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9300000134

第134章 秦桧登相位

1138年,宋,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

随着宋金议和的实质性展开,南宋政坛再度洗牌。

淮西骊琼兵变,岳飞建议立储,这两个事件发生之后,赵构更加坚定了与金国议和。但朝廷中主和派,势力衰微,根本不足以,与主战派、主守派相抗衡。这样,即使和议条件成熟,也没有合适的主和派大臣,主导“和议”大事。

当务之急,就是考察与选择,合适的主和派大臣。

经过仔细观察,赵构终于发现,秦桧依旧是主和派。

秦桧,看似一直紧跟着主战派、主守派的步伐,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只有主和,才能够占领要位。

随着宋金和议时机成熟,秦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宋金和议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黑暗中蛰伏的秦桧,终于等到翻身的机遇。多年的隐忍,多年的梦想,成功与否,就在今朝。因为,皇上已经传他来奏对,相当于出任前的考察性谈话。

三月五日,赵构就秦桧升任右相一事,征求赵鼎的意见。

赵鼎,南宋第八任宰相。迄今,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曾经在相位上,三起三落。如果,这次临时的权充右相,再下的话,又要退到除了皇帝,仅次于宰相的,南宋第三号人物。

见赵鼎犹豫如何回答,赵构又说道:“以秦桧的人望,要晋升他,政事堂中的人,应该不会有异议吧。

赵鼎活到了这把年纪,自然知道赵构已经铁了心,要以秦桧为右相,就是他有意见,也应当变得没有意见了。

见赵鼎依然沉默,赵构又问,秦桧在枢密院,呆了这么长的时间,会不会有不满意的表现呢?

再沉默不行了!赵鼎赶紧表态,“秦桧很不错,陛下确实眼光独到。”

于是,南宋第十任宰相出炉!

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壬辰(初六)日,复以秦桧为相,兼枢密使。

秦桧正式登上相位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代,宰相职务全称。

令人意外的是,当秦桧的出任宰相之任命,下达时,朝野上下一派喜气洋洋。群臣争相道贺,并且普遍认为,从此国家有希望了。

之所以,“秦桧为相,喜气洋洋。”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

一方面,可以想见,图安逸,不主战,乃有宋近200年来,传承祖宗八代,所形成的“痼疾”,很难改变。

赵构,正是赵宋,第八代传人,第十任皇帝。

赵构是赵宋第八代传人,赵宋子民,自然也是传人第八代。

另一方面,不得不佩服秦桧,一个铁杆的主和派当宰相,居然得到人们争相道贺。可见,秦桧做人的功力,实在是深不可测。让人高山仰止,自愧不如啊!

当然,也有例外的!

朝臣中,只有一个人,没有加进道贺的人群,他就是吏部侍郎晏敦复。

晏敦复,字景初,北宋丞相晏殊之曾孙。少学于程颐,颐奇之。南宋,第进士,为御史台检法官。

平时,敦复静默如不能言,立朝论事却无所避,有点儿类似建炎朝,大名鼎鼎的户部尚书张悫,每每言之谔谔。

皇上,曾经当面赞美他“卿鲠峭敢言,可谓无忝尔祖矣。”

晏殊,人们耳熟能详,婉约派大词人。

晏敦复,他听到这项任命后,油然想起一句曾祖父,晏殊脍炙人口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思及此处,不禁黯然神伤。

给事中张致远等,大惑不解,忙问道:“秦相公复相,是天下之福。唯独你,闷闷不乐,为什么?”

晏敦复,长叹一声:“奸人相矣,复土无望啦!”同僚们很不理解,认为他言过其实。直到天眷和议开始,他们才佩服晏敦复,有先见之明。

秦桧登相位,正值绍兴八年,戊午科黄公度榜,张榜。六月中旬,诏赐礼部进士黄公度以下,395人及第、出身。

戊午科状元黄公度,出生1109年,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人。恰逢而立之年及第。官位,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军,比州府低一级,地方建制。

号知稼翁,古代,凡是会有“号”之人,都是文人墨客。

一般地,都是宰相是主考官。春闱贡生,凡中进士的,都是主考门生。

因而至此,秦桧有了第一批门生,近四百人。

正如晏敦复感叹的那样,秦桧的晋升,正是宋金和议的开始。

四月,金国派出使者乌陵思谋、石庆充,与宋使王伦等一行,前来南宋,商讨议和之事,五月中旬抵达。

双方使者们,带来了杜充,在金国身居高位的消息。

这让吴央感慨唏嘘。北宋、南宋,都豢养叛徒,还真是无独有偶。

父亲宋徽宗,豢养了叛徒郭药师;儿子绍兴帝,豢养了叛徒杜充。

宋徽宗,这位书画诗词天才皇帝,当然继位后之前期,还是有善可陈的。最后一些年头,却大错小错层出不穷。只凭用人不当,就够呛。宠溺童贯、蔡京等不说,单就“错用郭药师”,简直可谓“东郭暖蛇”之举。如果说他举“海上之盟”,给靖康之祸,埋下伏笔,那么说他养肥“郭药师叛敌”,就是给靖康之变,制造地雷。

这位郭药师,是渤海铁州人。辽朝末年,契丹人将亡国之时,招募辽东因女真人进攻而流离失所的汉人饥民,“使之报怨于女真”,组成“怨军”。郭药师,就是被委任为这支部队的头儿。后来,“怨军”又改称为“常胜军”。依理讲,郭药师与女真人有阶级仇和民族恨。岂料他降宋之后,竟然倒戈相向。

按说,宋徽宗待他不薄。郭某刚降宋时,宋徽宗亲自在京城接待他,“礼遇甚厚,赐以甲第姬妾”,数次在内宫宴饮。

接着,宋徽宗让他,捉辽朝天祚帝“以绝燕人之望”。哪知老郭很会演戏。涕泣拒绝,表示不忍心追逐昔日“故主”。这一表演,使宋徽宗“以之为忠”,更信任这位降将。当即解下自己身上珠袍,以及两个大金盆,一并赐予郭某。

不久,宋廷又超拜郭某为太尉。老郭凭借宋朝赏赐,筹兵至30万众。

期间,宋徽宗听说郭某一军,不改服式,仍旧左袵(同衽,衣襟)。

(“左衽”。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左衽之服,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衽发,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于是,宋徽宗派童贯以巡边为名,“阴察其去就,不然,则挟之偕来”。

哪知童贯一到达,郭某便故伎重演,纳头便拜,称之为父。童大公公感动莫名,说郭老你与我一样是太尉,干嘛行如此大礼。郭某一脸忠贞神色说,你就是我再生老父,别的我一无所知。然后,郭某又向童贯演示阵法,喜得大公公眉飞色舞。

就这样,童贯早已忘记,宋徽宗让他见机行事,把郭某裹胁回京的诏旨。造成宋徽宗,亡羊补牢之举成空。

是以,这位早就首鼠两端的郭某人,辽亡降宋后成了大将,掌握重兵还不够,竟然深恨宋朝对他不够好。于金人第一次伐宋前夕,乘宋朝刚刚设置了燕山府,一切未稳之际,抓住燕山府尹蔡靖,准备连同燕京城一起作为“见面礼”,向金国投降。

1125年秋,驻防北宋第一防线燕蓟的郭某,手中虽有精兵数十万,却于金军伐宋开端之地,立即敛手投降,迎拜金军,并充当先锋向导,向东京汴梁杀来。

靖康之年,金人前后两次攻宋,郭药师均为金军得力鹰犬。

是故,宋徽宗豢养的“中山狼”郭药师,乃宋廷自己培植、制造的重量级“定时炸弹”。于战争伊始,金人就借以引爆了此枚炸弹。无异于敌人,向靖康朝脆弱的国防,给“靖康之难”,投掷了有“宋朝造”标签的第一炮。不能不令人感慨万端。

绍兴帝赵构,对杜充一向不错,就算造成黄河人为改道,夺淮入海,依然一度任命为宰相。由于吴央一路不看好杜充,才致使杜充的相位,上也匆匆,下也匆匆。

说起杜充的恶劣与罪过,并不亚于郭药师。

一是,放弃河北,掘河阻兵。

杜充在大名城为官时,正值“靖康之难”。沧州有很多从燕云十六州逃来的汉人百姓,杜充认为这些人可能是金兵的内应,全部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掉。抗金名臣、名将,宗泽逝世,杜充接替宗泽,镇守汴京。其唯一的能耐,就是决河阻敌。非但没有阻止金国东路军,还致使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者沦为难民。

二是,留守东京,镇压义军。

如何镇压义军呢?一言以概之,就是“宗泽用盗可为兵,杜充用兵皆为盗。”

三是,镇守建康,任敌渡江。

杜充守建康,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在岳飞的强烈抗议下,杜充只好派王统制、陈淬、戚方等,与岳飞一起,同战马家渡。王某临阵逃跑,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只有岳飞力战。岳飞孤军难敌,只能撤退。正是守要隘的杜充,不作为,致使女真东路军,轻而易举,突破长江天堑,直捣临安。

四是,投敌卖国,官居显赫。

杜充接到马家渡的败报后,率亲兵三千弃城逃到江北的真州,而后接受女真的招降。

赵构得知杜充不战而降,下诏削去杜充爵位,将其子杜嵩、杜岩、杜崐、女婿韩汝流放广州。其中,有一个杜充的孙子,从流放地逃到相州,投奔杜充。

此后经年,杜充在敌国一路升官。

绍兴八年,杜充获得擢升签书燕京行台,接着擢升尚书省事。

历史,就是这样,往往由历史人物演绎。每当重大的历史时刻,总有一些人处于历史的风口浪尖。历代历朝,总是天下由治而乱,再由乱到治。回环往复,以致无穷。北宋、南宋,也一样。

所谓“乱世出牛人”,北宋末,南宋初,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不少牛人。

最牛的行政长官张浚、吕颐浩、赵鼎。

最牛的武将宗泽、岳飞、韩世忠。

最牛的俘虏秦桧。皇帝都回不来,秦桧居然回来了。

最牛的下属曲端,总想干掉上司。

最牛的宰相,还是秦桧。相府一开张,高朋满座,门庭若市。

这些牛人,都是本时空中的绝顶人才。个个身怀绝技,堪称人中龙凤。若要从中选出一个最牛,最能忽悠的人,外交官王伦,绝对是实至名归。

为了天眷和议,宋代最牛的外交官王伦,闪亮登场!

此王伦,可不是《水浒传》中的文学人物。《水浒传》中,被豹子头林冲,干掉的梁山前首领白衣秀士王伦。《水浒传》王伦,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

真实的王伦,是真正左右过历史的南宋外交官。

宋金的和议,使得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走上了历史的中心舞台。他的作用,完全可以跟南宋朝堂中,主导和议的秦桧相媲美。

王伦的祖上十分显赫,其先祖乃是宋真宗年间的名相王旦。到了王伦这一辈,王家已经彻底没落,甚至连书都读不起,以至于王伦不能通过正常的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若在太平年景,那就意味着王伦永远没有机会当官。

既然不能当官,那就当大哥,读书不多的王伦开始混迹江湖。王伦行侠好义,好打不平,很快就从街头的地痞流氓,混到了大哥级的人物,在开封道上似乎能呼风唤雨。当大哥难免要犯事,但王伦毕竟身份显赫,所以开封官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去闹腾。

靖康元年,金人兵临城下,姚平仲冒险劫营,结果以失败告终。赵桓打算拿李纲和种师道当替罪羊,因而引起了开封百姓的不满,大量百姓聚集到宣德门向朝廷抗议。

赵桓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召集群臣到宫里议事,王伦也趁机混在队伍中进了皇宫。

赵桓愁眉紧锁,问大家有何解决良策。

群臣均面面相觑,不敢吱声,唯有王伦大喊:“臣有良策”。

靖康帝从来没有见过王伦这号人,惊问是谁。

“臣乃咸平宰相王旦玄孙。”王伦昂首答道。

此时的赵桓,显然没有心情去了解这个家伙是谁,也没有兴趣知道他是不是骗自己,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怎么把宣德门外那群烦人的百姓给弄走。

“你有何良策解决宣德门百姓聚众之事?”

“给我权力,我马上就能解决。”王伦侃侃而谈。

赵桓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当即拿下自己佩剑给王伦,又取纸笔写道:“王伦,权以兵部侍郎。”

王伦立即飞奔至宣德门,拿出了自己黑社会老大的架势,叫来了一群小弟。在黑社会的恐吓之下,聚集的群众纷纷离去。

事后,赵桓论功行赏,决定正式任命王伦为兵部侍郎。可惜,朝廷中的清流看不起王伦,纷纷反对,于是事情不了了之。

王伦还没来得及怨恨赵桓,北宋就完蛋了,王伦跟随南下的人们跑到了南方。

建炎元年,刚刚登基的赵构决定派个人去金国看看,了解一下二圣的情况。王伦毛遂自荐,赵构封王伦为刑部侍郎,充大金通问使,要王伦出使金国。

王伦这一去就是五年,直到绍兴二年才回到了南宋。在这五年间,王伦拿出了当年混江湖的本事,左右打点,搜集了很多对南宋有利的情报。

王伦的本事大家有目共睹,甚至连金国名将完颜宗翰,都非常欣赏王伦。有一次他对王伦说道:“你们南宋的使者,问他们什么,憋得满脸通红,一句话都答不上来。你跟他们完全不一样。”

确实,王伦是一个特别能说的人。

金国使者面对南宋使者的时候,往往是趾高气扬,说话十分不客气。南宋使者特别无奈,只能不说话以示抗议。但面对王伦的时候,局面却恰恰相反。金国使者说一句,王伦回十句,却不咄咄比人,点到即止。既赢回了面子,又不伤害两国关系。这样的外交人才,赵构实在是太喜欢他了。

王伦回国五年之后的绍兴七年,伪齐被废。由于一系列复杂因素,宋金双方高层都有意议和。作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议和当然是王伦的舞台。

对于宋金两国来说,议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过,如何议和,如何在议和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就成为了,宋金双方高层博弈的重点内容。

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外交官的工作。为了争夺最大的利益,金国派出了使者乌陵思谋,而南宋派出了最牛的外交官王伦。

多年来,王伦在宋金两国来回的奔跑,对两国的局势了如指掌。他知道这次的议和,已经是铁板的事情,绝对错不了。若是自己能成功搞成这次和议,必定能立一大功,于是越想越兴奋。

当王伦在祁州,看见金国都元帅完颜昌挞懒的时候,王伦吓了一跳,他看到的是一张面色阴沉的脸。完颜昌挞懒,冷冷地说道:“你们宋人真是可恶,明里派人议和,暗里却偷偷吩咐边关武将招降纳叛,是不是想以议和为幌子,派兵进攻我们呢?”

王伦毕竟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仔细一想就猜到了前因后果,当即笑着说道:“元帅过虑了,南宋朝廷绝无此意。议和之事,乃是主上为保境安民。边臣见议和之后,再无大战可打,他们自然无法立功,因此趁宋金议和未成,赶紧立些功劳,以便将来安身立命。若宋金早日议和,确保和平,主上一声令下,边疆武将谁敢反抗?”

原来是宋金还没议和惹的祸,听着王伦的解释,完颜昌挞懒,气总算是消了,当即跟王伦承诺,金国绝对是真心和议,要王伦立即回国复命。

就在王伦心急火燎,往南宋赶的时候,金国的使者乌陵思谋,早已经一路招摇过市到了南宋,一场针对和议的争端,在南宋朝堂激烈而翻然掀起。

同类推荐
  • 地主小姐的幸福生活

    地主小姐的幸福生活

    地主小姐和长工的爱情故事,一群年轻人鸡飞狗跳的平凡生活。种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从村里种到镇里种到府里一路种到皇宫里,然后再拍拍屁股种回来。看有些小白的地主小姐带着一群小白在种田经商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狂奔。小白女和糙汉子的故事。娇俏姑娘和精壮结实的汉子,这种组合我最萌啦!甭管走什么路线都是为了最后坚定地种田~小白文,我写着玩儿,您玩儿着看。
  • 视频里的灰姑娘

    视频里的灰姑娘

    第一次我对他说:“想飘进你的港湾,却没有接到你的邀请。”第二次我对他说:“灰姑娘只有一个,水晶鞋也只有一双,我在午夜十二点钟声敲响时,做着与灰姑娘同样的梦。可是……水晶鞋终究不属于我,王子也是,你明白吗?”第三次我打开视频,闭上双眼对他说:“别让我睁开眼睛好吗?我喜欢闭着眼睛被你……”
  • 穿越之我是谁

    穿越之我是谁

    一个被拉进异时空的女子,一直顶着别人的身份活着,被迫接受本不属于的一切.她是被赶出家门的庶出小姐谢荏苒,是富商家的宝贝三小姐欧阳冉,还是来自于异时空的一缕灵魂陈影岚,哪一个身份都让她痛苦不堪......被爱着的男人背叛,还要承受本不属于自己的感情纠葛,她很累了,不想再这样下去.当她真正醒来,以为终于可以做回自己的时候,上天又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她最终还能有个完美的结局么......
  • 鬼医傻后:盛名傲天下

    鬼医傻后:盛名傲天下

    东秦摄政王的傻女,贵为皇后却受人百般欺凌,更被皇帝的宠妃骗进锦鲤池,再次醒转竟星瞳闪烁,整皇帝、斗妃嫔、治太后……花样百出!把后宫搅得鸡飞狗跳后,小女子拍拍屁股走人,接着祸乱江湖!美男偶来鸟!
  • 医女太倾城

    医女太倾城

    前世被感情伤透了心的她,一朝穿越遇到的竟都是些极品男!天下第一庄的庄主又如何,黑面罗刹又有什么好拽的!皇亲国戚更不用说,在她眼里通通都是草!男人为她神魂颠倒?她会让他们生不如死!
热门推荐
  • 斩破天门

    斩破天门

    尚武大陆,以武为尊,而拥有特殊血脉的人更是武修界的宠儿,在那个仙道被斩断的大陆上,各种特殊血脉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争奇斗艳,不过,所有的天才都只不过是为了衬托,那个独一无二的绝世血脉,万能的血脉……故事情节已经展开,会越来越好看!
  • 清黛浮生

    清黛浮生

    黄泉路上,若水河边,彼岸花妖娆,孟婆发丝三千,一双枯骨手,一口大劐,冒出丝丝烟气。白衣女子,喝下苦汤,前尘往事,已无关联,待梦醒,翩翩少年,她必寻回。
  • 陈留公主从军记

    陈留公主从军记

    六国鼎立,战争一触即发。陈留本是陈宫得万千宠爱的陈国公主,父皇突发奇想让她女扮男装去从军。捱不过他的权威,只能抱着混迹时日的想法去了。可哪里知晓竟会碰到运筹帷幄、老谋深算的他。硬生生的把她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士兵,练成了一位扬名六国的威武将军……陈留:王爷,奴家是女儿身,能不能不要整日弄那些劳什子打打杀杀的事儿?赵睿广:女儿身?脱下衣物,我瞧瞧。陈留:……脱你老子。赵睿广:我老子在地下躺着呢,去吧。陈留:……
  • 妖孽王爷绝宠废柴小姐之祈陌恋

    妖孽王爷绝宠废柴小姐之祈陌恋

    “你是我的。”某王爷“我是我自己的”某祈“没关系,我是你的也一样。”某王爷。“……”某祈,王爷你这么无赖,你家侍卫知道吗!!!他们本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为某王爷一时兴起,他们拥有了一种剪不断,越理越乱的关系。他越靠近一分她,边越深陷一分。最终,如神坻一般的某王爷发现自己动了凡心……某王爷:追妻之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某祈:哦,那你追吧,我回家吃饭了。某王爷;……
  • 无双主宰神

    无双主宰神

    远古大战之后,魔族与人类的战斗就此平息了。三奇物,奇火,奇水,奇符,传说只要各集齐一样的话,就会有一次造化,六大宗门,魔宗最强,那魔宗会与魔族有关联吗?千变万化,物是人非。少年为寻找亲生父母,踏上了变强的道路。看破一切,唯吾独尊,灭死灵,杀血灵。杀戮与善良,又会怎样去选择。爱与恨,只是一念之差,天下之宝,有缘人拿取,少年苦苦修行,目的就是成为大陆顶尖高手,独步天下,修行道路异常坎坷,带着一颗仁者的心,去闯出一番成就...
  • 么么哒可耐的恶魔校草

    么么哒可耐的恶魔校草

    “对对对..对不起阿辰,我不该在你相册上画画,既然现在你如此厌恶我……我们分手吧!”“哦?只是画画?那么,我该怎么惩罚你呢?这样……”“诶……疼诶……”
  • 无限笔记

    无限笔记

    半夜醒来,却发现已身处异世;恐慌而又淡定,穿越在不同的世界,体验不一般的人生。昨日已离我远去,今日正在进行,不知明日又有何发现。为了活着体验更多的感觉,穿越世界吧,无限的世界奇妙正等着我们体验~(无限笔记交流群:43535390)
  • 雷霆特工

    雷霆特工

    原名《我的绝美御姐总裁》他是华夏最强特工小组的队长,一柄飞刀让无数人心胆俱裂,鬼泣神嚎。一次任务失败,他被迫离开,原本打算安稳做一个普通人,却不料一个神秘的电话,让他知道,任务,才刚刚开始!QQ群:274213467。
  •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本书内容包括:性感,何为性感?:性感是一种欲望的表达、头发乱了、什么是男人的性感?不平等的性感、和老公一起看美女、财物与祸水:男性中心社会里的女性。无处不在的性感——商业与风化;无处不在的性感——出版中的性;无处不在的性感——色情文艺;无处不在的性感——性感的药物;性爱与革命;让我们享受健康、坦荡、明快的性。
  • 噩梦

    噩梦

    当代中国除汉族之外,有55个少数民族。在形成中华民族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少数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绚烂多彩的多样化的民族传统,共同构建和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整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传统。自古以来,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就以两种基本的形式体现着:一种是少数民族作家学习使用汉语创作文学作品,积极参与推动汉语文学的发展;另一种是在同汉语文学和城外文学的交流中,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母语和民族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在若干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中,还出现了为数不多却意义深远的“双语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