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3300000045

第45章 农村现代化道路(11)

第四,1978年前,农民阶层在经济上是非常平均的,可以说很难分出什么阶层。但在政治上却是有阶级区分的,而且阶级阵线分明,每个人的家庭都是有阶级成分的。在1978年前,无论升学、参军、参加工作,招工,出任干部以及各种原因登记履历表时,都有一栏要填写,叫做家庭出身。这个家庭出身,就是在你家土地改革时,被划定的成分。

划定阶级身份,这是土地改革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划定了阶级,就决定了对这个家的土地和财产的处置政策,如是地主,则被没收全部土地及财产,如是富农,则被征收一部分土地,中农则基本不动,贫雇农则分进土地。当时国家的农村政策是“依靠贫农,巩固地团结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

但在以后的农村工作中,因为全国都执行了以阶级为纲的路线,在农村的历次运动和工作中,上述阶级路线,一直执行到改革开放以前。在合作化,公社化中,选任干部,一般都要选拔贫农,雇农出身的干部,在合作化运动中又从中农中划出了个下中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农阶层,也成了依靠对象,所以后来在四清运动中就明确提出要依靠贫下中农。中农是团结象,富裕中农则被认为有资本主义倾向,政治上受到歧视,一般不能当干部。在合作化初期,地主、富农入社开始只能当候补社员。

从土地改革到1978年,前后28年,(老区超过30年)中国农村就实行了这样一条政治上很不平等的阶级路线。土改时规定,地主分子被没收土地后,分得一份相当于平均数的土地,参加劳动、自食其力,三年后可以改变身份。实际上,这条政策,1978年以前一直没有实行。不仅地主富农分子本人的阶级身份没有改变,还殃及子女,被称为地富子女,被打入另册,无论在参军、升学、招工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和歧视。

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社会内部分两类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矛盾;一类是敌我矛盾。在农村,把贫农、下中农、中农、富裕中农、与小土地出租者及其子女列为人民内部。而把地主、富农分子则列为阶级敌人,后来又把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下放农村的右派分子也视为阶级敌人。

政治上剥夺了他们一切权利,连选举权也是没有的,在政治运动中受到批判斗争和各种打击。只能老老实实的劳动,不许乱说乱动。好在人民公社内部,还是准许参加集体劳动,也参加记工分,分得一份基本的生活资料。因为多数生产队能分配的实物和现金实在太少,所以,这些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在经济上同贫下中农的差别也是很小的。

第五,在人民公社内部,干部和社员是有差别的。干部可以说是管理阶层,社员可以说是劳动者阶层。但多数干部和社员可以互相转化的,干部是从社员中选拔出来的,有些干部当一年或当几年后又回去当社员了。

人民公社的干部分两类:一类是脱产干部,他们非农业户口,吃商品粮,属国家干部编制,有干部级别,由政府财政发工资,多数不是本县本公社人,由政府党委派遣调来的。他们是本公社的公社党委书记、社长、武装部长、农林助理、文教助理、公安特派员,等等,主持全公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工作,是各方面的领导者,决策者。这类干部很少,一个公社只20多人。另一类是不脱产干部,这是大量的。他们同农民社员一样是农业户口,没有商品粮,都是从社员中选拔出来的。在公社机关里,他们是各办公室的办事员,有的担任秘书等。视公社大小,有十多人,也有几十人的。在生产大队一级,有支部书记、大队长、副大队长、会计、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等等,一个大队有7~8个人到10多个人。支部书记、大队长由公社党委指定、任命,其余的干部由由本大队党支部决定。

在生产队,有队长一人、副队长若干名,会计、计工员,保管员,等等,一个100~200人的生产队,有干部5~6人到7~人。为主的是队长和会计2人。队长由大队党支部指定。

不脱产干部本身是社员,同农民身份是一样的。他们在名义上也要参加集体劳动,也靠挣工分,分得口粮和现金。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面前,他们也同社员一样的,是集体经济的一个成员。但他们一旦当了支部书记,当了生产队长,就是这个大队或这个生产队的集体经济的管理者,经营者,就拥有了很大的权力,可以调配、支配、处理本大队、本队的土地、牛马、农机具、水利设施等资源,以致有调配劳动力的权力。

在人民公社条例和文件规定上,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不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的工分,实物、现金所得,同生产队的中等劳力相同或一般取平均所得。从人民公社几十年的历史看,无论是公社的不脱产干部还是生产大队、生产队干部,在经济上同当地的社员差别是很小的,几乎没有因为当干部而先富起来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解放初期,党风民风社会风气都比较好,干部都能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也因为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多年中,不断整风整社,政治运动不断,反“五风”,“四清”

运动,“文化大革命”、整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都是主要针对干部的,对干部管得严,干部稍有毛病、问题,轻则检讨、受批判,重则撤职,甚至有法办的。干部撤换得比较多,很少有几十年一直当主要干部的。干部下台了,也就同社员一样了。当然,从另一个侧面看,这样大规模的一个集体经济织织,领导管理决策层长期不稳定,干部像走马灯似的换,管理、决策经验积累不起来,这也是集体经济普遍都搞不好的一个原因。像江苏江阴华西大队支部书记吴仁宝,北京窦店村支部书记仉振亮、河南新乡刘庄支部书记史来贺等干部一直工作到现在,那确是凤毛麟角,是万里挑一的仅存硕果。就全国看,在公社化时期农村干部在农民中的比重,大约占农民总数的5%~6%。

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在农村内部铸就了一个经济上平均、政治上以身份为阶级划分标准的社会结构,而在城乡之间建起了一道歧视农村和农民的制度鸿沟,阻滞了中国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50年代初期,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步进行的,还比较正常。1952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9%,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2.5%。195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发展加快,从1952~1958年,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8%,到1958年,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37%。同期,每年有数百万农民到城市就业。1952年市镇总人口为万人,到1958年市镇人口为1072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2%。市镇人口每年增加593万人,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个百分点。但是到1958年,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推出了城乡分治的户口管理制度,把居民分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也就是这个文件,提出了要限制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盲流”

这个词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前面说过,1959年以后,粮食连续两年大幅减产,我国陷入三年经济困难。为了应付和度过这个困难,在城市实行严格的粮食定量供应制度,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从此就通行起来。与此同时,国家在各地实行十分严格的限制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制度,那时国家给各地方政府的“农转非”指标,每年只占本地区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点五。这本来是应对暂时经济困难的不得已的临时性措施,但后来因为不久就爆发“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严格限制“农转非”的做法,一直沿用了下来。直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8.2%,农业总产值占28.1%,当年全国总人口达到万人,而城市人口只有17245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了。

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治的户口制度以后,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就分开发展了。一方面农村大量的粮食、工业原料与其他农产品运进城市,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也转到城市,支持城市的工业建设;而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农业人口、却被户口制度严格阻挡在城镇之外。1958年,我国有农民55273万人,进行了20年工业化建设,到1978年,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已占主导地位的国民经济体系,而农民反而增加到79901万人。20年间农民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24228万人,每年增加1231万农民。这在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历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的。

从50年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后,到1978年,20多年的时间,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对城市对居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村对农民实行的是另一种政策,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在经济层面,城市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还有少量的城市大集体所有制(指1978年及以前),农村则实行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干部、职员实行工资制,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工人实行八级工资制,按月发工资;农民则实行工分制,年终按工分分实物和一点现金。对城市居民,平价供应粮食、油、副食品和棉布、燃料等,还提供低房租的住房;对农民除了发给布票外,没有任何供应,住房也要自己造。

在社会层面,城市居民、干部和职工都有较好的社会保障,老了有退休金,病了有公费医疗,农民则要靠子女养老,几乎没有什么社会保障,只参加合作医疗。在就业方面,政府在80年代前对城市劳力都包揽下来安排工作,农民在农村有田耕就算自然就业。国家的劳动部只管城市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至今也不管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在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方面,城市居民之子女,在公办学校就业,只交少量学杂费;农民子女在农村上学,校舍设施要集体集资建设、购置,教员多数是民办教师(也是农民)。城市的道路、电力设施自来水都由政府出资建设,供居民共享。农村的道路要本村本队修,电力和自来水等公用设施都由集体向农民集资建设。

“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实行了20多年,时间长了,城乡各自发展,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城乡之间已形成了鸿沟,实际形成了两个社会。最后连城乡青年通婚都成了问题。城市居民中的男性,各方面条件差一些的,在城市找不到老婆,就降格到农村找,但结婚后,妻子不能随丈夫进城,形成两地分居。而且户籍制还规定,子女要随母亲申报户口,所以还是农民。长期实行“一国两策”的结果,形成居民的孩子永远是居民,农民的子女永远是农民。

四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社会结构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改革是从在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后来称之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真正突破的。

1978年秋天安徽开始包产到户试点,到1983年底,全国农村589万个基本核算单位,已有99.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冬,全国65000多个人民公社,改建成了92000多个乡(镇)人民政府和92.64万个村民委员会。至此,办了25年的人民公社就寿终正寝了。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散人民公社,对农民无异是获得了又一次解放。第一,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使农民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第二,农民获得了可以自由选择职业的自主权,可以自主流动,可以从事农业,也可以从事其他产业(以前只能在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集体劳动)。第三,农民获得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从此,农民(也就是上述几乎无差别的社员)就开始分化了,但是由于把城乡分割成二元社会结构的户籍制度还没有改革,农民不能自由迁徙。所以这些年亿多农民的分化总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烙印,同市场经济国家的农民分化不同。

1989年,我在《重新认识农民问题》一文中,根据当时农民已经发生分化的状况作过一个分析,认为农民阶级已分化为八个阶层。

1.农业劳动者阶层他们承包集体耕地,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劳动,全部或大部分依靠农业取得收入作为生活来源。目前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主体劳动者。这一阶层大体可分成四部分:农业专业户或承包大户。比较富裕的农业劳动者。温饱型农业劳动者。贫困农户。

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史料汇编》,第1390页。

2.农民工阶层常年或大部分时间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但户籍在农村,有承包田,身份还是农民。不享受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不享受公费医疗等劳保待遇。这一阶层大体分为两类:离土离乡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的厂矿、机关、商业、服务行业劳动。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他们在本乡本村的乡镇企业或在附近城镇的工厂、商店、机关劳动,住在农村的家里。

农民工的人数仅次于农业劳动者。据1987年统计,全国有乡镇企业职工8776万人,除少数经理、厂长等管理人员外都是农民工。其中离土离乡的约有2000万人。

3.雇工阶层这是现阶段农村的工人阶级,他们受雇于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雇于资本家的工人不同,他们在农村拥有足以谋生的承包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他们愿意受雇于私人,主要是因为收入比种田高。据统计,1987年受雇于私营企业的雇工有360万人,加上受雇于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全国雇工约有700万~800万人。

4.农民知识分子阶层在农村从事教育、科技、医药、文化、艺术等智力型职业的知识分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非农业户口。属于国家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干部和职工。另一类是农业户口,其身份是农民。如民办教师、乡村医生、农民技术员和乡文化馆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等等。据统计,1988年从事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农民知识分子有309.3万人,从事卫生、福利事业的有129.1万人,从事农村科学技术事业的有171万人。

同类推荐
  • 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此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相应,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例,其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技术、信息、服务等产业,而不是依赖于农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版权、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成了重要的财产形式,体现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了重要的社会财富。同时,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体现知识产权产品的复制极为简单快捷,而且成本很低。因此,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防止他人偷窃自己的财富,就成了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 皇权祸国

    皇权祸国

    尽管皇帝制度十分荒唐,十分无理,但它在中华大地上盘踞日久,已经成为大家头脑中难于清除的千年病毒。天下一乱,就会有各式各样的人做起“皇帝梦”来。有识之士做“皇帝梦”,是希望夺得大权施展抱负,救国救民;亡命之徒做“皇帝梦”,是希望获取私利、子女玉帛,荣华富贵。因此这个“皇帝梦”就为雅俗所共赏。更有些伪君子,野心家,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功名事业,心里想的是子女玉帛,流风所及,做“皇帝梦”者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1912年清帝退位之后,皇帝之名是没有了,但是皇帝之实──皇帝思想、皇帝作风──却长期徘徊在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威胁着我们的心灵。
  •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如何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观辩证统一,使改革开放的实践效果与改革主体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这是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深入进行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化、体系化建设,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本书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认识的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政策的渊源等内容。
  • 主体维度论:浙江党建实证研究

    主体维度论:浙江党建实证研究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热门推荐
  • 重生闪耀星途

    重生闪耀星途

    她为他耗尽一切青春,从美国顶级戏剧学院的绝优生,变成一个四处奔波默默无闻的女友小助手。当他真正上位换来的却是他对她无情抛弃。当她绝望时,上帝给了她机会。她回来成为圈里的黑马,阴谋暗算,是她带来加倍的奉还,她说过,她定会亲手把他用谎言编织的网破开。他,娱乐圈里的王牌明星。她的前辈。本着讨厌的心和她相处,因为不知道何时她的一举一动已经牵连起他的心紧紧的拽着。看她一步步从底靠自己的毅力到与自己并肩。他扪心自问真的是冷血到没有心的么?他是同他一样级别的明星,温柔从来只对她一人。他知名形象设计师,冷石头却唯一让她感受温度。他陪伴她一生,即使。。他们始终未曾爱。四个人的爱,她迷茫不知所措,她终究选择了谁?
  • 原来我也会放不下

    原来我也会放不下

    在一节车厢里,靠窗面对而坐的两人,一个淡然如水,一个孤傲如冰。那么问题来了:当冰遇到水,究竟是冰融还是水凝?
  • A First Family of Tasajara

    A First Family of Tasaja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醒人散大明星追爱记

    梦醒人散大明星追爱记

    一个人,一场梦,人醒梦散一个人,一场梦,梦醒人散如果,只是一场梦,我永远都不想醒来。——梦——醒——人——散——“今生相错,来世,我一定会找到你。早一步,我就等你,绝对不会晚一步。之后,我们永远在一起……”他闭上眼。“那么,以恒,我今生等你,好吗?”她的泪滴在他的眉心。本作品与《爱你许下永恒》均为一人所写
  • 你好,2006

    你好,2006

    十年坎坷,误入歧途的的王平意外回到了十年前,2006年。这一次,他不再逃避。校园阴谋,父亲死亡前的讯息……一切,一切,总要找回真相。你好,2006!你好,尊严和人生!
  • 龙鲨

    龙鲨

    一场大战,让他消失两年。两年后他重新回归。获古血,养神兽,造异火。一个有元素创造的世界,他将主宰这个世界,把所有阻碍他变强的人一一打败!欢迎大家来捧场!
  • 穿越之外挂少年

    穿越之外挂少年

    杨寻本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求职生,却因为一场奇葩的面试而穿越到一个未知的界中并且成为了某女派的圣女……哦不,是男圣女……于是他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作为本派里的唯一男弟子整天面对一群粉嫩妹子自己究竟是要做个“万花丛中过而片叶不沾衣”的好师兄呢?还是做个“杨师兄过处寸草不生”的种马男呢?“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大致分为炼体,凝气,炼魂,神海,生死,破虚,问道,神境。”老板淡定地说。“不过你也不必对境界这种东西抱有太大的希望。既然这个世界连神都能有,那还有什么奇葩的事情是不能发生的呢?”“所以你是想说这世界存在着一群突然就能开一个或好几个挂然后越好几级挑战的人咯?”老板淡定地点了点头。杨寻“……”
  • 青风随笔录

    青风随笔录

    青春年少的我们总喜欢做过来人认为是错误的事,而我们却依旧不听长辈们的劝告。虽然知道这将会是一个苦海无涯的决定,但是我们仍然不回头是岸的继续走自己选择的路。这不是我们任性,是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甘心。青春没有对与错,只有经历了就不会后悔。
  • 朕的男神

    朕的男神

    只是因为在厕所外多偷窥了男神一眼,燕大毕业生宋天瑶就稀里糊涂地穿越到一个女尊男卑的玉月国于是乎,这个国家最优秀的男人开始齐齐登场,什么富家公子、军医美男、土匪帅哥、敌国男宠、神仙哥哥、王后欧巴、镇国男妃……宋天瑶:“人家真的是个纯情小女生啦”某寡夫:“呸!臭不要脸的玩意儿。关门,放狗!”哎,看来‘以天下美男为夫’的愿望终究是行不通啊,宋天瑶这笔感情债,还得慢慢还……男神不死,风流不止;极乐在哪里,三娘就在哪里……
  • 不良王妃

    不良王妃

    她说,我这人讲理,没理的时候不辩解,而有理的时候,我可是会得理不让人的。她说,你说我有些小聪明,其实我唯一的聪明之处就是会装糊涂。西风烈。骑在马背上的她青丝飞扬,眼神淡然地看向他。他与她遥遥相望,汹涌而来的心痛和悔恨几乎将他淹没,他想要拦她,可是却手足僵硬,动不了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