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嫉妒者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因为嫉妒者是在处于劣势时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虽表面气壮如牛,实内心是空虚的,且隐含着一种悲观情绪。所以对嫉妒者采取鼓励的态度十分必要,主要是客观地分析他的长处,强化他的信心,转变他的错误想法,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嫉妒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使嫉妒转向公平竞争。
(2)走近对立面
工作时同事间难免会有争执与磨擦,若处理不当,可能会扩大事端,引发更多的问题;若处理得当,便能化火爆的争执为冷静的沟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当然,这需要较高的智慧,聪明的你一定不喜欢冲突与争执,那么不妨由你来缓解僵持的局面。下面介绍处理方法:
①当同事哭泣。
表示你的关切及协助的意愿,但不要阻止他 (她)哭泣,因为哭泣可能是缓解情绪的好方法。给他 (她)一些时间来恢复平静,不要急着化解或施予压力。
最后再问他 (她)哭泣的原因,如果他 (她)拒绝回答,也不必强求;若他 (她)说出不满或委屈,只要倾听、表示同情即可,千万不要贸然下断语或凭自己喜恶提供解决的方法。
②当同事愤怒。
不要以愤怒回报,但也不用妥协。对你自己的意见要坚持,并表明你希望先冷静下来,再讨论问题所在。
之后询问他生气的原因,但最好不要长篇大论、东拉西扯。如果他后悔自己的一时失态,立即表示你毫不介意。
③当同事冷漠。
不要有任何臆测,你可以不经意似的问他 “怎么了?”如果他不理会,不妨以友善态度表示你想协助他。
如果他因感情或疾病等私人问题影响到工作情绪时,建议他找人谈谈或休假。
④当同事不合作。
切勿一味地指责对方或表示不满,最好找个时间两人好好谈。若对方因工作繁多、无法配合,则可另再安排时间或找他人帮忙;但若是纯粹的不合作,则更需多花时间沟通。寻求问题的症结及解决的办法。谨记:退一步海阔天空,说不定还能因充分的沟通而化敌为友呢!
5、社交场中的语言艺术
(1)当有话不能明说的时候生活中,并不是每句话都必须直说的,女人若善于以暗示代直言,同样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暗示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于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含蓄、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或改变其行动。
暗示的方法有:
①以故事暗示
一次,一领导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曾在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到机关做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工作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 “教训”。听了他的话,领导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一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镜子左照右照,总感到自己两颗 “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导演见到他,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了,影片已经不需要你了。”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 “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珍贵的。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②以笑话暗示
一次,几位老同志反映机关晚上不安静,楼上的小青年不注意,老同志在楼下睡不好。这属于两代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在会上讲,就会使老同志和青年人之间产生鸿沟。
党委书记和小青年闲谈时,讲了一则笑话进行暗示:有个老头晚上很难入睡,恰好楼上住了一个经常上晚班的小伙子。小伙子每天下班回家,双脚一甩,鞋子 “噔噔”两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将好不容易才入睡的老头惊醒。老头提了意见。当晚小青年下班回来,又照例先甩下第一只鞋,尔后猛然想起老头的意见,就轻轻脱下第二只鞋。第二天一早,老头埋怨小伙说:“你一次将两只鞋甩下,我还可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只不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只鞋等了一夜。”
笑话说完,小伙子们悟出了笑话是有所指的。
③岔题暗示
请看一段话:
甲:老何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好大喜功。
乙:昨晚播了 《红楼梦》第一集,你看了吗?
甲:没有。你知道吗,向市里上报的材料,尽说好话,把老何捧上了天……
乙:唉,你不看真可惜,看了就能知道跟电影相比到底哪个拍得好。
不难看出,乙一再岔题,是为了向甲作出暗示:他不愿意背后随便议论别人。如果甲尚知趣,说话至此,也该停止对老何的飞短流长了。
④诙谐暗示
这是以幽默的语言或随意说笑的方式,向被暗示者传递信息。
南唐时,税收繁重,民不聊生。时逢京师大旱,烈祖询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城不下?”大臣申渐高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进谏,便诙谐地答道:“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天性比较豁达,听罢大笑,决定减轻税收。借助一句笑话来暗示,竟然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2)巧施小惠钓大鱼
中国人常说 “吃人家嘴短”。一旦接受了人家的好处,沾了人家的便宜,再拒绝起人家的请求来,就不那么好意思开口了。
清代著名书画家 “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就曾被这种糖衣炮弹打中,吃了一次哑巴亏。
郑板桥擅长画竹、兰、石、菊,字写得也棒。他那幅“难得糊涂”的复制品,今天大街小巷仍随处可见,当时,慕名上门来求他字画的人不少,郑板桥也不客气,写了一张价格表贴在大门上,上面写道:“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 (衷)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明码标价,颇为痛快直爽。
不过,郑板桥恃才傲物,鄙视权贵,一些达官显贵想索求书画,哪怕推着装满银子的车来,也被拒之门外。有位大富豪新盖了幢别墅,豪华富丽,但就是缺少点斯文气息。有人建议,何不弄两幅郑板桥的字画,往客厅里一挂,岂不就高雅脱俗了吗?
富豪一听,猛拍大腿,妙!拎着钱箱就往郑板桥家跑。话传送去后,照例被挡在门外,理由无非是先生外出、不舒服、在练气功等,一连几次都是如此。
后来,大富豪与一位大官朋友闲聊时,偶提此事,大官说:“你怎么连郑板桥是什么人都不晓得?别说你啦,我想要他的画,要了好几年,都还没弄到手。”
大富豪一听,来了精神,夸下海口道:“瞧我的,不出几天,定能弄几幅字画来,上面还要让他写上我的大名。”于是,大富豪派手下人四处打探郑板桥的生活习惯和各种爱好。
这一天,郑板桥出来散步,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曲子甚雅,不觉感到好奇,这附近没听说有什么人会奏琴呀?于是,循声而来,发现琴声出自一座宅院。院门虚掩,郑板桥推门而入,眼前的情景让他大感惊讶:庭院内修竹叠翠,奇石林立,竹林内一位老者鹤发童颜,银须飘逸,正在拂琴而鸣。哎呀,这不分明是一幅图吗?
老者看见他,立即嘎然而止,郑板桥见自己坏了人家兴致,有点不好意思,老者却毫不在意,热情让他入座,两人谈诗论琴,颇为投机。
谈兴正浓,突然,传来一股浓烈的狗肉香,郑板桥感到很诧异,但口水已经忍不住要流下来。
一会儿,只见一个仆人捧着一壶酒,还有一大盆烂熟的狗肉,送到他们面前。一见狗肉,郑板桥的眼睛就粘在上面,老者刚说个 “请”字,他连故作推辞的客套话都忘掉了。迫不及待地狂喝酒,猛吃肉。
风扫残云般地吃完狗肉,郑板桥这才意识到,连人家尊姓大名还不晓得,就糊里糊涂在人家这里大吃一通。现在酒足饭饱,总不能就这么一甩袖子,说声 “拜拜”就走吧!然而,又该怎么答谢人家呢?留点银子吧,不仅太俗,而且自己出来散步没带钱呀。于是,他对老者说:“今天能与您老邂逅,实在是幸会,感谢热情款待,我无以回报,请您找些纸笔,我画几笔,也算留个纪念吧。”老者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连声说:“吃顿饭不过是小意思,何必在意!”
郑板桥以为他不稀罕书画,便自夸说:“我的字画虽算不上极佳,但还是可以换银子的。”
老者这才找来纸笔,郑板桥画完,又问老者的名,老者报了一个,郑板桥觉得耳熟,但又想不起来是怎么回事,还在落款处题上 “敬赠某某某”。看看老者满意地笑啦,这才告辞离去。
第二天,这几幅字画就挂在大富豪别墅的客厅里,大富豪还请来宾客,共同欣赏。宾客们原以为他是从别处高价购买来的,但一看到字画上有他的大名,这才相信是郑板桥特意为他画的。
消息传开后,郑板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沿着那天散步的路线去寻找,发现那原来是座无人居住的宅院,这才意识到,自己贪吃狗肉,竟然落入人家的圈套,上当啦。
(3)“崇高动机”征服法皮埃尔·波特·摩尔根常发表过这样一种见解:“指导人的行为通常有两种动机,一种是崇高的,一种是真实的,人们所考虑的是真实原因。但我们作为理想主义者,都喜欢崇高的动机。所以,如果想要改变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请您使人觉得您有崇高的动机。”
这条原则能否运用到交际中去?完全可以。请看下面的例子。
已故的诺尔特克利福勋爵看到报上登了他觉得不满意的他的照片后,给编辑写了一封信。他不把真实意图告诉编辑,不是写:请你们不要登载这张照片了,我不喜欢它。他利用了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对母亲尊敬和爱戴的高尚感情写道:
“请你们再不要登载我那张照片啦,那照片我母亲不喜欢。”
约翰·洛克菲勒不愿让记者给他的孩子拍照。他也没有直说:“我不想让你们登载他们的照片。”他说,这样会把孩子教坏的,使人听了觉得动机高尚。
柯蒂斯,这个来自缅因州的穷青年,当他刚担任后来使他成为百万富翁的、有光明前途的出版者职业的时候,他不能像其它出版者一样给新闻撰稿人付那么多的工资。柯蒂斯不能以高工资吸引优秀作家到自己杂志社工作,因此他用了使人觉得他动机高尚的做法。例如,他没有把钱给作家路易丝·奥尔科特,而是给她所特别关心的慈善团体寄去了100美元的支票,从而获得了在自己的杂志上登载路易丝·奥尔科特照片的权利。
持怀疑态度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说:“这些做法对诺尔特克利福、洛克菲勒和多愁善感的女作家是适用的。但是,请您用使人觉得您动机高尚的办法,对那些如数索要他们款项的人试试。”
您说得很对。这个原则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奏效的,也不能对所有人都适用。既然您对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的话,何必要改变策略呢?假如您感到不尽如意,为什么不试用一下这种方法呢?
一般说来人们都愿做一个诚实的人,能如数承担债务。例外情况较少,即使个别人不很诚实,如果您让他感到,您是把他作为一个老实、公道的人看待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也会像您所希望的那样去做的。
这样,如果您想要人们根据您的观点办事,请记住:“要有高尚的动机。”
(4)使人就范的骆驼战术有这么个寓言故事。
一只骆驼随主人外出。晚上主人支起个小帐篷休息了。不一会骆驼伸进头来说:“亲爱的主人,外边冷得很。你可以让我把头钻进来暖和一下吗?”
主人不假思索地答道:“进来吧。”
不一会,骆驼又说:
“亲爱的主人,外边还是冷得很,你能让我把前面两只腿放进帐篷来吗?”
主人又同意了,并向后挪了挪身子。
不久,骆驼又说话了:
“亲爱的主人,外面依然寒冷难耐,我看你就让我整个进来吧!”
不等主人同意,骆驼钻进帐篷,把主人给挤到帐篷外面去了。
骆驼战术运应到求人办事上,就是你先不要提太高太多的要求,最好视情况一点点来,最终可以全达目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弗利特曼和弗利哲两位教授,曾同学校附近一位家庭主妇巴特太太作了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打了个电话给她:“这儿是加州消费者联谊会,为具体了解消费者的情况,我们想请教几个关于家庭用品的问题。”
“好吧,请问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两个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种肥皂等简单问题。当然,这个电话,不仅仅只是打给了巴特太太。过了几天,他们又打电话了:“对不起,又打扰你了,现在,为了扩大调查,这两天将有五六位调查员到府上当面请教,希望你多多支持这件事。”
这实在是件不好办的事儿,但也被同意了。什么原因呢?只因为有了第一个电话的铺路。相反地,他们在对别人没有打过第一个电话,而直接有第二个电话要求时,却遭到了拒绝。他们最后以百分比作为结论。前一种答应他们的占52.8%,后一种只有22.2%。
据此可知,向人有所请托,应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浅及深,由轻加重才是,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大的请求,一定会遭受对方断然拒绝。
(5)和对方较量的技巧女人在办事的谈判中,切勿头脑简单,心直口快,待人过于率真,把自己的什么情况和打算都向别人和盘托出。那样的话你很可能会把事情办砸,在讨价还价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因此,首先不要让对手了解你的想法,清楚你的弱点,如此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找到对手的弱点,攻而胜之。
下面的一些技巧,不妨一试。
①给自己留些余地。提出比预期目标稍高一点的要求,就等于给自己留些妥协的余地。记住:目标订得高,收获便比较多。
②装得小气一点,让步要慢,并且还带点勉强的样子。由于让步获胜的协议对你有利,因为这可显示你的热忱。
③不要以 “大权在握”的口吻进行谈判。经常说:“如果是由我做主的话……,但是我不能决定……”便能占优势。告诉对方,你无权做最后决定,或是你能做的最后决定有限,便能让你有时间思考、坚持以及充分了解对方手里的底牌。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为对方提供一项不失面子的让步方式;他能接受你的处境,而自己也不致看来像是一个失败的谈判者。
④不要亮出底牌。对手对你的动机、权限以及最后期限知道得越少越好,但尽可能了解对手这方面的资料。
⑤运用竞争的力量。即使卖主认为他所提供的是独门生意,你不妨告诉对方,你可以在买新产品与二手货之间选择,还可让对方知道你可以在买、不买,要、不要之间做选择,以创造一种竞争的姿态。
⑥伺机喊 “暂停”。如果谈判即将陷入僵局,不妨喊“暂停”,告诉对方你要跟合伙人、老板或专家磋商。如此的“暂停”可以让对方有机会怀疑和重新考虑,而且让你有机会以重获肯定的谈判地位,或者以一点小小的让步,重回谈判桌。
⑦当心快速成交。谈判进行得太快,就没有时间了解全貌,以致来不及细加思考而亮出自己的底牌。除非你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好,而对方则毫无准备,否则,最好让自己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⑧出其不意。在谈判过程中,突然改变方法、论点或步骤,以让对方折服、陷入混乱或迫使对方让步。这种策略可以简单到改变一下说话的声调、语气、或戏剧性的突然生气等,都可以让对方措手不及而软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