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4300000012

第12章 老子道哲学论(4)

作为人生哲学的模式结构,应有其内在要素和整体特征。儒家的模式,其内在要素是:理性人道;主体人格;力行践履。其整体特征是进取型。

我所以把儒家模式的内在第一要素称为“理性人道”,关键不在于孔子仁学中一再阐明的“爱人”、“泛爱众”、“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等等思想里所包含的原始平等、博爱、团结、互助、协调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主要在于他的“仁-礼”结构思想中反映出的理性原则。从礼的规范中去理解仁,提供了对这一理性原则的把握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去体认。一方面是历史传统的承担。孔学的人道主义,并非超历史的泛爱,它更注重尊卑秩序的和谐。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正反映了这一坚持从氏族血缘基础上去发挥人道主义的历史传统的承继;另方面,孔子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他不能离开血缘根基上的宗法制去高谈“仁者爱人”,而必须将在内亲亲与在外尊尊的秩序规范揉合起来。所以,儒家的人道主义便表现出深厚的理性思考。

如果说理性人道注重的是外在的社会性与交往关系的话,那么,为要实现人文理想,就必须强调内在的社会中的个体人格。儒家模式把外在的人道主义的实现诉诸生活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个体人格的心理自觉,突现了伦理观念之为人所独有的主体性质。一方面,为要追求亲子之爱和社会和谐,必须从我做起,“为仁由己,岂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另方面,只有人人主动承担和肩负使命,“天下归仁”的理想境地才能到来,“内省不咎,夫何忧何惧”,“当仁不让于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里,充分体现了个体心理自觉的意识,正是孔学在人生观中特别重视人的主体性的表现。无可非议,这种重在修身,然后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因为突出了伦理道德观念中的主体性,所以便自觉一种“浩然之气”在胸中升腾,“天生德于予,桓魅其如予何”式的气度与历史责任感也就大大增强。

儒家主张入世,是要强调力行践履,这是其模式的第三要素,在儒家贤人看来,如果不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一切都将落空。所以他们把力行践履看得非常重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力行近乎仁”。

在这里,重要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人道原则和伟大人格的实现,并不在于对它的理解和认识怎样,首先在于照着“仁”的要求去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力行践履本身就是仁。海内外学者不少人把传统儒学称之为功能型哲学形态,其理由是说儒家注重意念的功用和行为方式,而不致思于原因和本体。从儒家人生哲学模式的第三要素将力行提到“近乎仁”的高度去看,确实是有道理的。

没有理性人道,主体人格便失去方向;不讲力行践履,理性人道和主体人格也将失去意义,同样,没有第一、二个要素作引导,力行必然因没有内容而归于盲目。于是,在儒家人生哲学的模式结构中,此三个要素互相诱发,相互依存,又你我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式体系。而作为模式的整体特征,则由于此三要素的性质决定,呈现出进取型的品格。

正因为儒家模式强调人格的主体性,也就高扬了人格存在的个体价值;正因为它注重使其人道主义与理性思考紧密相连,所以也就使它的理想和追求具备历史感。它要求人们和衷共济,协调宽温,就必须身体力行,不放弃一切求“仁”的机会,“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这一切,都表里一致地凝集为其进取型总特征的内含,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反映了这一进取型人生哲学模式的基本精神。

墨家的模式与儒家不同,它由泛爱愿望、互利标准和求实态度三要素组成,从而使它的模式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功利型。

在墨家模式中,泛爱是它的最高原则。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现状使得国国相仇,人人相贼,墨家巨子深怀民情大义,深思人民生活受到干扰侵犯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所有的动乱灾祸,都在于“不相爱”而生。因此,他们提出“兼爱”的主张,要求君臣父子、家国兄弟,不分彼此,相亲相爱。在墨家看来,只要天下兼爱,就会祸篡不起,怨恨不生,强弱、众寡、富贫、贵贱、诈愚不相侮凌,而这正是仁者所推崇称道的(参阅《墨子·兼爱中》)。在这里,没有等级之分,没有上下之别,大家都善良地相爱相亲。然而在那个时代,这只不过属于美好的愿望罢了。

但是,尽管泛爱只是一种愿望,却并非纯系空论。实际上,墨家人生哲学模式中,泛爱愿望是它的原则,而互利标准是这个原则的真实内容。“兼相爱”怎么可能?墨家提出“交相利”作为标准。在墨家学说中,不厌其烦地举出“杀子利己”(《墨子·耕柱》)、“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为昔隹为车辖”(《墨子·鲁问》)的例子,都在于说明,“利己”、“亏人”、“不利于人”、无功用之效,都是天下之害生的原因,从而也违反“交相利”的标准,因此就是不义、不仁。墨家并不排斥摈弃儒家的“仁”和“义”,只是对“仁”和“义”的内容有自己的规定,这就是:“利民”乃“仁义之本”。在这里,本来最高原则的“兼爱”,倒转化为形式,而“利不利”则成了内容,做到了“利”,也自然符合“爱”的原则,相反,没有“利”,“爱”有什么意义呢?

与儒家“力行践履”的第三要素不同,墨家模式第三要素鲜明地表现为求实态度。儒家为了人文理想,必须“身体力行”、“知其不可而为之”;墨家基于现实利害的纠缠,亦必须“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庄子·天下篇》)。表面上,两家有相似之处,实际上,从理想到追求,从目的到方法都意味不投。因此,把墨家模式总特征也概括为进取型就失之表面,而用功利型来表述则比较妥贴。

一反以进取型和功利型为其总特征的儒、墨两家人生哲学模式的积极入世姿态,道家的模式在总体特征上是超越型。这一总特征,由其模式的内在三要素即本性依恋、个体价值和出世理想相互渗透凝结而成。

如前所述,道家把人性理解为人的原始性,具体表现为质朴、淳厚、少欲、寡欲、无知冥昧,它既与“食、色、性也”的人性自然论有别,又跟“性善说”大异。因为人的原始本性是一种冥昧混沌状态,所以不同于异类动物。又因为它没有任何社会和历史的规范,所以更没有什么“四德”、“四端”之类。正是人身上所体现出的食色原欲,才使人性丧失;也正是后天的趋炎附势,以致于人性扭曲。因此,道家对人之原始本性,透出特别的依恋之情。本来,道家始祖的思想里,就有崇本息末的倾向,此点曾被魏晋王弼揭明。所以,在整个宇宙观上道家追求道的复归,在人生观上追求人本性复归也就自然成理。这样,对人性的依恋就不但是其情感的出发点,而且成为其全部人生哲学的旨趣所在。那么,怎样才能使人性依恋得到落实从而实现人性复归呢?这涉及到第二个要求——个体价值问题。

老子的确有“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13章的忘我倾向,但此之“我”者,应理解为后天我的利益。

老子所以反复强调“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老子》20章),“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7章),正是旨在阐明,在人性扭曲、人不成其为人的现实社会中,人要自慎自重、自爱自存,不可为人欲横流所诱骗,堕入自我丧失毁灭的歧途。从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个体应奋斗的角度看,说老子道家有明哲保身的消极倾向或可以成立,但从道家追求人本性复归进而反对人类文明使人性丧失所带来的后果的责难上说,他强调个体价值的重要性,正好是达到人性复归这一人生最高目标征途中的重要一环。

儒家和墨家,都正视现实人生的社会性和交往关系,他们为要展现自己的人道主义和功利原则,也就不能不从这点立论,从而形成注重力行和重视现实的态度。恰好相反的是,道家认为这些所谓社会性与交往关系本身就是对人性歪曲的条件。因此,他们宁愿“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也不愿跌落到那现实的令人奔鹜而不自觉的关系束缚之中,这形成道家模式的另一要素:出世理想。

道家的出世理想虽然不向鬼神和天命求助,但由于它企图超越社会和现实进而跳出运动发展的人生旅途,这种出世、超越的结果使其模式的总体特征染上了浓厚的非历史、反现实和反理性的色彩。

当我们明白了先秦三家人生哲学模式的结构特征之后,接着应该对其价值作一番讨论分析,这恐怕对今天的炎黄子孙更有意义。

三、价值讨论

同类推荐
  • 锦绣帝国

    锦绣帝国

    遭受磨难?那只是变强的小插曲。在这里朕只想说一句:朕不死,尔等只能为臣……
  • 天筹

    天筹

    长安市上少年游,荣华任东流,青云于我意何如?寒山宿雨露,千年一梦回。夕阳西下煨清酒,不醉不罢休,浮生唯倾逍遥途。黄沙散尽后,再忆百年身。
  • 战国英豪转

    战国英豪转

    呐喊还是呻吟?活着还是死去?媚悦流俗还是高风亮节?奴性,野性,哪种才是人性?低卑,高尚,包容,傲慢,麻木,抗争,什么才是人生?纷扰红尘、纸醉金迷中仍有铮铮傲骨!一场历时百余年的轰轰烈烈的伟大变革造就了无数横空出世的千古英雄;一部凝聚着大智大慧的浩浩法典促成了一个叫中国的伟大的文明的国度在世界东方诞生;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构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历史经典长卷……
  •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本书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全面反映春秋、战国朝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
  • 解放邯郸(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邯郸(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之后,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就尖锐起来,上升为主要矛盾。经过8年抗战的中国人民,渴望有一个和平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完全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欲独霸中国人民的胜利果实,蓄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恢复其在全国的反动统治。因而,开始了争取和平与民主,反对独裁与内战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热门推荐
  • 黄粱晓梦

    黄粱晓梦

    天明之前的梦终究都是空的,成功之前做的事情也终究都是空的。百武门,千绝宗,少林寺,冥府。一个个早已封山的势力接二连三的出现,平静不久的江湖再次掀起腥风血雨。而处在这场暴风雨中间的几个年轻人,究竟何去何从。没有跳崖,没有奇遇。每个人从小都会有一个武侠梦,区别只是什么时候醒来而已,而这个故事就是,我的武侠。ps:本书早上9点更新,下午6点更新,日更两章
  • 万物生语

    万物生语

    徐杰,出生平凡,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公务员,母亲是医院的护士,平淡的家庭十分温馨。本来一切都不应该发生,可一件意外的事件将徐杰卷入了一场漩涡之中,父母的惨死,朋友的背叛。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给人们留下的又是什么?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的解开,可当徐杰以为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却发现新的危机再次降临。是面对还是逃避,是混混沌沌还是肩负起这份责任,一个个谜团被揭开可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竟然会是这样......
  • 逃离仙侠界

    逃离仙侠界

    因父母离异而从小跟奶奶生活城市边缘的元恒,学习不是那么好,人长得也不算帅,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这次高考过后好好补习一下,然后来年争取考个好大学,做个公务员,从而能让自己和奶奶的生活变得幸福些。有一天,元恒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醒来,这里的人们如同仙侠小说那样,拥有着各种超越自己认识的能力。然而元恒没有顺理成章的修炼出一身绝世的本领,也没有上苍本应该给他的要完成什么拯救世界的使命。在这个世界里第一个跟自己说话的是一个身着奇怪服装的神秘女孩儿,而且还非要缠着自己去寻找她的师傅。作为个异世界外人的存在,元恒更多的是想:离开这里,回到原来“正常的世界中去”。但是事情会这样发展吗。。。。。
  • 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

    一个孩子的成长的故事,做人,做事,教育,及作者对发生故事的一些人生感悟。
  • 公主的甜蜜邂逅

    公主的甜蜜邂逅

    从第一次相遇的吵吵闹闹中,6位主人公的心中早已埋下爱情的种子。敬请期待公主的甜蜜邂逅
  • 梦之末日——金雁儿的穿越

    梦之末日——金雁儿的穿越

    幻境之门一般都是在戴戒指的人睡梦的时候打开,而当她进入幻境之后,一般又会经过很长的时间才会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戴戒指的人醒来之后,感觉自己好像做了一个梦,只是这个梦实在是太长了,长到你以后都不会想再做梦。所以——它又有一个别名,叫做“梦之末日”!
  • 书中劫:美男你被翻牌了

    书中劫:美男你被翻牌了

    苏念念不就是好色了一点,至于这么惩罚她吗?穿越?不过看着自己的身边全是超级大帅哥,她的心里乐开了花;只要有人给她调戏,随时可以拉个小手,亲个小嘴,她就圆满了。
  • EXO之星辰

    EXO之星辰

    "我只想一直守护你。"by边伯贤记得加我qq哈:675345903
  • 伯子

    伯子

    他出生和成长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但是九岁那年,门口来了个算命的。也不知道对他说了什么,从那之后。他变的沉默寡言了,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也逐渐的疏远他。一直到他十五岁的时候。一天夜里,他乘人不注意,一把火烧掉了自己家的房子。隔壁家的赌鬼老三晚上回来正好撞见,大喊救火。但他的父母仍被烧死了,村民们很气愤,但却也发现,那之后小孩便不见了......
  • 英雄联盟之游击者传奇

    英雄联盟之游击者传奇

    21世纪的富二代骚年穿越到了英雄联盟的世界,那个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他又该怎样在这充满奇遇与危机的瓦罗兰大陆活下来呢?这是一个属于穿越者李越的故事。这是游击者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