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温泽尔的谋杀案发生后,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连环谋杀案,但有三点变得非常明确:绑架案不是单纯的谋财绑架案;绑架案和温泽尔谋杀案有某种关系;突然出现在餐厅墙上的风景画,暗示温泽尔和珍妮特有某种联系。明确了这几点,对确定后来发生的连串案件的推理方向有极大帮助。可是有一点大家要记住,这些线索和疑点都是设计这个案子的人故意留下的,如果我能发现并明白这些线索的意义,就能跟上案情的发展。假定我看不出这些线索,发现不了这些疑点,那就只好长时间在迷雾中徘徊。”
“住在行政楼层的朋友不会忘记艾丽丝被杀事件,在座的好几位朋友都参加了那天的‘香港一日游’。那真是一辆有趣的车,车上的乘客各怀鬼胎。本格森先生是国际警察,却装成教士,跟踪同样住在行政楼层的鸿真法师。法师故意在不同国家飞来飞去,诱骗本格森先生跟着他穿过了大半个地球,最后来到香港。法师准备在一日游中摆脱本格森,而罗南先生也怀着不同的目的,想利用这次一日游摆脱香港警察的监控。我则是为了交纳赎金上了这辆旅游车,至于其他的人,这里我就不一一点明,你们也大多不是为了游览香港才上这辆车的。”
“大家知道,后来鸿真法师和罗南先生都成功逃脱,艾丽丝小姐却在防空洞里被人用重物砸死了。绑架者用手机短讯指示我到达凶杀现场,却没有来收赎金。那天,从我们下了旅游巴士,进入防空洞,到发现艾丽丝被杀死在73号洞里,也不过十分钟左右。但原本留在外边,不准备进洞参观的艾丽丝却比我们先进入防空洞,在我们前边被砸死了。案发后我和乔老爷在现场勘察,发现离游客进入的入口大约80米远,另外有一个入口,是个直洞,可以先于我们进入73号洞。在那个入口外边竖着一块碑,上边写着‘抗日英军罹难处’。我推测艾丽丝就是在看那块碑时被凶手用药物迷昏,拖入洞内杀死的。在这十分钟内,凶手除了杀死艾丽丝外,还在原本不对游客开放,没有号牌的所谓73号洞门外,挂上了写着73号的木牌,目的是指示我进入这个洞。”
“艾丽丝是以英国约翰果酱公司顾客抽奖活动中奖者的名义,被安排住进这家酒店。事后查明,约翰果酱公司从来没有举办过这样的活动。什么人捏造了这次活动,安排艾丽丝来香港的呢?
“艾丽丝谋杀案同样证明绑架案不是单纯的谋财绑架案;绑架案和艾丽丝谋杀案有密切关系;艾丽丝也和珍妮特有某种关系。这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连环谋杀案,但谁策划了这个案子呢?在艾丽丝被谋杀后,凶手在她右手心,放了一片拇指大的小石片,这象征什么呢?对于这些疑点,当时我完全摸不着头脑。”
“在艾丽丝被谋杀后,又发生了许多事,我进行了许多研究和调查。虽然这时候我对案件的原委已经有了模糊的推断,但仍然跌落在珍妮特被绑架的迷雾中,弄不清绑架案和谋杀案之间的真正关系是什么。我长时间在酒店大堂起居室墙边的老照片前徘徊,设想照片上那些人的历史往事。直到杨媚小姐和马克偶然经过,告诉我酒店属珍妮特所有,她嫁给道尔顿先生之前就拥有这家酒店时,我豁然开朗,把这个案情散乱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大都放到它自己的位置上。”
“如果是珍妮特继承了两姐妹酒店,说明珍妮特和十七年前在澳洲被绑架的阮安娜可能有血缘关系,这就明确了绑架案和两次谋杀案之间有一种奇怪的联系。温泽尔从未改名字,可以确定他就是十七年前阮安娜绑架案中的画家,而艾丽丝则可能是那个名叫贝丽尔的化妆师。十七年前案子中其余的那两个人是谁呢,他们是不是也在香港,难道谋杀还会继续?””
“我和乔老爷仔细分析了本案中的几个可疑人物。道尔顿先生家的厨师芬妮也是菲律宾人,虽然她极力隐瞒,但我还是查出十七年前她曾在澳洲工作,除了名字,年龄、国籍和职业都与当年阮安娜的厨师相似。最可疑的是,我让她看突然出现在餐厅墙上那幅温泽尔的油画时,她竟然一下变得脸色苍白。那幅画的完成时间是1991年,可能当年就挂在阮安娜失踪时那个别墅的餐厅里。米兰达通过澳洲警方查实,那座别墅在八年前卖给一个香港人。”
“罗南和芬妮一样,除了名字,年龄、职业、经历和种族都和十七年前案子中的丹尼尔符合,而且他跑了,试图从网中挣脱。他们俩都可能是接下来的谋杀对象。我和乔老爷去找芬妮和罗南,试图救他们的命,但失败了。芬妮被人推下天星渡轮的踏板,淹死在码头和船之间的海水里;罗南的死更戏剧性,他一丝不挂被吊死在兰桂坊的一个吊车上。”
“现在你知道凶手是谁了?”艾琳问道。
“不要急,让我一层一层剥开洋葱,这样才有条理。在谈到温泽尔的谋杀现场时,我曾提到现场留下大量的物理痕迹、生物痕迹和谋杀者的心理痕迹。现在让我们试着找寻他的心理痕迹,尝试站在这个设计者的角度去思考。”
“女士们,先生们,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暂且把策划整个案子的人叫作设计师。这个设计师不是一个无动机的喋血杀人狂,也不是沉浸在邪教崇拜中的疯子。他是一个头脑清晰,智商很高,非常聪明的人。我多次和乔老爷说过,这是一个经过长期设计、安排,精心策划的连环谋杀案。要找出这个杀人者,先要分析杀人者的动机是什么,就是motive。当时我们不知道这个设计师是谁,只能从现场凶手留给我们的心理痕迹中分析。”
“在温泽尔的谋杀现场,凶手把钟楼的三扇窗子用温泽尔的画堵上,单留出一扇面向海的窗子,把死去的温泽尔吊在横梁上,让他看着窗外的大海。这个场景非常有象征意义。为什么要让温泽尔望着海痛苦地死去?那三幅堵在窗子上的画又要说明什么?似乎是要把谋杀案和澳洲之间的联系告诉什么人,要告诉谁呢?”
“在这个连环谋杀案中,被杀死的四个人,每个人的性别、职业、国籍都不同,谋杀的地点和手法也不同。每个谋杀现场都是精心选择,各有不同:温泽尔被掐死在尖沙咀钟楼上,艾丽丝被重物砸死在老防空洞里,芬妮淹死在天星渡轮码头的海水里,而罗南被吊死在兰桂坊的一个吊车上。在这些不同的现场留下的共同痕迹是什么呢?我指的是所谓心理痕迹。”
“这里有三点我想告诉大家:其一,四个谋杀案中,我们都是在绑架者的精确指示下到达谋杀现场,绑架者都没来收取赎金。似乎都在暗示或强调绑架案和谋杀案的关系;其二,最后查明,被杀死的四个人都是十七年前一个著名绑架案的当事人;其三,珍妮特绑架案隐隐约约和十七年前的绑架案有许多相像之处:在本案中,倾国倾城的美女嫁给城中的首富;某日她被绑架了,索要赎金一千万港币;牵涉到案子当中的四个人中,一个是被绑架者丈夫公司的职员,也是被绑者的情人;余下的一个是风景画家,一个菲律宾女厨师,一个英国退休教师。绑架案最后营救失败,被绑者不知所终。当然,如果珍妮特成功乘着这条船离开香港的话。”
“瞧,模式、人物和结果几乎完全一样。慢着,也有不同,很大的一个不同,在十七年前的案子中,涉案的四个嫌疑人都无罪开释,而本案中有四个与案子有关系的人却被谋杀了,而这四个人正是在十七年前被无罪开释的四个人。这暗示什么,是巧合还是惩罚?如果是惩罚,谁把复仇的剑加在他们头上?”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一直要求我告诉诸位,珍妮特是怎样被救出来的,谁绑架了她。我现在可以告诉诸位,没人绑架珍妮特,她不但没有被绑架,还搭上了环球号邮轮,准备永远离开香港,开始新的人生呢。我讲这么多,是要告诉大家,珍妮特就是我的网友娥,是整个案子的设计师,她假装被绑架,躲在暗中,慢慢把悬挂了十七年的复仇之剑,斩落在那四个人头上。”李桥左手举起来,手掌并作刀的形状,用劲砍下。
大家把惊恐的目光慢慢转向珍妮特,珍妮特平静地笑笑,抬头对李桥说:
“想象力真丰富。我承认我就是娥,咱们曾经在精神上有密切的联系。真对不起,你来香港时,正赶上我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无法和你见面。我装作被绑架,也是为了离家出走,和你说的那些故事没有关系。”
“你承认你就是娥了?也承认你假装被绑架了?珍妮特,每个人都是自身经历的专家,每个人的心理路程无不影响着他的行为。你也一样,你设计的这个案子和你的经历有紧密的联系,是你心理活动的扭曲反映。你别急,所有我的推理,不管你承认的还是不承认的,我都会一一求证给你,可我现在必须先说说玛丽安的故事了。玛丽安的出现,一开始曾把我的怀疑方向引向歧途,后来我发现她在整个案子的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在前边多次提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