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6500000175

第175章 断死师的真相(5)

“蕾蓉,一会儿警察来到的时候,你就说,你是我的徒弟,是在我的命令之下潜入到吴虚子身边打探情况的。”陈泰来说,“至于那个带着录音机在人群里播放断死咒语的孩子,你随便编一个名字就行,剩下的事情由我来和警方交涉——换言之,从现在起,你就以溪香舍的一员的面目出现。”

蕾蓉咬着嘴唇,摇了摇头:“不,你不是我的师父,我有自己的师父,何况,师父曾经告诉过我,你们推理者是我们断死师的敌人。”

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巴望着能给溪香舍看门都没机会,成为陈泰来的徒弟,更是无数推理者不敢奢望的梦想,而今这小女孩竟一口回绝,令陈泰来啼笑皆非。不过大约也正是她的硬气,让陈泰来很是喜欢:“好吧,我不强求你,咱们讨论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推理?”

蕾蓉歪着脑袋想了想:“就是根据几个线索推导出真相的办法吧?”

“不错。”陈泰来点点头,“推理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喜欢看侦探小说的人都了解的,根据已知的片段还原整个事情,就是用推理来追溯过去的真相。还有一种呢,就是我们生活中用得最多的,用已知的片段推理出未来的真相。比如,你看现在东边朝霞漫天,就知道太阳快要升起了;再比如,你看到某个楼群上方升腾起大量的黑烟,而救火车的声音正从远方不断接近那里,你就知道肯定是其中某一座楼着火了;再比如,急诊室的医生经常会遇到送来时已经无法言语的急症患者,这时,医生只要看看他的症状,就能大致知道他有无生命危险,以及该用什么方法施救——我说的对么?”

蕾蓉“嗯”了一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断死师其实也就是推理者。”陈泰来说。

蕾蓉惊讶地瞪圆了眼睛。

“难道不是么?你仔细想想,断死师是靠着什么推断一个人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以什么样的状态死亡?‘断死之道,一病一境’,无非是根据某人的症状和所处的环境,做出的一个推理而已。”陈泰来说。

蕾蓉怔怔的,双眸中原本凶狠的光芒,似乎纷乱了一些。

“我相信你师父在世时,给你讲过一些断死师的历史,我也略知一二。这确实是一个很古老的职业,但是为什么到民国年间就迅速衰落,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科学进入中国,让原本很玄妙很神秘的断死术,大部分都能用科学——尤其是医学来解释,魔术手法被拆穿,魔术师就只能悻悻地下台。这其间有一个很着名的案子叫‘催命符’的,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

蕾蓉摇了摇头。

“那还是在1927年,位于上海市爱文路77号的断死师总部被警方以‘封建迷信、妖言惑众’的名义查封,当流落街头的断死师们一年后发现,房子的新主人竟是昔日背离师门的霍桑先生之后,便决心与其做生死一搏。

同类推荐
  • 丽姝天使香妃(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丽姝天使香妃(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在离乱中奔波的香妃经受了怎样的爱情波折?在平定叛乱消灭外寇中如何献计献策建立丰功伟绩的?如何进宫成为乾隆皇帝的妃子?在宫中风波中表现出怎样的聪慧与机智?小说皆有催人泪下的描写。香妃是和平与智慧的天使。
  • 响铜记

    响铜记

    本书以飞镲为背景,其中一层故事就是讲这项传统文化的回归,在回归过程中,曾有人为了利益将表演飞镲用的响铜镲更换成合金镲而使飞镲表演失去了本真,响铜镲在这个故事中就是镲儿塘的灵魂。
  • 边防军政委

    边防军政委

    小说中很多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小说塑造了钟国疆等一批德才兼备、公道正派的好领导。整部小说就是在正义和邪恶的一次次较量中铺展开去。作为读者,我为一位老军人的勇气和胆识所惊叹。我也读过一些反映军人生活的书籍,但是像《边防军政委》这样敢于深挖军人的内心,敢于直面部队中不良风气的作品似乎为数不多。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我心中,作者就是一位真正的勇士!
  • 卢梦求职记

    卢梦求职记

    以倒叙的写法,讲述了大学毕业生卢梦经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取得了稳固的地位,并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的故事,同时在爱情方面,她也收获了甜美的果实。
  • 敢死连

    敢死连

    一部中国版“火线”!“炮灰连”绝境逢生,“英雄连”气吞山河,一群铮铮铁骨的纯爷们儿上演英雄虎胆。这是一群平凡士兵的传奇故事。他们是一支炮灰连、浴血保安队、搏杀皇协军、栖身国民军,处处绝境逢生,逝去了生命的脆弱,换取了尊严的生存。
热门推荐
  • 武道大狂帝

    武道大狂帝

    江寒因万化珠重生到一个以武为尊的大陆,三年前因脉门被封,成为一位不受族人待见的废物。一次无意间,融于万物的万化珠竟融入了江寒的体内,从此,整个大陆都在暴走!
  • 名门庶女,侯爷请自重

    名门庶女,侯爷请自重

    简介无能,请见谅。本文非宫斗、宅斗、纯粹的儿女情长。看完百般揪心的虐文之后,请来饮一杯淡淡的忧伤。◆◇◆她是尚书府最不得宠的庶出之女,自母亲死后本想远离喧嚣平凡度日,却无意间惹上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靖远侯。有着多情老爹的先例,对那些样貌出众一看便是风流权贵的美男从来都要退避三舍,何况是有朝中的太后姑姑撑腰,又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东昭国无数女子,想要挤进侯府的大门的男人。◆◇◆她为摆脱他的纠缠,便戏弄他,令他颜面扫地成了全天下的笑柄,从此音讯全无。然而两年后的再次相遇,他捏起她纤细的下巴:“你是本侯看上的人,除了本侯,你这一生也休想爱上其他男人!”他违抗太后拒娶丞相之女,叫人将聘礼送到尚书府,不顾旁人惊诧,牵着她的手向天下宣誓:“本侯谁也不要,这辈子只娶她一人为妻。”她冷冷地甩开他,一句,“侯爷请自重。”又将他推至笑柄的风尖浪口。◆◇◆太后“请”她入宫陪伴,实则软禁东宫。而她随遇而安,铜门深锁的宫中好在有大姐相伴。岂料却发现了他对她用情的秘密。她拒他千里之外:“我虽卑微,却不是任谁都能践踏摆布,你的那些鬼话还是留着对下一个替身说去罢!”从此断然决绝。他哄她,捧她,溺爱她,却得不到她的半点感动,反倒是伤害她的人,令她整天日思夜想,茶饭不思。他妒忌,他气愤,他恨恨地垂着心口对她说:“别的男人的情就是情,本侯对你的情都叫你丢去喂狗了么!”说完拂袖而去,就像两年前一样,消失在了她的世界里……◆◇◆两国交战,边关告急,他请命战场杀敌,不胜不归。她幡然醒悟,本想留住君心,却道无可奈何,为时已晚。真心被误,教她悔不当初,当下唯有:君留我留,君行我行。于是乎,褪去红颜,女扮男装,化身伙头军深入军营……
  • 一花一世

    一花一世

    一条宁静城郊马路,两棵青绿银杏小树,人潮涌动大小事故,过分追逐是否疏忽,欢欣鼓舞骄傲满足,心中惊喜脸上严肃,失落扮酷悄然止住,什么让你光彩夺目,所求一切都有定数,若是你的就会拦路,时光流转从不虚度,太阳总会穿过迷雾,只此一生新鲜旅途,众多人影似有若无,倔强不肯关怀付出,心中欠下一个认输。一条繁华宽阔公路,两棵隆重梧桐大树,人潮涌动大小事故,过分追逐是否疏忽,忘记严肃放轻孤独,热闹舞步烘托陌路,坚强不哭原来错误,什么才是万众瞩目,所求一切都有定数,不是你的不会拦路,时光流转从不辜负,眼角眉梢无需多读,只此一生新鲜旅途,众多人影似有若无,七彩岁月浪漫自助,复杂世界和平共处。
  • 生活多枚好

    生活多枚好

    人类来到源界大陆已经过去了数百年。大神的使徒似乎已经成为了传说,与现实无关。薛爽重新发现着大陆的历史与源头,一幕幕揭开,并找回自己。梦的开端,最终将怎样结束?
  • 懒洋洋讲故事

    懒洋洋讲故事

    恶搞三国,西游记,水浒等二次元合集。以爆笑为主,思想跳跃,想象力丰富,力求创作意想不到的小说。
  • 梦想的道路有你陪伴

    梦想的道路有你陪伴

    夏沫沫的梦想被自己给遗忘了,黎梦雨的梦想还在坚持,穆昕恬的梦想被爸妈埋没。她们能否继续实现梦想。
  • 帝凤:宁为帝碎,不为王全

    帝凤:宁为帝碎,不为王全

    她是神秘莫测太子太傅,一身医术无人能敌;他是冷酷霸道的一国帝王,却独独为她倾倒,奈何深宫之中到处都存在着阴谋诡计,嫔妃,大臣,皇子无不把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帝王的恩宠终究是把双面刃,伤人也伤己!
  • 动女情史

    动女情史

    本书以精彩的笔触讲述了新时代军营里的众生相。一个不甘平庸,珍视自我,关注并忠实于自己心灵的女兵,为了寻求个体生命的绽放之路,数年后离开规则等身的军营,变成了最具个性的女人,在自我释放的道路上走得比常人更远。但是自我放逐并不能给曾经失落的青春以等额补偿,她必须为错失的时光买单。她屡战屡败,信心皆失,幸好青春时期的纯真爱情可以令她回味,予以她勇气、力量、安慰。逐梦的路渐至逼仄、窘迫,过去的爱情却愈益闪亮、熠熠生辉。
  •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古道西风,驼铃频响,漫漫的陆路丝绸之路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连接起来。多少次危险之旅,中国人步履维艰送去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内心充满走进神秘阿拉伯的激动与幸福。多少个沙漠之夜,阿拉伯人仰望星空,讲述着比一千零一夜还多的故事,其中不乏对中国文化的憧憬与梦想。宝船浩荡,海风长空,茫茫的海上陶瓷之路又在中国和阿拉伯之间增加了新的交流渠道。中阿两地的船队满载着中阿人民的希望,克服了比郑和下西洋、比辛伯达七次航海救灾要多的困难,驶向对方之港。在这种文化交流的大潮里,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形象就像丝路花雨,润物细无声的浸滋着阿拉伯文学的沃土。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问:不耻下问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问: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赞颂。春秋时代卫国大夫孔圉死后,卫国国君授予了他很高的谥号——“文”。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圉也有错误,不应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孔圉为什么能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敏,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且不认为羞耻,所以国君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