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3400000004

第4章 找准得力助手比什么都重要(1)

把贤人当成好伙伴

——刘邦重才而得天下

得贤者安,失贤则乱。贤才之于治国,犹良医之于危病。唐代陈子昂有言:“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由于贤才品德高尚、才华卓越,在治国安民上,他们往往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与才干。因此,历代英明的统治者都把举用贤才列为治国之首务。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我国历史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都认识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并且深切地感到人才在决定战争胜败、国家兴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一个识人的古语,它说明在人才不易识别的情况下,相对一般人才而言,千军易得,一将就更难求了。无论是战火弥漫的动乱时期,还是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甚至是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领导作为社会阶层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作用和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一支军队,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领导人才的控制和驾驭,必然是一盘散沙,缺乏战斗力,当遇到困难或敌情时,定将一触即溃。俗话说,蛇无头不行,讲的正是此理。

楚汉相争三年,笑到最后的却是刘邦。按理说,实力强大的楚军应该不会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人对人才的态度上:刘邦重才,不计出身,并且用之不疑,能让其充分发挥自主性,同时他没有满足于自己的长处,也不认为自己的计谋超过别人,更不以为自己有军事天才,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草,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综连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得到这三个人,这就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由于他有自知之明,能够放手让属下去独当一面各自作战,故贤能志士多归之;项羽自恃深懂兵法,又有力可拔山举鼎之勇力,认为比谋臣武将都高一筹,也就不再用他们的长处,其麾下多限于亲属或所谓的“亲信”,谋臣、骁将无法施展手脚,疑而不信,常常掣肘于左右,因此不少人愤愤离去。

在刘邦的一大批开国功臣当中,韩信、张良、陈平、英布等都是难得的人才,而这些人有的曾在项羽手下干过,有的曾是项羽的心腹猛将,甚至有的还与项羽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项羽能留住和信用他们,使之不为刘邦所用,那么历史也许将要重新改写。

项羽统兵之初,陈平就一直跟随,因破秦有功,被任命为爵卿。过了不久,殷王叛变,项羽任陈平为信武君率兵讨伐,击败殷王后,项羽封他为都尉,赐金20镒。而后刘邦攻下殷,项羽大怒,扬言要杀尽镇守殷的将吏,陈平惊怕被杀,便投奔了刘邦。陈平在谈及他归汉的原因时说:“项王不能信人,而所信之人,不是项氏族人就是他妻子的亲属,虽有奇士却不能用,因此我才离开楚。听说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

韩信,淮阴人,项梁率起义军渡过淮河时,他仗剑投于其麾下。项梁战败后,归项羽,项羽鄙其少时曾受胯下之辱,只给了他个郎中的官职。他数次向项羽献策,项羽不用。于是认定在项羽手下很难施展己才,因此当有人说其归附刘邦时,便毅然背楚归汉。

刘邦的众多谋士当中,张良与项氏的关系是最为亲密的。当年张良刺秦始皇不成藏匿于下邳,项羽的叔父项伯杀了人,曾在张良住处藏身躲避。正因为这一关系,张良与项伯、项羽素有往来,故后来刘邦能脱“鸿门宴”之险以及取得汉中,就是张良从中疏通,请求项伯帮忙的结果。张良是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才,而当时楚军兵强马壮,势力正旺,通过项伯是有可能使之归附的,但项羽却并不争取。张良与刘邦虽说只是泛泛之交,但二人一见如故,加上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十分信任,故张良死心为刘邦献智效力。

项羽不善举贤,虽然兵多,但手下可用之人却寥寥无几,能起作用的也只不过是范增、钟离昧、龙且等数人而已。范增和钟离昧,虽有安邦定国之智,项羽却疑而不用。彭城之战,刘邦兵败,被楚军追到荥阳。项羽数次断绝汉军粮道,汉军缺粮,刘邦惊恐,割荥阳以西为汉请和。项羽拟同意。范增马上劝说:“汉军将灭,今释而不取,后必悔之。”于是楚军围攻荥阳。形势危急,汉王用陈平计离间项羽君臣,才化解了这次灾难。项羽使者来,汉王叫人用丰美的酒食隆重接待,见了使者佯装惊愕:“我以为是亚父范增派来的,原来是项王的使者。”便将美酒佳肴撤去,换上粗食。使者回告项羽,项羽怀疑范增与汉有私,便削其权。范增大怒:“天下事已定了,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去。”项羽自恃,对其也就不加挽留。范增是项羽惟一的谋士,其一走,项羽离失败也就不远了。至于龙且,虽能战,但骄傲自负。韩信率汉军击齐,齐王求救于楚。项羽派龙且率大军20万救齐,齐王广与楚军并军将与韩信战。有人献计,认为“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可深壁高垒不与战,使人告知降汉的齐将兵‘齐王尚在,楚兵来救’,众将必叛。到时候,汉军孤立,又无粮,可不战而降之。”龙且却说:“我平生知韩信为人,容易对付。”便与韩信在潍水对阵。韩信乃令人在夜间拿万余囊,满盛沙,塞潍水上流,引龙且军半渡而击之,佯不胜而退走。龙且高兴地说:“我固知情胆怯。”就渡水追韩信军。韩信使人搬去沙囊,大水汹涌而到,龙且军大半不得渡,韩信军急击,龙且兵败身亡。可见龙且远非韩信对手,不是大将之才。

“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纵观人才得失与国家安危的鲜活的历史画面,我们无不发出这样的感喟:对于历代统治者来说,不管其基业如何雄厚牢固,也不论其自身才华如何超群绝伦,只要他以才自恃,不重人才,那么等待他们的只会是自取灭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主体,一切社会活动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核心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一切从人出发,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一个企业领导者的成功之处,在现象上可能表现为他所领导的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而深层的本质则在于人才谋略的成功上。韩国著名企业“三星”集团公司在开创之初就确立了“人才第一”的理念,其董事李秉哲就把自己的领导职权定位在人事制度的制定上。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你可以把我的资金、厂房、设备全拿走,只要人不动,10年后还是世界第一。”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者往往目光短浅,只热衷于引进资金、设备,却忽略引进人才。在他们的概念中,产品的价值比人才的价值更重要。尤其是企业创办之初,一些领导者首先想到的不是人才,而是资金、物业,花大力气跑资金、跑贷款、跑厂房、跑设备等,惟独没想到去跑人才。等到他把硬件设施都搞齐了,但是没有好的人才去管理,去开发,没多长时间,好端端的企业就给弄倒了。这些深刻的教训,我们不得不引以为戒。

作为企业领导,不仅要了解产品市场的情况,更要了解“人才市场”的情况,及时收集人才信息。同时还要学会寻找人才,挖掘人才,要有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引进人才。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门路,尽纳天下贤良之士。

不可否认,人才是企业运行过程中最关键的资源,但是这种资源是具有流动性的,正是这种流动性给企业带来了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更新换代(这是活跃的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知识和信息,为企业运作输送新鲜血液。所以,企业要重视人才,但不可以过分依赖极个别人,而是要把这些人的知识“收藏”好,通过建立贮存知识的信息数据库,把企业的知识平台搭建好。

睁大眼睛看准人

——赵王察人不慎满盘皆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兵法》开篇中的第一句话,其中指出了领导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察人选将。一般来说,察人都存在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首先是描述阶段。即通过第一次接触,对其外貌特征、兴趣爱好、文化层次以及工作情况等等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其次是预测阶段,即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对其思想感情、思维特征、性格特点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等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这一阶段不仅能较准确地描述一个人,还能大体上预测出这个人品质与才能的优劣;最后是解释阶段,即随着交往的深入,对其生活经历、性格成因、行为动机以及心理基础等等的了解和认识。这一阶段,不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优劣,而且还能解释其行为的动机以及性格形成的成因。由此可见,察人必须正确掌握观察的深度,尤其是对一个未知的人,更不可盲目结论,而应该从若干方面细细考察,才能准确地了解。否则,选将有误或者识人不慎就会给整个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历史上“小人误事,小人误国”这样的惨剧并不鲜见。

公元前260年,秦国驱重兵攻战韩国的上党,赵国为防止秦军乘势入侵,便派老将廉颇领兵驻守于边境。果不其然,秦吞韩后又对赵虎视眈眈,顿时,秦赵两国风云骤起。战争伊始,秦兵得胜,赵兵失利。为扭转局势,廉颇改变战略,以静制动,坚壁不出,企图迫使秦军不战自退。可惜赵王不懂廉颇的策略,以为廉颇怯战,便频频派使者到前线敦促其出战,而廉颇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不听命令,坚守不出,秦军无计可施。

获悉赵王与廉颇在战略观点上不和,秦国便乘机派使者到赵国,买通了赵国的谋士向赵王进言:“秦军所畏惧的,只有赵国已死的战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对秦国来说不足为惧,如果此时赵王不用赵括,那么大王之地将易与他手。”赵王素知赵括熟读兵书,也早有此意,听此议论,遂起用赵括。

蔺相如听闻后劝谏道:“大王以赵括熟读兵书之名而起用他,就好比用胶把琴瑟调音的柱子胶上一样,这把琴也因此而成了一块死木。赵括只知死读兵书,而无权谋机变之智,望大王慎之。”但赵王根本不听。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对于赵括的才能,他的父母更为清楚。为了使赵王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赵母也劝谏道:“赵括小时就熟读兵法,其父与之议论,也难不倒他。然而其父却并不认为小儿真正懂兵法。我颇不解,就问先夫是何缘故,先夫就说,‘用兵自古以来就要求谨慎小心,而我们的儿子却如此轻率,这不是良将之所为。赵王不用他为将那也就罢了,如果使他为将,赵国必有覆军之难’。过去夫君为将时,门下食客几十,大王赏赐的金银珠宝,他都全数散发给下属的官吏,大王命他出征,他便不再顾及家事。如今犬子则不这样,一为将就东向而坐,吏臣们都得一一拜见。大王所赐的金玉,他全拿回家,寻机购置良田和屋舍。大王认为虎门无犬子,那就大错特错,其实他们父子俩是绝对不同的,请大王不要遣他为将。”

上面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赵括只有“纸上谈兵”的夸夸学识,而无实战领兵、统兵的本领,其母认为如果赵王硬派这样一位虚浮之人前去御敌,无疑是“螳臂当车”,不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会大败而归。但赵王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其母见无法说动赵王,只好采取自保的方式以防日后受到牵连,于是说:“如果你一定要用他,那他如果不能称将军之职,我请求你在责罚他的时候,不要牵连到我的族人。”

赵王同意,遂遣赵括领军取代廉颇。秦国一见计谋得逞,便偷偷更换了将军,用战将白起取代了王龁。并密令军中,“有敢泄漏白起为主帅者斩”。

赵括任职后,改变策略,更换吏士,主动出击。白起则佯装败退,借以骄纵赵括,麻痹赵军,同时却于两边出奇兵断了赵军的后路,把赵军分割于两地包围起来。赵军粮道断绝,惟有等待救援,而此时秦国却把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征发到长平,以截击赵国的救兵和粮草。

就这样,赵军被秦军围困多达40余天,由于内无粮草,外无援军,被围士兵只得杀自己的兄弟以为食。赵括企图亲率精锐敢死队突围,但刚一出城就被乱箭全数射死。赵括没有办法,只得率40万众向秦军投降,自己则自刎而死。白起觉得这40多万俘虏很难控制,就将之赶入一个大峡谷中,全部活埋。长平大战,秦军前后消灭赵兵45万。诸侯震怖,赵人心寒。

赵王选人却不察于人,拜书生赵括为将,而致军破国衰,成为千古恨事。其实赵国本来可以避免这场灾难性的打击,因为赵括母亲的那番进谏之词,完全是在对其子深刻剖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她将儿子与其父进行了比较,认为无论是从品行还是从才能上看,赵括都是不足以担当重任的。身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干一番事业、有一番出息,但成就伟业是需要厚实的本领的,否则不懂装懂,勉强为之,就有可能身败名裂,甚至还会丢掉性命。正因为有自知之明,其母才极力劝谏。可惜赵王却没有深思熟虑,细细考察,只是盲目趋同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一种言论——“赵括自幼熟识兵法,无人能敌”,加上赵括又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就简单地认为赵括也应该具备带兵作战的军事才能,因此兵败也就成了预料之中的事。

可见,选人、用人必须以察为先,否则选错人才,用错人才,都将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古语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知人不易,人不易知。知人之不易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人之才德有一个逐步显露的过程。这个过程据其所处环境、社会条件和任事难易的不同虽然可长可短,但都在所难免。二是知人有一逐步识别的过程。有的人貌似忠厚,而行为骄横;有的人外貌圆顺,而实为刚直;有的人相貌丑陋,而心地善良;有的人道貌岸然,忠孝节义,实则品德不端,男盗女娼。可见,“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如果不辨真伪,不识表里,必将为奸佞所惑,渐至正直之士远去。三是择人有一比较的过程。人之不同,有如其面,如何使每一个人各有所宜,各司其职,有一个“人择事,事择人”的选择过程。如何识别各人的品行的优劣,则更有一个反复比较的阶段。

同类推荐
  • 心态好活得好

    心态好活得好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无比丰富而又充满各种竞争压力的社会中,大小问题总会不断出现,它们像赶不走的飞蛾一样,不停地围绕你转。实际上,这都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最可怕的事是自己不能够正确地面对它们,而让自己乱了方寸。令人惊奇的是:在无数充满竞争力的道路上,很多人不是被别人打垮了,而是被自己打败了。他们心灵脆弱,遭遇人生难题,就哀声叹气,心乱如麻,结果在自我责备的过程中丧失了最美好的时间,所以在最后关头看到的是自己失败的影子。
  • 心境决定处境

    心境决定处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或者遭受挫折的时候,就把原因归咎于外界的环境,认为自己之所以活得这么累,全是这个社会的错,全是别人的错,却从来没有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心态能够改变所有的一切,而心态的主宰者是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掌控我们的心态,让自己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活法,差不多的事情在不同的心态支配下就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乐观的心态会让我们感到光明,而悲观的心态则使我们笼罩在黑暗之中。
  • 丑女无敌

    丑女无敌

    从女孩的性格、气质、品位、社交、心理、才智、处世、财商、爱情、婚姻、职场等角度,全方位地讲述现代女孩获取成功的必备要素。希望本书能让所有女孩有机会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方式,修炼出一个美丽的自己!也希望它能给读者带来一丝美丽的灵感,一份成功的自信,一把安身的钥匙,一道立命的光环!
  • 写给女人的心灵能量书

    写给女人的心灵能量书

    本书所精选的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50位财智女性将会用她们的商战经历、职场际遇将所有读者关心的问题一一揭晓。她们有的是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CEO,有的是用自己的知性魅力传播文明的女主播,有的是在广告界呼风唤雨的女斗士,她们背景不一、性格迥异,但同样都具有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的财富智慧:永不放弃梦想的执著、战胜自我的勇气、坚韧与责任、仁爱和细致……这些成功的潜质,加上本书详尽的分析,将给读者呈现一本最具有指导意义的商道真经。
  • 方与圆的智慧

    方与圆的智慧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方圆之道解读说话技巧、方圆之道解读处世方法、方圆之道解读商场风云、方圆之道解读职场准则、方圆之道解读爱情与友情、方圆之道解读人生禁忌。
热门推荐
  • 霸道奴隶主

    霸道奴隶主

    奴役女神,拯救苍生!穿越后,神秘的奴隶主系统从天而降。同时,一个个稀奇古怪的任务让楚易瞠目结舌。奴役九尾妖狐,并让她心甘情愿献出内丹!冒充东辰神府二小姐的未婚夫,并顺利完婚!奴役天魄境高手,且性别为女性,系统评分不低于90分!喂喂!为什么这些任务都和美女有关啊!呵呵!这些美女你不收也得收!这是拯救世界的基础!奴隶主系统霸道的回答道。这是一个霸道奴隶主奴役世界、制霸宇内、同时征服异界女神的神奇故事。至于其他,请不要在意过多细节……
  • 乞丐公主

    乞丐公主

    她是预言中的仙人,也是南玉国的真公主。可是倒霉的是,来到这同等古代的异世界,难得当上公主,却竟被人给调了包。他是温柔俊美的王爷,却因为身有劫数,离开皇宫远赴青云山拜师学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玉帝去哪

    玉帝去哪

    ‘’玉帝独自一人坐在亭下看着茫茫宇宙说道:‘’朕在天庭这么久了,不知凡间如何。虽说玉帝乃是三界之尊,但毕竟呆在天庭太久,能不无聊吗?反正这段时间‘’朕”也无事,借此机会下凡看看人间如何。
  • 第九周天

    第九周天

    山外山,天外天,天地之外何为仙?这是一篇关于起源的传说!
  • 圣尊异世重生

    圣尊异世重生

    圣尊,圣界至尊,重生在异世。红颜知己,有;手下,有。看龙辰如何脚踩所谓天才,诛杀敌人,是龙你给我盘着,是虎你给卧着。在别人惊叹声中逆天重修。异界,修真界,神界,圣界,最终回到鸿蒙空间,演绎一个新的传奇。
  • 腹黑萌妻总裁哪里跑

    腹黑萌妻总裁哪里跑

    叶栀虽然被封为女王,却在暮庭深这里,脑袋就是短路了,各种迷糊各种傻。闲暇之时还被外表冰山内心腹黑暖男的暮庭深吃干抹净,调戏调戏。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啊,有钱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啦,谢谢亲们!
  • 学院优等生:校草不许逃

    学院优等生:校草不许逃

    青春是什么?是一场唯美动听的钢琴盛典?是一场甜蜜幸福的约会恋爱?还是一场又一场的送别与欢离?“白逸,跟我再比一次钢琴吧!”
  • 紫竹三调

    紫竹三调

    阳光少年,从懵懵懂懂的成仙梦,到杀伐果断的争仙路。什么是仙,一人一山为何成仙?为情?为长生?看阳光少年如何一步步鱼跃龙门踏仙桥,登仙路!
  • 极品女相

    极品女相

    她女扮男装当县令,突然皇上来了一道圣旨,让她进京去审理那京城中的两大家族的冤案。听说,原本在审理那个案子的官儿被某个无良的王爷给打死了。她一拍惊堂木,指着站在堂下,朝着旁边的衙役说道:“把他也给本官拉下去,重大二十大板!”被指的家伙满脸震惊,瞪着她问道:“为何连我也要打?我可是胜诉了!”某官瞪着可爱的眼睛看着他,说道:“这是本官给你的一个教训,让你以后不要随便地借钱给别人!拉下去!”“你敢!”“为啥不敢?”“你知道我是谁吗?”“谁?”“我是……不告诉你!”“打!!”九王府的门口,王府的总管走出门外,说道:“云大人,王爷说了,不见!”眼睛可爱地眨巴着,满脸的无辜,问道:“为什么不见?”“王爷就说了一句话。”“什么?”“王爷说……”那总管左右看了一眼,然后凑到了她的面前,小声地说道,“王爷说,他屁股疼。”
  • 酒暖回忆思念瘦

    酒暖回忆思念瘦

    本书是根据著名作家陈清华在部分大专院校和各种读书会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温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蒋捷等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