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不止昼夜。逝去光阴中的纷扰记忆,总是恍如发生在昨日。
几年过去,历史的年轮,已经碾过绍兴十七年,进入绍兴十八年九月。赵瑗的三子赵惇,已经周岁了,安王府,正在准备周诞庆生。
绍兴十三年仲秋,朝廷选秀,皇上,收了秀女中的冯氏、韩氏两个女子,赏给她们红霞帔。所以,后宫称呼她们冯霞帔、韩霞帔。
霞帔,本来只是服饰的一种,来源于唐代女性的“帔子”。其形制是两条绣满花卉纹的细长带,长带尖角一端相连,形成“V”字形。穿用的方式,是将两条长带搭在肩头,在颈后以线相缝连,而尖角一端垂在身前,下坠一个金或玉的圆形“帔坠”作为装饰。
宋代,霞帔变成了女性礼服的一部分,也变成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
《宋史。舆服志》记载:“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
所谓“常服”,并非指日常服装,而是在国家大典之外,各种礼仪场合所应着装的正式礼服。所以,在宋代宫廷中衍生出了“红霞帔”、“紫霞帔”的后妃名号。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后宫,韩氏为红霞帔”
可见,将韩氏泛称以“后宫”,说明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原本没有任何位阶。以此可以看出,皇帝如果喜欢上一位普通的宫女,往往先给她一个,红霞帔或紫霞帔的名分,让她与一般的宫女有所区别。如果这位宫女,能够继续获得皇帝的恩宠,才有可能被封为正式的嫔妃,在礼法体系中,占据一个堂堂正正的席位。
这说明,红霞帔、紫霞帔,普通宫女,没有佩戴霞帔的权利。
因此,在宫中的各种礼仪场合,有正式名号的后妃们,要按规制穿戴,符合各自地位的常礼服。尚未获得职称的承恩宫女们,当然没有这一资格。但是,她们可以在宫女服装上,加佩红霞帔、紫霞帔,标示其特殊身份高于宫女,低于妃嫔。
这样看来,对于冯氏、韩氏来说,一袭霞帔,无疑如同一张入场券,让她们得以进入争夺后妃尊位的游戏场。但是,一旦争斗失败,迎来的命运也会格外悲惨。
赵构女人刘婉容,就是从红霞帔做起,一路升到婉容(后宫,称其小刘氏,大刘氏,是被废的刘昭容)。
总之,入选的800秀女,得到皇帝垂青,可以侍寝的,只有冯霞帔、韩霞帔,也算十分幸运了。
除了冯氏、韩氏,秀女中,能够进入中宫的20名宫女,成为皇后侍女的,可谓幸运儿。其中,就有郭氏、夏氏、谢氏。
绍兴十三年冬,吴皇后,将郭氏敏如,赏给赵瑗为近侍。不久后,郭氏有了身孕。皇后奏请皇帝,安排赵瑗大婚,赶造赵瑗、赵璩王府,出就外第。
绍兴十四年,皇上为普安郡王下诏赐婚,恩赐秀女郭氏敏如为普安郡王正妻,封郭氏“咸宁郡夫人”。立府,出就外第。
这样,郭氏,成了南宋第一个,得到皇上恩赐他人的秀女。
同时,赵构转达太后的意思,懿节皇后外戚家,有两个侄女,希望与吴皇后外家侄儿联姻。吴央想想,韦太后与邢皇后是一起被虏北上,一起进浣衣院,再一起转到五国城,与二圣软禁一起,最后在同一院落生活了三年。可谓,共过患难。临了,也是太后将懿节皇后邢秉懿梓宫带回。
赵构见吴央沉默,就道:“邢家总是通过太后,请求这,请求那,我也为难。”
“吴益的儿子才多大,你是清楚的。但太后既然有此意,堂侄还是有的。前不久,听说两个堂侄吴珣、吴琚,很出挑。如果可以,就算吴益养子吧。”
“难得你通达,那就这样吧。我与吴益谈谈,就说是你的意思,可以吗?”
吴央,无奈地点点头。不久,吴珣、吴琚,分别迎娶邢家的两个女儿为妻。
绍兴十五年,赵构进封普安郡王赵瑗,为安王,进封咸宁郡夫人郭氏,为安王妃。同时,以崇国公赵璩,加检校少保,进封恩平郡王,出就外第。赵璩,成了小王爷。
绍兴十四年,郭氏为赵瑗,生下长子赵愭(齐声)。
绍兴十六年,郭氏生下次子赵恺。
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日,郭氏生下三子赵惇(敦声)。
后宫对皇后娘娘,一片礼赞声。礼赞娘娘慧眼,挑选了好王妃。
安王赵瑗,更是对母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唯言是听。
而这一年,赵璩立府已经前后三年,18岁了。请求母后,将秀女王氏许配给他为妻。如果可以,杨氏青莲、李氏巧凤,也许配给他。当年,吴央看出,赵璩喜欢王氏,就安排调查,这个王氏与秦桧妻子王氏娘家,有没有牵连。调查结果,八竿子打不着。于是,让年龄小赵璩一岁的王氏,侍候赵璩。吩咐赵璩,年纪尚小,不得越雷池。赵璩很听话,除了偶尔亲一口,没有进一步的肌肤之亲。也算是,两小无猜了。至于李氏、杨氏,既然他喜欢,也未尝不可。
大婚前,吴央没有再提,进封恩平郡王为亲王的事,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话,她不会说第二次。可是,太后不依了。太后拿赵瑗说事,要皇帝一视同仁。赵构没有办法,清楚太后偏爱赵璩。于是,进封恩平郡王,为信王,赐婚。恩赐秀女王氏玉姑,为信王妃。同时,赐封秀女杨氏青莲、秀女李氏巧凤,为信王侧妃。
赵璩大婚不久,赵惇周岁。
安王府,三王子赵惇周诞日,皇帝、皇后,联袂光临,安王闻报,大出意外。赶紧将闲杂人等安排到后院小客厅。领着郭王妃,恭迎大门外。
大王子赵愭、二王子赵恺,吴娘娘,都有贺礼送到,但没有前来。
当皇帝御辇、皇后凤辇,前后落下,赵瑗亲扶父皇下辇,郭王妃亲扶娘娘下辇,恭谨地迎进王府正堂,扶着皇帝、皇后,并排就坐。
郭王妃,旋即抱着三王子赵惇前来,抱着王子,跪在面前:“陛下、娘娘,惇儿有福,臣妾代惇儿,拜谢皇祖父、皇祖母。”
吴央下座,亲手扶起郭氏,抱过赵惇,慈爱的目光,流连赵惇的五官,亲切地微笑着,伸出指头,轻轻地,点点他的小觜角。也许,小小人儿,感受到了特别抚爱,也许他的眼眸里,映入了皇后的美丽,发出“咯咯咯”的一串,婴儿笑声,笑着的小嘴儿,特别地可爱。
吴央抱着,走到赵构身边“陛下,快看,仔细看看。我们的惇儿长得多好看阿,长大了,一定是个美男子。”
赵构,侧过头,不禁和颜悦色,接过道:“来,让皇爷爷抱抱,不能只对皇奶奶一个人笑,也给皇爷爷笑一个?”说着,也象吴央那样,伸出手指,点点小嘴儿。赵惇,又发出一串欢快的笑声。赵构喜欢得眉开眼笑,解下自己的玉佩,亲手给孩子挂上颈项。
皇后,跟着掏出金铃子小手佩,小心翼翼地,给孩子套上。轻轻摇着他的小手儿,发出清脆铃声:“小惇儿,好听吗?”惇儿,又是一串欢笑。乌溜溜的小眼眸,对着皇后目不转睛,呶着小嘴儿,不断发出“喔噢”声,似要与娘娘说话的样子。“哦,小宝宝,你是想说,好听、好玩,真好听,真好玩,是不是,是不是?”吴央一边用童音说着,一边点着他的小嘴儿,逗他。小宝宝,欢快地舞者小手,用力蹬着小腿,撒欢。
“哇哦,小惇儿,你是想试试你皇爷爷,有多少力气是吧?唔,瞧这小人儿,力气蛮大呢。好,那就试试。”边说,便抱着转圈儿。惇儿则,不断咯咯笑。
才转几圈,吴央就伸手接过“好啰,好啰,别把我们的小惇儿,给笑伤了。”
(古代,孩子发育较慢,一般要过四个月,才会笑。两三岁,才能断奶。)
祖孙仨,其乐融融的情景,着实令人欣慰与感动。
赵瑗,眼睛润湿,闪着泪光。郭氏,偷偷抹泪。
也许,赵瑗吃了儿子的醋。他的父皇,从来对他一脸威严,何曾有过这般慈爱与亲切。然而,那是他的儿子,他感同身受。
“呵呵,陛下,咱们孙子笑了,儿子儿媳却哭了。是不是,你对瑗儿严厉了。”吴央,亲切地微笑道。
郭氏闻言,深深作揖:“父皇、母后,孩儿是喜极而泣。”说着,眼泪又吧嗒、吧嗒往下掉。赶紧揩尽泪水,懂事地接过惇儿“惇儿,这么粘着皇祖母,别把皇奶奶,给累着了。”转手,交给奶娘。奇怪,孩子一离开吴央的怀抱,就放声大哭。
吴央对着奶娘道:“抱开这里,摇着手铃,哄哄看。”
奶娘一揖回声“是!”赶紧抱开,抓着小手,轻轻摇晃,惇儿,立马止哭。
吴央坐下,轻声道:“你,一连诞下三子,可喜可贺呀。本殿知道,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