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3300000017

第17章 农村的改革与发展(1)

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反弹琵琶和加快城市化进程

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曾经说过,“90年代如果经济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小平同志这个积多年经验的预测,中肯深邃,语重心长。对于这个指示,各级领导都铭记在心。全党全国上下都重视农业,都比较认真地抓农业,倾注了很大精力,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现代化过程中,像我们国家这样重视和强调农业。但是,即使这样,我国农业的问题仍然是层出不穷,循环反复,使我们不能不探究这些问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下面我把这些问题择要列出来,再分析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第一,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要加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从1959年第一次提出,已经30多年,而至今农业这个基础仍然比较脆弱。

第二,为什么农业发展老是扭秧歌。少了少了多了多,多了多了少了少,合作化后已经扭过四次了。1989年到1992年连续四年丰收,今年又可能要减产。

第三,为什么我们一贯强调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而农民的利益总是保护不住。1978年到1985年农民、城镇居民收入比由1∶2.4缩小到1∶1.7。但1986年后又逐渐扩大,现在实际已超过1∶2.4的差距。

第四,为什么老喊要减轻农民负担,而实际却年年在加重农民的负担。1977年第一次提出减轻农民负担时,当时农民人均年负担只10多元,而现在农民的实际负担已接近100元了。有些地方实际负担有超过100元的。头税轻,二税重,摊派提留无底洞。

第五,为什么会产生超经济剥夺农民生产成果的白条现象?

近几年中央多次明令禁止打白条,而白条越打越多,1992年达到顶峰。现在又发生绿条现象。

第六,为什么农民呼吁了多年的买难、卖难,总是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而且是隔一段时间,叫喊一阵,此起彼伏,这仅仅是流通不畅的原因吗?

第七,为什么会发生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保护耕地是我国已明确宣布的基本国策。但仅1992年就占用2400万亩。我们目前农民人均耕地只有约1.5亩,这意味着1600万农民丧失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农民拥有耕地的使用经营权,为什么如此容易地被剥夺?

第八,为什么我们人均耕地很少,而近年来却有不少农民抛荒撂荒耕地?

第九,为什么会出现民工潮现象?而且越涌越多,今年春节前后,约有5000万人涌出来,有人预计,今后每年会增加万人。这对交通、公安、民政部门的压力很大。引发很多社会问题,怎么缓解这个问题?

第十,为什么农民要用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买一个农转非的户口。现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了,而下面仍有买卖的。据估算1992年农民买户口的钱,约200亿元。

第十一,为什么扶贫工作进展缓慢?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的扶贫款数亿元,今年报脱贫了,明年又返贫了。

第十二,为什么我们经常强调要共同富裕,而实际是东西差距越来越大,同一地区内,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对这种现象我们怎样评价?

一农业徘徊反复的症结在哪里?

这些问题,长期困扰我们,总想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但总是解决不了,有些一时解决了,不久又反复、重来。综观世界经济发达诸国,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的解决,没有我们如此困难,如此费力,如此反复,如此长久的。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有人说,是对农业还重视不够,是认识问题。我认为有对农业的地位和发展战略方面的认识问题,也有对农业重视不够的问题,但主要不是认识问题。从理论上说,我们早就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理论,十三届八中全会专门做了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总是把农业放在首位来强调,中央和各级领导也是年年讲月月讲农业的重要。还能说我们对农业问题认识不够吗?

有人说,农业问题是投入不足的问题。我认为,有对农业的投入还不够的问题,但主要不是对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农业决定中提出,要把对农业的投入从占基本建设投资10%左右,提高到18%。“六五”以后不仅没有达到18%,连10%也没有保住,而且降到5%以下,这当然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建设,对农业发展不利。但是实行农村改革之后,投入主体和投入机制都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整个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财政体制的改革,完全套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基建投入比例已经不大适应,事实上,经济发达诸国,对农业的投入比例也都没有这么高。

有人说,农业问题是价格问题。我认为确有农产品价格低的问题,久已存在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这几年又有扩大的趋势。

要解决剪刀差和农产品内部价格不合理等问题,但农业发展主要不能靠再提高农业产品价格来推动,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小麦、玉米、食糖、食油、橡胶等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国际市场价格,农业发展靠提价已经没有多少余地了。

有人说,中国的农业问题,是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的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耕地少,资源少,这是基本国情和现实。但是靠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靠现代化的机制,靠市场机制,靠人的积极性,组织得好,使十多亿人民得到充足的农副产品的供给,是可以实现的。远的不说,我国的台湾省人均耕地和资源比大陆要少,但六七十年代台湾还曾经是农产品出口地区。所以农业问题,主要还不是资源不足的问题。

有人说,中国的农业问题,是农民的素质问题,农民多、文化低、素质差,不易接受新技术,因循保守,所以农业上不去。

此话不对,中国农民素以勤劳朴实着称于世,吃苦耐劳,精耕细作,举世鲜有。九亿农民中,蕴藏着众多的人才和智慧,问题是要我们去发掘,去组织去教育,去引导。君不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已经涌现了多少人才,已经创造了多少财富,已经创造了多少举世为之瞩目的新鲜事物,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小城镇,不都是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创造吗?把农业长期徘徊的问题,归到农民本身素质问题上,是没有理由的。

那么问题在哪里?

前述这些原因,我个人过去也曾经是这样认识过的,有些还研究过,写过文章,议论过。但是实践教育了我们。农业徘徊问题的反复出现,使我们不能不考虑更深层次的原因。

今年开春以来,我分别考察了黑龙江省肇东市、深圳的宝安区和山东临沂地区农村。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农村形势很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上述诸多共同性的问题,回京后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我认为目前农村诸多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结构性的矛盾,城乡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体制性的矛盾,目前城乡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结构性的矛盾

由曲折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的分隔管理,居民住城市,农民住农村的结构,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桎梏,是目前农村诸多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症结所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得到了经营耕地的自主权,有了生产积极性,农业增产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农民要致富,只靠1.5亩耕地,是富不了的。按现在的农业生产水平,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种10亩地,甚至更多,但是没有这么多地种。于是出现了“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休闲”的劳动力大量剩余的状况。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办了乡镇企业,容纳了很大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这些地区富裕起来了,但是中部、西部的乡镇企业,起步维艰,进展缓慢。于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向经济发达地区找出路,产生了“民工潮。”城市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劳力,但因为体制上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又限制、阻拦、抗拒这些农村劳动力正式进城,即使进来了也是用户口管理等手段,使之处于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和不稳定状态,于是产生了种种矛盾。

综观经济发达国家发展的过程,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两条:一是工业化;二是城市化。就全国情况而言,工业化发展是好的,特别是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大发展了,可以说实现了农村工业化。但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不理想,落后于农村发展的要求,目前最成问题的是城市化大大落后于工业化。

即使是在发达地区,城市化也严重落后于工业化。因为城市发展滞缓,致使工业化发展受到阻碍,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不起来,就不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而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又保障和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而没有城市化也就不会有现代的工业化。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只能在人均1.5亩地上做文章,大多数农民特别是以农业为主地区的农民收入低下,同城市居民和发达地区农民的差距日益扩大,心理不平衡,加上这些地区的上层建筑的结构和干部数量是同发达地区差不多的,消费需求向发达地区看齐,所以各种集资、摊派都落到农民头上,负担日益加重,干群关系紧张,国家和农民的关系紧张。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城市发展滞缓,至今城市居民只有2亿多人,加上从事乡镇企业的一亿多人。另一边有8亿多人在农村搞农业。城市职工的工资又低,购买力不足,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有限。带动不了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当某一种或几种农产品丰收,又往往出现这些农产品的低水平过剩,国家和地方政府又无充足的财力来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格,造成农产品价格大跌,农民只好削减生产。所以常常就出现某些农产品的大起大落,出现今年多了明年少了的扭秧歌现象。

总之,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的格局已到了该反思、该研究、该解决的时候了!

2.体制性矛盾

目前的城乡管理体制是为维护二元社会结构服务的。农村的管理体制是在五六十年代农业合作化、公社化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58以后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既是集体经济组织,又是基层政权组织。集体经济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公社是一级,大队是一级,生产队(也称小队)是一级。全国8亿农民统统组织在这三级组织里面。1984年实行改革,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名称改了,基本格局未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原来作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村民小组)的经济职能已基本没有了,转移到了村一级。所以现在主要是乡(镇)村两级。行政村既是村民自治组织,同时实际也是集体经济组织。同是集体经济,但差别很大,全国已有数百个产值超亿元的村,但空壳村却有数万个,这些村只有集体土地的发包权。

现在全国还有9亿农民(农业人口)组织在5.5万个乡镇和8万个村级组织里。大约分散居住在345万个自然村里。每人平均拥有约1.5亩耕地的生产经营权(这个份额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多,而越来越少),同时负有向国家纳农业税和向村集体缴纳提留义务。这种格局的好处是人人有田种,绝大多数人有饭吃,这是农村社会基本稳定的基础,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矛盾也日益增多。最大的问题是限制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阻碍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实际上是维护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的组织基础。

总的说来,我国农业所以徘徊反复,以及农村诸多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症结,主要是农业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而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变化,农村的管理体制没有相应的变革,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应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而没有及时转移,作为第二、三产业的载体的城市应该发展而没有发展起来,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落后于工业化的要求,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也可以说是目前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种表现。

二反弹琵琶和推进城市化发展军事上常常有这样成功的战例,某一个军事目标,正面强攻拿不下来,而采取迂回,从侧面,从后面进攻,反而容易攻克。

农业徘徊反复的问题,农村中的诸多问题,久解不决,怎么办呢?也可以采取迂回战术,或者叫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现在的农业问题,主要不在农业本身,不在农村内部。所以要使农业稳定持续地发展,就要着力去发展农村工业,发展第三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着力去发展城市,推进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这不是要更加削弱农业,使农村问题火上加油吗?这不是奇谈怪论吗?不是。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时,发表了着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他指出重工业是建设的重点。但为了要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

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得重工业发展得少些或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方针。为了要使重工业建设得更多些快些,他提出了要加重发展农业轻工业的方针。

30多年后的今天,情况已经起了很大变化。一个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设起来,还建立了一个拥有一亿多职工占工业产值1/3以上的乡镇企业,工业化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但城市化却严重滞后,主要农产品自给自足有余,约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强烈要求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向城区涌来。

同类推荐
  • 西欧见闻与思考

    西欧见闻与思考

    本书介绍了作者到西欧的见闻,同时附有《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加强重点区域公益生态林建设改善陕北自然景观》等。
  • 求真·立论·献策

    求真·立论·献策

    本书收录了《关于加快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并发挥其在长三角作用的调研报告》、《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关于我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流动人口中女职工劳动权益状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的报告》等。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主席工作手册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主席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热门推荐
  • 萌宠神变喵

    萌宠神变喵

    “喵喵喵喵!大家好,我是林翼,一枚集帅气可爱于一体的蓝星小猫咪,也是这一部书的主角~~~”“靠!小爷我才是你的主人,这部书的主角,你竟敢抢我的风头,先不和你计较。”“先清清嗓子,各位读者好,我是林星叶,这只笨猫的主人,兼这部书的男主角,希望~~”“啊——”“死猫,敢咬我,看我怎么收拾你。”(场面太血腥)SO······
  • 英雄的归来

    英雄的归来

    一座古老的大陆,一名性格坚毅的少年,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面对自己亲人的即将逝去和帝国所遭遇的战乱,他该做出何种选择,该何去何从。三年之后,小弟一边打工一边存稿,又将会在江湖上杀出怎样的一片血雨腥风,命运多变,前途忐忑,求支持,求鞭策。
  • 网游之超级都市

    网游之超级都市

    这是一个虚拟度100%的网游。这里可以惩恶扬善,这里可以称霸三国,这里也可以拯救人类,这是一个屌丝重生得到金手指后,在网游中建立全新超级都市收获幸福的故事
  • 末日狂暴和尚

    末日狂暴和尚

    末日最强和尚,手撕妖魔,无限升级。童子功天下无敌!用一颗感恩的心,拯救全世界。
  • 行走于阳光之下

    行走于阳光之下

    行走于阳光之下,穿梭于黑暗之中。魂有三变,一现于世,二变于智,三化为魔。
  • 花开荼蘼缘未央

    花开荼蘼缘未央

    “当初你救了我,如今我这条命都是你的。”“你知道我向来看不上你的命,而我想要的,你却从未能给我。”人人尊她为荼蘼上仙,风光无限,她却从不在乎这些许,想要守护的却总离她而去,想要抓住的却消逝的极快。喜欢上不该喜欢的人是种什么感受?那般的痛彻心扉却无人诉说。若有一日能再与他相遇,她必要告诉他:荼蘼之花,性情冷矣。若汝遇吾,赐吾荼蘼。花开荼蘼,一切到了尽头,还要怎样往下走...
  • 灭运图录

    灭运图录

    修真,去假存真,照见本性。能达到这点的,则被称为“真人”,他们成就元神,超脱生死。灭运图录,灭运道种?一个偶得上古仙法的穿越客在这诸天万界、亿兆大千世界的修炼故事。群号:一群:二一三九三三零四八(已满)二群:一四零零三三九六零
  • 墨少追妻路茫茫

    墨少追妻路茫茫

    “如果早点知道是我,那么你会不会为我不顾一切!如果你早点发现我对你的爱,那么我们也不会如此!如果你对我的信任再多些,那么我也不会这么的死心!墨炎!如果可以重来,那么我希望永远不要遇见你!”某男卖萌道:“老婆~那么多的如果哪来的!被窝都冷了快点就寝吧!”某女一脸黑线“墨炎!!再拆我台!就睡阳台去!”腹黑对腹黑火花擦不停=_=~
  • 大唐第五王

    大唐第五王

    李二陛下嘴角抽了抽,这小子真是不当自己是外人呀……
  • 斩天屠神

    斩天屠神

    大千世界,万族林立,无数位面,百族争雄!这里以武为尊,优胜劣汰,弱者任人宰割,强者一气动山河!少年身怀佛心、妖骨、仙脉、神筋、重瞳天魇之眼、混沌太古之血、神魔不死之体、洪荒宙外之魂,踏上武道巅峰,问鼎苍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大任,诛魔灭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