加的个人评论及污言秽语,余老头给老罗及其他相关领导惹下大麻烦的故事大致如下:

余老师是教语文的,养成了给人挑错别字的职业病。常从报纸、广播、电视里找出书写和发言方面不规范的地方,或写信让其纠正,或在讲课时作为例子引用。我记得读高中时,余老师就在课堂上嘲笑过县教育局长,说他总把“破绽”、“绽放”的“绽”在读成“腚”(定),把北京海淀区和河北的白洋淀读作海腚区和白洋腚。他说这种破腚百出、一张嘴就露出破腚的人不配当教育局长。

十二年前的一天,余老师在收看电视直播的省人民代表大会省长做政府报告时发现了17处念错的地方,其中有三个白字,两个多音字,其他属于发音的问题,如二声念成了四声,三声读成了一声。他一定认为这事情很严重,一省之长面向全省人民做报告念大白字,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青年学生影响不好,就连夜写信给省长,建议其以后改正。当然,这封信不可能寄到省长手上,但信访办的态度很好,不出一个月就给他回了封信,表示一定谦虚接受建议并感谢他对政府工作的支持。老余头儿很高兴,还在上课时给学生们讲了这段故事。

第二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余老师听的格外仔细,他怀着一种成就感期待着省长能避免念错那几个并不生僻的字词。但,他很失望,去年读错的字今年又重复了一遍。于是,他再次写信,要求别再重犯旧错。信访办又回信了,除了日期之外,其它内容与上一次回信一字不差。

又一年过去了,情况仍是如此。余老头坐不住了,他坐车到省城,去省政府信访办排了四天队递交了书面材料和身份证复印件并口头做了说明。负责接待他的一个小伙子和一位中年妇女绷不住脸上的肌肉,两人先是相视微笑,后来憋不住了,笑得前仰后合,浑身如筛糠般抖动不已,老余头儿被笑蒙了,两眼直愣愣地瞪着。那两位工作人员越发控制不了笑的爆发,同时从座椅上滚到了地上。持续了十几分钟,两人才逐渐平复下来,说看你长相和年纪不像是故意捣乱的,就不追究你扰乱公务的责任了。又劝他说,你年纪不小了,房子没被强拆,女儿又没被干部强奸,宅基地也没有被强占,干嘛管这种离你有十万八千里的扯淡事?余老师浑身也抖动了起来,脸部部分肌肉开始抽搐,他气得说不出一句完整话:你、你、你……你们无知透顶!站在他对面的一男一女又笑得弯腰捂肚,鼻涕眼泪哗哗而下,同样说不出话来,只好不停地挥挥手,示意他出去。

余老师显然认为自己受到了奚落和污辱。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每次直闯省文化厅、教育厅、办公厅等政府部门,均遭冷遇或婉拒或轰撵或报警被警察带走问话笔录。期间,其所在学校的领导、同事以及他的老婆、女儿落实上级要求,反复劝说他放弃“上访”的想法和做法,但他一直不肯“认错”,他说,该认错的是省长,只要他明年做政府报告时不再念错别字,我自然就不会纠错了。

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与上一年的许多内容相同,而那些字词总会在每年的报告中出现,省长又一如既往地把那几个字念错了。老余头儿无法忍受这种屡教不改的行为,他十分冲动地跑到了北京“告状”,后果可想而知,他与其他“缠访”者一道被遣返回省。接下里的“妥善处理”是让他提前三年办理退休手续。高中校长和县教育局长跟着受到责任追究分别被免职和降职。

余老师退休后,越想越憋屈,越憋屈越想,越想越复杂,觉得这事儿怎么会如此荒唐!不就是让省长多认识一个字吗?让秘书顺便提醒一下不就解决了吗?老婆没好气地回应他:这可不那么容易!你长了个榆木疙瘩脑袋。省长,错了也是对的!除非老婆孩子告诉他,别人谁敢说呢?谁提醒谁倒霉!我要是他的秘书和下属,我也不说!老余头儿听了这话,竟然动手打了老婆。这是他两口子结婚三十年来发生的第一次“暴力事件”。

余一夫继续上访,他犯上了牛脾气,跟周围的熟人说,只要省长一天不改正,我就要不停地上访。

五年过去了,余老师到省、市和北京共上访了78次。去市里上访是近三年的事情,因为他发现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省长犯同样的错误,而出错的那几个字原先市长会念的,不知道怎么念着念着就念错了。有朋友告诉他,这是市长故意而为的,即为了保持与省长的高度一致,宁可放弃正确的读法。他还了解到,县里中学的语文课上也有不少老师把这些错字词将错就错。这太可怕了。余老师说他自己被噩梦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漫长的上访路上,余老师多次被“拦访”,拘禁、谈心,两度被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而住院治疗。这个诊断结论被广大同事、朋友、亲属(包括妻子、女儿)一致认可。大家普遍认为,余老头儿病情越治越重,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因为他的“窜访”和“缠访”,尤其是到北京的越级上访给地方各级官员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和无辜的伤害。按照上级的硬规定,凡在敏感时期和重要时刻窜访北京者,其所在地方和单位的领导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均要受到一定的处分。于是,这些年,因余老头儿上访儿被免职和降职或行政记大过处分的各级干部累计超过十二位,其中就包括我的高中同学余老师当年的得意门生,时任副市级的县委书记老罗……

老罗愤怒之下讲的故事还有许多细节,我就不一一罗嗦了。

反正余老头儿因车祸归天了,老罗为此兴奋地当着我的面连干了三杯。他说,天堂里肯定没有错别字,老余头儿到了那里会叔(寂)寞的再死一次!

是寂寞吧,那个字念寂不念叔!

屁!省长怎么念的,我就怎么念,你管不着!

同类推荐
  • 红色警戒线:美国全国图书奖获奖作者新作

    红色警戒线:美国全国图书奖获奖作者新作

    1942年美国陆军第205师的一个连在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向日军发起的歼灭战。小说详尽地描述了这场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战斗,从部队搭乘运输舰远涉重洋在瓜岛登陆开始,长驱直入,殊死搏斗,全歼日本守军,到准备向下个战场新几亚进发为止。
  • 末日之前没有想念

    末日之前没有想念

    青年作家姚瑶用抒情诗般清新、干净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成长、青春、动荡、遗失与追寻的故事。这十五篇故事,表面上是看似平缓无波澜的瓶中水,却犹如静水深流一般坚强而又令人无法抗拒地击中内心。总有一种柔软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伤痛无法言说,那是面对生活而不愿妥协的倔强呐喊。也许,这些独属于青春期的爱与悲伤,是每个人在心底始终无法忘怀的珍贵记忆,虽时光老去,仍在心间灼灼发亮。
  • 三侠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侠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由于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
  • 第43条疤痕

    第43条疤痕

    14岁的少女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非洲丛林赢得了各类危险人物的尊重,并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又是什么力量让她忽然消失,直至10年之后又一次现身?亿万富翁的女儿在一次非洲旅行中神秘失踪,长达4年的寻找,雇佣兵、私家侦探、甚至国家力量的介入,女孩仍然杳无音讯,真相如何被掩埋?这是一本拥有着所有黑暗元素的小说——无止境的欲望、杀戮、性侵、迫害、绝望直至死亡,即便如此,在每一条疤痕的深处,依然清晰可见纯真、善良、信任、勇敢的光亮。
  • 爷爷

    爷爷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热门推荐
  •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友

    战友

    我和朱俊玲认识四十多年了,当时她正和我的战友贺会利在热恋中。他们结婚后她成为一名军嫂,都在一个部队生活,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因此,对她有所了解。她的原籍是河北,在宁夏长大,从一个青年学生,成长为国家干部,从基层到自治区机关的部门的领导,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靠自我奋斗,走自己的路,确实不易。她聪明好学,大胆泼辣,敢作敢为,具有男子汉的性格,是我认识的女性中的佼佼者。
  • 你就追吧,我的恶少

    你就追吧,我的恶少

    他喜欢她,她也喜欢他,他对她表白,她却一直都不想承认自己喜欢他,咋办呢?那就看他怎样追她啦。高中一段有趣的生活!(第一次写作,如有不好的地方,请读者们指教,谢谢)
  • 第一帝少霸宠傲娇妻

    第一帝少霸宠傲娇妻

    他是厉霆琛,A市只手遮天的厉家掌舵人,站在商业界金字塔尖上的第一帝少。传闻他不近女色,不喜笑,终年一张万年冰山脸?他狠戾残忍,铁血手段?他的身边还有一个来路不明的小包子,对此,A市人众说纷纭,而他面不改色的血洗A市,此后,无人再敢提及。她是温如初,A市大家族温家的独孙女,母亲是温家独女温芩,母亲有一个哥哥温锦阳,父亲程健入赘温家,野心勃勃。本该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第一名媛,却因父亲的情人尹韶佳逼死她的母亲,登堂入室,还带着一个私生女程尹。一次意外她救了一个小包子,小包子说:“你救了我,我把我爹送你。”她成没想会招惹上那个权势滔天的帝少,却怎么也逃不出他的温柔圈套。他把她宠天上全世界都知道他爱她
  • 龙啸球场

    龙啸球场

    要技术!他有,要力量!他有,要领导能力!他还是有,要速度!他可以飞!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农村娃,五岁就被他那曾经是一个军人的老爹开始训练,十年如一日般的坚持,在初三毕业的那天因为一点误会,便开始真正的踏足篮球场地,开始了一段属于他的篮球旅程。篮球,对于他来说不只是一个平凡的名字,它还包含着无尽的快乐、伤心和无限的激情。开心的时候有着它在一起分享,不高兴的时候有着它的陪伴,是一个最好倾诉的朋友,也是一个风雨同舟的患难兄弟,更是飞翔的翅膀、、、、、、(这里不是NBA,但这里就是NBA,没有YY没有穿越,没有11,没有外挂,没有数据流,在这里只有经过不懈努力换回来的荣耀!)
  • 调皮妃是校花

    调皮妃是校花

    有木有搞错啊!她只是个低调的校花而已,居然会低调到被人追杀而华丽丽地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还居然是个替身王妃?哼,不就是被他知道了不是他真正的王妃吗,没想到某人竟然冰山变腹黑,欺负她!呜呜,真的不是她的错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

    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

    从古到今,正是这些伟大的人物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的进步。阅读他们的成长故事,有益于我们熟悉历史,认识社会,懂得道理,明白人生。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汲取激励人心,催人上进的力量。他们成功的人生之路,能够激发我们更高的人生追求。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教训,能够使我们事半功倍。
  • 狩灵者

    狩灵者

    猫人族,海人族,雪人族,巨人族,飞人族,土人族,太人族,兽人族一齐维护生物圈的平衡。自然是一个大的生命体,人类仅仅是上古时代无数高等生物遗留下来的一支,狩灵者,默默地守护,默默地战斗,为了一个万年前的誓言,在生物圈内顽强生存,秘密隐藏。地球环境的恶化,导致生物圈的动荡,是固守誓言?是沉默爆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道少爷宠坏萌九狐

    霸道少爷宠坏萌九狐

    :你不是想成九尾吗我成全你。羽凌修压着蓝梦希。:你给我起来不起来你完蛋了。:就你还想威胁我。第二天学校的公告栏上多了一张,羽凌修的休息表,羽凌修顿时脸黑了。一群花痴来袭。
  • 腰门

    腰门

    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叫沙吉的女孩在湘西的一个小城从六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