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5900000001

第1章 曾志的故事(1)

姗姗来迟的女婴

曾志原名曾昭学,湖南省宜章县人。她是在风云激荡的大革命时代投身革命,成为共产党内一名坚贞女战士的。

昭学的祖父在永兴县当过“把总”(相当于现在的县武装部长)。虽是赳赳武夫,却爱读书,尤其精于医道。退休后返乡,就索性号脉诊病,成为当地驰名的中医。不但行医,还从事家庭成药加工,为病人搓药丸,熬膏剂,深得病人敬重。

祖父不仅义气豪爽,古道热肠,而且是位“酒仙”。家中有一酿酒作坊,那一坛子一坛子的酒,终日飘出醉人的酒香,不饮都能有几分醉。

祖父几乎不沾五谷杂粮,每天以酒代饭。而那下酒的菜很怪,野味不吃鲜,一定要腊过,瘦猪肉非得放臭才吃,虽然有这种嗜咸和嗜臭的癖好,但活得并不比别人短,基本上是寿终正寝。

昭学的父亲则是一介书生,长沙政法大学的学生。他思想开明,为人厚道,算是当时新派人士。可另一方面,又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会办事,不会做官,不会经商的书呆子。曾当过长沙锡矿的厘金官(税务官),这原本是个肥差,而他不仅一分钱没赚,还赔了积蓄和田产;又去做生意,成千上万种买卖,他偏偏选了个最没得可做的酱菜生意,结果在那儿空守柜台,根本没人来买;又做过几次官,仍是回回“赔了夫人又折兵”,就这样七搞八弄的,将祖父遗下的田产折腾个精光。郁郁不得志,使昭学的父亲在36岁的盛年,便过早逝去。他虽然终生一事无成,但却保住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正直和清白,而这在贪官污吏充斥的旧中国官场也是不易的。

昭学最爱的还是母亲吴氏。吴氏出身于一个盐商之家。长年来往于湖广之间的外祖父见多识广,眼界开阔,因此外祖父家里的人都不守旧。

吴氏16岁时,下嫁给昭学的父亲,4年后才告有喜,全家人像盼什么稀世珍宝似的等候着曾家传人的诞生。他们等啊等,从1910年初直等到1911年3月,人们都说十月怀胎,可这个孩子却在母亲腹中整整呆了12个月,才姗姗来到人间。这是个健壮的、哭起来跟吹小号般响亮的女婴,她就是曾昭学--曾志。

昭学出生的地方叫王家冲,是个景色秀丽的小山冲。房前有一条清澈的水渠;房后是青翠的山岗;周围是绿油油的稻田和菜园。昭学在这纯朴而宜人的乡村野景中长到6岁,才随祖父搬到宜章县城去住。

吴氏虽是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一个乡下女人,但她善良朴实,坚强开朗,贤慧能干。昭学12岁时,监护人病故。学费来源中断。尽管那时家里已经破落,可母亲省吃俭用,苦苦支撑,也一定让女儿把书继续读下去。当时曾家后门有一家书店,有许多书用箩筐装着,在曾家客厅。这简直是送上门的美事,昭学常常到那些箩筐里去“探宝”,找些感兴趣的书躲到蚊帐里去读。《山海经》、《石头记》、《东周列国》、《封神榜》、《镜花缘》、《再生缘》?这么多的书!昭学看得入了迷,彻夜点着的油灯把蚊帐都熏黑了。可怜不识字的母亲,还以为女儿学习太刻苦,心疼得不行,常常要炖些鸡汤给昭学补身体。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吴氏思想开明,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年轻人,同情革命。她对女儿的事从不干涉,甚至投身革命也默许。那时昭学才十五六岁,正是一个令任何母亲都不放心的年龄。可是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的吴氏理解女儿,没有流露丝毫内心的担忧和沉重,总是默默地支持女儿,即使在白色恐怖时期,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将回家避难的女儿送走,明知那是一条很可能不再回归之路,却一句希望女儿留下的话都没有说过。

大革命时期,宜章县委就设在曾家,吴氏与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相处得十分融洽。马日事变后,共产党人惨遭屠杀,县委同志撤走,但留下了一些文件和《向导》、《新青年》一类的进步书刊。吴氏冒着杀头危险,将这些东西藏匿起来,执着地等待着有朝一日共产党会来取走。

红军长征从宜章路过后,又来了两位衣衫褴褛,饿得走路都打晃的掉队战士。吴氏悄悄把他们带到家里,烧水做饭,让红军战士吃得饱饱的,然后又给每人两块光洋,让他们赶路去了。

昭学虽然生长在旧中国,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幸运的是,她的祖父、外祖父、父亲和母亲,在当时来说都是比较开明和正直的,这对于她童年时代性格的形成,人生最初价值观的确立,以至后来接收先进思想,走上革命道路,无疑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童年趣事

童年的小昭学聪明又活泼,深得祖父母的疼爱。再加上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小山冲清新的空气和绚丽的阳光,她就像是一棵嫩绿的小苗,得到自由自在的伸展,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童年时光。

小时候的昭学,是个顽皮的女孩,胆子大,个性强,好奇心重,特有主意;跟小朋友一起玩,从来不受别人摆布,打小就显示出那种通贯她一生的倔强和独立不羁的性格。尤其那好奇心,使她总也不得安闲,眼睛看见了,耳朵听到了,就想去尝试一下,有时还干点恶作剧之类的事。

看见祖父那么爱喝酒,昭学也想尝尝,大人越说小孩不能喝,她就越想偷尝。一天,趁大人不注意,她跑到酒窖,咕嘟咕嘟也不知喝了多少,结果如“太白醉酒”一样,醉倒在酒坛子旁边了。

观看了表姐的结婚盛典后,小昭学找来六七个小孩,也演出了一场“婚礼”闹剧。开头还跟真的似的,“哭”别母亲,上轿,背“新娘”,拜堂?到了“闹新房”可就乱了套,小昭学竟一把把地往“新郎”和“新娘”身上扬土,搞得一对“新人”跟土猴似的,这回可不是假哭了,一群孩子真的呜呜地哭了起来。

看见棺材,她那好奇心也不会收敛一点,趁大人团团忙于入殓之事时,她竟偷偷爬进棺材里,闭目挺身躺了好一会儿,就为体验一下死人躺在棺材里是什么滋味!

小昭学4岁那年,还干了件“令人发指”的事:她捉了只“抱窝鸡”,放到门前水渠里去泡,她想看看鸡婆是否也像鸭公那样会游水,结果把鸡给淹死了。小昭学怕挨母亲打,就跑到后山上躲起来,待人打着火把找到她时,她正躺在厚厚的松针上甜甜地睡着呢!

昭学被大人抱回家后,气得母亲半死,将她捆在椅子上,然后用一条长长的白布给她缠足。

可怜那双小脚丫,四个脚趾被使劲窝向掌心,用布条一层层缠紧,再用针线密密缝死,只露出个大脚趾头,这是那个时代女孩普遍都要经受的酷刑。小昭学疼得眼冒金花,浑身汗透,但她不哭、不叫、不求饶。毕竟是个4岁的孩子,还是要忍不住轻声哼哼,祖母听到呻吟声走进来,一眼见孙女那痛苦扭曲的小脸,低头又见孙女的大脚趾已变成紫黑色,不由得大怒,厉声呵斥吴氏。吴氏顶了几句,祖母气得抡起洗衣棒槌就追打,吴氏无奈,只得把剪子拿来将小昭学的脚“解放”

出来,这通罪,从头到尾也就40多分钟。后来在长沙读政法大学的父亲回来了,明令家人不得再给昭学缠足。这样,昭学才得以保住了天足,并用这双天足,走上了漫长而艰险的革命道路。要感谢祖母,如若不是她那棒槌,昭学就会像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妇女一样,成为一个摇摇晃晃的小脚女人,那么,她的人生道路大概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省议员的未婚儿媳

小昭学6岁即开始上学。上的是宜章县第一所女子小学。在这以前全县只有塾书院而没有洋学堂。

第一天上学是祖母陪着去的。一进校门,就见一张大红纸上写着“孔圣人神位”,还没待小昭学看清孔圣人是啥样子,祖母已经诚惶诚恐地跪下,恭恭敬敬地给圣人磕了个响头。

昭学读的是新学,语文课从“人”“口”“手”“足”等最简的字开始,这对聪明的昭学来说是太轻松了点儿,因此她仍有足够的精力去淘气,去疯玩。男孩子打鸡撵狗、上房揭瓦那一套她全会,没事就爬到树上去吓唬老师,再不就到靠近厕所的水坑去玩水,弄得一头一身沾满粪渣。有一次,她和另外三个女孩子,将一个同学绑在学校后面的小树林的一棵树上,后来这个同学向老师告发了,老师用粉笔划了四个小圈圈,让这“四大侠”站进圈里罚站,足足站了两节课。

尽管昭学如此调皮,可她的启蒙老师彭镜秋却特别喜欢她,后来彭老师也参加了革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就在昭学尽情地享受着童年乐趣的时候,家里却为她订了婚。当7岁的未来“妻子”与14岁的未来“丈夫”见面的时候,双方除了纯洁的孩子的感觉和印象之外,还会有什么呢?

8岁那年,昭学转到长沙去念书,住在父亲的另一个家中。直到这时,她才头一回感到不开心,她再也得不到祖父母的疼爱和母亲的关怀了。

小母亲(即姨太太)偏心弟弟,对两个孩子不一视同仁,无论分什么吃的,给昭学的一份总是少的,差的,而干活却总叫她干重的、累的,昭学体会到了最初的不平等和感情冷漠,这使她委屈、憋气。有一天早晨,小母亲买来早餐--糯米糍粑,又是给弟弟的多而给她的少。在乡下滚得一身野气的昭学,不知怎的,腾地一下,蕴藏已久的怒火就被点着了。她不声不响地操起一根秤杆,照小母亲的后脑勺“啪”的就是一下子,把小母亲惊吓得大呼大号。父亲闻声赶来,昭学拔腿就跑,一口气跑到她未来的公公家。

那未来的公公与昭学家是世交,当时在长沙任省议员。这一家人待昭学很好,不仅将她收留下来,而且把她当做女儿一般,送她到学费昂贵的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去读书,平日住宿学校,节假日用包车接送。每次放寒暑假,还请英文和语文家庭女教师为儿子和昭学补课。开始时一切都不错,昭学头一次享受了千金小姐般的荣华和富贵,可渐渐地她觉得不对味了,对一个在质朴又纯净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来说,她对这儿的一切都是那么不理解。表面上,公公标榜进步,是同盟会员,主张办实业,是电灯公司的股东,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绝对是个封建老太爷。每当他回府时,所有的仆役、婢女,包括姨太、妻儿,都得屏声敛气,低眉垂手立于两侧;大老爷登堂入室后,送菜的、宽衣的、更鞋的、槌腿的、打扇的,那么多人围着他转,他一人占用着这么多人的服务!儿子稍有不慎就受处罚,有时把屁股打烂,以至做儿子的见到父亲就发抖。昭学虽没挨过打,却因到门口站了一下,违反了淑女规范而被罚过跪。呼吸惯了乡间清爽空气的昭学,生活在这个豪门绅士家中,感受到的只是压抑和一股腐朽的霉味。

讲习所里唯一的女兵

1924年,13岁的昭学考取了设在衡阳的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那时,她热衷的只有两件事--看小说和体育。要考试了就临时抱佛脚,每次居然考得还不错。

而最感兴趣的,还是要首推体育,昭学那旺盛的精力,似乎非要在运动场上才能充分宣泄。

她在篮球和排球场上奔跑,在跳马架旁翻飞,在沙坑前腾越,在跑道上冲刺?总之,一切运动她都喜欢。由于她是学校的优秀球员,享有单独用餐的优待,伙食较其他同学要好些。

那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学校对共产党是严加防范的,向学生规定:不许参加共产党,不许听信共产党的宣传,违者轻的开除,重的判刑坐牢。这是昭学第一次听说在中国还有个共产党!她有点感到惊讶: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令一些人这样害怕?当时她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年后她不仅参加了这个党,而且终生都与这个党不可分离了。

1925年放暑假,昭学回家。当时没有交通工具,要徒步走好几天的路。沿途经常看到三三两两的男青年,背着行囊向南走,昭学好奇地问:

“你们这是去哪儿?”

“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要女的吗?”“不要!”昭学好生失望!当巾帼英雄,做现代花木兰,是昭学早已立下的心愿。湖南不像别处,“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而是有钱没钱的都崇武,这可能是受曾国藩建立湘军的影响。昭学从来把自己当男孩子看待,因此那当兵习武的愿望也就来得格外强烈。如今,见这些热血青年大鹏展翅向南飞去,昭学是何等的羡慕!她恨不能自己也变成一个七尺男儿。

终于,机会来了!

1926年暑假回校后,听到几个女同学在叽叽咕咕议论什么考试的事,她转过头去随便问了声:“考什么?”那几个女同学告诉她:“考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什么呢?”又问。“学革命道理,农民运动,还学军事。”昭学一听“军事”二字,腾地一下子就跳起来,请求她们带去报名,她们说初试已考完,再就是复试了。昭学仍苦苦央求,她们见她情真意切,于是带她去见讲习所的教官。

这位教官开始也是以初试已过为由,拒绝了昭学的要求。但她不走,在教官身边磨磨唧唧,苦苦哀求,又诚恳,又可怜,那架式,分明向教官宣布:我死活也得上讲习所!教官终于被感动了,破例准予她直接参加复试。昭学高兴得又蹦又跳。

没过几天复试开始,当女兵是昭学做梦都能乐出声的事,加上她体质很好,你想她能考不上吗?

当然是一考一个准儿。

昭学进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是继毛泽东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后,第二个培训党的干部的场所。招收的学员大部分是青年学生,总共120人,其中20名女生。昭学时年15岁,是最小的一名学员。

讲习所的构架完全按照军队建制,只不过叫总队(相当于连)、区队(排)、小队(班)。所长彭平之是一名共产党员。曾在安源搞过工运,办过贫民夜校,总队长赵伯诚,也就是批准昭学参加复试的那位教官,是黄埔一期学生,也是共产党员;教务主任是衡阳农民协会的委员长夏明震,他是衡阳地区公开了共产党员身分的同志之一;总务处兼讲习所党的书记叫宾利用(这几位同志后来都牺牲了)。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因而,下面的区队长则是国民党军队派来的连排级干部。

所学课程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政治课主要讲帝国主义论,农民运动,共产主义ABC,社会进化史以及时事等。

一进讲习所的门,昭学她们就脱下了学生服,换上了灰军装,剪短发戴上大盖帽,扎上绑腿,束紧皮带,顿时就变成飒爽英姿的女兵。

但是要成为一名女战士并不容易。上军事课,首先是军容和姿势操练,先练正步走,立正稍息,向左右及向后转等。洋学堂出来的女学生随便惯了,做动作不严肃不认真,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使人想起古代的妃子兵。国民党部队上派来的低级教官,不由得火冒三丈,于是整天大声训斥,甚至用脚又踢又踹,踢得女孩子们直抹眼泪。这些女同学大多是富家出身,以往都是娇气的大小姐和高傲的女学生,哪里受过如此粗暴的对待!

于是她们串联好,在一次政治测验时,每人都在试卷上写上意见:坚决反对军阀作风,赶走区队长,否则罢课。唯独昭学没写,因为她立志要当兵,喜欢上操练,动作认真,从没受过批评,觉得并无必要与那些女同学搅合在一起。

女孩子们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她们的抗议反而引火烧身。所长知道此事后,火了:这还了得!

刚开课就敢不服从教官,还搞些名堂,怎么能当军人!于是宣布这次提意见是违纪行为,将女生统统转到政治运动讲习所去。

同类推荐
  •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情书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情书

    民国时期的通讯、交通尚未发达,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望却已挣脱了千年的束缚,家国的动荡、分别的漫长,让他们只能通过慢腾腾的邮车给热恋的人捎去安慰,也捎带了小小的烦恼。书信年代的恋爱似乎总是如此,缓慢悠长,情节波折,而又偏偏动人。品鉴大先生们的情书,品鉴一个时代的浪漫风流。
  •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走向世界的扩张神话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走向世界的扩张神话

    本书中的沃尔顿则是全球著名连锁零售帝国――沃尔玛的缔造者,他使得身受制造业控制的零售业摆脱了必要的束缚,走上了世界首富之林,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打破了人们多年的生活习俗。天底下有许多贫困的智者,机会好像总是躲避着他们;世上也有极富强毅精神的人,机会一直就跟随着他们。而他每次遭逢不测,最后却总是极大的利好等着他,摆脱必要的束缚,走上世界首富之林。
热门推荐
  • 一世倾城:魔尊,让让道

    一世倾城:魔尊,让让道

    她,21世纪古武世家天才少主。一朝穿越,有爹疼无娘爱,庶妹毒害,渣男背叛。看她一朝崛起,虐渣男,弑庶妹,斩皇帝,称霸于一方。他,傲世魔尊,世人皆说他无情。而他却对她这个无意之中破开他封印的小丫头有情。……“夫人,为夫昨夜夜观天象,算出你命中缺日!”“滚!”“原来夫人这么等不及,那为夫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魔尊邪魅一笑,往她一扑。论腹黑论霸道,她甘拜下风。
  • 洛云记

    洛云记

    随心所作,不喜勿喷。喜欢的可以继续看,不喜欢的也不要骂人就好。
  • 记忆之殇

    记忆之殇

    她,智商爆表却情商底下。在告别初中以后升入高中,却发现自己的不普通的身世。但是,她失忆了,换上了一种罕见的病。每一次失忆,却不知真相在悄然接近。但她觉得她忘记了什么很重要的事情,每当她记起却又会出现意外,让她再次失忆,怎样回忆起了又忘记,简直就是比六道轮回还要难受。回忆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对于此刻的她来说,回忆化作一只猛兽,是不是撕咬她脆弱的神经。缘何对过去如此执着呢?她也不知。她忍受着记忆轮回之苦,只为找回关于他的记忆,“直觉告诉我,他对我一定很重要!“但他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他了,而她选择了相信,属于他们的记忆。这是一场记忆的战争,更是一场爱的征程。。。
  • 陆九渊文选

    陆九渊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往左我往右,萌宝来牵线

    总裁往左我往右,萌宝来牵线

    俗话说:日久见真情,别搞一夜情...男主:我没搞一夜情,我搞一见钟情。于是,傲娇的总裁百般讨好,“为我生个孩子吧!”女主却不领情,巴掌伺候,“别拿孩子当筹码。”母亲离奇逝世,他哄骗她回家,百般疼爱,却是在隐瞒真相。得知真相后,女主,呃不,是女强人放下仇恨离开,五年后带宝而归,看小萌宝来当月老,为他们牵红线。【评论,打分,票票看免费】
  • 爱马女孩日记1:我的第一匹小马

    爱马女孩日记1:我的第一匹小马

    本书讲述的是艾比和她的第一匹小马——漂亮的帕洛米诺马“火花”共同经历的真实历险故事。艾比是个爱马成痴的女孩儿,当她得到自己的第一匹小马时,她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了……“当我第一眼见到‘火花’,我就知道她是属于我的小马!她一跑进围场,我想我们都清楚,我们注定要在一起。但当时我对未来激动人心的冒险显然还没有心理准备。本书将带你们经历一场充满乐趣、友谊甚至近乎灾难的旅行。这是关于一个爱马成痴的女孩儿和一匹漂亮的帕洛米诺小马“火花”的真实故事,非常适合8-12岁的女孩们阅读。
  • 琴议篇

    琴议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白物语

    黑白物语

    [花雨授权]一个自童年以来就一直出现的神秘梦境,一个八年以来无法忘怀的心结,黑魔王的复活、传说中封印的力量、黑白两族的明争暗斗渐渐浮上水面,她在这一切的混乱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故事从圣特洛伊学院开始了——
  • 一惘卿深

    一惘卿深

    记得当初,只想带着她离开这鬼地方,远离喧嚣,过安稳的生活,永远在一起,现在想想,哪是安稳,更别说所谓的永远。这一场不被世人接受的恋爱,能否有结果?
  • 紫金神尊

    紫金神尊

    本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现代的失败青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无上的传承。后来因被魔族的妖魔追杀,而被逼着离开了地球。踏上了修真星后,一步步艰难的,修得了无上大道的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