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0400000014

第14章 朱熹教育语录分类解读(4)

关于读书方法方面,朱子认为为学之道,必须从读书入手,读书即是穷理,为求学的不二法门。他提出的许多读书方法,归纳起来,约可分下列几点:第一,要“循序渐进”。他举学习《论语》《孟子》二书为例,主张“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同一书为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序,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他要求各人就能力所及,订出学习计划,严格遵守,所谓“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不敢志乎彼,如是则循序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第二,要“熟读精思”。他认为读书要读得熟,越读越有滋味,心里才能精思而有所体会,所谓“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所以他又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第三,要“虚心静虑”。他认为今日的学者有两种病根,一是力主私意,二是以旧有的先入为主,在读书前自己心里先有了主张,固执不放,这样,就把古人的言语,纳入自己的意思中来,变成推广自己的意思了。所以读书必须虚心,如果文义有疑,众说纷杂的时候,更应静心考虑,不要立刻作出决定,要多方证验,是否能通达可靠,所谓“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第四,要“切己体验”。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去求义理,要反过来就自己身上推究理会。所以读书必须“虚心平气,以徐观其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笼罩自欺之患矣。”但“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偏观众理而合其归趣乃佳”。

至于一般为学之大要,我们也可从他的语录中约为数条来说明。

第一,为学须要刻苦钻研,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所谓“自己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工夫,如何得?”第二,为学须理会大的道理,认识道理的源头。大的道理明白了,将来那里面的小的,自然能通晓。第三,为学的入道之门,必须把自己先放入那道理中去,使与它渐渐相接近,久而久之,则与己合而为一;如果道理在这里,自己身在外面,两者全不相干,学有何益呢?第四,为学要真个去做,不是专门讽诵而已,而且说做就做,不可等待。如果今日待明日,这月待下月,今年待明年,则一年岁月几何,等待下去,何由长进?朱熹这种读书与求学的方法,都是从他自己一生刻苦钻研学问切身体会所得到的经验,所以一字一句都是踏实而不浮夸。尽管他当时教导学生追求真理的内容,都属于封建道德方面,这是由于时代与阶级的限制,无可讳言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但这种学习的精神与方法,也有一部分可供我们参考。

(七)关于指导学生修养

1.立志

[原文

(1)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既知这道理,办得坚固心,一味向前,何患不进。

只患立志不坚,只听人言语,看人文字,终是无得子己。 (《性理精义》卷七

(2)学者大要立志。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此是真实道理。(同上

(3)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直须反复思量,究见病痛起处,勇猛奋跃,不复作此等人。见得圣贤所说,千言万语,都无一字不是实语。方始立得此志,就此积累功夫,拖逦向上去,大有事在。(同上

(4)为学虽有阶渐,然合下立志,亦须略见义理大概规模,于自己方寸间,若有惕然愧惧奋然勇决之志,然后可以加之讨论玩索之功,存养省察之力,而期于有得,夫子所谓志学,所谓发愤,正谓此也。(同上

(5)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朱子语类辑略》

(6)立志不定,如何读书。(同上

2.主敬

[原文

(1)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整齐收敛这身心,不敢放纵,便是敬。尝谓敬字似甚字,却是个畏字。(《晦翁学案》

(2)惺惺乃心不昏昧之谓,只此便是敬。心若昏昧,烛理不明,虽强把捉,岂得谓敬。(同上

(3)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朱子语类》卷十二

(4)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人之心性,敬则常存,不敬则不存。(《朱子语类辑略》

(5)人能存得敬,则吾心湛然,天理粲然。无一分着力处,亦无一分不着力处。(同上

(6)敬是个扶策人底物事。人当放肆怠惰时,才敬,便扶策得此心起,常常会恁地,虽有些放僻邪侈意思也退听。 (同上

(7)问敬?曰:一念不存,也是间断,一事有差,也是间断。(同上

(8)问,敬何以用工?曰: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同上

(9)持敬之说,不必多言。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恪,动容貌,整思虑,正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工焉。 (同上

(10)敬,莫把做一件事看,只是收拾自家精锐,专一在此。今看来诸公所以不进,缘是但知说道格物,却于自家根骨上煞欠缺精神,意思都恁地不专一,所以工夫都恁地不精锐(同上

(11)涵养须用敬,处事须是集义。(同上

(12)敬者,守于此而不易之谓;义者,施于彼而合宜之谓。(同上

(13)敬,要回头看,义,要向前看(同上

(14)方未有事时,只得说“敬以直内”。若事物之来,当辨别一个是非,不成只管敬去。“敬”、“义”,不是两事。 (同上

(15)敬之一字,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为小学者不由乎此,固无以涵养本原,而谨夫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与夫六艺之教。为大学者不由乎此,亦无以开发聪明,进德修业,而致夫明德新民之功也。(《小学辑说》

3.存养

[原文

(1)如今要下工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纸上语。待存养得此昭明洞达,自觉无许多窒碍,恁时方取文字来看,则自然有意味,道理自然透彻,通事自然迎刃而解,皆无许多病痛。(《晦翁学案》

(2)人心才觉时便在。孟子说“求放心”,求字已是迟了。(同上

(3)学问临事不得力,固是静中欠却工夫,然欲舍动求静,又无此理。盖人之身心,动静二字,循环反复,无时不然。但常存此心,勿令忘失,则随动随静,无处不是用力处矣。(同上

(4)大抵心体通有无该动静,故工夫亦通有无该动静,方无透漏。惟动时能顺理,则无事时能静。静时能存,则动时得力。须是动时也做工夫,静时也做工夫,两莫相靠,使工夫无间断始得。若无间断,静时固静,动时心亦不动,动亦静也。(同上

(5)人有此心,便知有此身,人昏味不知有此心,便如人困睡不知有此身。人虽困睡,得人唤觉,则此身自在,心亦如此。方其昏蔽,得人警觉,则此心便在这里。学者工夫,只在唤醒上。(同上

(6)学者须是培养。今不作培养功夫,如何穷得理。 (《性理精义》

(7)古人直自小学中涵养成就,所以大学之道,只从格物作起。今人从前无此功夫,但见大学以格物为先,便欲只以思虑知识求之,更不于操存处用力,纵使窥测得十分,亦无实地可据。大抵敬字,彻上彻下之意,格物致知,乃其间节次进步处耳。(同上

(8)问涵养于未发之初,令不善之端旋消,则易为力,若发后则难制。曰:圣贤之论,正要就发处制。惟子思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孔、孟教人,多从发处说,未发时固当涵养,不成发后便都不管。(同上

(9)人常须收敛个身心,使精神常在这里,似担百十斤担相似,须硬着筋骨担。(《朱子语类辑略》

(10)学者为学,未问真知与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个顿放处。若收敛都在义理上安顿,无许多胡思乱想,则久久自于物欲上轻,于义理上重。(同上

(11)人能操存此心,卓然而不乱,亦自可与入道,况加之学问探讨之功,岂易量耶!(同上

(12)人心本明,只被物事在上盖蔽了,不曾得露头面,故烛理难。且彻了盖蔽底事,待他自出来行两匝,看他既唤做心,自然知得是非善恶。(同上

(13)必须常令有所主,做一事未了,不要做别事。心广大如天地,虚明如日月。要闲,心却不闲,随物走了。不要闲,心却闲,有所主。(同上

(14)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不失其本心。(同上

(15)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同上

4.省察

[原文

(1)谓省察于将发之际者,谓谨之于念虑之始萌也。谓省察于已发之后者,谓审之于言动已见之后也。念虑之萌,固不可以不谨;言行之着,亦安得而不察。(《性理精义》

(2)问:凡人之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不加提省之力,则沦于亡而不自觉。天下之事,不是则非,而无不是不非之处。故一事之微,不加精察之功,则陷于恶而不自知。近见如此,不知如何?曰:道理固是如此。(同上

(3)问:涵养功夫,实贯初终,而未发之前,只须涵养,才发之,便须用省察功夫。至于涵养愈熟,则省察愈精矣。

曰:此数句是!(同上

(4)未发已发,只是一件功夫,无时不涵养,无时不省察耳。谓如水长长地流,到高处又略起伏。恐惧戒谨是长长地作,到谨独是又提起一起。又如骑马,自家常常提掇,及至遇险处,便稍加提控。(同上

(5)静中私意横生,此学者之通患,此当以敬为主,而深察私意之萌,多为何事,就其重处,痛加惩窒,久之纯熟,自当见效。(同上

(6)不待接物时,方流入于私欲,只未接物时,此心已自流了。须是未接物时,也常剔抉此心,教他分明,少间接物,便不至于流。(同上

[后记

朱熹指导学生修养的方法,不外乎“立志”、“主敬”、“存养”、“省察”四大端。他认为,学者求学。首先要“立志”,志是心之所向,决定为学的目的,目的不定,一切学业都无着力处,所谓“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至无着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如果能预先立定志愿,有了坚强的信心,就能勇猛向前,何患学业的不进。

其次,是要“主敬”。他认为敬是专一无失之谓,有固守不易之意,并非“万虑休置”,“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人的心性,“敬则常存,不敬则不存”,敬则“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无论做事求学,敬则能专一,如在小学里做些洒扫应对进退细事,必能用敬才能做好,在大学里研求事物精深之理,亦必须由敬才能求得,敬是做事和求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态度。又次,是要“存养”。

“存”是存心,“养”是养心,是专指心而言。孟子所谓“操则存,舍则亡”,“养心莫善于寡欲”,就是存养的意思。他认为学者要收敛其身心,便精神常集中在这里而勿使失忘,“人有此心,便知有此身”,“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所以“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不失其本心”。

最后,是要“省察”。“省”是反省,“察”是检察。他认为“人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不加提省之力,则沦于亡而不自觉”。省察有二种,“谓省察于将发之际者,谓谨之于念虑之始萌也;谓省察于已发之后者,谓审之于言动已见之后也。念虑之萌,固不可以不谨;言行之着,亦安得而不察。”

以上朱熹所主张的修养方法,除了“立志”以外,所重视的“主敬”、“存养”、“省察”三者,其目的无非要做到孟子所说的“求放心”

三个字而已。他认为人心的所以“放”,并非心真正走到外面去了,实由于吾人日常与社会相接触,常被不良的环境所习染,嗜好的物欲所蒙蔽,以致精神昏昧,本然的善心就丧亡了,所以要求他们随时清醒,谨慎从事,做好保持和省察的工夫,以恢复原有的善心。朱熹所说的做好修养的工夫,实就是“求放心”的工夫。

由此着来,虽然仿佛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但他不想从改革社会环境以求得根本上的解决,仅从心理上约束以克制私欲,实际还是消极的。不过他主张做事和求学必须立志,明确目的,加强信心,做事必须专一,平时的言行必须随时检查,树立做人的正确态度,有一部分也是可取的。

同类推荐
  • [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 生态与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生态与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生态农业的本质就是将农业现代化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是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及潜力,在开发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农业生物种群多样化、农业产业多样化,实现绿色植被覆盖最大,光、温、水、土资源利用高效、合理,良性物质循环,少废弃物,以获得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 神堂记忆

    神堂记忆

    本书是一部有关社会记忆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论著,是近三十年来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者著作之一。作者运用外部视角,非常完美地用“记忆”阐述所有,分析了甘肃孔氏家族在政策性移动后,如何重建他们的文化社区,然后又通过孔姓来实现他们地位的重建,全文深入浅出,文史并重,不仅仅用记忆交代事,还用记忆展示了华夏大地孔子之尊繁衍生息之历史、文化状况。
  •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热门推荐
  • 胭脂

    胭脂

    我被猫脸老太追迷了路,躺在坟堆里睡了一觉,意外的得到一个玉吊坠。
  • 青春的容颜

    青春的容颜

    青春只有一次,把握好青春才能不后悔。本文讲述了月光家族的大小姐月瑶瑶与夜阑家族的大少爷夜卓的中学爱情故事,会发生什么呢?
  • 无敌之万物主宰

    无敌之万物主宰

    我看了很多的故事可是大多都是蜿蜒曲折,为什么不能够永远只有他俯视别人的份,他称皇称吧呢?
  • 极道学生

    极道学生

    神秘家族的继承人唐浩南因与其父的一些矛盾毅然决定离家出走,在华夏帝国最繁华的都市他一手创立了名为暴走族的黑帮,并在短短一年之年跃升为崇海第三大黑帮,之后因某些神秘的黑道大佬协议,崇海黑道平静了三年,而就在这平静的无聊之末期他竟因为一次酒后乱性开始了他的学生生涯,与此同时黑道却已经暗流汹涌……
  • 不会飞的千纸鹤

    不会飞的千纸鹤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无论我走了多远也不管我在干什么这个故事都一直在我心里躁动,所以我想讲出来给大家听。很多年过去了,彼时那个乡村的角角落落里的每一个场景都让我魂牵梦绕。在消失的古朴村落里,我认识那里的每一个人,在夕阳下看过没一家的炊烟,清楚那里的每一棵树开什么样的花。只要你愿意,那么,我讲给你听。
  • 境界之内:神之黎明

    境界之内:神之黎明

    “你们!!可曾聆听苍生之愿!!”最后的那天,面对漫天金甲,李牧枫喊出了心中的悲愿————
  • 命运轮回:呆萌公主杠上恶魔殿下

    命运轮回:呆萌公主杠上恶魔殿下

    众人:死白菜,写这么虐干嘛?好好的干嘛因为混血而分开!好好的干嘛来个黑洞!好好的干嘛来个诅咒?神经病啊!白夜:呵呵~~知情人士爆料:此人刚刚从蛇精病院出逃,目前还没有捉到,猪脚们,你们只能再虐一会儿了。众人:我靠,不带酱紫玩儿的!
  • 战神联盟之友谊连心

    战神联盟之友谊连心

    如果一切都是梦,那就永远都不要醒来了。或许,那一片星空,才是我的归属吧......一次意外穿越,我来到了这。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你们。那天,我知道该回去了,本来想跟你们再续一下的,没想到,却出了那样的事。我以为你们会相信我。但是,连你都不愿意再看一下我的吗?!呵呵呵......那行吧,就这样了。走了,勿念......——铃月(已经没有力气再爱了)
  • 撞出的火花

    撞出的火花

    这是一个无厘头的故事,男女主角误打误撞撞出了一场有了后续的故事……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