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4500000016

第16章 王守仁教育语录分类解读(3)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以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即理”说和“致良知”说作为理论根据,因之,他的教育观点也是从这种思想出发的。他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主要不外乎是要学为圣人;是学所以明人伦。为什么要学为圣人?他认为“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不过“圣人之心,纯乎天理”,无物欲之蔽;一般常人“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而“心有不存”,但其“良知”未尝不存,“故必学以存其心”。“心之本体即是天理,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所以存其心,就是“致良知”,“致良知”,自然心无私意,自然不为物欲所蔽而与圣人一样。他说:“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学”,“譬之植也,心,其根也,学也者,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耳矣。”从以上所述看来,可知他所主张的要学为圣人,主要精神无非要使人们存天理、去人欲以达到“致良知”的目的。

为什么学所以明人伦呢?他认为,为学既然要学为圣人,则圣贤之所学,不外乎明人伦而已。所谓明人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他以为“唐、虞三代之世,教者惟以此为教,学者惟以此为学,人无异见,家无异习,安此者谓之圣,勉此者谓之贤,而背此者,虽其启明如朱亦谓之不肖”。他所以把“明人伦”看得这样重要,其主要目的,也无非要使人人通过伦常教育以达到“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而已。

(四)关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1.关于教材和教法

(1)《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泳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泳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辩焉,所以尊《春秋》也。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全书》卷七《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2)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学也。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

(《全书》卷七《观德亭记》

(3)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全书》卷三十二《年谱》

(4)琴瑟简编,学者不可无,盖有业以居之,心就不放。

(5)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灭,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6)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

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它了。

(7)王汝中、省会侍坐。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

省会起对曰:“不敢。”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汝中曰:“观仲尼与会点言志一章略见。”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会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全书》卷三《传习录》下(8)先生曰:“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但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虽圣人聪明,如何可与增减得一毫。他只不能自信,夫子与之一剖决,便已竭尽无余了。若夫子与鄙失言时,留得些子知识在,便是不能竭他的良知,道体即有二了。”

(9)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疾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不问证候之如何,而必使人人服之也。君子养心之学,亦何以异于是?(《全书》卷五《与刘元道书》

2.关于学习修养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全书》卷二十六《教条示龙场诸生》

(2)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全书》卷八《文录》五《书朱守谐卷》

(4)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全书》卷一《传习录》上(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全书》卷一《传习录》上(6)为学大病在好名。

(7)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8)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全书》卷二十六《教条示龙场诸生(9)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0)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全书》卷一《传习录》。上(11)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全书》卷一《传习录》上(12)先生曰: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

(《全书》卷三《传习录》下(13)先生曰:“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会把他的说去用。我着实会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

(14)一友尝易动气责人。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15)于中、国裳辈同侍食。先生曰:“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学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

(1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全书》卷一《传习录》上(17)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工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18)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全书》卷三《传习录》下

3.关于教育儿童的方法

(1)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诗歌,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全书》卷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颁》等(2)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3)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4)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规避掩复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附教约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篇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流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须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萯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自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全书》

卷二《传习录》中)

[解读]

在学生学习和修养方面,王阳明首先要求学生重视立志。他所谓的立志,也是从“致良知”的说法出发的,只要“念念要存天理”。

他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足见立志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他认为必须“勤学”。凡是“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如能做到“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尽管资质愚钝,同学无有不称慕的。如已立志学为圣人,必须全神贯注、勇往直前,“女猫捕鼠,如鸡孵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并且要“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这种勉励人的话,足以发人深思。又次,他要求在勤学过程中勇于“改过从善”。他认为,虽是大贤,也难免有过失,但其所以仍能为大贤,就在于能改过,“故不贵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最后,他还要求朋友师生之间也要相互责善,所谓“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师生之间,亦可直言相谏,谏师之道,只要“直不至于犯”,“婉不至于隐”,必能得到“教学相长”的结果。以上这些大意,都是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各条中述明的,值得我们参考。

同类推荐
  •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以九龙山村为例,运用文化人类学和跨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武义县九龙山村“下山脱贫”的社会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进行考察和研究。
  • 《歧路灯》称谓研究

    《歧路灯》称谓研究

    本书共三部分,对《歧路灯》中的称谓进行了归纳与整理,从语义学角度将称谓分为八类,即姓名称谓、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敬谦称谓、排行称谓、身份称谓、职业称谓、俚俗称谓。
  • 美言妙语

    美言妙语

    本书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取材,编选了古近名家高手的精美语言。本书又可像查工具书一样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查阅行文写作中所要参考的资料。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腹黑王追妻路漫漫

    腹黑王追妻路漫漫

    不是说寒王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吗?这个又腹黑,又耍赖的人是谁啊?现代杀手女王沐时雨,被最爱的男人暗算魂穿到不知名异世的丞相府被人欺凌的二小姐身上,看她如何打渣男,揍莲花,躲王爷。王爷大人您追妻之路怕是远了。未未在这里说一下,我是第一次写小说,可能会有错字之类的,请多多见谅。
  • 非你莫属

    非你莫属

    他一向不爱与人往来,更正确地说,是能不往来就不往来,包括自家对面那位刚搬来的新邻居。但是遇上了这个常常让他忍不住想管闲事的女人,他才知道,爱一个人是如何的奇妙。他问她爱情是什么?她说,爱情是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为他笑、为他哭、为他甜蜜感动,也为他伤心;只要想起他,心就会很暖、很暖,只想一辈子在一起。他想,如果这就是爱情的话,那么他要对她说——这一生,若不爱你要爱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嘿,校草,你很冷漠嘛

    嘿,校草,你很冷漠嘛

    本书偶尔来点小暧昧,让整个故事都洋溢着青春的味道
  • 狐王太腹黑:医妃,晚上见

    狐王太腹黑:医妃,晚上见

    他,九尾狐王,高冷不允侵犯,人见人怕,却消声灭迹在江湖上。她,江湖神医,靠着自己的医术养家糊口,性情怪异。某一天,“君无霜!你特喵给我出去!”“好哒,baby,晚上见哦!”
  • 我的25岁女房东

    我的25岁女房东

    十三岁那年,家里给我哥买了个媳妇,拜堂入洞房那晚,我摔倒在婚床前……
  • 步步倾城:噬心皇后

    步步倾城:噬心皇后

    她容貌倾城聪慧过人,被誉为京都第一才女,曾当众拒绝太子爷求亲,只为心头所爱。他风流倜傥邪魅妖孽,被誉为京都最极品的男人,却对喜欢的女人求而不得。他们之间没有爱,联婚只因利益牵绊,他说,菀汐,除了这颗心,别的我都可以给你。后来他却发现,不知何时已经深中她的毒,噬心腐骨,无药可解。
  • 主宰蛮荒1

    主宰蛮荒1

    闯大千世界,看天地再开,群魔乱舞:踏血而行,战四界血歌。..新作《主宰蛮荒》谱写狂野玄幻之旅。2015年1月1日作者:‘天湖大棒子’强势回归。
  • 垂死挣扎

    垂死挣扎

    记述的是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到1946年释放在押日本战犯和遣送日本侨俘回国期间,发生在远东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其内容包括了日本侵略者从面临战败到最后覆亡的全过程。也包括了胜利的中国人民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收复失地、修复战争创伤和处理战后遗留问题的全过程。为什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总是妄图发动侵略战争?为什么至今仍需要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本书为我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增强保卫我国神圣领土的决心和信心的精神武器。同时,展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结局和日本战犯的下场,是一把刺向蓄意侵占我国领土的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的利剑!
  • 好兵帅克历险记

    好兵帅克历险记

    小说通过一位普通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种种遭遇以及他周围各类人物的活动,以戏而不谑、寓庄于谐,含怒骂于嬉笑的绝妙手法,将残暴腐朽的奥匈帝国及当时社会的一切丑恶现象暴露得一览无余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 小宝奇越记

    小宝奇越记

    人家是韦小宝,七个老婆貌美如花,享美人之福。我也是韦小宝,老婆一堆性格泼辣。人家是韦小宝和康熙称兄道弟。我也是韦小宝,只能给康熙唱唱小星星。…………老天,为何我对这么不公平!PS:本作品纯粹恶搞,只为读者轻松之时博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