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00600000035

第35章 走不出的死亡线(1)

四野百万大军进入湘赣两月有余,各先头部队均与桂系军队有过接触,从指挥员到战斗员,不适应的逐步开始适应,不习惯的也逐步开始习惯,所以彻底歼灭新桂系的战斗也开始迫近了。

诱敌深入并于湘中决战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了,陈明仁的起义部队,也按部就班地开到了湘东进行改编,酷暑天气眼看也要过去,四野百万大军进入湘赣两月有余,各先头部队均与桂系军队有过接触,从指挥员到战斗员,不适应的逐步开始适应,不习惯的也逐步开始习惯,所以彻底歼灭新桂系的战斗也开始迫近了。8月30日,四野林彪等首长向军委报告了下一步行动的想法:“因病和恢复疲劳,8月份大部分时间休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意见整个行动最好推到9月半左右,其利有三:一,天气凉些,发病可减少。二,现有病人,可以大部医好,体力弱的可以得到恢复或大部恢复。三,秋收已毕,民夫好动员些。”

9月中旬,南下大军围歼桂系军队的大幕,徐徐拉开了。

一、向前向前

“向前!向前!”军歌嘹亮,撼天动地。“向前!向前!”铁流滚滚,摧枯拉朽。

三湘大地彻底解放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是呀,故乡的父老乡亲的确盼得太久了。清水塘那盏油灯,油尽灯灭了多少个漫漫长夜;“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呐喊,早已是变得那么陌生。湘江水,潮涨潮落又多少个春秋,你是否还记得那当年中流击水的身影?那通向罗霄山脉去的小路,日晒冰封了又多少个酷暑寒冬,你是否还记得那一队衣衫破旧的士兵,还有他们顶在头上的用粗布剪成的五星?当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倌子,为珍藏一面农会的旗帜,失去了一家老少的生命,他是否真的相信这一天一定能够重来,他是否真的相信这一天终于又重来的时候,能够再次高举着这面大旗,把土豪劣绅再次地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再一次把他的名字写进另册,再一次宣布他永世不得翻身?

啊,毛泽东,与打着绑腿的历史携手走进了北平,那苦难而又善良的乡亲们惊喜之余,不禁也要小心翼翼地打听一声,这是不是也叫作登基?

这里是毛泽东的故乡,从将军到士兵,一踏上这片曾给了毛泽东生命的土地,肩上也就多了一分责任,战斗中也就多了一分勇猛。

这两个月没有白过

南下大军到了南方已经两个多月了,是山太高?是天太热?是蛇太多?还是大米不好吃?

毛泽东和历史一起告诉过所有的共产党人和他们的军队,一切人为的条件都是可以创造的,一切客观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40军军党委于9月5日给第12兵团和第四野战军首长的一份电报,总结和检讨了7、8月份进入湘境以后的战斗和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南下部队的全貌。

“兵团党委并前委:7、8月处于南下进军途中,主要的作战任务在行动中,思想情况和群众纪律,军政近日将召开全军政工会议进行总结另行报告,兹将南下以来,可以消灭的敌人而未有消灭的检讨,及今后解决主要战术思想问题,扼要报告,作为向上级7、8两月份之综合报告。

“一,南下以来所遇到的具体地形条件下,我们所犯的毛病:1、南下中道路有限,我们部队拥挤(通城到长寿街只有一条路),由此往南多半是翻山越岭,又是森林地带。敌人正利用此种有利地形,逐次抵抗,迟滞我军前进。敌人所用兵力不大,少则十余人附机枪,多则一个团,如九岭山,上下共40余里;敌人边打边跑,我们用了30余小时,先头团才打下山去。这是敌人山地防御比较熟练的—套。桂系亦是如此作法。2、我们本身对山地作战思想认识不足,不敢实行大胆迂回包围的一点两面战术,对山地防御敌人,初期采取的是尖刀式的攻击。最典型的例子是25团进攻九岭时派出一个营,营派出一个连,连则派出一个排,而排则派出一个班附机枪小跑进入战斗,其他部队堆在后面,走一会停一会,结果全师在山上露营。进攻九岭是打的笨仗。自己消耗不少,俘敌只十余人,且增加部队疲劳,前进受阻。这是说明当时敌人特点没有摸到,地形没有很好调查研究。如果当时能认识到九岭山中间当有很多山坡(民称九岭十三坡),为了迅速击破敌人夺路南进,在攻九岭时,凡遇到抵抗,逐次用小包围而驱逐敌人,并不惜一切困难派轻装部队,有路走路,没路钻树林,实行较大迂回,抢占主峰,断敌退路,打破敌人防御计划,则我们前进可快一天。3、过去在东北较长时期平原作战,到山地后,因地形复杂,顾虑大。尤其担任迂回的部队,遇到小情况;容易形成分兵,结果突击力量减少。某些顾虑是应该而没有学会和大胆利用少数兵力控制要点,集中主力。如19团,准备迂回官渡时遇到情况,兵力分散,对突击方向已无力发展。4、下层比较普遍存在轻敌麻痹。对警戒、筑工事,很不注意。此次27团由丫江桥向攸县前进中,有一个连不侦察、搜索,遭敌突然袭击,伤亡30余人,死者连枪口帽都未取下。对桂系作战如不注意搜索、侦察还会吃亏。

“二,可以消灭的敌人而没有消灭的基本检讨。1、此次南下,我们在长寿街、古港共消灭敌人两个营外,在花桥(浏阳北)我1]9师356团与由于江南退之敌暂1师遭遇,并将其退路截断后,派355团配合歼灭该敌时,行动迟缓,加之到后又停止做饭及反复看地形等,没有正确掌握‘三种情况三种打法’之原则,把要退却之敌,看成防御的敌人,致失掉战机未能歼灭一部。118师于天窑铺与南进之敌226师尾遇,亦是动作迟缓,迂回部队与正面攻击部队配合不好,也失去消灭敌人一部的机会。而主要是120师,浏阳东北战斗没有消灭敌人是很可惜的,我们以此为典型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研究五天,结果是:(1)当时情况为304师约两个团不足三千,加上195师一个团千余人,据守角西湖、汉江口、溪江(浏阳东北)一带,东面有河不能渡涉。为截断消灭该敌,当以120师为主力(正面只留一个营),由古港附近插到敌人侧后之基甘坳并控制望夫尖,将敌通浏阳之路截断。(2)这个部署是正确的,并已成功了。但因27团副团长带1营到达望夫尖山脚下,尖兵俘敌7个人,询问俘虏称增加一个兵团,先头一个师到了两个团(实际上226师为掩护南退,派了一个团轻装汽车运浏阳东北)。这位副团长对此情况不加分析和追究,发生恐惧和害怕,决心动摇,将部队停止不敢前进,并擅自脱离部队跑回团部,而任务又不交给营。后来该营用照明弹发现敌人退却,营长按兵不动,见敌不打、不追,右倾保命,怕受损失,使敌四个团安然撤走。(3)错误可以挽救的而没有挽救,是27团主要干部要负责任。首先对抢占望夫尖之营派出后不闻不问,不去主动联络和检查(相距6里),当那位副团长回团报告此一假的情况后,明知没有占望夫尖,不作积极处理,只生气而已。第二梯队团已发现敌人撤退时,第一梯队团还不相信,这是干部政治责任心和作战积极性的问题,是官僚主义的指挥和领导,除已有那位副团长和那位营长宣布撤职外,27团干部给予严厉批评并责成其写一份检讨书印发营以上干部,作为学习材料。2、此次南下没有打好仗。没有消灭敌人,不是下面不敢打和怕打。自南下以来部队情况基本上是好的,对将革命进行到底,消灭白匪,解放江南,敌人退到哪里追到哪里,此任务已经明确,求战立功极为普遍。而干部思想毛病较多。主要怕苦、怕困难、怕病,比战斗伤亡威胁大。根据19团连排干部思想检讨,畏惧艰苦(认为爬山走小路天热粮食不够生活差病号多不用打仗就垮了)比较普遍。干部中存在对南方对立情绪,愿在北方不到南方,到南方不如死了好。由于这些思想存在,干部对战斗和工作积极性远不如北方。表现松懈、怕困难、盲目轻敌麻痹,产生战争急躁,快打完好回北方的思想。因思想上缺乏积极政治因素,很明显表现于战斗积极性不高,怕困难。到新环境自己不注意学习,不去领会林司令员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的正确原则适应于新环境,反而对上级发怨言甚至不满。(个别师团干部)由于南下中对山地作战思想没有计划进行学习。作战中不能按新的情况(敌情地形),正确运用上级战术原则,没有大胆迂回包围。这是军事上没有打好仗的主因。时下干部对运动战是生疏了,因此产生作战上有毛病,主要表现行动迟缓,不迅速果敢。

“三,根据南方敌情、地形的特点,提出如下两点:1、根据林司令员战术原则与南方现实情况结合。今后为了争取对敌围歼,必须实行大胆的迂回包围,切断敌人的退路。这是今后山地作战中消灭敌人的先决条件之一。2、白匪战术动作上有许多特点,我们必须防止及如何应付敌人的袭击、反击和伏击,克服轻敌麻痹,严密战斗组织与侦察、搜索、警戒,方可避免吃亏。3、为了贯彻上级战术思想,各连正召开连以上军事干部会议,专门检讨行动以来作战思想及研究今后打桂系的战术。主要解决大胆迂回、包围的战术思想为主要内容。估计经过这个会后,大体上可以解决山地战中克服困难、枪炮上肩、官兵步行,大胆对敌人迂回包围之思想。并打破过去所存在的盲目轻敌。同时认识到,对桂系战术上不能轻视,但同时又要大胆作战,防止对桂系恐惧、畏缩现象。”

报告中几乎全是说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唯有这样的部队才是打胜仗的部队。

毛泽东不改初衷

大战在即,9月9日,林彪调整了部分部队的隶属,目的是加强中路兵团的力量。当日林彪等四野首长发给各兵团的电报中指出:“(1)40、4l、45、46、49五个军,统归12兵团首长指挥,担任进攻宝庆和准备截击湘乡路,歼灭湘乡以南地区之71军,及其他各零散敌人。各部目前行军道路的区分,由12兵团首长具体规定之。(2)我40、41、45军皆应于9月15日自现地出发,向湘乡永丰之线前进,到后依情况再定具体作战行动。40军准备从衡山以北湘潭以南地区西进。(3)49军及46军不必全部参加作战,而应留出足够力量分散剿匪,维持治安,掩护群众工作,其具体兵力分配,由12兵团首长规定之。”

同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林彪、邓子恢的电报,对四野兵分三路,最后歼灭白崇禧集团、解放湖南和两广的战斗,作了详尽而具体的部署:

“一、陈赓、邓华两兵团,第一步进占韶关、翁源地区,第二步直取广州,第三步邓兵团留粤,陈兵团入桂,包抄白崇禧后路。陈兵团不派任何部队入湖南境,即不派部去郴州、宜章等处。

“二、程子华兵团除留一个军于常德地区,另一个军已到安化地区外,主力两个军,取道沅陵、芷江,直下柳州。

“三、另以三千军,经湘潭、湘乡,攻歼宝庆之黄杰匪部,与程子华出芷江的两个军,摆在相隔不远的一线上。对衡阳地区之白崇禧部,只派部队监视,而不作任何其他攻歼的部署和动作。

“四、这样一来,白崇禧部非迅速向桂林撤退不可,而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判断白部在湖南境内决不会和我们作战,而在广西境内则将被迫和我们作战。因此,陈赓兵团不要派部出郴、宜。现在茶陵、攸县之我军,亦不要作攻歼衡阳白匪之部署。而应两路齐出芷江、宝庆,位于白匪西侧。然后以芷江之两个军,先期突然出柳州,在柳州地区建立根据地。估计白匪三个军(第7军、第46军、第48军)和鲁道源之58军,在我主力威胁面前,不敢过早分散其主力。李品仙防御柳州一带之兵力,必不甚多,我军(两个军)可能在柳州以西,以北区域,即融县、罗城、天河、宜山、思恩、宜北区域建立根据地,并切断柳州通贵阳的铁道线。陈赓兵团,则于占领广州后,即经梧州向宾阳、南宁地区前进,位于广西南部。我在宝庆之三个军(主力),则于白匪向桂林撤退时,尾敌南进。

“五、以上三路我军(共八个军),在进入广西后,第一步不是寻找白匪主力作战,而是立稳脚根,查明情况,联系群众,和结合我在广西境内游击部队(桂南、桂北均有)。第二步,再各个歼灭白匪主力。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我们认为非用上述方法,不能消灭他。

“六、白崇禧的最后一条退路是云南。他以回云南的口号拉住了鲁道源,故在白、鲁退入广西后,可能即令鲁道源军或配一部分桂军入云南。如果是这样,那时,我们应考虑从陈赓兵团先抽一部(例如一个军)出云南,配合我在云南的游击队在云南先建立根据地。”

毛泽东这一部署,与7月17日的部署的整个战略思想是一致的。不管白崇禧那里有什么新的变化,也不管林彪这里出现什么新的情况,毛泽东不改初衷,那就是:一,“白崇禧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决战”;二,“最后迫使他不得不和我们在广西境内作战”。

当然,毛泽东是从最困难条件下考虑的,即,无论在战场上出现什么新的情况,只要按照这兵分三路,远距离包围的办法,白崇禧的桂系部队就逃不脱被歼灭的命运。事实上,毛泽东还是有点高看了白崇禧。实际上白崇禧没有那么狡滑,也没有那样经打。

坚决执行“最高指示”

毛泽东的指示是最高指示,此时此地,没有人会不这样认为。

9月10日9时,林彪等四野首长给军委回电,表明态度:“(1)9月9日电示攻击布置,我们完全同意。已令程子华率两个半军(38军、39军和47军两个师),13日出发,向芷江前进,歼灭黄杰,而后入柳州。已令肖劲光率三个完整军(40军、41军、45军)及46、49两个军之各一部进占宝庆,拟于15日出发。陈赓、邓华两部行动,亦完全同意军委指示,当即去电示其直向韶关、翁源前进,不要派兵入惠州,亦不该派兵到郴、宜。(2)进攻宝庆的兵力,依现实该地的情况,三个军已足。但因46、49两军已在湘潭一带,准备顺便以一部参加,但,届时如果仍无参加必要,则仍不参加。”

此电中关于“程子华率两个半军13日出发”的这个“13日”,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衡宝战役的开始时间。但是,林彪的这个“两个半军”实际上就是13兵团的三个军,这与毛泽东的“两个军”出芷江的指示略走了点样,所以当日毛泽东又回电说:“以三个军向沅陵、芷江前进很好,但未知你们以什么兵力驻守常德?”毛泽东首先是同意了你的部署,然后才提出疑问,这样听起来显得很客气。林彪等接到毛泽东这封电报,当然不能怠慢,于当日17时立即进行了报告:“我以38、39两军歼灭黄杰部与出柳州兵力已够,因此我们考虑,47军仍按原计划留湘西。必要时亦可抽出一个师在38、39两军后推进。此点已去电征求程子华的意见。”

同类推荐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 中国经典诗文集-长生殿

    中国经典诗文集-长生殿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诗人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他们又创造了更加灿烂的唐诗和宋词。《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著作,则在塑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本书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全面了解这个白桦林的国度,讲述行走俄罗斯喜怒哀乐与难忘记忆。
  • 抗战救护队

    抗战救护队

    一部恢宏的抗战救护史册,一卷现代的水浒聚义传,一座壮丽的医护英雄群像,一曲大爱的人道主义颂歌。《抗战救护队》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著名作家杨义堂的一部反映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历史、塑造红十字民族英雄的30万字的长篇传记文学《抗战救护队》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抗战救护队》该书记述了一段被岁月掩藏的真实历史。抗战军兴,北平协和医学院执行院长、著名生理学家林可胜把妻儿转移到新加坡,回国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并组建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美国医药助华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在资金、药品和器材等方面给予他们大力支持。
  • 偷闲斋闲笔

    偷闲斋闲笔

    赵健老师是四川出版界备受推崇的一位导师和前辈。赵老策划、编辑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图书,撰写了上千篇杂文、书评和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赵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信口雌黄”以及伪科学的作品挡在出版的大门外。他引导科普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让科普创作规范有序,并亲自策划、编辑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热门推荐
  • 书史会要

    书史会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记录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厮杀,内容包括阿莱曼之战,突尼斯战役,撒哈拉奔袭,北非补给线争夺战、克里特岛大厮拼,反击意大利等。
  • 算你狠

    算你狠

    “你真是没什么良心把我就这样抛弃,我真是没什么出息对你还放不下去。”曾经你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可是现在你怎么可以说分手就分手?我真是天真愚蠢,我说我珍惜你这个朋友,你却说你给不了我爱情。我只能无奈地去恨你,因为我无法控制鲁莽的我失去自知之明自做多情地去找你,这样会给你我带来无数的麻烦。算你狠,谢谢你告诉了我什么是残忍。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坚决那么无情,不让我有一丝的希望却让我绝望,你已经彻底把我打垮击碎了。你真的很狠心,那么绝情地抛弃我不管,使我失去了希望和依靠,甚至丧失生活下去的信心。你知道吗?恨的反面就是爱,没有恨就没有爱。虽然现在的……
  • 异瞳者之暗夜精灵

    异瞳者之暗夜精灵

    夜,很黑很静,被逼到绝路的她遇上了12年前的小哥哥,如今的小哥哥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唯独对她温柔如水,宠溺无边。而随着她一天天的长大,她的身世也越来越扑朔迷离,突然出现的哥哥,已经死去的妈妈又出现在她面前,她,到底是什么身份?拥有着紫色异瞳的小哥哥又是什么身份?高甜度宠文,微虐,你确定不入坑?(好吧好吧,作者大大学生党,写得不好勿喷哈!)
  • 三教归元

    三教归元

    孤儿江晓牧被归元观主收养,观主死后,他在一条小狗的帮助下偶然得到了一把镜子,从此卷入了一次次的江湖拼杀中而不死。?是什么让他从底层一步步的登顶的??运气?毅力?智慧?魅力?朋友?团队??一串串惊奇,谱写出一个个传奇,为你带来爽而又爽的新奇,好戏连台的情节,目不暇接的节奏
  • 新课程百科知识——外国体育史话

    新课程百科知识——外国体育史话

    本书分别从体育起源、中世纪体育史和近代体育史来介绍外国体育史。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欢爱七日情:闻乱之城

    欢爱七日情:闻乱之城

    妮雅的话说了一半,她应该还继续说,“我希望你可以成为和我并肩战斗的同伴。”不过这句话她没有说出来,不是她不好意思说,而是她本人还没有清楚的理顺自己的感情,这句话现在还深深的埋在她心中,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确的想到这句话,但现在她确实还不清楚自己的这种想法,她仍然在以一个和罗兰相同的理由训练着索尔。
  • 我的青春本命年

    我的青春本命年

    一段年少时的爱恋,牵出一生的纠缠。小学最后一年的时间,没有想到我们还会聚在一起,再次度过一个学期。夏宇阳光灿烂,是我们学校所有女生中的男神,但是也是所有男生中的仇人。我叫夏曦,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学生,但是有一点可是遇见了他,在我的青春时代留下永久的印象。
  • 薛丁山征西

    薛丁山征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