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3200000018

第18章 叶适的道统论(2)

然余尝疑孔子既以一贯语曾子,直唯而止,无所问质,若素知之者,以其告孟敬子者考之,乃有粗细之异,贵贱之别,未知于一贯之指果合否?曾子又自转为忠恕。忠以尽己,恕以及人,虽曰内外合一,而自古圣人经纬天地之妙用固不止于是,疑此语未经孔子是正,恐亦不可便以为准也。子贡虽分截文章、性命,自绝于其大者而不敢近,孔子丁宁告晓,使决知此道虽未尝离学,而不在于学,其所以识之者,一以贯之而已;是曾子之易听,反不若子贡之难晓。至于近世之学,但夸大曾子一贯之说,而子贡所闻者殆置而不言,此又余所不能测也。若孔子晚岁独进曾子,或曾子于孔子后殁,德加尊,行加修,独任孔子之道,然无明据。又按曾子之学,以身为本;容色辞气之外不暇问,于大道多所遗略,未可谓至。叶适否定曾子、子思、孟子继道统,实质上也否定两程、朱熹等人的道统论及道统继承权,但是,他仍坚信儒家确实是存在着道统的:“不能言统纪者固非,而能言者亦未必是也。”那么,这一道统究竟如何呢?叶适以为:“《书》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之统纪体用卓然,百圣所同”,“此道常在,无阶级之异,无圣狂、贤不肖之殊”,显然,叶适所谓的“道统”与两程乃至朱熹等理学家的看法毫无两样。但是,两程至朱熹的理学家认为是他们继承了孔孟不传之道统,否定其他学者也有继承道统的权力。叶适则认为:自孔子之后的道统确实是存在的,但是,“道统”既不是由曾子、子思、孟子等人继承过,也并非属于某些人私有:“时诸儒以观心空寂名学,徒默视危拱,不能有论诘,猥曰‘道已存矣。’”这里的“时诸儒”是有所指的:“古圣贤之微言,先儒所共讲也;然皆曰:‘至二程而始明。’凡二程所尝讲,皆曰:‘至是止矣。’其密承亲领,游、杨、尹、谢之流,而张、吕、朱氏后时同起,交阐互畅,厥义大弘,无留蕴焉。窃怪数十年,士之诣门请益,历阶睹奥者,提策警厉之深,涵玩充溢之久,固宣各有论述,自名其宗,而未闻与众出之以扶翼其教,何哉?岂敬其师之所以觉我,而谦于我之所以觉人欤?”显然,叶适是批评两程至张、吕祖谦乃至朱熹等理学家。

在叶适看来:“道者,天下共由之途也。使有人焉,以为我有是物也,将探而取之,而又曰我得之矣,则其统已离矣”,其意指两程等人自命继承了道统,实际上已经离开了道统。叶适也断然否认陈亮所说的汉唐帝王、英雄豪杰也能继承孔子道统的观点。在叶适看来,孔子之后虽然没有具体的人来继承道统,但是道统存在于六经之中,六经始终存在于世,那么道统也就存在于世,而不像朱熹等所说的儒家道统密传几绝,因此应该从源头六经开始钻研,认真理解六经的含义,以真正掌握儒家道统,否则就会像子思、孟子那样走样。他说:“道者,自古以为微渺难见;学者,自古以为纤悉难统。今得其所谓一,贯通上下,应变逢原,故不必其人之可化,不必其治之有立,虽极乱大坏绝灭蠹朽之余,而道固常存,学固常明,不以(孔子)身没而遂隐也”,因此,“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为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叶适之所以将自己的着作取名为《习学记言》,其根本原因也在这里。

叶适还有一段特别重要的话,表现他自命继承道统的理论根据与意向:生于数千载之后,既不及亲见圣人之行事,循其言语动作而可以得其心,与接闻其风声而可以知其人矣,其所以学为圣贤者,独其言在耳。是故孔子录之为经以示后世,其意反覆深切,将使学者因是言而求之,而可以得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心,与知其为人而无疑也。达者知其言也而至于道,不达者不知也,则众人而已矣,今其载于书者皆是也。

显然,叶适以为可以通过“学其(圣人)言”而达其道,即继承圣人的道统。正因为此,叶适对曾以续六经为己任的王通不无恻隐之心:“以续经而病王氏者,举后世皆然也,夫孰知其道之在焉”,“善哉乎王通氏,其知天下之志乎!其有能为天下之心乎!何以知之?以其能续经而知之。”叶适对王通的赞美,实际是他自命道统继承人的心灵写照。

叶适的道统论与他的王道功利说也是有关系的。首先,叶适认为三代圣贤也讲功利,但这种功利是基于王道基础之上的,而后世讲功利则基于申商韩非等人的理论之上。例如,叶适认为周公平武庚之叛的功业是符合王道的:“武庚弗顺可也,四国多方,胡为而迪屡不静乎?以是知纣之存亡为世道之大变矣。周公虽尽心力以行王道,而自是以后,圣人之治终不复作,乃世变之当然,不可不知也。”

换句话说,周公这种符合王道的功业,符合“圣人之治”的要求,也是他继承道统的根据之一,但后世则很少有完全符合王道的功业了。

叶适讨论管仲与诸葛亮两人的功业与王道的关系是十分典型的资料:周衰,圣贤不作,管仲相齐,成匡济之业,《春秋》二百余年载之。

余考次仲事,与王道未有以异,而处士权谋用为首称。诸葛亮治蜀,虽不能复汉,然千岁间炳如丹青。余摭亮所行实用霸政,而论者乃以为几于王道。盖古今之世不同,而人心见识亦随以变也。

三代之下,道远世降,本王心行霸政,以儒道挟权术,为申商韩非而不自知,以(诸葛)亮始末考之,历历可见;所以使其功烈不能究者,皆末俗余论误之也,余故谆谆具之。

这里,叶适虽然将管仲辅齐桓公称霸仍看成“与王道未有以异”

的功业,但明确表示这是“周衰,圣贤不作”的情况下出现的“成匡济之业”,意思是管仲仍不属于圣贤,当然叶适也就不会说管仲有资格继承道统,只承认孔子所品评的“如其仁,如其仁”了。至于诸葛亮,叶适十分明确指出他“实用霸政”,那么也就完全没有资格继承道统了,因此对那种认为诸葛亮“几于王道”观点,叶适表示不能同意的。

叶适之所以“谆谆具之”,是因为功业必须以王道为准,如果功利与王道相悖,那只是申商韩非之类的功利,是不符合王道的,因此也就应该剥夺他们的道统继承权。显然,叶适的功利说是基于王道理想之上的,因此我们称之为王道功利论。

其次,叶适以这种王道功利说来衡量后世史事,以此评判他们是否继承道统。叶适指出,古今人物对功业态度是不同的:

古无力征天下之术,以德而天下自至,则有之矣。卫鞅之后,苏秦张仪,造为从(纵)横,为从者抗秦以自存而已,为衡者虽连诸侯以事秦,然服之而未有以取之也。既而谋诈蜂出,至韩非李斯,卒并山东而取天下,于是论天下始有势,兼天下始有术。秦之亡,谋臣智士抵掌而议,运宇宙如丸泥,张良陈平之徒,竟以空手辅佐其人,而攫取天下无不如志;自后相承,说客处士舍是则不谈。然则王道之亡而人心转易至此,嗟夫甚哉!学者贵自反而已。

古人勤心苦力为民除患致利,迁之善而远其罪,所以成民也,尧舜文武所传以为治也;苟操一致而已,又何难焉!故申商之术命尧禹曰桎梏。战国至秦,既已大败,而后世更为霸、王杂用之说,自以为甚恕矣;至于书传间时得其一若申商之类者,未尝不拊卷嗟惜,以为偶举而必效,当行而无疑也。

这里,叶适指出古人与今人对功业的态度是不同的,古人以“德”来致天下,而不以力征,后人则以申商韩非之术来致功业。因此他指出:“古人于事变之际少干涉,不惟功名之心薄,诚恐雅道(王道)自此而坏,若后世则不然。”叶适曾例说周文王:“文王不改物,始终一道而已,故孔子言‘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此最论王伯(霸)之准的也。学必守统纪,不随世推迁,后学既讹伯为霸,而其道亦因以离。”显然,周文王的德行与功业是无可指责的,而后世既讲霸道,自然也就离开了道统了。这里还须补充,上述引文中,叶适明确表示反对“霸、王杂用”之说,虽未指明何人,但陈亮所持“王霸并用”之说,叶适显然是不能同意的。

叶适以这种观点来讨论其他历史问题,如评论孝文帝迁都并非王道,并以周公相比较:“孝文(帝)都洛最无谓。周公虽有四方朝贡道里均之说,然成周固未尝受迁邑之利,五帝三代何尝有都洛之文?

况王政废兴,岂在都邑。乃汉以后经生相承,夸大其辞耳。孝文自合更为其国开百余年深厚之王业,岂谓一迁洛而本根浮动,坟庙宗族,皆已弃绝,边徼镇戍,单寒无依?向非孝文,便当身见祸乱,然亦竟十余年而国为墟矣。盖好名慕古而不实见国家大计,其害至此。后之学者,又将誉之不已,是以亡为存,以败为成,乌在其言王道也!”叶适在讨论春秋时期史事时也批评过孟子:“狐偃言‘求诸侯莫如勤王’,晋侯辞秦伯,纳襄王,霸业实始于此,与荀劝曹操拒袁绍事意略同。盖诈谋日开,假托日盛,王道遂亡,正孔子所恶,而孟子犹与尧舜汤武同称,盖择义未尽也。”晋侯求霸业造成了“王道遂亡”的结局,自然是破坏了道统,而孟子比作尧舜汤武,即将他也列入道统体系,叶适是不能同意并对孟子提出批评。叶适还批评过欧阳修赞扬汉唐而轻三代的观点,以为欧阳修所说“唐太宗之治能几乎三王”是毫无根据的,因此表示强烈反感,这正是基于他那种王道功利论之上的。

总之,叶适的王道功利论是与他的道统论相辅相成,体现在他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从总体来说,叶适对历史问题的看法确实不是一种向前看的观点,而是一种强烈的回归三代的观点,这正是他的以人心来讨论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而理论色彩则较为逊色。当然,叶适在讨论具体历史问题时,也有着不少闪光的东西,这也是应该肯定的,不过,限于篇幅问题,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创新管理(精装)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创新管理(精装)

    本书阐述了中小学名校的创新管理之路,告诉读者创新是一个学校前进的动力,是一个学校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要学会创新管理。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出凤女

    重生之嫡出凤女

    侯门深重终究躲不过阴谋算计,前世枉死今生定要步步为营,风起云涌事事难。前有太后逼婚,后有渣男绿茶,哎,公主生活不好过。落水危险?我救你!遇到危险?我护你!火寒之毒?我来受!不愿你陪我一路夺嫡艰辛,便换个身份护着你。偏偏身份被发现,公主生气不好受呀!强的不行,装病危。说好的中了火寒之毒呢?说好的就要赴死呢?大骗子,呵呵,娇妻在怀如何敢死,吃干抹净还要骗娶回家,温柔陷阱步步深。前世谋权,今生谋心。万里江山谋为聘。
  • 曾经的错真的很傻

    曾经的错真的很傻

    那些年我们都错了,我不该认识你高穆弦,我不该认识你张乐,不过不认识你们我的一生又不能圆满,我还是很开心遇见了你们,再见了
  • 世界级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世界级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无论是商场,还是政界,都有这些精英们的身影,不论是谁,他们的成功都得益于家庭教育。本书为您精心准备了众多世界级精英的成长故事,向您揭示他们的家庭给予了他们的教育和熏陶,相信阅读此书,一定能让你深感震撼,并在震撼之余,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你的教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 诡眼轮回

    诡眼轮回

    十四岁那年,我的右眼发生变化,看见人们所谓的鬼魂,又遇见我的师傅,自此,我将我发生的事,一一叙述给各位书友。
  • 倾城绝恋:九月,未若初见

    倾城绝恋:九月,未若初见

    初见时。她是误堕这个时空的九月,清雅卓绝,淡然如莲,与她到来的那个季节一样的九月。他是杀伐决断,狠戾而霸气的轩辕之皇,轩辕瑾安。他是年幼沦为质子的亡国皇子,风间遗孤,容貌倾城的天下第一公子,风逸澈。一个对她宠溺无双,迁就至最,却终究霸道爱恨,禁锢她于无上尊宠,做他永世的宠妃。一个却优雅如风,妖孽风情,甘愿用半壁江山换她一朝自由,做他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后。然而一朝得知真相,却不过只因那一席预言,得圣女心者一统天下?再见时,她羽扇纶巾,如莲生沙场。谁说她九月,江山可换?
  • 逐爱

    逐爱

    是夜,有人闯入她的房间,站在她的床前,湿温的气息扑打在她的肌肤上。一切秘密便从此刻开始。他说“爱情就像放风筝,爱的多的那个人就是被放出去的风筝,不知道放风筝的人什么时候会松开双手……”
  • 我爱的男孩,祝你一生安好

    我爱的男孩,祝你一生安好

    很多年后,我回想起,曾经,我爱过一个男孩,那时,恰好他也喜欢我。现在,他从男孩变成男人,退去了年少时的青涩,淡忘了之前的所有,也忘了我们的那场“恋爱”,他有了自己的事业,圆了最初的梦想。现在的我,有了小事业,却一直没忘记那场恋爱。长大之后的我,不求今生今世,和他在一起,只求,我爱的男孩一生安好,哪怕最后站在他身边的那个人不是我,我也不后悔。。
  •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本书以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豆豆”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映射出广大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者从这一年龄段(小学1-2年级)孩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课程学习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小故事,给出具体建议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本书内容简洁、活泼、通俗、易懂,图画精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快乐读本,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起到教学参考作用。
  • 茅山密录之千年活死人

    茅山密录之千年活死人

    本作品内一概地域,事件,宗教信仰纯属虚构,不针对现实生活中任何人和机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古荒舜

    古荒舜

    天大地大,万族林立,英杰尽出,却无人类可立足之地!浩瀚诸天,人如一粒尘埃,卑微至极而弱小难当!一个少年,一个人类!踏入这片天地,坚忍的步伐,一步一步,迈上九霄!他说:“人,与其泯灭于大地,任人践踏。不如逆风而上,凌驾苍穹,傲视天下!”……他道:“所谓天道,你若护不了这片大世,那便收起你的手脚,由我来庇这天地!”……他问:“若我化土为沙,你可愿为我祭酒扫茶?”……这是一个故事!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故事!这是一个少年!一个执著而又漠然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