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3300000044

第44章 非命(2)

原文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之事;于其原之也?征以先王之书;用之奈何?发而为刑。此言之三法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亡。我所以知命之有与亡者,以众人耳目之情,知有与亡。有闻之,有见之,谓之有;莫之闻,莫之见,谓之亡。然胡不尝考之百姓之情?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若以百姓为愚不肖,耳目之情,不足因而为法;然则胡不尝考之诸侯之传言流语乎?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有闻命之声、见命之体者乎?则未尝有也。

译文

墨子说:“凡是发表言论,又或是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就是不能不先树立一个法则标准。如果言论没有标准,就好像把测时仪器放在转动的钧轮上。即使工匠技艺高超,也必定不能得到正确的时间了。可是现在天下的事复杂得很,真假很难弄清楚,所以言论有三种法则。”哪三种法则呢?“有考察其本原的,有审度起事故的,有运用于实践的。”如何考察其本原?要向上溯源于古时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言论有三条标准的说法。

现在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有的认为命运是存在的,有的认为命运是不存在的。我之所以知道命运的有与无,是因为众人所见所闻的实惰才知道的。有人听到过它,有人见到过它,才叫“有”,没人听过,没人见过,就叫“没有”。然而为什么不试着用百姓的实际来考察呢:自古到今,自有人类以来,有谁见过命运的形体,听到命运的声音的吗?那是不曾有过的。如果认为百姓愚蠢无能,所见所闻的实情不能当作准则,那么为什么不试着用诸侯所流传的话来考察呢?自古到今,自有人类以来,有曾听过命运的声音、见过命运的形体的人吗?那是不曾有过的。

原文

然胡不尝考之圣王之事?古之圣王,举哮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若此,则乱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为不然,昔者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此世不渝民不改,上变政而民易教,其在汤、武则治,其在桀、纣则乱。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则岂可谓有命哉!夫曰有命云者,亦不然矣。

译文

那么为什么不试着考察圣王之事呢?古时圣王,举拔孝子,鼓励他事奉双亲;尊重贤良,鼓励他做善事,颁发宪令以教诲人民,赏罚严明而用以奖善惩恶。这样,就可以治理混乱,使危险转为安宁。如果认为不是这样,那么古时侯,夏桀所治乱的社会,商汤却安定了;商纣王所治乱的社会,周武王却安定了,这个世界不变。人民不变,君王改变了政令,人民就容易教导了。在商汤、周武王时就得到治理,在夏桀、商纣王时则变得混乱。国家的安危治乱,在于领导人的政治导向,怎么可以说是有命运决定的呢?所以有人说世界上有命运呀,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原文

今夫有命者言曰:我非作之后世也,自昔三代有若言以传流矣。今故先生对之?曰:夫有命者,不志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也?何以知之?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此上有以规谏其君长,下有以教顺其百姓。故上得其居长之赏,下得其百姓之誉。列士桀大夫,声闻不废,流传至今,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是故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缪其耳目之淫,不慎其心志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沉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使下不亲其上,是故国为虚厉,身在刑僇之中,必不能曰我罢不肖,我为刑政不善,必曰我命故且亡。虽昔也三代之穷民,亦由此也。内之不能善事其亲戚,外之不能善事其君长,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使身至有饥寒冻馁之忧,必不能曰我罢不肖,我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穷。虽昔也三代之伪民,亦犹此也,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

译文

现在主张有命论的人说:“有命运这件事不是我在后世才说的,自古时三代就有这种话流传了。先生为什么反对它呢?”答道:主张有命论的人,不知是从前三代的声望、善人呢?还是三代的暴君、不肖之徒?”怎么知道的呢?古时候有功之士和杰出的大夫,说话谨慎,行动敏捷,对上能规劝进谏君长,对下能教导百姓。所以上能得到君长的奖赏,下能得到百姓的赞誉。有功之士和杰出的大夫声名不会废止,流传到今天。天下人都说:“是他们的努力啊!”必定不会说是他们的命运。因此古代的凶暴君主,不改正他们过多的声色享受,不谨慎他们内心的邪僻,在外则驱车打猎射鸟,在内则沉湎酒色,不过问国家和百姓的政事,大量从事无用的事,对百姓凶暴,使下位的人不敬重在上位的人。所以国家空虚,人民亡种,自己也受到刑戳的惩罚。一定不会说:“我疲懒无能,我没做好刑法政事。”必然要说:“我命中本来就要灭亡。”即使是古时三代的贫穷人,都是这样说。对内不能好好地对待双亲,在外不能好好地对待君长。厌恶恭敬勤俭而喜好简慢轻率,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致使有饥寒冻馁的忧患。必不会说:“我疲懒无能,不能勤快地劳作。”而一定会说:“我命里本来就穷。”即使是三代虚伪的人,也都这样说。粉饰有命论的主张,以教唆那些愚笨朴实的人。

原文

圣王之患此也,故书之竹帛,琢之金石镂之余石。于先王之书《仲虺之告》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恶,用阙师。”此语夏王桀之执有命也,汤与仲虺共非之。先王之书《太誓》之言然,曰:“纣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阙其先神而不祀也。曰:‘我民有命’。毋僇其务,天不亦弃纵而不葆。”此言纣之执有命也,武王以《太誓》非之。有于《三代》、《不国》有之,曰:“女毋崇天之有命也。”命《三》、《不国》亦言命之无也。于召公之《执令》亦然,且:“政哉!无天命,惟予二人,而无造言,不自降天之哉得之。”在于商夏之诗书曰:“命者,暴王作之。”且今天下之士君子,将欲辩是非利害之故,当天有命者,不可不疾非也。执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是故子墨子非之也。

译文

圣王担忧这个问题,所以把它写在木帛竹简上,刻在金石上。在先王的书《仲虺之告》中说:“我听说夏代的人假借天命,布告天下,所以上帝痛恨他,就让他失去了他的国人。”这是说夏朝的君王桀主张“有天命”,商汤与仲虺共同批驳他。先王的书《太誓》也这样说,道:“商纣王很暴虐,不肯侍奉上帝,抛弃他的先人的神灵而不祭祀。说:‘我有命!’不努力从事政事,上天也抛弃了他而不去保佑。”这是说商纣王主张“有命”,武王作《太誓》反驳他。在《三代》、《不国》史书上也有这样的话,说:“你们不要崇奉天是有命的。”《三代》、《不国》也都说没有命。召公的《执令》也是如此:“去吧!努力忠诚于王事。不要相信天命。只有我们两人决定天下大事。不要制造谣言。不是降自上天,而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在夏商时代的诗、书中说:“命运之说是暴君们造出来的鬼话。”

现在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想要辨明是非利害的原因,对于主张有命论的人,不可能不去极力反对。主张有命论的人,是天下的大害,所以墨子坚定地反对他们。

解读

从“昔者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此世不渝而民不改,上变政而民易教,其在汤、武则治,其在桀、纣则乱。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则岂可谓有命哉!”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墨子认为国家的兴亡、个人的富贵贫贱不完全是命运的安排,而主要是主观的努力。在这里他提出了统治者的主观努力对天下的治乱起着决定的作用,给以儒家为代表的命定论者以沉重的打击,但因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所以他把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从不可知的“命运”搬到少数圣王的手中,他认为夏桀、商纣王等人之所以会乱天下,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自己不努力的结果。他的这种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同时他认为“天下之治”是“商汤、周武王”等人的力量,这却是不符合事实的。处在那种情况下,不是商汤、周武王等人推翻他们,肯定也还会有别人做的。

活学活用

“这也是天意,并非人为的。”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唐朝的衰败真的就是注定的吗?为什么在唐太宗时却那么兴盛,而后面一代不如一代呢?墨子说:“列士桀大夫,声闻不废,流传至今,而天下皆日其力也,必不能日我见命焉。”这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果,而非命中注定。

陆贽上书

唐德宗与陆贽谈及天下变乱的原因,深深自责。陆贽说:“产生今日的祸患都是群臣的罪过。”唐德宗说:“这也是天意,并非人为的。“陆贽退朝后,写上章疏,奏与唐德宗。他认为:“陛下志在统—天下,四次讨伐朝廷叛逆,罪恶的魁首终于被诛杀,叛逆的将领却又相继作乱,战火连年不断,历经三年。征发的军队日益增多,征收的赋税日益繁重,内自京城,外到边陲,行路之人有遭遇刀兵的忧虑,居家之人有苛刻搜刮的困苦。因而叛乱此起彼伏,痛恨和怨言四处掀起,非同寻常的忧患,是亿万人民共同的忧虑。只有陛下一人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致使凶恶的军队击鼓噪进,在白天里攻打宫门,这难道不是朝廷有漏洞,人心离散,给他们以可乘之机吗?陛下有得力辅佐,有亲信,有谏官,有防卫官署,他们见到危险而不能尽力竭心,面对灾难而不敢赴汤蹈火,臣所说的招致现在的祸乱,是群臣的过失,怎么会是凭空乱说呢?陛下又认为国家的兴衰,都是上天注定的。臣听说上天的所见所闻,都是来自人的所见所闻。所以祖伊斥责殷纣王的文辞说:‘我生来是没有命运在天的!’周武王列数殷纣王的罪责时说:竟然说我有天命在身,不肯以自己所受的惩罚为戒。’这些都说明不谈人事而只讲天命是一定行不通的道理啊。所以,治理好了人事,上天却降下变乱,这样的事是没有的,把人事处理乱了,上天却降下安康,这样的事也是没有的。不久以前,征战讨伐的事很多,刑法稍嫌严厉,物力消耗已尽,人心惊恐疑虑,有如置身风波之上,总是动荡不安。上自朝廷百官,下到黎民百姓,宗族邻里友人日夜相聚议论,果真如大家所曾预料的一样,京城人口,往往超过十万,固然并非人人都懂推算之术,个个都晓占卜之书,这正好说明产生敌寇的原因,未必全都与天意有关。臣听说治理有时会产生变乱,变乱有时会有助于治理;有的因为没有危难而失去天下,有的因为诸多危难而振兴国家。而今,产生变乱失去成业的事,已经成为过去,是无法复原的;而那些有助于治理和振兴邦国的事情,则要看陛下能否勤勉而慎重地修明政治了。何必担忧叛乱之人?何必畏惧危难的命运?勤于政事,自勉不息,足以再致太平盛世,岂是只弭平叛乱,光复大唐江山而已!”

智慧金言

《易经》说:“观此履卦,考究吉祥。”又说:“吉凶是得失的表象。”这便是说天命是人为的,意义是非常明确的。圣人贤哲的思想在《六经》中是相互贯通的,都说祸福在于人为,没有说过盛衰是命运注定的。

磨砺心性

日本大企业家松下对率直心非常重视。松下认为,对人而言,既要培养率直的心胸,又要磨砺自己的心性,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为人之道的真谛。

松下指出,人的心性要锻炼得柔韧,才能与大自然圆融调和,才能回复人类应有的幸福。

他看到,徜徉在大自然怀抱中的飞禽走兽们,看起来总是一副快乐的样子。

有一位猎人说,他曾经烤食过各种各样的鸟兽,结果发现每一种鸟兽,都极富滋养价值,没有发育不良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它们都懂得顺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所致吧。

然而,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过着充满贫困、不安与苦恼的生活,有的甚至营养失调,对生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造成如此悲惨境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松下认为,是没有养成与自然调和的生活态度,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在人定胜天的推动下而日益恶劣了。

人们为了改善生活而盖房子、挖矿藏、制造出精巧便利的电器产品,这种成就若是细究起来,其实也是大自然所安排的。人类的思考范围和创造能力,只发挥了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从无限大的宇宙来看,人类所做的工作,真是微乎其微,充其量亦不过探得了一点儿大自然的奥秘罢了。人类如果自恃聪明,以为人可胜天,忽视了与大自然的运作配合,那么人类就如一只井底蛙,再怎么创造,也不过是一种局限在狭小空间里的成就。

松下认为,一旦知道此理,在采取任何举动之前,都能谋求与大自然的调和,必可带来无限的繁荣与幸福。释迦牟尼、耶稣基督、孔子等,东西方两地的古圣先哲,早就阐述过这种理论。然而直到现代,世界上仍然不能完全达到真正的繁荣与幸福。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实践这些教诲,与大自然协调无间呢?松下认为首先要培养一颗率直的心,这样心灵之眼就会启开,就能体会出生活的喜乐,明辨事物的正邪,对大自然作一番清晰明澈的观照。

柔能克刚,这种率直之心,就是所谓的“柔”。“刚”看起来很强,但这是人的智慧所凝聚的,实际上很脆弱的。“刚”是要被“柔”所制服的,所以有一句俗语说:“水是随着方圆之器的”。这也是说人的率直之心,就像水一样,是可以融通的,随着不同的状况调整,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有率直心是最大的力量,它真正能掌握住真理,并产生出繁荣、和平与幸福。

但是长久以来,大家接受了抹杀率直之心的教育,人的知性消灭后,要再恢复原本的纯真,就需要花费同等的精力。例如,要达到初段的围棋水平,非下一万盘棋不可,若要达到率直之心的初段,也像下围棋一样,要思考一万次以上才行。如此不尽苦功,将自己的心回复到纯真状态,才能在行为取舍之际,不致违反了大自然的天理。

率直之心,是了解真相使人的本质得以发挥的重要关键,也是人类一切幸福,繁荣的出发点,希望各位读者能沉思出其中的道理。

智慧金言

松下曾提出与大自然调和,能带给人类无限的繁荣、和平与幸福,而人们为贫困和不安感到烦恼,乃是由于人们自恃聪明,歪曲了大自然的真理所致的观点。其次又谈到睦生无为的真相,我们必须培养一颗率直的心,努力去顺应真理,建立一个身心都很充实适合人类居住的文明社会。

原文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不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

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乎原之?察众之耳目之请,恶乎用之?发而为政乎国家,察万民而观之。此谓三法也。

同类推荐
  • 秘密全集:成功人士必备的15项秘密准则

    秘密全集:成功人士必备的15项秘密准则

    成功者之所以会成功,一定有其成功的秘密。找出秘密,为自己所用,可以让你减少摸索的时间,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你想知道属于你的成功秘密吗?你想尽快摆脱套迫的人生境地吗?你想发现因为你的冷漠而被埋藏的财富吗?请你打开本书,它将告诉你答案!每一个幸福或成功的人都有超越常人之处,这些都是他们的秘密。每一个成功者都有秘密,因为幸福的绝不会无缘无故地眷恋一个人。
  • 别让“面子”害了你

    别让“面子”害了你

    死要面子活受罪,都是“不好意思”惹的祸。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好面子是人的本性,面子就像一双外表华丽却难穿的鞋子,虽然华丽的外表可以让人有面子,但活在他人眼中,注定无法快乐。既然如此,何不丢掉攀比的坏习惯,抛开作祟的虚荣心,从今天开始,摆脱“面子”造成的生活困扰,做一个轻松而快乐的人呢?别让“面子”害了你
  • 黑马创业企业

    黑马创业企业

    选择创业:你可能经历挫败与伤感,也一定会收获成功和欣喜;你可能遇到同行与对手,也一定能得到良师与伙伴:你可能遭遇困窘与无奈,也一定能重新崛起并奋斗;你可能面对质疑与诘问,也一定会获得赞赏及钦佩……无论怎样,这些经历都将累积成你的深邃,这场相逢都将汇集成你的睿智,这种历炼都将构筑起你的高度,这番面对都将充盈成你的豪气。这《黑马创业企业》可以让你站得更高、可以让你做得更强、可以让你想得更远……
  • 职场黄金五年,决定你的一生

    职场黄金五年,决定你的一生

    你真的没有想过让自己成为公司的精英员工?你真的没有想过另找一份更体面的工作?你真的没有想过自己当老板?你真的没有想过要活出另一番精彩人生?其实,这一切都很简单,只需要你牢牢把握住职场中的黄金五年。作者孔令付在《职场黄金五年,决定你的一生》中给读者提供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指导:职场黄金五年是经营人脉、培养心态、展现自我、开阔思维、升职跳槽、自主创业的关键时期,利用好这黄金五年,你才能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里顺势飞扬。一起来翻阅《职场黄金五年,决定你的一生》吧!
  • 读懂人生:青少年版

    读懂人生:青少年版

    本书是青少年通俗读物,用平凡的语言,讲述人生的智慧,表达人生的真情。读懂人生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平实,它丰富而不肤浅,它恬淡而不聒噪,它理性而不盲从……读懂人生是一种成熟,这种成熟是浮华后的淡定,是洞察世事后的超然达观,更是禅悟后的至简至真……在成长的过程中,磕磕绊绊总是难免的。受一次挫折,对生活的理解就加深一层;失败一次,对人生的感悟就增加一级。一次次磨难把我们锻炼得日益成熟。
热门推荐
  • 小小爱

    小小爱

    开着玩笑和你讲我们发生过的事情,撕开我的伤口笑着说真的很疼,吐露不出的感情有着变化的可能,多年以后回首不后悔也不高兴,看着发生过的种种,心中纵有波涛万丈也在山登绝顶的时候化作感慨轻轻叹气一声。我们的距离很远,所以用心灵完成彼此的沟通,我们没有青春,有的是安然度过那段成长的年龄。
  • 一代刀神

    一代刀神

    一个故事改变一个人,一本武侠小说改变一个人;一本普普通通的武侠小说,但其中的故事并不平凡。贺齐本山村小子,可是因为乱世多变迁,金陵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 异界超神

    异界超神

    陈凡无意穿越到异界成为官二代伊恩,但天生无法修炼的他受尽嘲讽。在外出追寻力量时,无意与500年前的穿越者罗塞王牵扯,卷进光明神殿阴谋之中。不管神界、地狱、深渊还是魔界,任我逍遥无人可挡。身前人类可爱萝莉捶腿,身后冷傲的精灵御姐揉肩,怀中美艳魔女喂葡萄。伊恩感叹,这NM才是生活啊。
  • 不想当女主的炮灰不是好炮灰

    不想当女主的炮灰不是好炮灰

    【严肃版】一场觥筹交错的盛筵,一场危机交错的鸿门宴,灯红酒绿,莺歌燕语,谁是最后的败者?【简短版】论系统是如何将高冷的女王变成蠢萌的逗比的。
  • 江湖豪杰

    江湖豪杰

    宋雍熙元年,大名府发生离将军美玉失窃案,朝廷调派以赵倾城为首的得力捕快六人赶赴大名府调查此案。故事由此展开......
  • 就干这行了

    就干这行了

    学校里的优秀学子,高考遭遇滑铁卢,大学专业没用上,毕业工作没选好,最终阴差阳错的做了自己非常鄙视排斥的保险行业,在这里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运气,快乐的小事件从出不穷。
  • 上午

    上午

    每个人的少年时期都应当有轻狂,都应当有梦想,都应当有一次爱恨情仇,那样才不会虚度。
  • 小高成长记

    小高成长记

    一个农村小孩的成长经过和到最后成家立业的故事。带有一些穿越的感觉。平凡的故事,品味出不平凡的人生。
  • 仙界大贪官

    仙界大贪官

    顿时,另外七人也实在看不过去了,纷纷劝汉钟离另选件礼物。“钟离大哥,你……你要是真没礼物,我这里还有一块没有完工的木板,你就当做礼物送给子期吧。”蓝采和从怀里掏出一块质量比刚才那两块差了很多的木板递给汉钟离。岳子期顿时脸色黑黑地望着那块木板,差点就要对蓝采和发飙了。“我呸!”汉钟离怒气冲冲地扫视着众人,喝道:“你们当我汉钟离是什么人啊,相处了这么久,哪个不知道我是八仙中最为豪爽,最为大方的一个。”“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吃过顿饭,从来都是吃独食。”骨瘦如材的铁拐李低声嘀咕着。
  • 驱邪记

    驱邪记

    近十年来,邪教滋生,蛊惑人心,祸乱社会,其中一支流毒颇广,民间传为信神邪教,其教义以将来可去往“江南美地”为诱惑,牵引并控制许多无知世人,致使许多人心智被其蒙惑,没有家庭观没有社会观,只为心中所信的神而生,摒弃非“同类”的一切,甚至是父母妻儿。骆勤之,一介高中生,在他的家乡里便有“信神”邪教盛行,他一心学习,原本不知邪教之事,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了邪教,并且让见识到了邪教给村里所带来的危害。骆勤之痛恨惊奇之下,决意对邪教一探究竟,但他书生一个毕竟毫无头绪,于是请来了同学百世同帮忙,百世同应邀而至。百世同身世颇艰,是个孤儿,但自幼得一个退伍军人的收养教育,一身忠义正气,且本事非凡,他与骆勤之一查之下,惊奇的发现,一个宣传邪教的外来人士,竟然在半年前去追踪一个小毒贩时见过,只是当时没有发现他竟与邪教有关,自此仗义投身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