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8400000002

第2章 饮食思想:圣人孔子“八不食”(1)

礼仪产生于饮食, 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 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我们谈“礼”, 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 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 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礼” 的精神, 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 从而构成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儒家饮食思想:以食为天

先秦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对饮食有句百世不刊的经典名言,这就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它比孟子的“食、色,性也”还要彻底,食和性不仅是人类本能的欲望,而且是天下之大欲,这一“大”字,把饮食提高到至上的位置。

对这“大欲”思想作出具体阐发的,有许多鸿儒硕学,虽然他们流派不一,师承不同,又都在充分肯定人生欲望,追求足食美味的问题上发表过精辟的见解。

荀子说:“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韩非子说:“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

杨朱认为人的本性是:“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闻,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吕氏春秋》认为“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这部书正是从“贵生”的高度,对先秦的饮食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写出《本味》《本生》《尽数》等不朽的篇章,成为先秦的烹饪宝典,享名千古。

在先秦诸子中即使主张以苦行对待生活的《墨子》也不例外地宣称:“食为性命之基。”

在儒家心目中,饮食不仅是满足人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与天理相通,《左传》中“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表现出人欲和天理相应的必然性。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向日用消费生活的深化,使这一观念系统化。师承儒家的思想家们无不秉承这一观念,作出自己的解释。宋代大儒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清代理学家戴震说:“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欲是什么?他又说:“不过怀生畏死,饮食男女,与夫感于物而动者。”主张清心寡欲的张载也认为:“饮食男女皆性也,是乌可灭。”

儒家的饮食理论高度凝炼地表述了民食即天理的伦理观念。从传授农艺的劝农书“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到户户持有的家训“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这一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饮食是天理、人欲这一信念的确立,对国家来说,使历代王朝的当权者都把“足食”作为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对民众来说,追求温饱和美食成为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合理要求,这是中国饮食业发达,烹饪技艺精益求精的原动力。

此外,饮食还是儒家文化核心思想——礼的本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的发端与饮食相连,就给这一普通的生活行为,赋以特殊的内涵。

饮食伦理化的重要表现是重视进食礼仪。《礼记·曲礼上》详细记述宴饮的程序和规范,诸如:“将即席,容毋作,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拔,足毋蹶。”“凡进食之礼,左淆(带骨肉),右胾(纯肉);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酰酱处内,葱处末,酒浆处右。”“羹之有菜者用挟(箸);其无菜者,不用挟。”“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饮,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刺齿,毋饮醢。”“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酹,少者不敢饮。长者赐,贱者不敢辞。”“长者不及,毋儳言。正尔容,听必恭。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生。”“卒食,客自前跪,彻饭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这就是说,入席前要从容,不要变脸色,两手提着衣裳,离地一尺,不要掀动上衣,不要顿足发出声响。陈设的菜肴要有顺序,带骨肉、纯肉、羹汤和调料、酒浆,分别放置在就餐者左右附近,不能放乱。该用箸的用箸,不该用的不要用。进食时不要光顾自己吃饱,用手抓饭,不要带汗泽。吃饭不要发出响声,到口的鱼肉不要再放回菜盘。不要把骨头扔给狗,不要大口喝汤,不要当客人的面调汤汁,也不要当众剔牙齿。主客长幼之间要彬彬有礼。陪长者饮酒,见到长者要递酒,赶快起立拜受,等到长者回话,才能回到席位。如果长者没有举杯饮尽,少者不能先饮。席间谈话,长者没有提及的不要乱说,表情要庄重,听讲要虔诚,不要打断别人的话头,也不要随声附和。谈话要有历史根据,或者先引哲人的名言警句,再自己发挥。吃完了,作为客人要起身收拾碗盘,交给在旁的侍者,主人婉谢后,再坐下。如此等等从迎送宾客、入席仪态、陈设餐具,到吃肉喝汤,都有详尽的规章,充分表现出恭敬礼让的风度。所以《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乡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这也是《左传》所谓“飨以训恭俭,燕以示慈惠”。

由此可见,以吃喝为主要内容的宴饮礼仪,它的社会意义已远远超出美食享受之外,承担着联络宾客、增进情谊,体现恭谦慈惠的道德风范。吃喝宴饮已成为人际关系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伦理为本位的儒家思想在这里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孔子的饮食文化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虽然他没有对饮食问题发表过专题论述,但是他的饮食观仍然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他最早提出了关于饮食卫生、饮食礼仪等内容,为中国烹饪观念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已达到了较高的烹饪技术水平。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句名言见于儒家经典《礼记》的《礼运》篇,孔子非常信奉这一观点。孔子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务实主义者,他肯定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肯定饮食欲望存在的合理性,应当予以重视。他深知吃喝和两性生活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这种人生最大的欲望,应该毫不含糊地承认。但他不认为饮食是人生的唯一目的,认为精神上的追求有时候比饮食更重要、更富有意义。

孔子的饮食思想是从“仁爱”的原则出发的。所谓“仁”,有“爱亲”和“爱人”双重含义。《论语·学而》载孔子学生有子(姓有,名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大欤!”意思是说,孝悌可是仁的根本啊!孔子本人也曾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其意思是说,君子如果厚待自己的亲族,老百姓就会按仁的要求来行动了。可见这种仁的深层心理基础是血缘的亲子之爱。

孔子不仅释“仁”为“爱亲”,又引申“仁”为“爱人”。《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爱人”是“爱亲”的延伸,即“泛爱众”。“爱众”的伦理层次自然比“爱人”高,但并没有超出血缘宗法关系的范围。

在宗法血缘关系中,突出的伦理是孝。而孝在“周礼”中,其集中升华表现在祭祀。在“事死如事生”的周代,祭祀者认为他们所祭祀的灵魂如同自己一样,第一位的需求是饮食,因为祭祀的物品主要是食物。可见“爱亲”与“爱人”的原则是满足被爱者的需求,首先是饮食的需求。

孔子还将“爱人”用于治民,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民“富之”、“敛从其薄”。因为当时民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温饱问题,所需的是丰衣足食。如若满足其口腹之欲,便能安民而不乱,故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把“足食”作为取得民众信任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他对民食的重视。

孔子的饮食思想丰富具体,且与实践相结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主张饮食简朴

孔子曾经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见他并不追求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恰恰相反,他追求的是饮食简朴而平凡,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因此,他对于那些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吃穿不好为耻辱的人,采取了不理睬、不交谈的态度,即所谓“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而对于家境贫寒,箪食瓢饮、居住陋巷、以苦为乐、好学不倦的弟子颜回,则大加称赞,他说:“贤哉回也!”意即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

讲究饮食卫生

孔子提出了许多饮食卫生的原则和鉴别食物的卫生标准,而且阐述精辟,见解独到。这集中载于《论语·乡党》中。如:“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食物陈旧变味了,鱼和肉都腐烂变质了,都不吃。“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变坏了,不吃。“臭恶,不食。”色味不好,不吃。“失饪,不食。”烹饪当有度、有节,实喻言行当有度、有节。孔子的“道”体现在饮食之“礼”中,因而“败”、“馁”、“色恶”及“臭恶”,实指“无道”,而“不食”体现了“正道”的追求。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其伦理思想的灌注方面是独具匠心的。在《论语》这样一部阐述儒家伦理思想的著作中,讲到不食馁鱼、败肉,表层的含义仅仅是对食物质量的要求,更为深刻的喻意是,孔子对周礼崩溃的痛惜及对更为理想的社会秩序的追求。“不时,不食。”如果不是进餐时间,不吃。因为吃饭不应时会扰乱肠胃的消化功能。“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饭应以作为主食的谷物为主,吃肉佐饭,要使肉与饭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肉太多,饭太少,油腻腻的,是肉气胜于饭气了,也不相宜。这一点既反映华夏民族的饮食文化意识,又合乎营养卫生的原理,因为蛋白质和脂肪消化后的产物带酸性,吃肉过多的人,由于小肠液和食物中的碱性中和力长期失掉平衡,就可能患酸血病;血压高的人吃肉过多更是危险。“唯酒无量,不及乱。”其意为只有酒没有限制(当时酒的乙醇度很低),但以不醉为度。通过节酒,可以正饮酒之“礼”,进而有利于道德品行的修养。“沽酒、市脯,不食。”市上买来的酒,多有掺水掺杂质的;买来熟肉熟菜,往往不清洁卫生,都不能吃。这当是从卫生出发,与《礼记·王制》所云“衣服饮食,不粥于市”可以互相印证。“不撒姜食,不多食。”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因为姜味辛,可祛湿解毒,食前吃一点有益于健康和饮食。“食不语,寝不言。”吃饭不说话,睡觉时也不说话,这不仅吃得清洁卫生,而且能及早进入梦乡,自然这也是符合卫生原则的。

孔子不仅讲究饮食卫生,而且讲究饮食艺术。《论语·乡党》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主张吃饭时,食品尽可能做得精细,烹制时,肉要切得细致。如此做,一方面益于健康,另一方面这与周礼中对人的言行的严格要求是极为类似的。孔子“食不厌精”的饮食观,是他对中国饮食文化创建的一个理论观点。它体现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已经总结了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割不正,不食。”祭祀肉切得不方正,不吃。可见孔子对优巧刀工,即菜肴形式的追求。“不得其酱,不食。”当时的肉菜多为淡味,须蘸酱调味而食。不同的肉食要搭配不同的酱,都盛放在器皿里陈列成组,这说明孔子重视菜肴的配伍,不草率随便。

注重礼仪礼教

孔子论饮食,多与祭祀有关,《论语·乡党》云:“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为国君助祭后分得的肉食,当天吃完不能留到次日。家中祭祀用过的肉超过三天就不吃了。“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孔子和本乡人一道喝酒,喝完之后,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此“礼”反映了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有盛馔,必变色而作。”做客时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以示感谢。又《论语·述而》云:“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因为服丧者不会饱食,办丧事者应有悲哀恻隐之心。《论语·雍正》云:“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其意是孔子说:觚不像觚了,这也算觚吗!这也是觚吗!孔子对觚这种酒器的形态和容量的改变感到不安,认为这不利于食礼的推行。

综上所述,说明孔子对饮食问题非常重视。他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到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

有趣的是孔子虽讲究美食,却一生恓恓惶惶,奔走列国,有时候不免忍饥挨饿,经常过不上什么好日子。但是他的后裔,特别是在明清两代,被封为“衍圣公”的孔子嫡系世袭家族,却真正锦衣玉食,享尽人间的富贵荣华。尊孔子饮食思想创建的孔府菜,历经灶前桃李花开,已成为中华美食大家族中的一枝奇葩。孔府菜是最典型、级别最高的官府菜,它具有选料珍贵、烹调精细、技术高超、形象完美、盛器讲究、菜名典雅、礼仪隆重的特点,这与古齐鲁“雅秀丽文”的风气一脉相承,这大概也是孔子的一套饮食观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吧。

道家饮食思想:养生为尚

在中国思想史上,最崇尚自然,重视健身、强体的当数道家,在先秦它本是一个哲学流派,它的创始人老聃以《老子》一书,提出“道”的概念,作为“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而“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构成宇宙的万事万物。由于“道”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本源,这种学说就称为“道家”,与儒家分庭抗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道家因为探究世界的原点问题和终极价值,又蒙上某些神秘的色彩。到东汉经过张陵的重新解释,将老子的经典宗教化,把道家演绎为道教,老子就成为最大的教主,在中国历史上香火绵延数千年,成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最大教派。

作为思想史上的道家和宗教史上的道教各领风骚,分统不同的群体,有联系有区别,由于他们都以老子为宗师,有许多相似和交差,不论是道家和道教都重视生命的延续,探索和追求长生不老的学说,饮食之道和房中术,作为生命绵延的两大前提,都在这一学说的领域得到高度发扬。在实质上又与儒家的“食,色,性也”相通相连,因此道家的饮食之道又汇入儒家的饮食思想,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道家学说对中国饮食文化最大的贡献,是在饮食之中以养生为尚,讲究服食和行气,以外养和内修,调整阴阳,行气活血,返本还元,以得到延年益寿。大凡追求长生不老的人都倾向素食,以谷物、蔬菜、水果为主要食粮,甚至“辟谷”即断食五谷,以“辟谷药”代替,传说这样能益气轻身,飘飘欲仙,如同在四海遨游,这就是《庄子》在《逍遥游》所说:“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下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进入此种神仙状态,是因为“食精身轻,故能神仙。若士者食合之肉,与庸民同食,无精轻之验,安能纵体而升天?闻食气者不食物,食物者不食生气。若士者食物各不食气,则不能轻举矣。”

传说黄帝时有赤将子食百草,商代的彭祖食桂芝,宋代的冠先食荔枝花,晋代有人食穴石髓等等,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有的活到七百岁,有的成为大力士。这些有关神仙灵异的记载,虽不免有牵强附会的神秘色彩,但却表现出人们返朴归真和素食的爱好。道教所服的药饵主要有,枸杞子、伏苓、黄芪、何首乌、天门冬、菊花、白术、苡仁、山药、杏仁、松子,白芍等,经现代科学检验,这些药材都富有人体需要的许多营养要素,也可以加工成美味的食品。

同类推荐
  • 走进神秘百岁不老人

    走进神秘百岁不老人

    本书向你介绍一位神秘的老人,他105岁,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活跃,行动敏捷,他身怀绝技,能完成连年轻人都无法完成的高难动作,如劈叉、红旗飘扬、童子拜佛等;他104岁时遭遇车祸,断了5根肋骨,伤势严重,可他一个月就奇迹般地痊愈了。他105岁,仍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他有很多很多愿望和理想要去一个个地实现,他参与了申奥宣传片的拍摄,积极组织“百岁健身泰斗迎奥运设擂台挑战全球”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十运会活动,他还要参加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他的座右铭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活一天,就要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本书作者通过对老人成名前后和一生经历的描写,深刻揭示老人不老之谜。本书适合各类人员阅读。
  • 女性保养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女性保养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生命的曲线掀动追求的颤音,《女性保养最佳方案》为广大女性展露塑造健康的风景线。做健康女人,美丽、年轻、快乐、自信会永远相伴,让女人的一生保持特有的魅力。人类已经跨入了21世纪,新世纪的健康理念将更加充满社会化、新颖化,这就要求有更多的此类实用书籍问世。一部《女性保养最佳方案》在手,千万健康女性快乐拥有。这是编写《女性保养最佳方案》的初衷,也是我们每一位热衷于人类健康事业,关心人类健康发展趋势者的衷心希望。
  • 五谷杂粮安全吃

    五谷杂粮安全吃

    本书详解了22种五谷杂粮的性味、营养功效、营养成分、安全食用、食物宜忌、烹调方法以及养生保健作用。
  • 健康里的数字密码——用数字解说决定健康的细节

    健康里的数字密码——用数字解说决定健康的细节

    知识性和趣味性,是本书的两大特色。数字,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明确;使养生的方法,更具可操作性。知道与健康息息相关的数字,会使我们在养生保健中,少走很多弯路,从而达到健康长寿、幸福安乐的目的。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很多与健康有关的数字信息。这些数字,生动有趣,既让读者得到实用的健康常识,又能体会到某种生活的情趣。
  • 糖尿病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糖尿病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日益增大我们更要关爱自己的身体,密切注意自己身体发出各种疾病信号。糖尿病是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而以高血糖为其共同主要标志。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稳及删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糖尿病严重威协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怎样合理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让更多的人掌握糖尿病的知识就显得十分紧迫。为此我们编写了《糖尿病的保健细节和养生》一书。本书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日常生活细节,糖尿病的保健养生和防治几个方面入手。让更多的人对糖尿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力求贴进生活,科学实用。
热门推荐
  • 炒股致富心理学:沃伦巴菲特笑傲股市的28个简单法则

    炒股致富心理学:沃伦巴菲特笑傲股市的28个简单法则

    巴菲特思考的基本方式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付出的买价决定投资报酬率;其二,必须先能够合理地推算企业的未来盈余。巴菲特说:“投资企业,是购买它的未来。”“你应当投资于一家甚至连傻子都可以经营的企业,因为有朝一日,可能真会有傻子这么做的。因此我喜欢那种根本不需要管理仍能赚大钱的行业,它们才是我喜欢从事的那种行业。”年轻的巴菲特想要开一家公司赚更多的钱。如果他要获取复利的好处,他知道越早开始越好。
  • 与君白首

    与君白首

    最美的感情是在无意间遇到与你正好的人,虽不轰轰烈烈,却能让你甘愿用一生去承诺,十指相扣愿与君相守,慢慢地白首。是一位冷漠冰冷不近女色的男子和一位安静淡定女子的爱情故事。
  • 潇萧凤凰誓

    潇萧凤凰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以为我这一生就这样结束,结束在这江湖之中。”“有人说死意味着结束,这一世的消陨,而我却走入了另一个轮回。”天还是蓝的,渐渐布起雷云,几道雷电如同黑暗中的一缕光明落下。只听得一户人家中传来:“哇哇哇!”的哭闹声,又有人降生了。
  • 千叶宠物店

    千叶宠物店

    外表一个高中生,其实已经两千岁的千叶,离开了她一直生活的地方,在古枫小镇里,找了一个继承人:千小凡。还认识了除魔师幽静和季天云。她开始觉得,她的生活有点不一样了呢!
  • 名模夫人

    名模夫人

    他,身份高贵,天赐俊颜,多少女人为了他削尖脑袋想要嫁入他的豪门世家。但他洁身自好,不爱灯红酒绿的生活,奈何这一切却在见到她念鱼朵时全部打破!自此,他用尽手段、强取豪夺、滥用权力,只想抓住她这个小妖精!
  • 海贼王殇舞

    海贼王殇舞

    关于OP的故事,是香克斯的BG,女主虽然看似能力强大,其实限制很多,比如说在空岛,原创剧情+原剧情,原创较多,原文地址在晋江,名为海贼王Wardance,这边会比JJ晚更1星期
  • 凌啸天下

    凌啸天下

    一个二十一世纪少年,机缘巧合下被选上,拯救武神大陆的任务,看主角怎么用他的现代智慧,称霸武神大陆
  • 苏城洛夏

    苏城洛夏

    自从洛夏遇上苏城之后,她的生活就在一点点地发生变化。顾皓北对洛夏的告白,她犹豫了。其实她才知道,她心里喜欢的一直是苏城。当她鼓起勇气向苏城告白时,不料苏城却冰冷地拒绝了她,到最后她才知道……
  • 妍祁

    妍祁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初见,巧笑嫣然。初见,清俊睡眼。五年情意,纵然一朝散去,只留执念。假若三年后我重新出现在你眼前,你还依旧对我微笑吗。
  •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