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3300000005

第5章 成长关键词之一:阅读(2)

在我看来,与孩子探讨故事更重要。在此过程中,你才能知道他的小脑瓜在想什么,也才能摸清他的思维特点、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他的所爱所好等,毕竟好的教育首先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深入了解上。

二、为孩子选书是一门学问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本科学家朝永振一郎少年时,他的班主任送给他一本《物理的故事》。后来,朝永回忆说,正是这本书让一直病怏怏的他爱上了物理,走上了物理研究之路。

一本书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吗?也许有,也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关键,就是书是否与读者产生联系,触动读者内心深处最敏感的地方。

回想为哲哲读故事的经历,我时而后悔没有给他读那些经典的童书,时而自责给他读了和他年龄不匹配的书。两种情形让人想起几米的《向左走 向右走》,结局就是,错过。

例如,“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适合六七岁的孩子读,而我足足提前了两年,当时,我还纳闷他为何不喜欢这么经典的书。2010年春节,给他读《爷爷的天使》,儿子哭得一塌糊涂,很明显他不能接受亲人逝去的现实。《活了一百次的猫》也是很经典的书,因为不少专家推荐,哲哲上幼儿园中班时就给他读过。前几天,问他对这本书的印象,他说唯一记得的是,那只猫“湿抹布一样地被捞上来”。

有了前车之鉴,其他的图画书,像《獾的礼物》、《爷爷变成了幽灵》、《小鲁的池塘》等,我虽然都买了回来,但却一直放在书架上,等他长大再读给他。

“海豚绘本花园”系列里的图书都很不错,但第一辑中的《我的爸爸叫焦尼》,我也一直没给儿子读。这本书讲了离婚后的母亲带着孩子去看父亲的故事。作者在绘画、色彩上用意很深,经过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的讲解,更让人感觉到作者的伟大。但我一直没给他看,一是没有离婚的打算,二是不想让他去体验家庭破裂后的痛苦,尽管天各一方的父亲和母亲都声称很爱孩子。

孙幼军是个很不错的本土原创图画书作家,他的“小猪唏哩呼噜”系列口碑很好。哲哲4岁时给他阅读,感到他也不是十分热衷,只对唏哩呼噜因太胖掉了裤子、小蛇被作为腰带等比较俗气的细节感兴趣,哈哈笑个不停。至于书中那些友谊、责任等更有价值的东西,反倒没有沉淀下来。另外,书中关于欺行霸市、消极怠工、不守信用等属于成人世界的市侩,显然也不适合教给小孩子。所以,只读了一两本就束之高阁了。

倒是孙幼军的《洋教头手记》、《桃园的大鸡和小鸡》,读着很有意思,我分明看到了一个活泼有趣、顽皮可爱的老人坐在跟前,绘声绘色地讲着年少时的趣事。

带领孩子阅读的过程,总感觉在阅读上自己是摸着石头过河,像极了格格巫一样的伪劣发明家,常常拿儿子做试验,得出了许多看似正确的结论,其实过程中都是惨痛的教训。

台湾作家汪培珽写过一本书,叫《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书的内容很好,但我对于书名中的“喂”有点异议。“喂”,有太多强加的味道,故事书更多的应该是怀有敬畏和谨慎之心的“献给”。“献给”之前,父母首先要吃进去,进行反刍,然后再给孩子。几年来,愈发感觉,到底哪些书适合孩子,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孩子。孩子不喜欢或没兴趣,不妨先放一放。

最适宜的年龄与最好的书相遇,迸发出的不仅是快乐,还会埋下一颗珍贵的种子。所谓快乐,就像给哲哲读漆仰平翻译的《鳄鱼哇尼》时,听到他肆意的、开怀的笑,看他绘声绘色的模仿。所谓种子,就像给儿子读“神奇的校车”系列后,他对科学产生的浓厚兴趣,就像在路过白石桥附近的机械科学院时,他问我:“爸爸,那里是研究科学的吗?”“是!”“那我将来要去那里上班,我要研究科学!”

说这些时,哲哲的语气异常坚决,从那张稚嫩的小脸上,我似乎已经看到了与费曼、薛定谔、玻尔等比肩的科学家。

三、亲子共读的惑与获

如果说在学校,决定教育效果的是师生关系,那么在家庭,最重要的则是亲子关系。而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亲子共读。

给孩子读什么?有人聚焦于本土原创图书,有人认为国外作品更有审美趣味。平心而论,国外的图画书作品历史更悠久,经受了图书市场和家长的检验,确实是首选。但国内也有不错的图画书作家,只是需要深入了解,如常新港的《兔子,快跑》就挺不错,既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也突出了自立、团结、拯救与亲情等青少年喜欢的主题。

某次在深圳采访,一位资深教研员对我说,现在的小孩子要读经,尤其要熟读《三字经》,并指出现在小学生阅读的东西太浅,要加大难度,读那些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东西。从学校教育角度讲,这种观点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爸爸,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我不但不会和儿子共读《三字经》,也不会去读那些过于深刻的东西。

而且,阅读,最关键的不是加大难度,而是让孩子产生兴趣,心怀期待。

我喜欢睡觉前,哲哲粘腻腻地倚在身边,打开一本书,然后开始:“从前啊,在地球的另一边,有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面住着……”我喜欢他听故事时的那股开心劲和享受的表情,也喜欢和他一起讨论书中的问题,喜欢看他情绪激动时涨红得像苹果一样的小脸。

听故事时,哲哲喜欢发问,像冰雹一样常常把我砸得手忙脚乱。例如,读完了一本《神奇校车》,他抛出问题:为什么人类一次只生一个孩子,小动物怎么能一次生好几个?为什么那么多的动物都灭绝了?为什么钟会告诉我们时间,它是谁发明的?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颜色?……坦率地说,这些问题我都回答不了。

但是,就像一位教育专家所言,一节没有学生提问的课,一定不是好课,这样的老师也肯定不是好老师。真正的好课是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带着更多的新问题离开课堂。而好老师就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心里埋下一探究竟的种子。

后来,我试着面对儿子的提问,而不敢忽略或打压。有段时间,儿子总喜欢问图画书里的人物都说了什么。不得已,我开始施展语言编辑的特长。例如,“巴巴爸爸”系列里的《巴巴爸爸回到地球》,人类猎杀珍稀动物,巴巴爸爸一家迎头痛击那段,我的创编如下:“人类说,哇,这么多动物,我们发大财了,那个斑马我要做一件衣服,鳄鱼我要做一双手套,那个毛茸茸的黑球我要做成拳击手套……巴巴伯一听自己要被变成拳击手套,撒腿就跑,边跑边说,我才不要变成手套,要变也要变成口罩,堵住人类乱说的嘴……”编完一次还不算完,他还要再来一次,且不许重复,压力突然变得山大。

后来,孩子让我模拟对话的情形渐渐减少,转而开始像海派清口周立波一样,评论起故事情节的优劣来。例如,《蜗牛的长腿》让哲哲很感动,在为青蛙悲伤的同时,也诅咒起贪吃和坏心眼的国王来:“那个国王应该吃眼镜蛇和蝎子,吃完就被毒死。我要是当国王,天天吃素,而且自己种蔬菜,让小动物快乐地活着。”《狼大叔的红焖鸡》一书让他改变了对大灰狼的看法:“狼大叔真挺好心的,还能做那么多好吃的。爸爸,其实,狼有时不吃小动物,也做好事。我觉得坏人也不都是坏人,对吧?”

对于《小蝙蝠德林》哲哲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该书讲的是一只蝙蝠颇具个性,别的同伴都是倒挂的,只有他是正立的。所以,他看到的世界总是和别人相反。例如,树梢上的月亮是在脚下,草丛和蝴蝶是在头顶。合上书后,他议论开来:“爸爸,我觉得,小蝙蝠德林的视角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蝙蝠和人类不一样,所以其他的蝙蝠都不太喜欢德林。不过呢,你看,把书倒过来,我觉得自己就站在蝙蝠这边,挺有意思吧。”

那几天,外出游玩,哲哲总是喜欢弯腰把头埋进裤裆里,兴致盎然地看着颠倒的世界。问他在干什么,他有板有眼地说,在学习小蝙蝠德林,还告诉我,倒立的世界真的很美妙,就是时间长了有点头晕。

终于,我真切地看到了童心与童书之间的化学变化。

四、在那些经典故事里想起我

同事说,他们亲子共读时,孩子特喜欢把自己编进故事书里,成为书中的主人公之一。偶尔,我也把哲哲编进曲折的情节里,但他显然不热衷于做主角,更喜欢以旁观者的角度加以审视,然后评头论足一番:“这个故事啊,我觉得,有点……爸爸,你说呢?”

对此,我只能武断地认为,孩子与孩子之间也有太多的不相似。

不过,我喜欢凡事儿子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有主见,有自主意识,这才是一个人逐渐成长的标志。啃老族与其说是在能力上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如说是在自主意识上有缺陷。于是,读故事的过程中,我总是期待孩子能有所思、有所问。

例如,上幼儿园那会儿,给哲哲读黑川光广的“恐龙大陆”系列。书很不错,插图和故事都很讲究,附在后面的恐龙百科知识也很严谨,没有粗制滥造的科普读物的“破腚(绽)百出”。读着读着,他问我: “爸爸,那种植食恐龙你说是副栉龙,为什么李逸凡和刘兴楠总说什么副节龙啊?”我告诉他:“副栉龙是对的,‘栉’是鳞次‘栉’比的栉(尽管他还没听过这个成语),明天你就告诉他们,‘节’的叫法不对,你的读音才是正确的。”“嗯。爸爸,你真厉害,怎么什么都知道!”

有时,我还会和哲哲就某个论题讨论一番,就像读旁帝“大翅膀”系列中的《小太阳丑八怪》。他认为,丑八怪的父母把丑八怪关进厨房,甚至堵上厨房的门是不对的。我反驳说,前提是丑八怪做了很多让父母心烦的事情,是丑八怪有错在先,不能完全怪父母。他反驳:“孩子即使犯了再大的错误,也应该原谅,他们是小孩,有点不懂事嘛。”“小孩子就必须原谅吗?”“当然了,你们大人有时候还犯错呢!”

儿子的一席争辩,让我感觉到真的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他们真的还小。回想自己曾严厉体罚过他,一下子心生无限内疚,差一点儿就像丑八怪的父母一样眼泪汪汪,或者如郭敬明所谓的“我的悲伤逆流成河”。

作为家长,的确该换个思维对待孩子。以前总以为给儿子读故事,是单向地类似施舍一样的教他知识。但在亲子共读中,我渐渐发现,阅读也是弥补自己的知识空白。读完《沙漠里的动物王国》,我才知道原来火龙果是某种仙人掌的果实,才知道最大的仙人柱能长15米高。读完《想要飞行的小企鹅》,才知道孵蛋的任务原来是企鹅爸爸来完成的,就像海马爸爸长着育儿袋,它们靠唱歌来吸引和辨别自己的宝宝。读了《坏脾气的章鱼》,才知道雄章鱼完成交配是要牺牲第三条右腕的,不过还能重新长出来。还有,章鱼最喜欢钻进小瓶子里,而渔人就是借助这种方式来捕捉章鱼的。

亲子共读不只是教孩子道理,也让成人不断感悟童心,发现童年的秘密。事实证明,在图画书面前,成人往往没有孩子那般深刻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例如,旁帝的“面具小鸡布莱兹”系列中的《小鸡的一千个秘密》,我就没看懂。其中第550页写着“鸡宝宝最喜欢玩的两项运动,一项是在一根空中绷紧的绳上‘跳小鸡’”,但这些小鸡都跳到哪去了呢?后面没有交代,仔细找也没找到,最后让哲哲帮忙。他前前后后翻了翻,很快在不同的页数指出参加“跳小鸡”游戏小鸡的下落,并告诉我:“这本书跟其他的书有点不一样,每页的画面和文字有点对不上,要跟前面的反复对照着看的,你没发现书里的页都是乱的吗?”一看,在尾页的旁帝和中文编辑电话连线中写得明明白白,原来如此。怪不得都说旁帝是最折腾读者的怪才。

读《小太阳丑八怪》,哲哲也证明了自己出色的观察能力:丑八怪有了朋友之后开始发生变化:最开始呼出的是黑黑的气体,但自从有了小闹钟这个朋友后,黑气渐渐没有了;而且,从太空回来后,丑八怪身边一直有个小太阳陪伴着他。我仔细对照了画面,他果真是对的。

难怪有人说,伟大的作者没有什么能束缚他的想象力。而旁帝无疑是最理解孩子、最贴近孩子、最伟大的童书作者之一,因为他的图画书想象力始终无边盛开。与之相比,我们这些成人不去、不敢,也不愿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一旦遭遇无拘无束的童真,立刻衬出我们头脑里的“小”来。

在哲哲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不能只靠睡前读故事,一是时间太短,讲不了太多,二是阅读题材有限,兴奋过度难免彻夜难眠。于是,平时或周末带儿子外出时,也带上一本书。有段时间,他的游泳课改在长椿街附近的奋斗小学,于是一上地铁就开始给他讲故事,讲完一本也基本到站了。

《松鼠先生和月亮》、《憋不住了,真的憋不住了》、《怪兽出没的地方》、《好饿的毛毛虫》、《月光男孩》、《拇指姑娘》、“贝贝熊”系列等,就是这样讲完的。一次,我带了一本《松鼠先生和第一场雪》。当讲到书中松鼠和熊都没见过雪,只知道雪是白白的、软软的,于是把白色的臭袜子当做雪时,哲哲乐不可支,笑得天花乱坠,以至于整个车厢的人都像看外星人似的看我们,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偶尔,自己周末参加出版社举行的新书发布会,心血来潮,就带着哲哲一起去。采访结束,习惯带他到童书专区转一转。发现他对那些很经典的书,像“丁丁历险记”系列、《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海底的秘密》等不是很感兴趣,拿在手里的往往是奥特曼,尤其喜欢里面的故事、大迷宫、找不同等。找个僻静的角落,两人挤在一起。给他读上几本后,再买上几本。有时候,还没到家,书就读完了。

有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倒觉得,书买回家后,随意翻看才享受。更重要的是,我还有一点私心:我希望,长大的哲哲依然喜欢这些故事,或者再拿起这些花花绿绿的图画书时,能想起其中美好的故事,以及我给他读故事的那些美好时光。

终有一天,我将离开哲哲,离开尘世,我希望他能在那些经典的故事里想起我——知道我是多么多么的爱他。

五、和哲哲一起读《猫头鹰王国》

在老家休假的几天,给哲哲读完了凯瑟琳·拉斯基的《猫头鹰王国》。

15册将近一百五十多万的文字,一字一句地读下来,需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回头看甚至生出很强的畏难情绪。但是,因为哲哲喜欢听,这项“艰难的工程”最终还是完成了。

《猫头鹰王国》是一部讲述猫头鹰世界的奇幻小说。在小说中,它们和现实中的人类一样,会说话,会思考,也会做梦,有勇气,有拌嘴,也常常退缩。其实,以赛林为首的精英团队求生历险、追求梦想的过程,就是一部经典的励志史诗。透过一个个极具个性的人物、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情节,一部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史便悄然浮现于眼前。

也许这就是哲哲被这套书牢牢吸引的原因所在吧。

同类推荐
  • 家教是门艺术

    家教是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成才故事告诉人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是孩子能否最终成长的关键。当然,这样的道理谁都懂,具体到自己的子女教育,到底是该怎么做才正确,才有成效?本书所收入的,大都是家长的亲身经历和现身说法。《当家长的艺术》中的家长,其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子女的一点一滴,象春雨滋润万物,令人深受启发并获益;《没有不成功的孩子》中家长的教子神话让人看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有力证据;《一个中考考生家长的日记》则告诉你在孩子面临关键的升学考试时,该如何合理调试孩子在考试中发挥自身的最佳水平;《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中所讲述的众多家教故事,让您震惊又发人深思……
  • 优生胎教好方法(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优生胎教好方法(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孕育生命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怀孕、分娩,它更融入了非常广泛的科学性,优生优育成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坚实基础。
  • 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父母的话,植入孩子心中的一粒种子,会深深影响孩子的一生。有效的亲子对话,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的学业进步大有帮助。本书以大量鲜活的实例,详尽介绍了父母在各种情况下与孩子说话的方法和技巧,是一本家庭常用、实用的教子必备书。
  • 成长美德书

    成长美德书

    本书是针对13~18岁的中学生选编类读物,与《成长智慧书》为一系列。本书编选着眼于“成长”这个过程,围绕爱、勇气、责任、忠诚、友谊等众多人类优秀品质选取有价值的文章,使学生通过大量美文阅读,深刻感悟和理解人之美德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 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最完美的鼓励式教育法

    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最完美的鼓励式教育法

    给孩子一个赞赏的微笑,就像阳光照耀含苞欲放的花蕾: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像甘露浇灌干涸开裂的土地。父母们要意识到“教育不等于教训”后者只能成为前者的障碍。事实上,全世界最优秀的孩子都是被“鼓励”出来的,鼓励教育是第一家庭教育,它能使孩子获得勇气、自信自主性和上进心这是成功的重要基石。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大唐王妃

    穿越之大唐王妃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一次偶然相遇,一个平凡女子,一对欢喜冤家,一段隔世夙缘,天注定偏未认命,一生纠缠,一生守候,回望千山暮雪,空锁雾染烟霞。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海扁王之龙行天下

    海扁王之龙行天下

    华天浩,一名中国普通青年,来到日本闯荡,面临危险和挑战,机缘巧合,获得各种惊人超能力,专治各种不服,不服我就海扁!且看中华英雄如何横扫东瀛四岛,除恶惩奸!
  • 快穿炮灰女配逆袭系统

    快穿炮灰女配逆袭系统

    苏寻终于死了~意外绑定了25000快穿系统,开启了各种任务,她也成功的升级成了任务者。可是,等到了成为真正的任务者的时候,苏寻发现她的任务远远没有完,初级任务者只是个开始,而她离再生的路,还是无比的遥远……【新书求呵护~】
  • 时光流转或许我们就这样

    时光流转或许我们就这样

    迷离的灯火与往日的情怀,都难以演绎那流转的时光。那时候的天空总是很蓝,我总觉得日子过得很慢,而你却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恍如昨日,后来的我们都懂了。那时,有一所学校,有一个班级,有那么一群人,怀着同一个信念,做着同一件事。后来,一场考试,四张试卷,离了一段过往,散了一世,一个夏天成为永远的事,到最后却成了我们念念不忘的光辉岁月………………
  • Meteorology

    Meteorolog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风吹起的大佬

    春风吹起的大佬

    有人就有事,有事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大佬…一个像草一样的男子就这样在野火和春风里成长起来了……!
  • 倚世冰皇

    倚世冰皇

    剑客风流游大陆,圣手书生吟游赋;南疆老鬼北疆狼,傲天冰皇东土铸;他人争风怒比武,我怀佳人仰月幕;恶魔鬼怪相竞出,手执冰皇各种屠。
  • 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八灵山

    十八灵山

    高贵的精灵,已经沦为人类的奴隶,成为人类手中的玩物。他们在折磨中,等待命运之子的降临。他,与恶龙为伍,以魔鬼为师,人们称他为怪物、恶魔......身为人类的他,却为命运而生,注定与人类为敌,他将如何抉择,如何拯救精灵于水火?命运与黑暗,一触即发!
  • 武魂大陆之魂之六怪

    武魂大陆之魂之六怪

    饕餮公主紫蝶,在原本的神兽大陆,因当女皇而受自己的兄弟嫉妒,最后跳入断神崖,来到武魂大陆,武魂,是每个人在七岁时觉醒出来的,而魂师则是这个世界上最尊贵的职业,我们的紫蝶还有魂之六怪能否在这片武魂大陆上闯出一片名声,敬请收看《武魂大陆之魂之六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