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必须美丽的
女人是必须美丽的。
男人要求女人美丽,女人也喜欢看漂亮的女人。
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一生以女人美为其描写对象,来抒发他对艺术美的追求。他的 《雪国》、《千鹤》等等传世之作,无不以女人独特的风姿取胜。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在 《我对女人的看法》一文内写道:世上若没有女人,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 “真”,十分之六的 “善”,十分之七的 “美”,上帝创造她就是叫她来爱,来维持这个世界……。
是的,女人必须美丽,女人靠美丽来改造世界。当有一天世界变得混沌不可捉摸时,是必定需要女人用美来拯救的。这是女人美的形而上的意义。女人美还有一种对女人个体极现实的意义,对于女性来讲,人生中的每一次形象提升,都会给女人带来幸福与自信,而这种自信可以赋予女人无穷的力量与收获。所以女人必须把完美形象当作一项战略目标来实行。色彩大师西曼女士认为,女人扮靓首先要突破观念上的障碍。比如说,你有心要改变原来的穿衣习惯,但如果永远拿原来的习惯和标准来衡量的话,形象是很难新生的。再有,就是要有勇气。因为改变的过程其实是一个 “追求真理”的过程,肯定多少会遇到一些阻碍。面对你的新形象,你周围也许会有两类人不适应:一类是已习惯并适应了你原来的形象,面对突然的变革,迟迟摆脱不了原来的认知惯性;另一类人甚至有可能会嘲笑讥讽,但请相信这将都是短暂的。
很多人就是因为害怕周围人的看法而在一生中失去了很多让自己美丽的机会。比如有很多中年朋友就是不敢涂口红,因为自己从没涂过,现在虽然心里想涂但怕别人说。另一个不容易做到的是坚持。因为美丽在一瞬间是很容易实现的,但如果想在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里始终保持美丽与自信,美丽其实已经是一种工作。因此,我们说美丽是需要投资时间的,而并非太多的金钱。这时我们强调的已经不是技巧了,而是看谁能长期保持魅力。只要能坚持,相信到八十岁你都会魅力仍存。
认识你自己的 “型”
我们都知道,穿衣打扮离不开你与生俱来的相貌与身材。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一款眉型和一款发型是否适合你,完全要看你的相貌与身材是否接受它们。因此,可以这么说,要想搞清楚你适合哪种款式、质地、图案、饰物形状、妆感和发型,完全取决于你对自己与生俱来的由相貌和身材组成的 “型”了解得多少。你对自身情况了解体会得越多,越客观,你就会对自己的风格把握得越清晰,而这一切绝对是你扮靓自己的基础。
色彩大师西曼女士认为,构成 “型”的要素主要有:轮廓和量感。
轮廓就是由不同形态的线条构成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线分为三种类型:直线型、曲线型和中间型。量感是指大小、宽窄、轻重、薄厚及比例分割等。
轮廓分析法 (脸型)
脸的轮廓分为直线型、曲线型和中间型。
脸部轮廓呈现哪种线条倾向,往往受脸的骨骼形状和五官线条走向所限定。我们所说的直线型的脸是指脸的骨骼和五官的形状大体呈现直线感,给人一种硬朗、中性的感觉。而曲线型的脸的骨骼则呈现曲线感,同时五官带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女人味的。难以判断呈直线感还是曲线感的脸型则属于中间型。轮廓分析法 (体型)身体的轮廓与我们研究脸型时一样,也分为直线型、曲线型和中间型。
判断你的体型是直线型还是曲线型,最重要的仍然是要考察骨架的线条走向。
拿观察肩的骨骼走向来举例,偏 “端肩膀”的人,往往是指肩的走势平直,一般为直线型。而偏 “溜肩”的人,是指肩部呈下滑的弧线,往往为曲线型。其中既不明显平直,也不明显下滑的肩就属于中间型。
要注意人的轮廓特征是随着人的年龄而发生阶段性变化的。一般要在骨骼基本定型后才能正确分析出轮廓的曲直特征。你可能会认为女人都是有曲线的,难于理解直曲关系,这里的要点是抓住轮廓线的走向,把脸型、五官与体型的线条的共性特征到底向于直线还是曲线找出来就可以了。量感分析法 (面部)
量感分析的目的在于,你能知道你是属于成熟而夸张型的,还是属于非夸张型的。这样你就可知道你该选取偏夸张感的款式还是非夸张感的款式。如果你不属于这两极端,那么你该选择中庸的款式。
在判断脸部量感,我们主要根据脸型的骨架大小来区分。同时也将根据五官在脸上所占比例的大小进行分析。脸的量感按骨架发育的程度来区分,分为大骨架型、小骨架型和中间型。
脸庞骨感、五官夸张而立体的人往往是大骨架型;脸庞较小、五官紧凑的人往往是小骨架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间型。观察脸的量感时要看脸庞的骨骼及五官大小占整个脸的面积比,而不能单用一个器官的大小来决定量感。
一个人的面部量感强,并不是说这个人一定脸大或头大,而多指脸盘与五官加起来的整体氛围夸张,引人注意。所以,不能因为 “脸盘大”就认为是量感大。“脸盘小”就量感小,要注重看全身骨骼的量感及面部与五官的比例配分。
量感分析法 (身材)
看身体的量感也是要衡量骨架成熟发育后的形成状态。身体的量感也分为大骨架型、小骨架型和中间型。
由于主要考察的是骨架的大小,因此,与一个人的胖瘦没有太大的关系。虽然胖瘦对人体的夸张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个人的骨架。因此,骨架大的人不见得一定是高而胖的,骨架小的人也不见得一定瘦。
你的 “型”是你打扮最重要的依据
色彩大师西曼对女性的穿衣打扮素有研究,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说得对,但在扮靓方面,能做到这一点很难。
对你每天的发型、妆感、款式是否得体、饰物是否贴切,观察得最清楚的,一定是别人,而不是你。你可能心里不服气,但仔细想想也不得不承认,你的确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在三维空间里客观地随时看到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好些人在摄像镜头中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惊讶地大呼小叫:那绝不是我!因为她发现镜头中的自己和她每天在镜子里熟透了的自己简直判若两人。
女性对自身形象的观察,往往局限在一块二维的镜面上。那里,她所熟悉的都是一些类似的、非生动的平面形象。由于这种不准确的认知,加上天性的爱美心理而引发的对周边偶像人物及流行的追随,其结果很可能是衣橱爆满,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却都是别人适合的款式。
这一切问题的发生,都源自于我们对自己了解得不够。只有先了解了自己,再了解什么是最吻合于自己的服装、饰物、妆感、发型,这些所有用来装扮你的 “外来之物”才有可能与你神韵相通,帮助你向周围世界传达你独特的语码信息,彰显你的气质形象。
穿衣的最新学问——让你的衣橱系统化
许多人穿衣服的颜色搭配得特别乱,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人身上有几十种颜色,这样搭配就不对了。如果你穿单色的套装,你就可以穿有花样的衬衫。同样,如果你穿有花样的套装,你就要穿一件单色的衬衫。最简单的规则就是不要有太多颜色。
有很多人,她们有很多衣服,但总觉得没有衣服穿,因为她们买衣服的时候,不懂得怎样把新衣服同旧衣服搭配起来,没有一个穿衣服的好系统。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要打扮好,但又不需要花很多钱,这就需要一个 “清楚明白”的衣柜。
这个衣柜分三个单元:
1、基本衣服
基本衣服有八件:裙子、裤子、大衣、上衣、衬衫、宽外套、毛衣、围巾。
这八件衣服可能是每天都会穿上的,限制自己只买一个颜色。可以选黑色,比较好配。也可以选深灰、深咖啡色,比较容易搭配其他的衣服。
2、辅助衣服
辅助衣服就是可以辅助基本颜色衣服的衣服。最多两到三个颜色,这样你就不会穿得太杂。你可以多买几件衬衫来搭配。
限制基本色并只有三种辅助色,对选择装饰品很有好处。如果你的基本色是黑色,辅助色是白、黄、红,那你所有的辅助物和装饰品———手提包、鞋、腰带、特别是围巾等都是这几种颜色。你就不必去买咖啡色的鞋、腰带、围巾或手提包。因为这个颜色和你所有的饰物不相配。这样,你搭配自己的衣服时,就简单得多了。
3、配饰物
包、鞋、腰带、手套、丝巾、胸针等,颜色都是自己系统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