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3500000010

第10章 墨子的正义思想(2)

天对天下之人无差别地给予爱,说明在天的眼中,天下之人是平等的。天意,是人们在道德上平等的根据所在。也同时说明,爱人利人是上顺天意的。但爱人利人并没有忽视我自身。我把自己消融在天下人之中,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自己,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超越了自己,完成了自己。我超越了自我,因而成了真正的自我。因为我也是人,既然爱人,自己也就在所爱之中,因此,“爱人”内在地已包含有自爱。“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爱加于己。伦列之爱己,爱人也。”(《大取》)所谓“伦列”,墨子说,“义可厚,厚之;义可薄,薄之,谓伦列”(《大取》)伦列之爱己,是根据义的要求来进行的,此时,爱己犹爱人。爱己并非必然不义,只要它与爱人内在地统一起来,成为“伦列之爱己”,也是义而不是不义。我在所爱之中,但我不是在所爱之中居于优先地位的,这就是墨子所肯定的爱己,与儒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墨子看来,“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小取》)这是从积极方面说,只有爱及于天下所有之人(当然包括我自己),才算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小取》)从消极方面来说,只要一人不被爱,就算不上爱人。这样,儒家的由近及远的爱人路线在墨子看来不能说是爱人,而那种纯粹无我的爱人路线在墨子看来同样不能说是爱人。我,作为爱人的主体,在我的所爱中不彰显,但却是坚实地存在的。因为在兼爱中,我现实地处在他人的所爱之中。兼爱,并不要求政治上、经济上的完全平等(《尚贤》),但它要求一种平等待人的态度,“均分、赏贤、罚暴、勿有亲戚兄弟之所阿,即此文]武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武取法焉。”(《兼爱下》)以义行,以义止,它确立了人们之间感情与行为的相互交流的基本准则;严格按照这条准则行事,自然而然便达到了“兼相爱交互利”原则的第三个规定:对等互报。这里,“对等”不是量上的,而是质上的。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人;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兼爱中》)每一个道德行为必会受到相同性质的另一道德行为作为回报。这是人之常情,并非墨子对人们利己之心的一种妥协,而是为“兼相爱交互利”找到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天意最终落实于人情之上。墨子的“兼相爱交互利”原则在当时固然迂阔难行,但它绝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它的根据便是人情,人有自保的本能,欲生憎死,“欲福禄而恶祸崇”,一人一义,但同时又是重情重报的,“无言而不雠,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报”的心理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心理,正是它,构成了人与人沟通的心理桥梁,构成了道德的根本心理机制之一。墨子诉诸于这种“报”的心理,劝人为善,大抵也没有什么过错。儒家、法家连同现代的道德教育也都诉诸“报”的心理。这不是对人们利己心的妥协,而是在承认人们的利己之心的前提下寻找超越人们利己之心的那种心理机制。但儒家偏重于自然之爱这种血亲心理,而墨子则诉诸于人们知恩图报的感激心理。从根本上讲,血亲心理是由外向内的,重点在护、团、结;而感激心理是由内向外的,重心在施、联、照。在人类心理发展的自然次序上,血亲心理在时间上先于感激心理,因而比感激心理更为基础;但感激心理在层次上高于血亲心理,因而比血亲心理更要卓越。因此,墨子比孔子更能超越自我,完成自我,墨者的人格要比儒者的人格为高。

(三)如何使众多的“义”达到真正的义?

墨子认为,“一人一义”之时,也即“没有刑政之时”(《尚同上》)。一人一义,致使天下乱;而之所以出现一人一义这种情况,却是由于“无政长”。“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尚同上》)没有政长,也就没有权威的存在,社会呈现一盘散沙之状。

权威的的作用,就在壹同天下之义。而能够作为众人权威的人,在墨子看来,只能是贤者。贤者则天之意,法天而立刑政。只有依靠刑政和贤者,才能壹众人之义,而达到正义。

墨子认为,正义,关键在“壹”而不在“宜”。若讲“宜”,一人一义,可谓宜于一人,但不宜于他人;而对每个人都“宜”的准则,除了“壹”、“同”,是不存在的。对每个人都讲“宜”,未免会陷进相对主义的泥潭,天下之乱,正在于此。即使不是对每人都有一“宜”,那么,也只有将人划分为等级,对每一个等级都各有其宜,这又陷入了等级正义的陷阱,正是墨家所极力反对的儒家的主张。而在墨子看来,“天小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长幼贵贱,皆天之臣也”(《法仪》),国无大小,都是天之一邑,是平等的;人无长幼贵贱,均为天之臣,他们也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赋予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呢?所以,墨子是极力反对将“义”释]为“宜”的,因为正是这种有等级、有差别的“宜”造成了“别”,造成了分,使社会陷入混乱。当然,这里的“别”是对人区别对待的“别”,不是“亏人自利的“别”。“壹”与“宜”是不同的,“壹”是无差别的,对一切人都是以同一个标准要求的;而“宜”则是有差别、有等级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内在地蕴涵着不平等。这是墨子的正义观与孔子的正义观的根本差别之一。如果说,义的形式原则在儒家是“宜”,在墨家那里就是“壹”。

“壹”就是“同一”、统一,确定一个唯一的、真正的义作为标准,来统一那众多的“义”。这要采用政治的、经济的手段来达到,仅靠修身是不够的。

要一同天下之义,首先要知道真正的义是什么,源于何处。对于真正的义,前面已经讲过,即“兼相爱交互利”。在墨子看来,真正的义源自何处呢?答案是:它来自天,来自天意。

正义,首先是为政之义。治天下,要有法所变,否则不若百工。

治天下,“奚以为治法?”(《法仪》)。法其父母、法其学、法其君皆为不可,因为父母、学、君三者均仁者寡,法此三者,是法不仁,“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法仪》)。只有天,可为治法。因为“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法仪》)。从墨子的理论上讲,人之所以一人一义,各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是由于人各有其私;要消除一人一义之乱,就必须确立一个无私的偶像作为标准,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父母、学、君,三者均为人,都各有其私,若以其中一者为治法,则是以私去私,若以火救火,其谬大矣。人之中,是没有可以为治法的;只有天是无私的,对人是博爱厚施的,因而,只有天才能作为“义”的形而上之根据,作为真正的义的载体。天与人,在墨子那里,是严格分立的。天法是最高的法,人法禀承天法,只有体现天法的人法才是治国之法。自然法与人为法之分,也初露端倪。

但天法要实现于人间,是需要中介的。这个中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体察天意;二、顺从天志;三、知人之情,察人之路。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只有贤者。天高高在上,以降祥与不祥来表明自己对人行为的态度。贤者知天之意,为民立政,确立一条用人的根本原则:

“列德尚贤”,“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尚贤》)它利用人情之欲富贵、欲亲近君长的心理,督人为善,励人走上正途。尚贤,是为政的首义(第一要义)。但尚贤不是为政的目的,而是为政的手段,以尚贤为手段而行一同天下之义的目的。

壹同天下之义,就是在形式上使众多的义得到统一,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使众人同心求义,同心则同德。这并没有改变义的内容:

利。一人一义,义的内容是利,但由于各逐其利,光冲突而缺少合作,终乱天下,使人人都不能很好地得利。壹同天下之义,是求同去异,保留各人之义的内容,而改变义的指向,从而使各个人的义的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从单独考虑自己的利的独羸原则,变成同时考虑众多人的利的双羸、多羸原则,合作的观念在其中牢固地建立起来。这正是发展经济、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个人的正常需要的最佳途径,为任何想求得生产力发展所应当考虑的。

壹同天下之义,最终目的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只有达到这个目的,才算实现真正的义。为此,墨子在经济上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等具体措施,其总的要求是:“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非乐上》)利与不利人,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根本标准。这种思想,是很有启发性的,它有助于消除某些不必要的争论。既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有利于人民的就做,不利于人民的就不当作。为官者心中应当时时记住这一准则。对于征收费用和支出费用,墨子的观点是,“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强弗为”(《节用中》),颇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意味,不加民利的支出是无效的支出,圣王是不做这无效的支出的。

(四)“义”的层次

墨子既释]“义”为“壹”、“正”,又释]“义”为“利”,这说明在墨子的思想中,义不是一个混沌物,而是一个有层次的概念。

在墨子的思想中,“义”的层次是这样的:一、天义。天义是最高的义,它出自天,重在兼在爱。二、政义。它是圣王之法,强调功,尚贤,重宜。政义,是官中之义。墨子曰:“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亲土》)这强调为官必须有功,必须能胜其任;墨子心目中的政府是一个讲究效能的政府,礼节倒在其次。又“列德而尚贤,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于事,断予之令”(《尚贤上》),贤者既然多劳,就应多得。这大抵是宋代高官厚禄思想的滥觞了,但它又能有效地防止腐败,使官员不至于为生活所迫而贪污腐化。但尚贤,也须发挥个人所长,要讲究“宜”,即“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耕柱》)。

墨子并非不讲义之“宜”,但这“宜”是根据能力、专长,而不是依据身份、血缘亲疏来定。这是墨子之“宜”与孔子之“宜”的根本差别。

三、民义。民义,重在壹,在服从君长,“尚同乎其上”,“凡闻见善者,必以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己有善则傍(访)荐之,上有过则规谏之”(《尚同中》)。民之义,是官民关系之义。四、利义。无论是天义、政义、民义,都离不开一个“利”字。对于“利”本身,也有个义的问题,即利之义。利之义,在兴利除害,在“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总之,求最大的利。五、自义。即修身之义,要做到“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修身》),“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不利则止”(《非儒下》)。义,从天义开始,经政义、民义、利义,最后落脚于身义。这便是墨子的义的层次结构。

(五)评论

墨子的正义思想并不象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似乎只是将义与利完全划了等号。墨子早年受业于儒,后来才自创墨学,而与儒家相对抗。他的正义思想脱胎地儒家,但又与儒家相抗衡,在某种程度上,是优于儒家的正义思想的。

墨子的正义思想与孔子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民重情。以民为本,是孔墨的共同特点,但民在墨子这里要比孔子那里更为根本。在孔子那里,民只是工具,须愚而使之;在墨子这里,民是目的,须智而利之。将民本思想贯彻到底,是墨子正义思想的根本特征。这对当今社会有巨大的借鉴之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人民的公仆,不正是以将民为本思想贯彻到底落到实处的表现吗?不正是墨家“摩顶放踵而利天下,为之”的精神的现代诠释]吗?

墨子重情,但重视的是真实的、现实的情——带有利益考虑的情,而不是纯粹的情。孔子重情,但重视的是亲情,伦常之情,带来等级考虑的情,同样也不是纯粹的情。带有利益考虑的情,以爱开头,以功、益收场,因而重视人的能力,尚贤;带有等级考虑的情,以爱开头,以名、分收场,因而重视人的身份,尚贵。所以,墨子以贤为贵,尚贤尊贤;孔子以官为贵,尊贵尊贤。贤的地位,在墨子眼中居于首位,在孔子眼中须居贵之后。尚贤则重能利重同,尚贵则重官重名重宜。

墨子的正义思想属平民思想,而孔子的正义思想属贵族思想,二者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其优劣自不待言。

墨子也讲“宜”,但以能力为“宜”的根据;而孔子讲“宜”,却以名分为根据。所以,墨子真正主张选贤使能,而孔子讲究论资排辈。

墨子的主张在现代看来,是非常合理的,这里他那个时代平民的理想,但这理想似乎太超前了,被认作是“无君无父”,大逆大道;但它却不是空想。

有人认为,墨子是一个平均主义者,这大抵上是一种误解。墨子讲“壹”,只是要“壹同天下之义”,并没有要均分财富的意思。他的尚贤之具体措施中就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但墨子把人看做逐利之人,颇似现代的“经济人”假设,只看到人的物质需求,没有看到人的精神需要,因而将一切人都无差别地看待,颇有简单化的倾向和不足,这反映了墨子作为一个平民思想家的局限性、狭隘性和短视性。

但总的说来,墨子的正义思想太理想了也太超前了,因而其不敌儒家,也是时势所然。但作为一种理想,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今天,这种理想方有实现的可能。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读错的字、说错的话分门别类地罗列出来。读者朋友们既可以在闲暇时集中阅读,也可以在出现疑问的时候进行查阅。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每位父母身上都蕴藏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轨迹,化解孩子成长危机。全书通过对高中生一些心理疾病着手分析,同时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得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全书凝结成36条宝贵的教育智慧,帮助高中生父母更好地认识根源,解决实际问题。改写高中生的命运轨迹,化解高中生的成长危机。本书从高中生心理疾病的日常表现入手,帮助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们认清这些现象的根源,提供调整和改变的方法。在叙述中融入了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有很强的说服力。
  • 常用词语600条

    常用词语600条

    本书是一本集合多元化词语的语文书籍,书中所收录的词条,涵盖日常用语、时尚语言、翻译词语、俗语、成语、称谓以及古诗词名句等,是一部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必备的工具书。本书除与同类书籍所具有的共性外,还有以下几个性特点。一、本书在收录词语时,注重其普遍性、趣味性、实用性,并详细考证每一词条的原义、出处、发展过程及现今如何引用,在寻根溯源,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作出正确而详尽的叙述,使读者在增长知识、广博见闻的同时,得到求知的乐趣。二、本书词条在考证过程中,若发现常见的解释有错讹不当的,即妥为订正,还其本来面目。对个别词条其说法来源不只一种,难以或尚无定伦者,本书力求慎重,均将各家说法列出,供读者多方参考。
热门推荐
  • 天眼

    天眼

    楚南本是一位率性冲动的差等自卑生,一次无心的帮助,让他拥有了神奇的天眼,通过吸收各种玉石的灵气,天眼法力的提升,他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越来越大,透视、读心术,催眠术,。。。,刮彩票,鉴宝,赌石,赌博,看病,破案,探矿藏,游刃有余,最终炼成真正的天眼。
  • 将门贵女

    将门贵女

    她是一代名将府贵女,为躲二娘逼婚逃婚入宫,只想默默无闻,却遭妒忌、陷害、逼婚,秀女宠妃王爷轮番上阵,她能忍不代表任人宰割!将门虎女岂能容忍欺辱?华丽转身,展现炫丽锋芒,她武功高强、足智多谋、外柔内钢,一夜扬名,还惹了桃花朵朵。
  • 魔法少女抚子

    魔法少女抚子

    巨大的魔法,突如而来,带来只有伤痛。不,一定要阻止,魔法少女抚子,开始了!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德莱塞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德莱塞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凝月传

    凝月传

    她代替她家小姐去选妃,忽然半路遇难,一个来自21世纪的灵魂穿越到她身上来了。看她勾心斗角,怎样步步为赢的
  • 破译女性情感密码(拯救情感)

    破译女性情感密码(拯救情感)

    心中的空虚感以及想填满它的心理,会在我们的生命中产生一种不易发觉的目标—一于是我们成为一个追寻者或逃避者。不管我们为其找出任何理由,情人有着如糖尿病般巨大的威力,浸润人们心中的空虚,足以破坏亲密的家庭、破坏人的自信、甚至连继续活下去的意志也会消失殆尽。为什么在现代社会婚外情人现象如此惊人的盛行,冲破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禁锢,侵蚀一个个家庭,原因有很多种。
  • 我愿有你,别无他求

    我愿有你,别无他求

    我愿有你,别无他求。刻薄的嘴,温柔的心。
  • 妃要在上:王爷乖乖宠

    妃要在上:王爷乖乖宠

    “这位爷,看你似乎中了药,解吗?一次998!”说完,柳叶直接扒了人裤子,手中绣花针手起针落,扎进他的穴位,只见他裆部那物萎下,“怎么样,我厉害吧?这么快就焉了。”话音刚落,那物又迅速膨起,他一个翻身将她压在身下,“换个法子解,爷给你双倍的价!”她在21世纪是个小小外科医生,穿越过来却每日斗姨娘虐人渣,一路树敌不少,人不怕,王爷说了,她负责生娃虐渣,爷负责耕耘收场。可是王爷,你都半身不遂了还那么卖力耕耘,也不怕被人看出破绽嘛?
  • 西游驸马传

    西游驸马传

    莫名其妙的就成了《西游记》中大名鼎鼎的九头驸马,在太上老君神鬼莫测的算计下驸马爷毫无办法。封神的目的是兴盛道教,创立佛教,那西游的目的又是什么?仅仅是“养狼战术”,使道教的兴盛更进一步么?老君化身为如来,创立佛教的目的又是什么?只是为了做两教的教主吗?初涉西游的驸马爷能否在老君的算计下逃脱升天?能否和万圣宫主永结同心、白头偕老?一切尽在《西游驸马传》!非礼勿胖保证,这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仙侠世界,这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洪荒封神!新人难,在此推荐山川三《异界之魔械师》行二《至圣红云》
  • 海贼王之乐天的尼禄

    海贼王之乐天的尼禄

    当mage的迷宫出现在海贼世界,当响雷果实加上魔神巴尔,当主角变成了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