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4800000003

第3章 鬼才也得知天命(2)

3.诸葛亮的用兵水平,存疑。开疆拓土,平定南中的战役,诸葛亮打得十分漂亮(七擒孟获)。但首次北伐,他用错了人(马谡),失街亭后,被迫后退,并未使出反败为胜的奇计妙招。二次北伐,诸葛亮猛攻陈仓,守卫陈仓的郝昭算不上什么名将奇才,但生生顶住了蜀军二十多天花样百出的围攻。

看来,诸葛亮在战场上到底有多大能耐,司马懿必须亲身体会一下,眼见为实。

机会很快来了。

二、实力试探:

魏明帝太和五年(231),年初,诸葛亮率领大军进犯魏国天水郡。为了解决一直以来困扰他的粮草问题,此次,他采用了高科技货运装置——木牛。

蜀军可谓气势汹汹,志在必得,而魏国这边比较倒霉,因为负责对蜀边防的曹真病逝了。魏明帝急召司马懿进军长安,把对付诸葛亮的重任交给了他。

司马懿可以调遣的将领有四位: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将军戴陵、雍州刺史郭淮。

名将张郃建议分军,前军进攻,后军驻雍、郿二县,调度协调。司马懿只问了张郃一句话:你觉得,前军必胜么?如果不能保证,分军只能给对方以各个击破的机会。

战争充满了变数,张郃自然不敢夸这个海口,于是,司马懿留下四千精兵给费曜、戴陵,令其坚守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同时自领大军向隃麋进发。

诸葛亮分兵留攻祁山,自率余众向上邽,途中杀退前来阻击的雍州太守郭淮、费曜,将上邽军屯的麦子全数收入囊中,继续前进,与司马懿在上邽东面相遇。

接下来,司马懿的行为十分奇怪,他据险自守,不肯出兵,僵持几天之后,诸葛亮退军。

这时,司马懿出动了,带领大军直奔蜀军而去,但不是追击,而是跟踪,像个心怀叵测的鬼影,一直跟到了卤城。到了卤城,司马懿再次就近登山扎营,又不露头了。这种龟缩行为持续了两个月,给他赢得了一个笑名——“畏蜀如畏虎”。

司马懿是不是怕了?答案是:否。

刚出道时,他说过一句话,“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无把握之仗坚决不打,有把握之仗一定要打!这也是他贯彻一生的信条。而面对敌人时,能够承认自己的弱点,规避自己的短处,才叫真正的知己知彼。

司马懿确实有弱点:一是没找到消灭敌人的突破点;二是他不比诸葛亮,他输不起。

诸葛亮吃了败仗,回去没人敢跟他吹胡子瞪眼,他依旧能够调动起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而司马懿在曹魏的地位,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功勋来取得,一旦战败,主帅不但要负全部责任,还很有可能因此获罪。

由于曹魏采取守势,能够退敌就算胜利。那么,对司马懿来说,最好的结果,不是一棍子打死诸葛亮,而是逼退,下次再来,再逼退,逼退十次,就算十次保家卫国的战功。

纵观司马懿一生,他几乎没打过一场败仗,之所以说几乎,因为这一次,他似乎战败了。

五月,在诸将催逼之下,司马懿做出让步,同意让张郃去攻打祁山南面的蜀军,而他也自领大军主动攻击诸葛亮。这一战,魏兵大败,三千人被俘,司马懿退军保营,再无人提出异议。急躁,给魏军上了一课!

六月,诸葛亮因粮草耗尽而退军,回家就整治督运粮草不力的李平去了。司马懿令张郃尝试追击,结果发生了意外,张郃陷入蜀军埋伏,中箭而死。

大军战败,张郃战死,给魏国君臣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魏将们认为,诸葛亮明年麦熟之后,还会大举来攻,建议当年冬天,赶紧提前运输粮草,以备来年再战。

司马懿笑了,看来大家还是不够了解诸葛亮,也不够了解蜀汉。诸葛亮此次回去,必定大举积蓄粮草,就凭蜀汉的国力,想要再来挑衅,恐怕要等三年之后了。

三、最终胜利:

青龙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经过三年的积蓄整顿,劝农讲武,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以流马运粮,屯于渭水之南、郿县以西的五丈原。

他心里是焦虑和痛苦的,数次北伐,细数战果,也就是得到了武都、阴平二郡,不要说什么“平魏复汉”,什么“攻克二京”,就连“收取陇右”的初步战略目标都没有实现。十万军队,基本上就是蜀汉的家底儿了。这一次,诸葛亮准备拼尽全力,决一死战。

魏将们这次都很谨慎,主张把大营扎在渭水以北,凭水自固,司马懿却一反常态地激进起来,认为渭南才是必争之地,因为那里聚集着很多百姓和物资。于是,司马懿带领大军,南渡渭水,背水扎营筑垒。

一场激烈大战要展开了?答案依然是:不。

责任出在司马懿身上,他极其不配合工作,一如既往地采取“耗”字诀,诸葛亮竭尽全力挥出一拳,却打在了空气上。

卧龙先生可耗不起,于是率先出招。他打算北渡渭水,占据北原(以渭水为分界线,南边是五丈原,北边是北原),如果成功的话,可以起到连山依险、隔绝陇道的效果。

对这个起手式,魏军做出了回应,郭淮自告奋勇,抢先进兵北原,但魏军营垒尚未建好,诸葛亮就杀到了。两军相接,一番苦战之后,郭淮虽未能大败蜀军,却也死死扼制住了对方前进的势头,打乱了诸葛亮的军事部署。

无奈之下,诸葛亮退回五丈原,这里,成了他最后的囚笼(困屯五丈原)。

经过短暂的权衡,他把目光又转向了司马懿的本部人马,但屡次挑战,司马懿一律置之不理。几十天过去了,两军仍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正面斗争。

最后,诸葛亮的激将法达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他派人给司马懿送来一套女子时装,寓意明显,是爷们的,就出来和我决斗!

士可杀,不可辱。

面对侮辱和挑衅,魏国士兵们愤怒了。但魏将们从上次的冒进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情绪稳定,天子魏明帝也表示大力支持。于是,魏国君臣和司马懿一起,联袂出演了几场好戏。

接到这套女装之后,司马懿在公共场合勃然大怒,立即表示要向天子请战。一封表书发往洛阳,等了好些天,天子终于给出了一套回复:一个人加两个字。

两个字是:不许!一个人是:辛毗。

辛毗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每天手持符节(军令),站在大营门内,坚决阻止司马懿“一时冲动”。

几场戏演下来,不但骗过了两方将士,甚至骗过了姜维。他失望地对诸葛亮说,有辛毗这骨鲠臣(正直不屈)拦在前头,司马懿恐怕是想出也出不来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他本来就不想和我打,这些不过是做戏罢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真有必胜的办法,还用得着来来回回,千里请战?

尽管摸透了对方的心理,诸葛亮也想不出什么解决办法。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形势对蜀军越来越不利,而司马懿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诸葛亮必将再一次粮尽班师,无功而返。

收到弟弟司马孚询问战况的书信,司马懿信心十足地给出了答复,这几句话也成为后世反思诸葛亮军事水平的重要参考,道是: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权变),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精彩!

这一天来得很快,结果甚至出乎意料的好。

一天,诸葛亮的使者来到魏国大营,这是一个很好的情报信息来源,当然前提是你能够善加利用,套出对方的话来。

没想到,司马懿对那些宝贵的军情信息似乎一点也不感兴趣,反而和人家唠起了家常,对诸葛亮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嘘寒问暖:

诸葛公每天起居还好吗,能吃多少饭啊?

使者如释重负,且如实回答:一天三四升吧(大约现在0.6~0.8升的样子)。

吃这么少,他工作很辛苦吧?

使者大点其头:可不是嘛。我们丞相真是不容易啊,每天早起晚睡,忙活到半夜,又要管军事,又要管国政,凡处罚二十以上(不知道是二十军棍还是什么)的事,都亲自处理。

友好谈话很快结束了,蜀军使者离去了,他没有意识到,司马懿已经得到了最关键的信息:诸葛孔明这么玩命干活,又吃不下几两饭,还有几天阳寿?

转眼一百多天过去了,八月的一个夜里,一颗光芒耀眼的赤色流星从夜空的东北角划向西南,落入蜀军的大营。

星落五丈原!

诸葛亮病死军中的流言很快传了出去,司马懿决定一探究竟。他带领魏军谨慎前进,来到距蜀营不远处,赫然发现对方队列严整,鸣鼓进军,似乎已经等候多时了。

他吃了一惊,心中飞速转过几个念头,估计还挺拗口,看来孔明是知道我知道他身体不行了,也知道除了诈死之外,其他方法都不能把我诈出窝来。

难道,我还是算错了?难道,那个使者看似漫不经心的回答,其实是百般设计的结果?

电光石火之间,司马懿做出一个决定,穷寇莫追,整队回营。

几天之后,司马懿再次来到蜀军的大营,已是人去营空。他先叹一声“天下奇才”,然后断言,诸葛亮真的死了,应该马上追击。

辛毗觉得,这个结论有待商榷,司马懿指了指缴获的图书文件和兵器粮草等物,说:“军家所重,无非军书密计,兵马粮谷,这些东西蜀军都放弃了,好比一个人丢了五脏,诸葛亮要是还活着,绝不能干出这种傻事。”

之后的追击纯属例行公事,魏军追到赤岸(陕西留坝县北),已进入蜀汉境内,不宜继续深入,便作罢了。

这场不战之战,成就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盖世英名,却让司马懿成为一个笑柄,有道是“死诸葛诳走生仲达”。司马懿听说这句民谚,笑了笑,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面对一个天才般的对手,谨慎,永远不嫌多。

司马懿的战略虽欠缺观赏性,却十分实惠,而蜀汉损失粮草机密不说,魏延和杨仪在回家路上闹得不可开交,最终以魏延被诛了局。

此后,在各方面能与司马懿过招周旋,还不落下风的人,可以说没有了。

君臣打太极

诸葛亮的巨大威胁消弭之后,魏明帝论功行赏,升司马懿为太尉,令其继续镇守关中重地。

司马懿在关中一待就是三四年,这段时间里,蜀将马岱曾领兵进犯边境,这对司马懿来说,自然不足为虑,他派遣部将牛金出击,一举退之。甚至蜀汉武都郡境内的两个氐人首领,慑于他的威望,也先后率部落六千余人前来归降。

不过,司马懿的工作也谈不上轻松,青龙三年(235),函谷关以东地区发生严重饥荒,他赶紧从关中组织起五百万斛粮食,输入京师,以解国家燃眉之急。

如此为主分忧,君臣关系似乎应该十分融洽,但司马懿心里清楚,明帝并不像文帝曹丕那样对他信任有加,反而颇有几分忌惮之情。

好几年前,他就听说,有一天,明帝突然跑到尚书台,说是要检查陈矫的工作。陈矫立即表示不满,说:“处理日常公文政务,是臣的本分,不是陛下该亲自操心的事。要是觉得我不称职,您直接罢免就是。”

明帝讪讪地回去了,但没几天,他又把陈矫叫来,这次是让陈矫从同事的角度,给司马懿的忠诚度打打分。

“司马懿看起来一副忠贞不渝的样子,你个人怎么看,他是国家能依靠的社稷之臣么?”

陈矫虚晃一枪,把皮球又踢了回去,“他在朝廷中名高望重,有目共睹,至于国家能不能依靠他,我就不敢妄言了。”

其实,陈矫如何回答并不重要,明帝既然想起来问这事,说明他心里已经起了怀疑,有些不好明说的想法。

这也难怪,曹叡虽不敢比秦皇、汉武,但也算得上雄心勃勃,才智精明。他二十二岁登基,即位不久,便大刀阔斧干了好几件事,先是重新选任重臣,收大权于己,之后,修订法律,罢免浮华之士,将儒学六经恢复为人才选拔的根据。

他很勤政,凡有刑事大案要案,都亲自到临讼观听审。面对西蜀蛟龙、江东猛虎的几次军事挑衅,年纪轻轻的他,要么调兵遣将,要么御驾亲征,还曾慷慨赋诗曰:“权实竖子,备则亡虏。”对那两位老牌英雄是一点也不怵。

而精明帝王的心,向来深如马里亚纳海沟,对任何臣子都是既用又疑,提防有加的。

司马懿原先镇荆州,现在又镇关中,兵权愈大,地位渐高,出于人君特有的政治敏感,明帝曹叡已经从司马懿的业绩中嗅出了“功高盖主”的味道,提前做出了博弈准备。

这是一个司马懿无法战胜的对手,因为君臣关系乃人伦之首,是他本人信仰体系的根本。非特殊时期,臣子面对来自君主的攻击,只能采取太极手法,接其招而化其力。

司马懿觉得,是时候向天子表表态了。

从此,平素并不热衷于娱乐活动的他,多次带领侍卫,跑到关中的荒野山林去郊游打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狩猎队终于有了非常可观的收获:一头白鹿。

这些基因突变的动物,有时候称为祥瑞,有时候被说成是妖孽,到底古人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还真让人头疼。不过,白鹿这玩意儿,已有定论,祥瑞,大大的!

白鹿一送到洛阳,明帝立刻心领神会,下诏好好把司马懿表扬了一番,“当年周公旦辅佐成王,曾献过白野鸡(白雉),太尉你管理陕西,又献白鹿,这真是忠诚不二、协同和顺的表现啊,咱们君臣从此千年同心,万年吉祥吧。”

请注意两个关键词,“周公旦”、“献白雉”。

周公旦也就是著名的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姬发伐纣,灭殷立周,他死后,成王姬诵年幼即位,所以由王叔周公旦摄政。

周公旦治国很有一套,但凡是干实事的人难免得罪人。很快,谣言四起,说周公旦要篡位,是大奸臣。这些谣言一直到成王年长、周公旦还政于王的时候才算平息,大家又夸他是大圣人、大忠臣。

看出来没有,如果周公不幸死得早,没来得及主动还政,那奸权的罪名是背定了。仅用“周公”一词,就足以提醒司马懿,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如果因权力过大,引起舆论争议,谁也维护不了你。

以上还属于善意提醒,而另一个关键词“献白雉”,性质就严重多了。

相比周公,另一位献白雉的人物给三国人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因为那人时代更近,就在200多年前,大名叫王莽。

大约公元1年前后,王莽向汉家宗庙献了白雉,立时年九岁的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不久后,他毒杀平帝,另立两岁的“孺子”刘婴,公然自称“假皇帝”;再之后,就不用我说了吧。

“献白雉”,简直像是一系列篡位行动的“信号弹”!

献白雉的家伙,到底是周公旦还是王莽,当时当事,你说得清楚么?要不白居易怎么写了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呢。

司马懿看看明帝这封表扬信,再想想关于周公旦和白野鸡那点或明或暗、曲里拐弯的往事,还能体味不出其中敲山震虎、欲说还休的深意?

精明天子精明臣,精明人之间的脑力游戏,累,真够累的!

但不管怎么说,明帝这番话明面儿上仍属于表扬性质,司马懿深度领会其精神之后,更加谦虚谨慎,低调为臣。君臣之间,信任危机的警报应该是暂时解除了。

然而,接下来的事,让司马懿对明帝的心思又有了新的认识。

鼎足之外

三国版图上,仍存在一些特殊的半独立区域,它们向大国称臣称藩,接受封号,但享有高度自治,比如吴国西南部的交趾、魏国东北的辽东。

那年头,凡是能割据一方的雄豪,都有王霸之志,辽东的公孙氏也不例外。

汉末,辽东太守公孙度趁乱自立,占有辽东,近五十年中,传了三代。他本人一向桀骜不驯,长时间处于霸气侧漏的亢奋状态,但其子公孙康接任后,对魏国采取友好称藩的政策,当年曾把逃奔辽东的袁尚斩送曹操,也接受曹魏给他的封号。公孙康死得早,留下两个幼子,公孙晃和公孙渊,众人便推举他弟弟公孙恭为辽东之主。

同类推荐
  • 乱世枭雄谱

    乱世枭雄谱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么你一定会遍体鳞伤。哥写的不是书,是寂寞!
  • 徐福录

    徐福录

    传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以及三年的粮食、衣服、药品和耕具乘坐蜃楼入海求仙。然而徐福出海数年未归,究竟是否寻到了长生不死药未可知,跟覃文一起经历不一样的先秦时代吧。
  • 天下为聘我为将

    天下为聘我为将

    大秦末年,天下大乱,诸候并起,四夷犯边,沙场争锋,金戈铁马,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不畏艰险,他们勇猛善战,在他们每次经典的战役中,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美丽感人的故事。生逢乱世,唯有死战;我,蒙恬的养子,百战余生的悍将,开国的帝师,却又是注定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那么,我的故事就从始皇帝驾崩后开始……
  • 东汉之西凉诸侯

    东汉之西凉诸侯

    东汉十三州风云乱起,自董霸降临东汉时起,整个东汉书史将被董霸一人搅动。原本被逼退陈仓的马腾,如今竟然攻入了长安,拥兵数十万!毒士贾诩居然忠于汉室,不亚于王允!将才帅命,封候授相,分疆占域!天有变数,董霸举起酒杯,大喝道:“天下第一候,为吾也!”当西凉恶雄董霸,治世奸雄曹操,双剑枭雄刘备,江东猛虎孙策,兵甲百万阵乱于南北争锋时,谁能笑到最后呢?刘备苦于董霸太强也,诸葛亮笑曰:“主公,无妨。让亮设计三谋三人,必能将董霸命丧长安!”
  • 胡杨悲啸

    胡杨悲啸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群雄争霸,西北胡杨台成为各方势力角逐之地,李自成,张献忠,满清,明王朝,当地豪强等势力纷纷登场亮相,一时间,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尔虞我诈,智胜谋赢,诡计百出,好一幕江湖血斗。
热门推荐
  • 笼中囚兽

    笼中囚兽

    “这个世界的强者之道,就是没有牵绊,为生存而生存。怎样开始或结束根本不重要,弱者终会消亡,只有强者才有活下去的资格。”血腥的风拂过脸颊,稚嫩的神色要留给谁看。冰冷的尸骨横在眼前,绝望尖利地从缝隙中涌入,才发现自己只有软弱和无力。能够炫耀的也只有裸露在外的伤口,锐气早已受挫,锋芒不再。胡乱喊叫着那廉价的自尊心,终于厌倦了不够强大的曾经。(本文第一章由于在qq空间发表过,因此可能有其他网友在此之前上传,但会有错字和不完善处,相较于这些文章,本文是比较完善的原创。请认准作者瑜子。且《笼中囚兽》并非只有《笼中困兽》一个章节,后面还有故事。不过,瑜子是学生党,所以更新速度也是身不由己。)
  • 神武圣功

    神武圣功

    李生从深山走出,带我们走进一个万族林立,强者争霸的时代。故事很长,且容我慢慢道来。
  • 强势总裁之野猫小娇妻

    强势总裁之野猫小娇妻

    一场以为是“交易”的婚姻,将互不相干的两人捆在一起。她的一生从此改变,面对她的只是一个见过一面的男人……
  • 乱世荒唐

    乱世荒唐

    一人一棍一菩提,行走江湖扬正义。心无红尘痴武途,红颜相随不辜负!历经磨难终不悔,立志只做人上人。苍天为尊遮万物,唯我独做破天人!乱世出豪杰!在以武为尊的世界,只有变强才是王道!
  • 驭兽道

    驭兽道

    他是流落人间的孤儿,从小被培养成为最上层的兽魂师,面对各样的的怪兽,各色的美女,看郑峰如何手到擒来?调教地兽,硬是把丛林之王变猫咪,早婚早恋,在这个世界,看郑峰如何征服这片大地,成为最强的兽魂师?
  • 宠妻成瘾:医冠教授温柔点

    宠妻成瘾:医冠教授温柔点

    (这是个大灰狼扑倒小白兔,后被小白兔反扑的甜宠文故事!)
  • 异恶阴诡

    异恶阴诡

    一次重伤,让他拥有了触碰即可看到对方所经历看到的那一幕的能力,自然与非自然,这个世界,有你根本无法认知的东西,无非逃脱。一个重生的女子,可怕的梦境延伸到现实,两人都看到会被不知名的东西杀死。直到拥有预知能力的人出现,告诉他们逃脱宿命的唯一办法......
  • 暖宫灯

    暖宫灯

    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云慕蔺进宫是无奈,却也是自愿。
  • 倾城绝恋:妖娆倾天下

    倾城绝恋:妖娆倾天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将军府的废物无能三小姐,痴傻呆蠢,花痴成性,一朝惨死。她是现代神秘杀手组织的老大,因一场意外来到三小姐身上。再睁眼,她早已今非昔比,又岂是当初唯唯诺诺的废物?她想杀的人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即便是天要亡我,我也不介意逆了这天!”他,是妖孽王爷,战神至尊,杀人如麻冷酷嗜血,视女人如草芥,而他却唯独对她穷追不舍。他笑着说:“就算你把天捅破了,也有我在你身后为你撑着。江山如画,只为妳袖手天下,時光终老不负你。娘子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可好?”她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神界天罚者

    神界天罚者

    混沌之神卡俄斯的五个孩子创造了世界,维持着世界的秩序。每隔上千年,却总有神要破坏世界秩序,这次,谁来拯救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