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1500000007

第7章 为政以德(1)

为政以德

一、管理企业要顺应天理民心《论语·八佾第三》王孙贾问日:“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日:“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把顺应天理民意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是企业管理实践的必然结果。企业管理如果没有民心的支持,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像的。当然,管理者可以用高压的手段来实现管理意图,但这样的管理方式与员工自发的热情相比,就有天壤之别了。

民心就是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的一种行为的方向。在孔子看来,民心就是天意。任何违背天理民心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战略决策和管理目标都不应该违反广大员工的共同愿望,否则,怎么会形成一个上下一心、共同奋斗的局面呢?

事实上,有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民心的概念是模糊的,管理者并不知道民心产生的根源以及怎样获取民心,没有对管理工作应顺天理民心有足够的认识。

管理者要管理好一个人,就必须对这个人有充分的了解,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而管理一个大型的企业,管理者也要明白员工们的意向,这个意向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而不是少数几个人的意见。这样的管理决策才能顺应民心,才能执行有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民心应该由员工提出并反映给管理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有某一部分专家、一个群体完全可以代表员工的意愿。在传统的中国人的思路里,更倾向于支持后一种观点,也就是精英管理。这是指民心不需要让老百姓表达,因为精英已经说出了老百姓的利益。精英管理有两个特点:一是认为民心只存在于某些群体中,二是民心可以由精英来代表。

在21世纪,这种思路发生了变化,认为老百姓存在许多意见,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老百姓的利益是不同的。所有老百姓本身就分成了不同的群体,存在不同的要求和需要,而不是统一的。管理者应该将他们的意志收集在一起,要被听到、重视到,进而考虑到决策中。

少数精英代替不了民心。因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所有决策的执行对象最后总是要落实在员工身上。如果大部分的员工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那么这个决策的执行就不会顺利。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不容管理者忽视的问题,就是普通员工并不是没有一点权利,他们有的就是执行权。员工对于执行,完全有权采取不同的态度,管理者是无法控制的。员工执行决策的时候,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可以执行决策的全部内容,也可以只执行部分的内容。

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在与员工“争夺”着这个权利。这个权利是由员工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种“天赋权利”的意义,也体现出民心即天理的不容忽视权威性。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曾经企图控制民心,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获得成功。民心在市场方面的权威则表现得更明显。买方市场决定卖方市场,也是民心的一种具体的体现。一个不得民心的管理者,一个不得民心的企业,很难赢得成功。

管理者要得到民心,就要赢得员工的信任,可以说,信任是民心之本。

子贡问孔子怎样管理好一个国家。孔子回答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没有粮食吃,也只是暂时的困难,但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的管理不信任,甚至是绝望,那么国家的存在,就没有一点保证了。”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也可以说是管理学上的三个要诀。以孔子的观点,现代管理者要治理好一个企业,也应当具备三个条件:1员工的福利;2企业的实力;3员工对企业管理者的信任。

在孔子看来,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福利和实力,而员工对管理者不信任,这样的企业也不能管理好。相反,如果员工对管理者有信心,那么,员工就会和管理者一道,艰苦奋斗,开辟自己和企业的新局面。

管理完善的企业一定重视对人的态度和行为。要领在于体察民心的好恶,从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顺民心之所好,去民心之所恶。

对于顺应天理民意的管理方式,与孔子同时代的管理学大师管仲也有精彩论述。他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实施管理的要诀,在于顺应百姓的意愿。管理失败的原因,就在于,管理和决策违反了百姓的意愿。百姓不愿意忧伤困苦,管理者就应该想尽办法使他们快乐;百姓不愿意贫乏和被人瞧不起,管理者就应该尽自己所能使他们富足,在人格上也获得尊重;百姓害怕堕入危险的境地,管理者就应该使他们平安地生活;百姓有繁衍生息的愿望,管理者就给他们安居乐业的环境。这些是管理者对于民心的最大的贡献。

然而,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顺应天理民心的道理,总想通过制定各种各样的制度,来硬性地苛求员工,其结果就是失去民心,有违天理,最后,企业人心涣散,导致破产。如孔子所言,获罪于天,管理者就连磕头烧香的地方都没有了。

二、以仁德为根据提高管理者素质《论语·迷而第七》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孔子又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把管理技能发挥出来,就是因为不善于学习。所以,管理者对于自己的各方面的提高,要时时刻刻地补充,亲近老师,充分信任老师所讲的道理。这样,就算是离开老师的辅导,也不会偏离正轨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管理者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其中包含仁德、能力以及修养三个方面。

首先,高尚的品德是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素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使企业有个良好的形象,首先管理者的品德必须高尚,要能廉洁奉公,率先垂范,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带动员工,争取同事及员工的敬重。

三国时期,曹操在打败袁绍以后,为了攻占荆州,向刘备的驻地新野县进攻。刘备无法抗拒曹操的五十万大军的进攻,决定向襄阳撤退。为防止曹军人城之后屠杀百姓,就贴出布告通知:凡是愿意随军撤退的,就收拾简单的行李,与军队一起向襄阳撤退。

结果,几乎所有的新野的百姓都跟刘备走了。等到曹军占领了新野城,得到的只是一个空城。

刘备军队和逃难的百姓好不容易到达襄阳东门,却由于原来占领荆州的刘表已经死去,他的小儿子刘琮在曹操还未到来便投降了,不允许进城。逃难的百姓望城而哭,一片凄凉。诸葛亮建议退向江陵。江陵是一军事要地,城墙很高,可以据守,保护难民不被曹军杀害。刘备接受了这个建议,又向江陵退去。这时,逃难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许多人从曹军占领的地方逃出,加入了撤退的行列。撤退的军民已有十几万,大小车子数千辆。每日只能走十余里。

曹军离难民只有三里路了,形势十分危急。众将建议刘备率军先到江陵,据城而战,可拒曹军。此时,已是傍晚,凉风透骨,刘备驻马而望,眼见十几万百姓在黄昏中艰难走着,刘备不禁泪流满面,他激昂地宣布:“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现在老百姓拥护我,我怎么可以在危难时丢弃他们。”新野一战,刘备的妻子投井自尽,儿子阿斗被赵云拼死救出。从此,刘备仁德之君的美名,天下传颂,为他今后建立蜀汉,奠定了人脉基础。

其次,现代管理者不但应该有道德品质的人格魅力,还应该具备现代管理能力,包括:

1信息处理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与信息打交道,与物质打交道的人则相对减少。处理信息的能力应成为人才的一个基本能力。

2创新能力

“人世”后经济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大的占有率,产品开发需要不断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也要不断创新。各类人才都需要提高创新能力。

3领导能力

领导才能不是专业技能,不是学历和文凭,而是学识修养、人生经验、世故阅历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反映,集中表现在识人、用人、容人的能力上。

4适应能力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能够很快适应各种环境,使企业发展壮大。

5组织能力

卓越的组织才能是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素质。管理者要具有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协调各种资源和各种关系的能力,既要能协调好内部的关系,又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既要能发扬部属的才能,同时也要向社会和员工彰显自己的才能。

6执行力

很多的企业都面临着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好的产品要好的策划,好的策划要好的执行,好的执行要好的团队,好的团队要好的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层管理者胜出的一个要素。

7社交技能

与外界沟通、树立本单位形象,利用社会交往获取信息,这是日益为企业所重视的经营手段。是否具备这方面的技能,对高级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

8善于利用时间

对于一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可宝贵的财富。而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时间又是有限的资源。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必须谨慎地分配时间于他们所希望完成的计划中。往往在做某件事时会牺牲完成另一件事的机会,最节省时间的办法是不去做那些不需要完成的事。成熟的管理者能够区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

9观察力

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确的发现事物特征的能力。管理者观察问题要具有客观性、全面性、敏锐性、深刻性。

管理者的自身修养也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优秀的指标,包含一下11个方面:

1良好的心理素质

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善于寻找他人支持。

2思路敏捷

思路敏捷是解决问题的必备要素。一个能成功处理繁杂事物的人必须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能够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质,作出判断,使问题迎刃而解。

3谈吐得当

谈吐应对能够表现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个人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不断努力和完善。

4生活习惯

一个生活习惯良好而有规律的人,才能做事认真讲原则。从一个人生活上的点点滴滴,能够观察到他的未来发展。

5合作精神

这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常言说得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的己。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既要有赢得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学会同别人合作。工作中要避免压服,而应通过说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被管理者在愉快中接受指令。

6果断决策

是管理者能力素质的体现。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预测未来。在重大问题上,在领导集体思想不尽统一的情况下,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想像进行决策。

7精于授权

敢于担风险是管理者不能忘怀的素质。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要学会放权,不能把权力一身独揽,要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不然就会出现只有管理者忙忙碌碌,其他人无所事事的局面。

8善于应变

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能墨守成规。面对改革开放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要学会面对不同环境,权宜通达,灵活处理,善于应变。

9自知之明

管理者不但要对本企业和下属了如指掌,而且还要充分了解自己。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效益的好坏很快就会对经营方法作出评价来。在权力、利益和荣誉面前,在失败、挫折和困难面前,都必须保持清醒的自我估计和坚强的控制能力。

10自我超越

如果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这样的组织只能孕育惰性十足的习性,因为谁也不愿意在一个成天彼此板着面孔的场合中工作。

11关注细节

任何事情从量变到质变都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如果中层管理者没有持之以恒的“举轻若重”,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务实精神,就达不到“举重若轻”的境界。

三、管理者应是“思无邪”的正人君子《仑语·约改第:》子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里仁第四》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雍也第穴》子日:“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里仁第四》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虑没有邪念。”

《诗经》是儒家的经典,可以看成儒家思想的诗歌形式,歌颂了人间的真善美,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孔子用一句话总结《诗经》,就是“思无邪”。正是因为“思无邪”,才能把精力集中到正道上来,才有真善美。

如果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上,管理者管理企业,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思考企业发展的正道。如果管理者总想着如何剥削员工、如何官商勾结、如何欺骗消费者,而不在管理上下工夫,那。管理者很容易走邪路,最后成为金钱的奴隶,成为权力的奴隶。按儒家的观点,这样的管理者就不是“思无邪”君子,而是一个“缺德”的小人。试问一个整天沉浸在“邪念”的小人领导的企业,这个企业能够兴旺发达么?

对于小人,孔子向来都是很严厉的。孔子认为小人如“乡愿”,是“德之贼”。唐朝李林甫就是这样一个口蜜腹剑,充满邪念的小人。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着急,常常给唐玄宗提意见。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有一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听了挺舒服,觉得李林甫又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灾难。”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领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是在理财方面,很有点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没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是个书呆子,不识大体。”

同类推荐
  •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创业三阶段:比才华,比财力,比境界。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以锻炼为本,保持健康;以修养为本,学会求知。本书共分为借我一双黄金眼——生意场必备的机遇投资学;产品卖到全世界——生意场必备的市场营销学;长袖善舞会管钱——生意场必备的财务掌控学等六篇内容。
  • 认同的力量:认同比能力更重要

    认同的力量:认同比能力更重要

    企业文化和内在的精神品质是一个企业存在和长久发展的的重要基石,因此,一个能够认同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战略的员工是企业急切需要的员工。本书从企业和员工两个角度入手,阐述认同的重要性、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等,旨在帮助员工树立与企业的一体意识,在认同的前提下让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为自己和企业谋取更大的发展。
  • 兼并美国

    兼并美国

    通过并购进军国际市场究竟是一个选项还是必经之路?国际并购比想象的更复杂还是更容易?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会有向成胜算?国际并购到底有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循?关于反并购策略,除了“毒丸”,还有多少是我们并不了解的?
  •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橡树管理者书架: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陈默编著。作为管理者,身在职场,面对下属、同事和上司,自然也要有其魅力表现。因为所处的位置,面对的对象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些魅力表现是管理者所共有的。
  • 别说你会刷朋友圈微信营销这件小事

    别说你会刷朋友圈微信营销这件小事

    在移动互联网冲击各行业的大背景下,微信如同黑马一般闯入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大营,备受关注。微信超大的用户群体以及超高的用户粘性使其具有非凡的营销潜力,其平台功能的不断增加也可以承载愈加丰富的营销形式。
热门推荐
  • 圣女奇缘:开启仙界之旅

    圣女奇缘:开启仙界之旅

    少女韩雪是千金,却脾气暴躁,没有多少人喜欢,却因一次意外的机会,穿越到了仙界!成为了唐家小姐唐雪,并且拥有奇特魔法---读心术。家父将她送上蜀山学艺。在蜀山,唐雪学到了很多,交到了朋友,体验了爱恨情仇。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她究竟是韩雪,还是唐雪?未来,过去,她必须做出选择!
  • 瓯骆传奇

    瓯骆传奇

    小说是以2000年前的秦瓯战争为故事背景,讲述在先秦时期,百越地区的传奇往事,关于广西的,也是关于壮族人民的故事。
  • 厚爱影后,撩撩撩!

    厚爱影后,撩撩撩!

    “佳人曰:‘此生无缘,来世罢……’至此,散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她是影后,他是世家公子。她带着使命来到世存界,而他是借尸还魂来到。未知的神秘……亲戚朋友背叛,世人的诛杀。“见此便知,繁华落尽……”她低声呢喃……(精髓自在,等汝慢慢寻来。这是一本女主是算命师+修仙者+影后+神秘身份和男主是修仙者+世家大公子+神秘身份的书。艰辛磨难抵不过万年情!!!)
  • 凤凰泣血

    凤凰泣血

    江湖上的血雨腥风,谁人能承受?又有谁天生就冷漠?当无情的人拥有了情,就比一般人还要专一。一旦背叛,必是仇人。直到杀了对方,才能够消除心中的怨恨。可,真的会开心吗?最终不过是化成黄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遇不是偶然》

    《相遇不是偶然》

    国际飞机场今天最后一班飞机降落,下来两位从骨子里就散发着贵族气息的女生,他们似乎对这里很陌生......她们究竟为什么来到这里,在这里她们会有怎么样的奇遇,他们为什么会遭遇抢劫,转校生究竟要和她们签订什么样的契约......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不灭长生诀

    不灭长生诀

    看少年羽浩如何从一个不学无术的街头浪子,拜入峨眉仙姑沙梦儿门下,学世外法术,修绝世神兵,斩鬼神,惊天地,最后破鬼王阴谋,斩十万阎罗,复天下和平。而伴随他的却是谜一般的身世,轰动天下的惊天之秘,纠葛的爱恨情仇,还有和师傅沙梦儿之间扑朔迷离的情感。。。。。。。。。。。。。且看他如何在乱世中成长,在江湖里蜕变。本人qq912291773暮寒的小小书友群刚建立314422318欢迎交流作者惊悚悬疑探险作品《死亡诡记》/柳暮寒http://www.huanxia.com/book740890.html
  • 重生之火凤凰

    重生之火凤凰

    一觉醒来,物是人非。这里是异世都市,他重生于一个温暖的家庭,心在这里得以慰藉。重生——当不负今生。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度势

    度势

    热血那玩意儿,是真的靠血热出来的。有用吗?到最后,人们记住的,都是哪个名臣,哪个贤士。若是能够坐享钟鸣鼎食,谁他娘的吃饱了饭闲得慌,把头系在裤腰带上,闯个江湖。
  • 网游寻仙

    网游寻仙

    天道崩坏,寻仙杀之。这不是一个和NPC做朋友的世界,我们是天魔,入侵整个神州。藏经楼收录道经法典,宗师殿降服神明仙王,法篆局衍生灵诀法咒,道兵池训练神将天兵,灵兽谷豢养凶兽灵禽,铸剑炉锻造神兵飞剑……我有洞天,不求神魔。灭仙宗,毁道庭,我是主宰!落魄的论坛快报记者重生而来,掀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