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1
选择“简单而有助于提升”的知识进行记忆
胡乱地死记硬背没有意义
在介绍提高记忆力的具体技巧之前,本章首先需要明确一下要想变得聪明的话我们应该记住什么。
人的记忆力是无限的。事实上,我们能够记住很多很多知识。但是,即使想要变得更加聪明,我们也并不需要死记硬背那么多。因为,很多东西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了,也并不一定全部都能派上用场。
从记忆的角度来说,事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提升自己记忆力的东西;另一类是对提升记忆力没什么帮助的东西。所以,要想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就有必要认真地选择真正需要记住的内容。
那么,什么才是能够提升自己记忆力的东西呢?要想知道答案的话,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提升记忆力的法则。这个法则是我在指导1000多名学生应对入学考试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板块内容:
很多东西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了,也并不一定全部都能派上用场。
有些东西虽然很简单,但记住了有助于提升记忆力
我认为要强行记住的内容有难易程度之分。
难易程度可以分为很多级别,本节先介绍第一种:太简单或太难。
除了从简单到困难这个维度①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有助于提升/无助于提升这个维度,因为它关系到能否让人变得更聪明的问题。将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事物就可以划分为4个部分。它们分别具有如下性质:
(第1部分):简单而无助于提升;
(第2部分):简单而有助于提升;
(第3部分):困难而有助于提升;
(第4部分):困难而无助于提升。
“简单而无助于提升”记忆力的部分指的是什么状况呢?比如,对于高中生来说,小学的内容就太简单了。让高中生去学小学生的课文,那些东西不是早已背诵过的,就是了如指掌的,因而无助于提升我们的记忆力。这就是所谓“简单而无助于提升”记忆力的东西。如果用难易程度来衡量的话,它的难度是非常低的。
就难易程度而言,“简单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部分可谓恰到好处。不用勉强,不用增加负担,就能提升记忆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岂不是非常棒吗!这就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困难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部分是指“通过不懈努力得到好结果”的部分。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它能够提升记忆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努力就不能提升”这种想法会变得日益强烈。背诵东西越来越辛苦,人们也觉得越来越厌倦,不少人会因此半途而废。
“困难而无助于提升”记忆力的部分是指太难的东西。就如同让小学生去学习高中课程一样,内容远远超出了他们理解能力的范围。试图记住这种内容无疑艰辛异常,又无助于提升记忆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仅仅是白辛苦一场而已。
①维度代表一种视角。
版块内容:
就难易程度而言,“简单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部分可谓恰到好处。
如何找到“简单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部分
很多人特别看重努力、坚持、艰辛等品质,于是便想要尝试记住第3或者第4部分。从结果来看,当然也有不少人用这种方法提升了记忆力。但是,有些内容不用太辛苦就能记住,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记忆力,这就是第2部分。
想要找到第2部分,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存在。只要知道了它的存在,我们就会试着去寻找它到底在何处。那种认为“想要提升记忆力就该多少吃点苦”的人,还有认为“不可能那么轻松就能提升记忆力”的人,是很难找到第2部分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形成这样的习惯:一旦有什么东西想要记住,就一定先要去探索这种东西的哪一块内容属于我们所说的第2部分。
比如说,我们要决定一天背多少个英语单词。100个?绝对不可能!10个?又太少!那么背几个合适呢?我们要不断地调整数量,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点。这个最合适的点就是我们所说的第2部分。请大家通过增减数量来找到它吧。
版块内容:
想要找到第2部分,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存在。
法则2
牢记反复出现而自己不易表达清楚的部分
出现的频率随着可能性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要记住的内容难易程度各有不同。现在要说的是第二种情况,要记住的内容出现的频率也各有不同,简单区分就是出现或不出现。
想要使记住的知识发挥作用,就必须有机会使用它。各种不同的知识,其使用机会或出现频率会有很大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加上“有助于提升/无助于提升”这个维度,便可以划分出具有不同属性的各部分内容。具体如下:
(第1部分):“出现而无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
(第2部分):“出现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
(第3部分):“不出现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
(第4部分):“不出现而无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
“出现而无助于提升”的第1部分是指,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现在才去记住已经是“雨后打伞,为时已晚”了的那些知识。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这部分知识会出现,甚至频繁地出现,但我们只能放弃。因此,它们对于提升我们的记忆力已经没有帮助了。
第2部分是“出现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部分。它是指出现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现在开始准备的话还为时未晚的知识。把这部分知识牢牢地记住,绝对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记忆力。
第3部分,“不出现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部分,是指出现的可能性各占一半,很微妙的知识。“时间充裕的时候,作为储备记一记也好”的知识就属于这一部分。比如说,为了有朝一日能到海外出差做准备而学习英语。如果有幸得到出差海外的机会,那么这些知识便可以发挥效用。
但是,属于第3部分的知识,往往记住了也没有太多用武之地。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松懈下来。记忆的结果也很明显,我们很难把这些知识牢牢地印在脑海里。
第4部分是“不出现而无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这种知识出现的可能性相当低,甚至很有可能永远不会出现。所以,这种知识即使记住了,也无助于我们提升记忆力。更何况,揪住这部分知识不放的很可能是一些想逃避现实的人。
记住反复出现的错误有助于提升记忆力
要想有效地记住知识,就要依照提升记忆力法则,紧紧抓住属于第2部分的知识,也就是那些出现的可能性大,而且现在开始准备的话还为时未晚的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这部分知识呢?
要找到这部分知识,在背诵强记之前就要先考虑一下,它们在今后出现的可能性有多高。
比如说,学习英语的时候先想一想,在自己实际生活当中,教科书上的句子能够派上用场的概率有多大。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探讨要背诵和记忆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增加第2部分的知识量。
另外,把反复出现的错误及时记住,也是一种接近第2部分知识的有效方法。
比如说,英语会话中每次被问到但却用英语回答不上来的知识就属于第2部分。这种知识需要牢牢地记住。同样,工作中经常被对方问到,但不能很好回应的问题也属于第2部分。
版块内容:
在背诵强记之前就要先考虑一下,它们在今后出现的可能性有多高。
法则3
掌握直接与间接出现的知识
直接出现的知识是解读间接出现的知识的提示
出现的知识可以分为直接出现的知识和间接出现的知识两类。由于这个问题常常被忽略,所以在这里特别补充说明一下。
比如说,考试的时候和原书一模一样的题目就是直接出现的知识。
而所谓间接出现的知识是指,和原书不同、但如果以它为背景知识就有助于解答试题的那些知识。换言之,能成为各种知识的基础的部分,就是间接出现的知识。
比如说,学习化学用的元素周期表。这是一个由氢(H)、氧(O)等元素符号组成的一览表,通常我们会用“请李娜参加活动……”之类口诀来背诵这个周期表。这个元素周期表非常重要。考试的时候直接用到的次数很多。另外,也有很多题目会间接性地用到它。也就是说,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直接或者间接地出现在考卷中都有可能。因此,我们需要牢牢地记住元素周期表。
另外,如果是考试的科目是地理或者历史的话,地图上的经纬度可能会成为间接出现的知识。记住它就能知道各国的地理位置,在考试的时候可以解答出各国之间的关系。
间接出现的知识和直接出现的知识不同,不太容易掌握。所以,当需要间接出现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老师(或工作中的上司、前辈)或者书本的力量。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请问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或技巧才行?”我们可以这样咨询老师。此外,翻阅书籍也能找到答案。
版块内容:
能成为各种知识的基础的部分,就是间接出现的知识。
周边信息越多,越容易记住
间接出现的知识不仅仅指作为背景的知识,还包含有关周边事物的信息。掌握周边信息可促进记忆力。这样说是因为,如果信息量太少的话,人就不容易记住新知识。
比如说,在看电影之前看内容介绍是不太容易记住的。但是,观赏完电影之后再去看介绍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是由于信息量增大了,理解能力也就增强了。
同时,掌握周边事物的信息可以使我们更加轻松地记忆想要记住的知识。所以,除了直接出现的知识之外,我们也有必要注意周边信息的存在。
但是,请切记,周边信息只是直接出现的知识的辅助,蜻蜓点水般地看过便可,“好像在什么地方听说过”这种程度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记忆。要不然,有限的学习时间就更不够用了。
版块内容:
间接出现的知识不仅仅指作为背景的知识,还包含有关周边事物的信息。
法则4
做“动手尝试就马上可以掌握的事情”
做已经会的事情或者太难的事情,纯属浪费时间
接下来介绍难易程度的第三个类型:会和不会。关于这个我们也可以和有助于提升/无助于提升这个维度相交叉,得出以下四个部分:
(第1部分):“会而无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
(第2部分):“会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
(第3部分):“不会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
(第4部分):“不会而无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
(第1部分)“会而无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是指做已经会的事情。学习以前就懂的知识,对提升学习成绩没有帮助。默记已经记住的知识就是浪费时间。
(第2部分)“会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是指做动手尝试就可以马上掌握的事情。要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这个符合自己实力的层面。
(第3部分)“不会而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是指“就算去尝试,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的事情,也就是凭自己现在的实力做起来还有困难的事情。挑战这一部分的人非常多,但是因为非常艰辛,所以会导致提升记忆力的速度下降。
(第4部分)“不会而无助于提升记忆力”的知识是指去尝试永远都不会的事情。比如,学文科出身的人想要记住物理学专业书籍中的那些术语。这样做毫无意义。做超出自己现有实力范围的事情,只会增加痛苦,不会提升自我(但这里是指,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去挑战,才不会有提升。对于这种事的解决方法,请看第一章第五节)。
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不会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所谓“不会的事情”。
正如识文断字一样,所谓“不会的事情”,就是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无法识别或处理的事情,或者是别人认为你无法识别或处理的事情。无论再怎么简单的事情,自己不会的话就是不会的事情。它和其他人会或者不会没有丝毫关系。不会的事情总是存在的,要找出来也比较容易。
问题是,我们经常会逃避现实,把目光从不会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地方。一旦我们逃避了这些事情,本可能只是暂时不会的事情就很可能会变成永远都不会的事情。
我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无论如何都记不住某个数学公式。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公式实际上很简单,但是对于他来说却不是这样的。
这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面对记不住这个公式这一事实,努力去克服它就可以了。切切不要因为周围的人都会,就我不会,而害羞或气馁。对于不会的事情,如果不勇敢地面对它,我们就很难掌握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些事你会但别人不会,也有些事别人会而你不会,这都是不足为奇的。我们既没有必要自卑自怨,也没有必要骄矜自傲。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认清自己不会的事情,然后战胜它们。
对自己不会的事情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请用接下来要介绍的方法去战胜它们。那样的话,你的记忆力必定会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法则5
细化不会的东西,发现下一步的可行性
什么是吉永式的可行性模式
假设你现在已经很清楚自己不会的东西是什么。
用的“会/不会”及“有助于提升/无助于提升”的属性来看的话,这是属于第3或者第4部分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去记那些知识,提升记忆力的速度肯定不会加快。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办法是,把自己不会的东西分割成很多小块,而且每一块要非常小。这样一来,原以为自己不会的东西,突然间就感觉到有会的可能了。
也就是说,以前属于第3或者第4部分的东西,现在进入到了第2部分的范围之中,变成了试一试也许马上就能行的知识。
版块内容:
把自己不会的东西分割成很多小块,而且每一块要非常小。
通过分割找到实现可能的下一步
比如说,有一个人将来想拥有一个家庭菜园,以便自家吃的蔬菜能自给自足。但是,这个人没有任何种植经验,也没有熟悉农业的朋友。他不知道到底该从何处着手做这件事才好。
对于这个人而言,种植家庭菜园显然是不会的事情。要想把这个状态转变为可行的,那么,他需要把实现家庭菜园计划的整个过程细化成多个部分或环节,找到自己会的事情,并立刻行动起来。比如:
如果在方便参加的地方有关于家庭菜园的讲座,他可以申请参加。
如果没法申请参加的话,他可以索取小册子之类的资料。
如果没法索取小册子之类的资料,他可以看一看讲座的网页。
如果有关讲座的网页找不到或打不开的话,他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录家庭菜园的信息。
如果不能写下来的话,他也可以说出家庭菜园这个词语来。
如果连说也说不出来,至少可以想象一下,享受一下。
在这样不断分割细化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个也许可以做到的部分。一旦发现了这个部分,就应该立即动手去做了。
通过这种分割方式,细化每一个步骤,你想做的事情就能向第2部分,也就是试一试的话也许马上就会的部分,快速靠拢过去。
这种方法所体现的提升法则可以适用于人生的所有场合。对于提升记忆力当然也完全适用。但就具体的细化方法而言,提升记忆力有它独特的地方。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就要针对提升记忆力来介绍这些独特的方法了。
版块内容:
但就具体的细化方法而言,提升记忆力有它独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