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3400000009

第9章 善于用人谋天下,才是真本事(2)

领导者要想真正信任人才,用而不疑,就要做到:一,要明责授权,责权统一。对于任用的人才,要充分信任,既委以职位,又授予权力,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使其放手大干,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二,不临阵换将,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人才的任用要保持相对稳定性,要给人才一定的施展才华的时间,不宜走马灯似地换人。尤其是遭遇挫折,工作进展不大时,决不能怀疑他固有的才能,草率地中途换将,而应及时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消除其心中的顾虑,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三,要正确对待谗言,这是信而不疑的关键。当领导者听到自己使用的人才遭到非议时,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以事实为根据,在没有查证落实以前,决不轻易地怀疑人才。对于那些故意中伤人才者,领导者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并且一如既往地重用、关爱人才,如此方是高明的领导者,人才眼中的“伯乐”。

发挥最佳组合的威力

——唐太宗的用人搭配术

在一个人才群体中,不仅要有个体的优势,更需要最佳的群体结构。1+1>2,你不必强求你的下属都是全才,事实上全才少之又少,其实只要“偏才”组合得好,可以构成更大的“全才”。用人如工匠架屋,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一幢屋不可能只由栋梁构成,还需要各种各样的小构件。对人才的搭配就像画师作画一样,同样的色调,高明的画师能搭配出一幅姹紫嫣红的图画,而低水平者却只会信手涂鸦、暴殄天物。

唐太宗登基后,面临的是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贞观政要》是这样记载的:太宗从即位开始,霜旱为灾,粮食价格昂贵,突厥侵扰,引起边境州县不安。那时,从京城长安到河东、河南、陇右广大地区,饥荒尤其严重,一匹绢只能换到一斗米。

值此危机存亡之秋,他充分认识到,要想安邦治国,选拔人才为第一要务。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自己的亲身经历都告诉他,用人是国家兴亡的关键。“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从这种高度来认识,太宗就抓住了治国的根本。他不仅自己重视人才,还号召大臣们举贤任能。

在用人问题上,他不仅注重人才的智力和才能,做到量才授职,各取所长,而且善于将人才合理地搭配,最具典型的要算他对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的使用。

唐太宗即位不久,许多规章法典和治国之策需要推倒重来,重新制订。他在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研究安邦治国的策略时,发现房玄龄能够提出许多鞭辟入里的见解和具体的办法来。但是,房却不善于决断,以至于对自己的许多精辟见解难以取舍。而杜如晦虽不善谋,却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做周密的分析,精于决断,什么事情经他一审视,很快就能变成一项决策、律令提交到唐太宗面前。据说太宗曾跟房玄龄谋划事宜,没有最后议定,两个人就说:“必须杜如晦来,才能最后裁定。”一会儿杜如晦来到,作出决断,最终还是与房玄龄意见相同。李世民笑曰:“汝二人就好像写文章,一个人草拟初稿,另一个加工润色,使朝廷决策终无遗憾之处。”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太宗拜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又任命杜如晦为右仆射,并兼任吏部尚书,与房玄龄共执朝政。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仆射又实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总揽朝廷各部事务。唐太宗通过这次人事任命,把他们俩搭配起来,利用房玄龄的善谋和杜如晦的善断,使他们紧密合作,形成合力,辅佐自己,从而出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房(玄龄)谋杜(如晦)断”的人才结构和传奇用人佳话。正是由于唐太宗善于合理搭配和使用人才,使得满朝文武,才尽用其,各显其能,为开创贞观盛世提供了智力支持,为大唐300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房谋杜断”,相得益彰。唐太宗正是在了解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所长和所短的基础上,发现了他们在智能上的互补性,于是,把二人合理地搭配起来,为自己出谋划策。唐太宗晚年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说他的才能不及古人,但之所以能取得超过前人的成就,关键在于他能合理地搭配和使用人才。

一个群体是否有竞争力,不在于个人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而在于群体效能发挥得如何。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如果不能合理地搭配人才,则可能三个诸葛亮,不如一个臭皮匠。一个有效的人才群体,必须通过合理的结构组合,才能迸发出巨大的集体力量,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有的领导者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在选人用人时往往过分看重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一味地追求“全才”,而不考虑整体的搭配。结果,虽然选拔的都是些优等人才,但是,由于专业知识、智能结构、年龄、性格等方面不能形成有效的互补,人才不能为我所用,为我所需,因而,整体效能也就难以发挥。甚至有的群体中满是自诩为“诸葛亮”之流的人,自以为是,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出现互相拆台的现象,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整体效能,严重的还可能使整个组织陷于瘫痪状态。

我们所处的时代由于社会分工愈益精细,也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组合的世界。正是这种组合,大的如波音飞机,小的如耐克运动鞋,其生产散布各地。对人力资源来讲,组合内部与外部的人才,由此也带来企业组织体系的扁平化的矩阵项目演变。应该说,组合是人力资源实现物化的枢纽,组合的优势程度决定着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它能使无序的人力资源有序配置。

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说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问题。如果领导之间的协调不当,互相推诿工作,或人人想当主大事者,而不顾其他人的能力和感受,必然会导致将帅不和,指挥得不到落实,影响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因此,领导者在选人用人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人才群体的最佳结构要素,使组织中的每个人既具有自己的专长,又能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动态综合体和最优的群体结构。

顺时势用人

——刘邦重用儒生守天下

古人云:“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意思是说,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人才提供不同的智慧和谋略,如此才能更好地应付时变,只靠某一个或某种类型的人提供的智力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应时势的变化而起用不同类型的人才,形成不同的智慧资源,这是用人艺术最精微、也是最玄妙之处。

刘邦是以霸术而得天下的。在打江山的时候,刘邦对儒术以及儒生表现出过相当程度的厌恶。他叮嘱侍从,凡是儒生来求见都加拒绝,不要向他引见。郦食其去拜谒刘邦的时候,侍从告之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撒尿)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食其不敢说自己是儒生,而称自己是个狂徒,这样刘邦才肯见他。刘邦这种对儒生的轻蔑一直保持到他一统天下的时候。所以,楚汉相争的时候,所用之人多为策谋之士、战将和辩士,很少用到儒生。

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还仍然像他逐鹿中原时一样,非常讨厌儒家学说和儒生,一谈到诗、书、礼、乐,刘邦就心生厌恶。大臣陆贾深通世变,偏偏时常在刘邦面前提起《诗经》和《尚书》,弄得刘邦很不耐烦,大骂陆贾道:“老子我提三尺剑,于马背上得天下,要《诗》《书》有什么用!怎么能去信奉它们呢?”

陆贾则针锋相对说:“陛下于马背上得天下,也要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过去商汤王、周武王诛暴虐,顺应民心,文武并重来治理天下。春秋时吴王夫差、中山国的智伯以武力称霸,但却不懂权变,最后穷兵黩武而败亡。秦国专任刑法治天下,一点也不因时而变,所以最后灭亡。假如秦并天下之后,行仁义,效法先圣,陛下又安能夺他的天下呢?如果陛下于马背上治之,恐怕是不能长久的。”

听了陆贾的这番话,刚刚得天下不久的刘邦惊悟自己于“审权变”的策略上有误,认识到用人、用术要因时势的变化而变化,从此开始大量起用儒生,来帮助他治理天下。

同类推荐
  • 犹太人的大智慧

    犹太人的大智慧

    本书从疑点出发,采取哲理、点评、格言与故事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犹太人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博大精深的伟大智慧。
  • 人生三绝:我想,我做,我成功

    人生三绝:我想,我做,我成功

    孤独的夜行者常常听到身后的落叶上有沙沙的脚步声。这当然是一种错觉,因为威胁始终来自前方。他不过是成功地说服了自己去观察退路。其实,一只眼睛就够用了,第二只眼睛是让你确信所有事物都有深度。十年和一百年不同,一百年和千年万年是相同的。生命是一把尺子,可被丈量的是生活,其余是永恒。警惕你的幸福,唯有它能摧毁你。品格不是由你已经占有的东西决定的,恰恰是由你匮乏的那些东西塑造的。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 势关成败——以势谋事的8种学问

    势关成败——以势谋事的8种学问

    本书阐述了要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学会通过主观努力适应、把握并利用客观规律,学会去“用势”,也就是要能动地度势、谋势、乘势、导势、借势、蓄势、造势和转势。
  • 创造力:你就是你的整个世界

    创造力:你就是你的整个世界

    本书从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创造精神、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的测验等方面,阐述了创造力开发与培养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热门推荐
  • 都市星际老师

    都市星际老师

    有没有搞错,我只是个普通的物理老师!不是万能教师,教书就算了!中二少年也算职业范围内!生存演练什么鬼!高科技什么鬼!修真什么鬼!啊啊啊!系统你要玩死我!还好高风险伴随高回报,不过还是很辛苦的啊!我已经赚够了钱,不想被强制任务啊!
  • 笑着爱你

    笑着爱你

    一次公司聚会,因老板的玩笑,他送花给她,之后送她回家。从此,他们成了朋友,一起聊天,看电影,偶尔小聚。在寂寞的城市,两颗心互相慰藉,在平凡的日子中体味琐碎的幸福。
  • 终会快乐

    终会快乐

    无论历经多少失落哭泣,总有一个人让你快乐,陪你携手见证属于你们的花谢花开。
  • 末日植猎者

    末日植猎者

    有植物,有丧尸,但这不是植物大战僵尸的世界。有变异的怪鸟,有绿皮的野猪,但这也不是愤怒的小鸟。这是一个被病毒感染,所有物种都在进化的世界。如果你不进化,那么等着你的只有死亡!
  • 莫王

    莫王

    力千斤,气罩体,穴通气,骨成色,脏酝气,气化元,意成神,元化灵……只争为王,敢与平凡斗争!
  • 蓦然回首一地霜华

    蓦然回首一地霜华

    繁华过尽,再不是十七那年涉世未深的单纯少女。亲情的背叛、爱情的背离,让温热的心一点一点冻结成冰。十年时光转瞬即逝,蓦然回首,只剩一地霜华。
  • 绝世无双:废柴大小姐

    绝世无双:废柴大小姐

    她,医武双全,却备受威胁轮为试验品,她,异世大.陆被妹妹杀害致死的废材小姐。再次睁眼锋芒毕露,又有谁相信她就是当初那个废材?当丑颜退去是一张绝世容颜,当废材逆袭注定这天下将要易主。前世为哥哥而生,今生她要为自己而活。这穿越是必然还是偶然?这张与前世及为相似的容颜下到底又隐藏了些什么?问天下谁主沉浮,且看她打脸归来,傲世苍穹。当她们屹立在世界顶端时,当人们知道他就是她时,有多少人以她为荣,又有多少人后悔自己当初错比珍珠当灰尘。且看一代废材如何一路打脸虐渣走上世界巅峰之位。
  •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体育比赛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体育比赛

    体育健身,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体能发展,关注通过对健身项目和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爱好和运动特长,获得科学健身的方法,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在不同环境中坚持体育健身的适应能力。
  • 崛起在汉武帝国

    崛起在汉武帝国

    现代军人霍天穿越西汉平阳邑。平阳公主还在与驸马相敬如宾。汉武帝还只是个流鼻涕的小屁孩!卫青还未找到,霍去病此时大概还没在娘胎里成型。匈奴却已经打过来了!咋办呢?男儿汉,执长戟,在风云将起的大汉盛世,洒一腔热血,创一番伟业!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