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3300000048

第48章 非儒(2)

译文

孔子到齐国,拜见景公。景公高兴,想把尼溪这个地方封给他,因此告诉晏子。晏子说:“不可以。那些儒者,是傲慢而自作主张的人,不可以教导下民;喜欢音乐而混乱人民,不可以让他们去亲自治理政事;主张命运而懒于做事,不可以派他们去担任官职;崇办丧事哀伤不止,不可以使他们慈爱百姓;奇装异服而作出庄敬的表情,不可以使他们引导民众。孔子修饰盛打扮那华丽的面容用以惑乱世人,弦歌鼓舞,用以招集弟子,把登堂、退下的礼节弄得很复杂,用以显示礼仪,勉力于从事趋走、盘旋的礼节,用以让众人观看。虽然博学,但不可以使他议论时世,劳尽心思,但不可以以此有补于民生,长寿的人几辈子也学不完他们的学问,壮年人也无法行他们繁多的礼节,积累的财产也不能供给他音乐的花费。过多地装饰他们的邪说,来迷惑当世的国君;大张旗鼓地设置音乐,来惑乱愚笨的民众。他们的遒术不可公布于世,他们的学问不可以教导民众。现在君王封孔子以求对齐国风俗有利,不是引导民众的方法。”景公说:“好。”于是赠孔子厚礼,而不给封地,恭敬地接见他而不问他的道术。孔子于是对景公和晏子很愤怒。于是把范蠡推荐给田常,孔子告诉南郭惠子,回到鲁国去了。过了一段时间,齐国将要讨伐鲁国,告诉子贡说:“端木赐,现在是办大事的时候了!”于是派子贡到齐国,通过南郭惠子见到田常,劝他讨伐吴国;以教高、国、鲍、晏四姓,使之不要妨碍田常叛乱;又劝越国伐吴国。三年之内,齐国和吴国都遭受了灭国的灾难,死去的人数大约上亿,这是孔子的罪呀。

原文

孔丘为鲁司寇,舍公家而于季孙,季孙相鲁君而走,季氏与邑人争门关,决植。

孔丘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椹。十日,子路为享豚,孔丘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号人衣以酤酒,孔丘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哀公迎孔丘,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子路进,请曰:“何其与陈、蔡反也?”孔某曰:“来,吾语女:曩与女为苟生,今与女为苟义。”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鲍,则伪行以自饰。污邪诈伪,孰大于此?

译文

孔子做了鲁国的司寇,放弃国家利益而去侍奉季孙氏。季孙氏为鲁君之相而逃亡。他逃到城门跟邑人争门关,孔子举起城门放季孙逃走。

孔子被穷困在陈国、蔡国之间,用藜叶做的羹中不见米粒。第十天,子路蒸了一只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源就吃了;又剥下别人的衣服去买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源就喝。后来鲁哀公迎接孔子,席摆得不正他不坐,割下来的肉不正他不吃。子路走上前来问道:“(您)为何与陈国、蔡国时的态度相反呢?”孔某说:“来!我告诉你:从前我和你苟且偷生,现在我和你急于取义。”在饥饿困逼时,就不惜妄取以求活命,在饱食有余时,就用虚伪的行为来粉饰自己。污邪诈伪之行,还有比这大的吗?

原文

孔丘与其门弟子闲坐,曰:“夫舜见瞽叟就然,此时天下圾呼!周公旦非其人也邪?何为舍其家室而托寓也?”孔丘所行,心术所至也。其徒属弟子皆效孔丘:子贡、季路,辅孔悝乱乎卫,阳货乱乎齐,佛胖以中牟叛,漆雕刑残,莫大焉。夫为弟子后生,其师必修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后已。今孔丘之行如此,儒士则可以疑矣!

译文

孔子和他的弟子闲坐,说:“舜见了瞽叟,局促不安的样子,这时天下危险吗?周公旦也不是仁义之人吧,否则为何舍弃他的家室而寄居在外呢?”孔子的所行,都出于他的心术。他的朋辈和弟子都效法孔子。子贡、季路辅佐孔悝在卫国作乱;阳货在齐作乱;佛肸以中牟反叛;漆雕开刑杀。残暴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凡是做弟子后生的,他的老师必须使自己的语言完美,使自己的行为成为法则。一直到自己力量不足、智慧不及才停止。现在孔子的行为是这个样子,儒士们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些怀疑他了。

解读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墨子是先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因发现儒家学说有许多不足之处,为纠正孔门儒学“礼烦扰而不说,厚葬糜财而贫民,久丧伤生而害声”。因此自创新的学说。

墨子此篇主要是为了批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礼义思想。墨子反对儒家婚丧之礼,实则是反对“君、亲有差”。又指责儒家的礼乐与政事、生产皆无益,又通过晏婴等之口,讽刺孔子与君与民都是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鼓励叛乱,惑乱人民。本篇反映了儒、墨两家在思想认识上的激烈斗争。

活学活用

墨子认为孔门儒学是“礼烦扰而不说,厚葬糜财而贫民,久丧伤生而害声”。而他自己却提倡“非乐”、“节葬”、“节用”、“兼爱”等理论目的在于反对儒学。儒学真的是一无用处了吗?现在我们来看看儒学衰微时期,人们是怎么对待儒学的。

儒学衰微

尚书郎、南阳人樊准因儒家学风日渐衰颓,便上书说:“我听说,君主不可以不学习。光武皇帝承受天命,使汉朝中兴,东征西伐,顿不得安居休息。但他仍然放下武器,讲说儒家学问;停鞍歇马,讨论圣人之道。孝明皇帝日理万机,事事经心,但却爱好古籍,留意儒家经典,每当行过飨射礼——在学校举办宴会和射箭比赛之后,部坐在正位上,亲自讲解经书,儒生们则一同聆听,全国四方欢欣喜悦。他还广召著名的儒家学者,将他们安置在朝廷,每逢宴会,便亲切地和他们讨论疑难,共同研究治国和教化之道。即便是期门、羽林的武士军官,也都人人通晓《孝经》。儒学的影响从圣明的君王身上开始,扩展到野蛮荒凉之地。因此,每当人们称颂盛世的时候,都谈到明帝水平年代。如今学者日益减少,特别是京城以外的远方尤其严重。博士把坐席放在一旁,不再讲学,儒生则竞相追求华而不实的理论,忘掉了正直忠诚的原则,只熟悉谄媚阿谀的言词。我认为应当颁布诏书,明告天下,广泛寻访隐居的学者,提拔渊博的儒士,等到将来圣上上学的时候,为他讲解经书。”

邓太后认为樊准的意见很对,便予以采纳,下诏说:“三公、九卿和中二千石官员,要各自举荐隐士、大儒;被举荐者务必具有高尚的德行,以劝导晚生后进。那时再从他们中精选教授经学的博士,一定可以得到适当的人选。”

智慧金言

墨子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兼爱”,他所提倡的“兼爱”是无差别的、无等级之爱。因此他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注重的“君臣有别”的等级之爱。他认为孔子所提倡的礼义只是口头上的仁义,只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而不管人民的死活。这与墨子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考虑是背道而驰的。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

西周时贤臣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时,担心成王年龄大了而放荡纵欲,便写了《多土》和《毋逸》劝勉成王。《毋逸》里说:“父母长期艰辛创业,儿孙们却骄纵奢侈,忘记了其艰辛,因而使家业毁败,做儿子的能不慎重吗?”往昔商王中宗,敬畏老天赋予的使命,不贪图安逸,治理人民,勤于政事,所以能当政75年。高宗时,因他长期在民间劳作与百姓共同生活,从不敢怠政安逸,一心一意治国,大小事都受人赞赏,因此为政55年。到了祖甲,他知道百姓爱好,能保护并恩惠于民,不欺慢鳏夫寡妇,所以祖甲能当政32年。《多土》说,从汤王到帝乙,都恭顺地祭祀鬼神,修明德行,各帝没有违背上天意志。到后面的纣王,极度放纵享乐,不顾及民众和社稷的安危,民众都认为他应受惩罚。周文王从晨到暮,为了国事无暇顾及吃饭,所以能当政55年。可见,远在百周,“一饭三吐哺”的周公就知道为政者要知道居安思危不能只图安逸享乐而葬送统治。

诸葛亮最了解居安思危的道理。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诸葛亮为蜀国建立立下了汗马之功。然而,刘备称帝不久即死去,在死前,刘备托孤于诸葛亮,从此,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实际统治者。虽然说三国鼎立,天下相对平安,但诸葛亮没有安于享受,而是励精图治,居安思危。对内,政治上励行法治,注重选贤任能;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发展农业生产。对外,诸葛亮非常注重边防的安危,一是对南中地区,即今天的四川西南、贵州西部、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军事镇压和“和抚”并用的政策,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二是采用北伐曹魏,以攻为守的政策,避免曹魏的巨大压力。诸葛亮曾先后5次北伐,而且每次必亲率大军亲征亲战,转徙于战火纷纷的战场和崇山深谷之中。诸葛亮虽安居偏僻险地的蜀中,但却忧国忧民忧天下,采取了一系列防患于未然的治国措施,就像他自己说的“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唐太宗与魏征也经常谈“居安思危”。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治理国家和养病没有什么区别。病人觉得身体有好转,更需要调理保养,否则会旧病复发,那就必然有丧命的危险。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天下稍为安定,更应小心慎重,倘使一安定就骄奢淫逸起来,必然导致失败。现在天下安危,系在我一人身上,所以,我一天天谨慎小心,该休息也不敢休息。”魏征说:“内外治安,我不以之为喜事,只高兴陛下能够居安思危阿。”第二年,唐太宗又对侍臣们谈居安思危,他说:“纵观古代的帝王,有兴旺的有衰败的,就好像每天有早晨有黄昏一样,衰败的都是因为蔽塞耳目,不知道时政的得失,忠正的人不敢说话,邪恶的人每天进谗言,因为不知道过失,所以灭亡了。我虽在九重之高位,但不能看见天下所有的事,所以安排你们各位大臣,用来做我的耳目。不要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留意了。君主可爱,民众可畏。有道德的统治者,人们共推举他。没有道德的统治者,人们抛弃他,这就是民众可畏的意思。”魏征回答说:“自古失国之主,都是居安忘危,处处忘乱,因此不能长久。现在陛下统治之下四海之内富殷,国家内外清明平静,还能警醒治国之道,经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国家的统治自然比较长久。”唐太宗后来又多次和魏征论述过为政者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如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魏征见晚年的唐太宗开始骄纵自满,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力陈太宗“十失”,劝其居安思危。到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仍认识到作为君主应格外谨慎小心,他说:“作为君主只有一颗心,而对付帝王的人却很多。有的人用武力,有的人用善辩的口才,有的人谄媚奉迎,有的人实行欺骗,有的人则投其所好,就像车轮的辐条从四面八方集中起来对付帝王。各个人都期望能表现自己,以便得到君主的宠爱和高官厚禄。君主如果略有疏忽,而上当受骗,那么危险便随之而来,这就是君主难当的道理。”唐太宗为政期间,总体而言,一直居安思危,身在安逸,心却忧虑,唯恐失足落入悬崖之下,所以唐太宗还对侍臣说过:“人们都说天子至高无上,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我却认为不然。对上畏惧天意,对下害怕群臣瞻视,兢兢业业,还担忧不合天意,不负众望。”魏征回答说:“这确实是为政的要害,愿陛下谨慎能始终如一,那样就好了。”可惜的是,到了晚年,唐太宗不太居安思危,对内不愿纳谏,对外实行扩张。但总体来说,唐太宗和魏征对居安思危的理解是深刻的,其辉煌的业绩也离不开居安思危。

清朝康熙帝,也算是一个居敬行简的皇帝。外国传教士白晋曾说康熙是“一位以前在法国以外连做梦也未见过的伟大人物”。虽然,白晋的话有些夸大其辞,可康熙的为政、为民、修身、多才确是中国历史上堪称独步的帝王。他身居帝位,拥天下所尽有,但其俭朴一生,不求奢华。他穿的皮袍是用两三张黑貂皮和普通貂皮制成,这种皮袍在宫中极其普遍。他的御衣也是用粗劣的丝织品制作的,衬衣总是旧的,破得缝了不少补丁。冬天,康熙穿的羊毛呢外套也是当时一般的服装。夏天,他有时穿着用麻布做的上衣。另外,除举行盛典外,他很少穿华丽衣服,他惟一的豪华装饰是帽檐上嵌了一颗大珍珠,因为这是满族人的风俗习惯。康熙有时乘坐轿子出皇城,那轿子是用很粗糙的木材制成的。不仅如此,康熙还大力节省宫中开支。据记载:明代时,每年宫中用金银共96.94万余两,康熙时仅3万两;明代每年用木柴2600多万斤,康熙时只七八百万斤;明代用红螺炭1200余万斤,康熙时仅百余万斤;明代各宫床帐、车轿、花毯之类费用2万余两,康熙时皆不用。明代有宫人9000人,内监10万人,康熙时宫中不过四五百人而已。

上面几位贤臣、明君,都以民以国为本,从而能正己修身、勤政爱民,不但在当时富有政绩,而且历史上也永远传颂。

智慧金言

居位越高,越易受人蒙蔽。即使是亲自巡视,看到的听到的未必又不是经过伪装的,许多君王都是在糊里糊涂当中丢掉了江山。所以即使天下太平,也不要粉饰,不要好大喜功,而应多向前看,从一片赞扬声中去找出容易致败的苗头,用唐太宗的话讲,就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国家自然能长治久安,即使出现不可预料的天灾人祸,也可以很轻易地恢复过来的。

同类推荐
  • 感动一生的温情

    感动一生的温情

    有一个人,想起就会感动;有一种情,一生不会失去;平凡的话,却贴心般温湲;坎坷之路,一生陪伴你的人,永远在你不曾留意,却离你最近的身旁。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纯净的感情会成为心灵的归宿;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真挚的温情会让你感觉心暖。这里的故事,无论是否就在身边,还是似曾想识,都值得你用一点点的时间,去体会人世羊的那份最真诚的爱!
  • 青少年成才攻略——拥有感恩的心灵

    青少年成才攻略——拥有感恩的心灵

    本书围绕感恩这个主题,通过与感恩有关的小故事来启发广大青少年朋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

    工作是物质基础,快乐是精神享受,快乐工作是以愉快的心情、快乐的心态面对工作,把工作快乐化,在工作中享受快乐。本书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使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精神、积极的行动和忘我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创造价值。
  • 干一行爱一行

    干一行爱一行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爱一行是一种优秀的职业品质,是所有的职业人士都应遵从的基本价值观。本书围绕“干一行爱一行”这一核心主题,深入阐述了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的4种表现:珍惜工作、尊重职业、坚守事业、忠诚企业。同时,详细解读了如何才能干一行爱一行,即需要通过学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超一行拾阶而上、逐层递进,从而将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变成实务。
  • 人一生要注意的50个细节

    人一生要注意的50个细节

    细节不容忽视,很多时候是细节决定成败。本书总结出决定人一生成败的50个细节,指出其对感情、生活、工作、处理等发挥的重大作用,并结合大量经典实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把握这些细节的方法和窍门,使读者不仅能深刻地认为细节,提高人生境界,还能更好地抓住细节,最终达到成功目标。
热门推荐
  • 小说三千世界

    小说三千世界

    莫晓落看着眼前的男子,感觉瞬间不好了,她无奈的看着他,见男子无辜的看着她,哄骗道“小阳,你先出去好不好”“为什么”“因为……”“我不嘛”“乖,先出去,等下为师再陪你玩,现在你先出去”“不嘛”“乖……”“不嘛”…………“莫邵阳,你给我出去”男子突然笑了笑“娘子,我们一起洗鸳鸯浴,不好吗?”听到这话,女子瞬间不好了,“你恢复记忆了?”“你说呢”(欢迎入坑,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 偷龙

    偷龙

    华人,龙的传人……古代皇帝宣扬皇权天授,皇帝是真龙天子……成语中又有一句“偷龙转凤”。偷龙……
  • 超能少年:魔法卡牌师

    超能少年:魔法卡牌师

    现在,是个存在于幻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异于常人的家伙,没错,他们就是超-能-者。作为中二满满的男主,绝不是这么平凡,各色异能者登场,华丽的都市异能开篇。官方读者群:513210346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炼源界

    炼源界

    男孩还是婴儿时期,被一个岛屿上的家族长老带回家族里,与其一起被捡回的还有一个女孩,渐渐地,在这岛屿上长大,与被捡回的女孩互认兄妹。在一天被迫接受惊天命运,随后回归日常平静,直到某一天妹妹被带走,自此男孩不愿过着平庸的生活,决心踏上成为强者之路,一步一步的修炼,发现这座岛屿隐藏的秘密,并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在武道修炼一路的新世界里,发现惊人的命运和身世。
  • 成道记

    成道记

    这是一个自杀青年,如何成道的故事注:请不要少看你短短的回复,就是那少少的十数字,便是我走下去的动力,希望你能花几十秒的时间,发表下看後的感言,你们的意见真的很重要。谢谢!
  • 狐妃之皇上您的节操掉了

    狐妃之皇上您的节操掉了

    全球第一杀手“魅”居然悲催的自己摔死了,醒来时惊讶的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狐狸。可是自己决定努力修仙的时候,突然冒出个俊美无比的王爷出来,这可让她怎么办啊?接下来的修仙之路又会怎样呢?敬请期待“狐妃之皇上您的节操掉了”。
  • 夕雪

    夕雪

    一眼醒来,便是一个陌生的时空。一纸休书,青春年华已是名弃妇。一无所有,抛开一切为自己而活。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太虚神皇

    太虚神皇

    孤儿徐青山穿越到天地大乱前夕的九州大陆。却惨遭灭门屠杀。血脉流传下来的古鼎,在徐青山凝聚仙魂的那一天,居然融合在了一起,成就一代绝世仙魂。从那一天开始,徐青山就誓要手刃仇敌,独步天下。----------------------------------------------------开仙海,聚仙魂,定命星,凝命宫,踏神桥,破轮回,且看一代神皇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