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1000000011

第11章 参预蒋家王朝的政治活动(1)

蜜月只过了一天,宋美龄就随着蒋介石的复职而成了“中国第一夫人”。才貌双全的宋美龄对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南京政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她创办了遗族学校,又主持励志社,并跟随蒋介石视察华北和西北,其胆识和才干为世人共识。

为了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倡导文明的新生活,宋美龄提议,并发动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最后虽然沦为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却使“第一夫人”大出风头,树立了其“改革”的“新民形象”。

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民国政府内部混乱的局势使宋美龄迅速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和调停能手。她的外交才干和与美国的特殊渊源,扩大了其在南京政府政治上的影响力。

一、干预政治的开始

随着蒋介石的复职,宋美龄成了“中国第一夫人”。其过人的才华和非凡的魄力在创办遗族学校、励志社的活动以及随同蒋介石视察华北、西北的旅途中日益显现出来,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

1.蜜月只过了一天

12月的莫干山寺院,正是梅花盛开的时节,这里的风景自然形成,景色怡人。因为莫干山高,白云缠在山腰,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雨雪纷飞。云雾环绕其间,飘来拂去,整个寺院就藏在其中。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新婚蜜月就是在从此开始的,但他却无心欣赏莫干山美景。

在被迫下野之后,蒋介石依然关注着时局的发展,力图东山再起,即使在深陷情网向宋家发动求婚攻势的同时,他也没有丝毫放松过对政局动局的关注。实际上,他筹划的蒋宋联姻本就是卷土重来的重要一步。蒋介石与宋美龄到达莫干山的第一天,就收到了一份关于党政新动向的密电。

当时国内局势是这样的:蒋介石的下野并没有能弥合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之间的矛盾,相反,使得各派分歧更加明显。汪精卫在宁汉合流过程中突然失去了国民党的正统地位,愤而辞职,先后在武汉和广州鼓动唐生智、张发奎等与特委会对抗,终因势单力薄,难以成大气候,不得不向政敌蒋介石发出和解并合作的讯息。

桂系虽然在特委会占据优势,并联合南京其他军力击败了孙传芳最后一次大反攻和唐生智的东征,但其资历威望却难以服众,不能有效统率全局。在特委会一时得志的西山会议派也因其尴尬的历史经历难以得到全党认同。而此时,新任财长孙科难以在上海筹到巨款,南京财政亏空也构成对特委会的严峻考验。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在朝在野的各派势力,都不同程度地希望蒋介石能重新参与党政事务的决断。11月,汪精卫便是向尚在日本的蒋介石发出密电,大意是双方和解合作汪掌党政蒋主军事。所以蒋介石回国后一面张罗婚事,一面电邀汪精卫、李济深、谭延闿会商,并定于12月初在上海举行二届四中全会的预备会议。

在收到密电后,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该轮到他大展鸿图了。此刻,他顾不上儿女私情,新婚燕尔,即刻与张静江等密谋对策,决定立即举行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争夺军政大权。

密谋整整进行了一天,从早上8点一直到到晚8点。宋美龄在蜜月的第一天,就一人独守空房。既然已选择了以蒋为夫,她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在某些方面做出必要的牺牲。

12月3日,蒋介石偕宋美龄回到了上海。当天,就开始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蒋介石超然地观看各派系相互攻讦,不动声色地驾驭着会议的进程。预备会议实质上变成了桂系与汪派的一场斗争,在这场争斗中,桂系占了上风,借第四军在广州发动事变一事攻击汪精卫。当时,张发奎部黄琪翔军乘李济深离开广东赴会的机会,将李济深部缴械并占领广州,发表支持汪精卫的通电。在谋求会议和解的时候,这种武力攻伐行为形同分裂,当然不合时宜。

为了换取蒋介石的支持以摆脱孤立地位,汪精卫于12月10日在会上提出:“惟有请预备会议即日催促蒋介石同志继续执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才是解决党务、军务问题的当务之急。”

这一招大出桂系所料,打乱了桂系原定计划,李宗仁、李济深等立即商讨对策。为了削弱汪精卫势力,他们也采取了联蒋方针,立即支持通过了“蒋总司令复职案”。

正当粤桂军阀互较长短之际,中共利用广州城防空虚的有利时机,揭竿而起,虽然广州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了,但此事件却给攻击汪精卫的人揭供了口舌,汪精卫在12月16日被迫辞职出国。本就因南京军警镇压中央党务学校学生集会而声誉大跌的西山会议派,在预备会议上日子也不好过,预备会议最后通过决议案,决定成立特别法庭进行审判,对涉嫌人员予以监视。桂系已经向蒋介石妥协,一切都向着有利于蒋介石的方面发展。

虽然牺牲了本该充满似水柔情的新婚蜜月,蒋介石却逐步扫清J,复职途中的障碍。对此,宋美龄不免心有余憾,但当不致于有过多抱怨。她绝不愿意因为结婚而失去从事建设性工作的机会,相反,选择蒋介石为夫婿,正是因为他能给她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与夫君以及自己的政治前途相比,儿女私情在宋美龄心中的确不是占第一位的。

在预备会议讨论蒋介石复职案同时,北方的阎锡山、冯玉祥等实力派顶着张作霖的压力,也电请蒋介石尽快复职。

1928年1月4日,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到南京去“主持大计”,1月9日,蒋介石通电宣告恢复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负责筹备四中全会事宜。在此后的日子里,蒋介石又筹划了对另一政敌胡汉民的牵制行动,终于迫使胡汉民出国游历。

2月,蒋介石操纵的四中全会在南京举行,他被推选为中央委员会的五个常委之一,又成为国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虽然在名义上,国府主席谭延闿地位似高蒋一筹,但不久蒋介石又被任命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并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当年夏秋之际完成二期“北伐”,‘年底“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10月,国民政府重新改组,蒋介石为主席并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党政军最高负责人。宋美龄也就是当然的“第一夫人”了。

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蒋介石从下野到复出,从复出到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宋美龄以旁观者的身份,领略了丈夫左右时局、利用矛盾、驾驭矛盾、纵横捭阖的手腕和才能。第二次下野风波检验了蒋介石政治实力,验证了他在国民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宋美龄暗自幸庆自己嫁了这样一位“铁腕”夫君。数年后,宋美龄在发表于美国论坛杂志上的《我的宗教观》一文中,不无自豪地说:“我极度的热心与爱国,也就是渴欲替国家做些事情。我的机会很好,我与丈夫合作,就不难对国家有所贡献了。”

在本该充满柔情蜜意的新婚蜜月里,宋美龄真正体验到的是政治斗争的惊心动魄。她本来是个有巨大政治抱负的“新女性”,近距离观看夫君在蜜月期间同政敌斗智斗勇的精彩表演,不会不进一步刺激她的政治热情。

不过,不管宋美龄是否已经做好以“第一夫人”身份亲自登台表演的准备,她都难以摆脱一个理实:蒋介石所代表的政权是一场中途妥协的革命的产物。蒋介石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两种截然对立的身份:一方面,他自命为革命家,以完成总理遗志自许,企图打破时下的环境;另一方面,因为他已成为国家最高主权的人格化身,在旁人眼里,时下一切情况如意不如意都由他造成,也必然由他负责,所以他又成为总理遗志中“继续革命”的对象。

不论宋美龄是否已经意识到夫君蒋介石的这种尴尬身份,她作为“第一夫人”出场后的所有社会活动都必然要受到这一切的影响。

在1928年初,宋美龄的长兄宋子文也开始在南京政府获得立足之地。蒋介石希望宋子文来主持财政,解决南京政府面临的筹饷和财政统一问题,这也是南京国民党中央决策层的共同看法。时任国府主席的谭延闿就明确指出:

惟军事政务皆赖于财政者最为重要,国府方面故以宋部长出而担任。宋部长前在广东办理财政,很有成绩,辅助军事进行极大。现在训政开始,要实行民生主义,更要一方面发展军事,一方面统一财政。宋部长之经验学识最深,党内同志,希望其在最短时期,于财政上有重大之发展,以完成北伐统一中国。

另外,宋子文的人际关系和资历也容易被国民党各主要派系接受。按李烈钧的说法是:“宋部长向来光明磊落,很以国家人民为重的。”由此看来,说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是他支持蒋宋联姻而换取的政治酬劳的传言,是缺乏可信度的。

2.执行“上帝”的旨意

结婚不久,宋美龄便随蒋介石移居南京。宋美龄凭借其美化的学识,善于交际的政治手腕,以及才思敏捷的头脑和极其独立的思想能力,很快就成为蒋介石政治上的得力助手。宋美龄在南京建立家庭,并将这个城市作为她婚后的家庭基地。

1928年的南京是一个古老而又残破的城市,宋美龄在南京的生活不是她过去所习惯的那种生活。南京冬天严寒,夏天闷热,交通不便,污秽不堪,也没有现代化的卫生设施,到处一片衰败景象。

由于居住和交通条件极为恶劣,许多政府官员的太太宁可呆在上海,与丈夫定期见面,也不愿随丈夫到南京来。宋美龄是个例外,她认为自己是国民党领袖的妻子,必须作出表率,稳定军心,因此,她毫无怨言地留在南京。当“二期北伐”开始时,她甚至随蒋介石来往于前线,常常睡在车站、棚屋或者四壁透风的房屋中。为了方便起见,过去讲究的宋美龄脱掉绸缎旗袍和高跟鞋,穿上自己设计的一套宽松的衣服和平跟鞋。

当时的南京,生活条件比上海差,也没有大规模的社交娱乐活动,蒋介石和他的同僚们便以经常请客吃饭为乐。每当参加宴会时,蒋介石都坚持带着宋美龄一起出席,他们也经常在家里大宴宾朋。由于南京的官太太过少,所以每逢宴会时,宋美龄往往是席中的唯一女性。刚开始,她对这种形式很不习惯,后来就慢慢适应了。她说:“我想这些官员起先颇为意识到我是个女性,但是后来我全心全意地投入了丈夫的事业,他们也就不再视我为一个女性,而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了。”

那些大小宴会,实际上是政治生活的延伸。在那些应酬的活动中,宋美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交际才能,弥补了蒋介石的一个缺陷,取得了日常政治活动中所起不到的作用。这是宋美龄以“第一夫人”身份初入官僚行列的一个起步营生。

人们常说,蒋介石的待人之道有三个:感情上的激劝,金钱上的策动,武力上的压制。事实上,自从有了宋美龄这位极善交际应酬的贤内助之后,无论是对待同僚、宾客,还是部下,甚或异议反对人士,蒋介石的表现都不再如此刻板生硬。

身为女性,宋美龄在生活上、信仰上都影响着丈夫。蒋介石的西方礼仪乃至于餐桌礼节,都是曾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受过严格训练的夫人指导的,他更是因为娶宋美龄的原因而逐渐成为基督徒的。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热心的佛教徒,他自己除受母亲影响外,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长大后又研习王阳明心学和曾国藩的著作,受他们影响很深,即使后来皈依基督,对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王阳明和曾国藩依然崇敬如故。

蒋介石信仰基督教,完全是因为宋美龄的缘故。当初,为了他们的婚约能得到宋老夫人倪桂珍的许可,蒋介石答应研究基督教义,并且诵习《圣经》。到1929年时,他已熟读新约,并开始读旧约了。1930年10月下旬,中原大战刚落下帷幕,宋美龄就陪着蒋介石到上海,在宋家接受了由江长川牧师主持的洗礼。

据说,蒋介石在婚后虽日习“圣经”却并不急于接受洗礼,宋美龄多次催促都不见效,而1930年的洗礼则是几次偶然的“上帝显灵”事件促成的。

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与某军阀的内战中,蒋介石被诱困于开封,听说他在困境中祈祷上帝解救,并声言得救后正式皈依基督。真有巧合,中原地带骤降大雪,阻碍了敌军迫近,而此时中央援军经铁路火速增援,终于反败为胜。当时江长川牧师尚在美国逗留,江牧师一回国便接到主持礼洗的邀请。

另一次更奇特,事在1929年12月1日。蒋宋结婚两周年纪念日。本来约好去南京郊外庆祝,因宋美龄临时心烦意乱改在家里度过。当晚,宋美龄突梦巨石突兀于血河之中,惊恐之余,不顾蒋介石正忙于公事,敲门而人,叮嘱夫君要小心,预感有大事要发生。当时蒋介石正接见“倒戈将军”石友山,因有传言说石友山阴谋反蒋,他是来表示效忠的。在深夜,也就是12月2日凌晨3点钟左右,果然发生了石友山叛变并炮轰南京城的事件,蒋宋原计划度假的地方遭到炮击。

2日清晨,正巧赶到南京来会小妹的宋蔼龄知晓局势危险,不忍舍小妹而去,急电在上海的母亲,告知南京将有不幸之事发生,情势紧急不及详述,姐妹俩恳请母亲代为祈祷。两小时后,宋老夫人打来一份电报,电报引用了《圣经》上的一句话:“敌人将主动撤退。”奇妙的是,当天下午,石友三果然后撤了。原来,石友三的军队见长江中有几艘军舰在游弋,以为蒋介石已有准备,就放弃了南进的计划,调头返回蚌埠一带。

尽管蒋介石是在宋美龄的影响甚至催促下皈依基督教的,被很多人怀疑为“动机不明”,但绝不能忽视他从宗教中得到的启发和慰藉。在中原大战正急的时候,蒋介石在日记中就写道:“近年所得战报每多危急,如无定力,未有不为所动得。无论接何急报,须休息五分钟,再加审察,则真象渐明,心神亦定,不为所欺矣。”

自接受洗礼后,蒋介石逐渐养成祷告的习惯,每当要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他就跪着祈祷一会,以便得到安慰和启迪。到1935年底,蒋介石已开始热爱上基督教了,他总结为:“每遭非常祸患,应以泰然自处,凡事皆主于上帝,由我信心而生耐心,由耐心而获成全也。”宗教的训练对他日后主持抗战苦撑危局是有深远的影响的。

在蒋介石思想发生微妙变化的同时,宋美龄在婚后也经历了思想的嬗变。

就宗教方面而言,虽然受家庭环境影响,宋美龄从小就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但是对于宗教她多少还是有些怀疑的。即使不停地敦促丈夫接受洗礼,在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宋美龄本人也仅仅是个名义上的基督徒。对此,她自己是这样解释的:

凭理智的判断,我确信基督是神。我也相信,耶稣来到世间是为了要替人赎罪,但是这对于我并没有多少意义。他虽为我而死,也为人人而死。这件事没有个人的关系。就像在炎热的夏日享受一院凉风,凡能感觉到它的人都能享受。至于罪恶,每个人都是罪人,我的罪决不比一般人更重。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范仲淹

    名人传记丛书——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刻苦自律、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一生数次遭贬却始终不改其为国为民之志。这里从范仲淹的家谱开始讲述他的一生。
  •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我到达中国开始在《香港孖剌西报》的工作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发展到顶峰了。从外国记者和中国沿海居民的口中,我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慈禧太后是个嗜杀成性的老泼妇”或“慈禧太后是一个杀人女魔王”的话语。时代在不断变革中前进。近年来,我常常从美国人口中听到对慈禧的赞美。美国人毫不吝啬地给予慈禧太后以热情的赞美,我承认,我并不能解释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欧洲人对慈禧太后的厌恶。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邹韬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邹韬奋

    邹韬奋原名思润,幼名荫书。“韬奋”最早用于1928年11月1日《喂,阿二哥吃饭》一文。他曾向人解释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不懈的奋。他的这个名字的用意是要以此自勉的。他还用过其他许多笔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韬奋”。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杨振宁》由黄芬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杨振宁》记述了杨振宁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原来乾隆

    原来乾隆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天子,声名远播的乾隆帝似乎注定有着不平常的人生。身世之谜,生母之争,一世风流背后是怎样的挚爱?“十全天子”的文治武功是伟绩还是荒谬?谜团夹杂着正史,竟如层云,重重包裹。而究竟历史真相为何?隔着二百年的尘埃又该如何盖棺论定?本书作者以淡定客观的笔触,为我们剖画了一个真实而又多面化的乾隆。既非戏说,亦不避讳传奇,读来仿佛幽笪探秘,愈行景致愈妙。
热门推荐
  • 封灵之巅

    封灵之巅

    星空之下,上苍无情。龙血人血共体,天命轮回并存,他背负怎样的使命?又能否跳出命运长河?上古年间,众神消失;远古之劫,群雄凋敝,他的背后会是怎样的惊天秘密,一切尽在,封灵之巅。
  • 命犯孤煞

    命犯孤煞

    一个命犯孤煞,注定要孤独一生,他没有和命运抗争,顺其自然!但是也跌宕起伏!......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凤子凰

    凤子凰

    我乃逆时空生长的摩羯座射手座及于一身的爱笑少女,爱创新,爱挑战
  • 歌尽青丘

    歌尽青丘

    妖族的尊上,是被操控一生的傀儡,拥有至高的荣耀与无上的灵力。为灵而生,为灵而死。这何尝不是最直接的讽刺?无泪、无心、无欲、无情。奈何这世间百般曲折,她终是找回了最初的模样。神族的公子,最是浮于尘嚣之外,本着温文尔雅的面,将姑娘戏弄于鼓掌间。九重天上,真神之后。果真与当初的伪装者全然不同。集七情六欲,合喜怒哀乐。纵观天下再如何,他只要他的姑娘。
  • 强妃难驭

    强妃难驭

    她,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刑警,穿越到号称“东陆最强”的女将身上。曾经深爱的男人另娶他人,她参加了他的盛大婚礼。无意间拾取新爱,却嫁与不爱之人为妃。一朝穿越,让她走上了女强的不归之路,前世与今生交错,如未醒之梦。烽烟战火中,她披甲上阵,挥剑厮杀,继写“她”的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之又跌入主神坑

    无限之又跌入主神坑

    谨以此篇轻松搞笑的同人文,表达对无限流开山鼻祖zhttty的敬意!序:穿越进生化危机一的我,主神手表好像有点与众不同,什么“每杀十个丧尸奖励一点奖励点,每杀一个爬行者奖励一百点奖励”之类的完全没有,有的只是一条设定:【统一语言:状态关闭,是否开启?〔详细说明〕】这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有种不好的预感,谁来告诉我……我TM是不是又掉进什么坑里了……这感觉,好熟悉啊……诶?我为什么要说又?……….
  • 郡主天下

    郡主天下

    一段宿命,一场姻缘。她本以为是上天垂怜,使她一朝穿越成了五岁被暗杀的懦弱郡主。七年古墓守皇陵令她化茧成蝶。两个灵魂,一副身体。她发誓要让害她的人血债血还。当传说中的懦弱郡主再次回京,她早已不是昔日模样。在京城与国家的旋涡,权力与谋划的巅峰中,她稳坐钓鱼台。当她的身世之谜揭开,一个懦弱郡主又会成就怎样的传奇佳话?!不知何时,她遇到了上天赐给她的姻缘。“女人,从我见到你第一眼开始,你就逃不掉了!”他张开丰厚的羽翼,向她伸出了手。他与她是乱世中的枭雄,凤星起,天女现,他与她始终在风雨中不离不弃,“一生一世一双人,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许你十里桃花锦绣繁华!”
  • 帝少撩妻:少夫人太傲娇

    帝少撩妻:少夫人太傲娇

    他不过是无聊的等着私家车,却在黑暗中看见她被人陷害的全过程。她是当红明星的经纪人,被人陷害,恳求他:“救我!”一夜的索求无度,单南弦不知道那晚让他神魂颠倒的女子是谁。三年后,已是世界大亨的单南弦偶然看见娱乐节目上的黎落。他认出了她,强强攻略,追花到手的时候……
  • 兄弟在混一次

    兄弟在混一次

    一个少年,为了生活下去。偶然的机会踏上了一条没有回头的路。是生活所迫,还是无奈的选择?是年少轻狂的热血,还是内心深处不甘平凡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