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4100000013

第13章 诗词曲赋单元(5)

A.对比鲜明B.善用比兴

C.多用鼎足对D.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元曲四大家”的作家有()。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郑光祖E.王实甫

2.本曲表达的情感是()。

A.因秋怀人B.因秋伤逝C.倦于漂泊D.游子思乡E.向往春天

3.《天净沙·秋思》中写景的句子有()。

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

D.夕阳西下E.断肠人在天涯

4.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感情色调上鲜明对比的有()。

A.枯藤老树昏鸦B.满地黄花堆积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E.夕阳西下

三、词语解释题

1.枯藤老树昏鸦

昏鸦:

2.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天涯:

四、简析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子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

(2)“枯藤老树昏鸦”写了什么景物?

(3)“枯藤老树昏鸦”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4)“小桥流水人家”写了什么景物?

(5)“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6)“古道西风瘦马”写了什么景物?

(7)“古道西风瘦马”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8)“枯藤”句与“小桥”句在表达作者愁情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9)说明“枯藤”和“古道”两句与“小桥”句在感情色调上的关系。

(10)“夕阳西下”在构成意境方面有什么作用?

(11)“断肠”句属什么抒情方法?

(12)“断肠”句在全曲中有什么作用?

长亭送别

一、单项选择题

1.王实甫生活的年代是()。

A.南宋末年B.元代前期C.元代后期D.明代初期

2.《西厢记》改编自唐人小说()。

A.《会真记》B.《红线传》C.《枕中记》D.《一枝花》

3.《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的()。

A.第二本第四折B.第三本第三折C.第四本第三折D.第五本第一折

4.崔莺莺与张生的主要性格差别在于()。

A.是否追求爱情自由B.是否鄙弃功名利禄

C.是否反抗封建礼教D.对爱情是否真挚专一

5.《长亭送别》中表现的主要矛盾是()。

A.对爱情的真挚专一还是始乱终弃B.鄙弃功名利禄还是热衷功名利禄

C.反抗封建礼教还是维护封建礼教D.追求自由爱情还是放弃自由爱情

6.《长亭送别》的唱段中,运用的抒情方法主要是()。

A.借景抒情B.借事抒情C.直抒胸臆D.借典故抒情

7.“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中的“并头莲”是()。

A.用典B.夸张C.排比D.比喻

8.[正宫]指()。

A.曲牌名B.歌曲名C.乐器名D.宫调名

9.[端正好]指()。

A.曲牌名B.歌曲名C.本折戏名D.宫调名

10.杂剧的女主角通称()。

A.女B.青衣C.旦D.花旦

11.杂剧的男主角通称()。

A.男B.生C.净D.末

12.杂剧的术语“科”指()。

A.说白B.表情、动作C.歌唱D.谢幕

13.《长亭送别》中,体现张生热衷功名的语句是()。

A.凭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草芥耳

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C.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14.把《长亭送别》几个场面组织起来的线索是()。

A.莺莺眼中景物的变化B.莺莺的唱词

C.莺莺眼中张生的表现D.莺莺的离愁别恨

15.“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使用的抒情方法是借景抒情中的()。

A.寓情于景B.情中设景C.以景托情D.移情于景

1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使用的抒情方法是借景抒情中的()。

A.寓情于景B.情中设景C.以景托情D.移情于景

17.《长亭送别》的情中设景的句子是()。

A.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C.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D.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二、多项选择题

1.“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B.夸张C.用典D.对偶E.排比

2.崔莺莺的性格特征有()。

A.反抗封建礼教B.追求爱情自由C.对爱情真挚专一

D.鄙弃功名利禄E.体现叛逆精神

3.张生的性格特征有()。

A.追求爱情婚姻自由B.对离别满怀感伤C.热衷功名利禄

D.反抗封建礼教较软弱E.对爱情三心二意

4.《长亭送别》中出现的场面是()。

A.普救寺西厢房里B.赴长亭饯别宴途中C.在长亭饯别宴上

D.崔、张依依话别E.张生赴京途中

5.《长亭送别》中体现莺莺鄙弃功名利禄的语句是()。

A.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B.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D.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E.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三、词语解释题

1.柳丝长玉骢难系

玉骢:系:

2.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倩:斜晖:

3.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却:破题儿:

4.只索昏昏沉沉地睡

索:

5.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揾:

6.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斜签着:死临侵:

7.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阁泪:

8.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

谂知:

9.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

留意:就里:

10.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调护:扶持:

11.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鱼雁无消息:

12.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异乡花草:栖迟:

四、简析题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这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2)这些景物中融进了莺莺怎样的感情?

(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霜林醉”包含了怎样的比喻?

(5)说经霜而红的枫叶是由离人的眼泪染红的,这是使用了什么抒情方法?

(6)这段唱词什么地方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7)这段唱词主要使用了什么抒情方法?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地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这首曲子表达了莺莺的什么感情?

(2)写出这首曲子的点睛之句和点睛之字。

(3)这首曲子围绕着哪两个字立意?

(4)“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

(5)“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地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7)“破题儿又早别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8)“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1)“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中包含着哪两个比喻?

(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蜗角”“蝇头”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4)从“蜗角”“蝇头”的比喻可见莺莺怎样的性格特征?

(5)从这段唱词可见是什么原因造成莺莺的离愁别恨?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单项选择题

1.张养浩的散曲集是()。

A.《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B.《东坡乐府》

C.《东篱乐府》D.《云谣集杂曲子》

2.本曲标题中的“中吕”指的是()。

A.曲牌名B.词牌名C.宫调名D.地方戏曲

3.本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指的是()。

A.题目B.宫调名C.词牌名D.曲牌名

4.从内容上看,本曲属于()。

A.咏物之作B.寄托身世之作C.怀古抒怀之作D.言理议论之作

5.从形式上看,本曲属于()。

A.散曲中的小令B.剧曲C.散曲中的套数D.地方小调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二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用典B.排比C.叠字D.拟人

二、词语解释题

1.山河表里潼关路

表里:

2.望西都,意踌蹰

踌蹰:

3.伤心秦汉经行处

经行处:

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做:

三、简析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划分全曲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使用的拟人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这首曲子的“曲眼”是哪一句?

(5)这首曲子比一般怀古之作深刻在什么地方?

(6)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前赤壁赋

一、单项选择题

1.本文是一篇()。

A.大赋B.抒情小赋C.骈赋D.文赋

2.本文行文的线索是()。

A.时间的推移B.感情的变化C.事理的逻辑D.想象的展开

3.苏轼在本文中所表现的最主要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是()。

A.快乐B.悲哀C.旷达D.豪放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B.比喻C.对偶D.用典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B.比喻C.对偶D.夸张

6.作者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

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想表达()。

A.自然界的广博B.造物者的万能

C.消极无为的心态D.积极旷达的心境

7.本文的主旨是()。

A.抒写遭贬后的苦闷B.展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C.表现在山水之乐中寻求解脱D.表现失意中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8.本文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C.“登仙”“长终”都是不可能的

D.“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9.本文的内在情感变化过程是()。

A.悲-乐-悲B.乐-悲-乐C.悲-乐-更乐D.乐-悲-更悲

10.本文中,“客”说的一番话主要是反映()。

A.苏轼感到自然永恒而人生无常B.苏轼感到自然伟大而人生渺小

C.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D.苏轼仕途失意时精神的苦闷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文赋,本文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A.主客对话B.抑客伸主C.骈句与散句交错

D.韵疏密相间E.采用过去、现在、未来三段式

2.本文用来抒情的主要景物有()。

A.江水B.赤壁C.清风D.明月E.江渚

3.苏轼在文艺上有很高造诣的是()。

A.诗B.文C.词D.书E.画

4.下列各句中,体现苏轼失意情绪消极的一面有()。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B.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E.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三、词语解释题

1.七月既望

既望:

2.举酒属客

属:

3.纵一苇之所如

纵:一苇:如:

4.凌万顷之茫然

凌:万顷:茫然:

5.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桂棹:兰桨:

空明:溯: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

7.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愀然:危:

8.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郁:苍苍:

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方:东:

1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固:而今:

11.侣渔虾而友麋鹿

侣:友:

12.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

1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斯:往:

14.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盈虚:彼:

卒:消长:

1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以:

1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造物者:无尽藏:适:

17.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肴核:狼藉:

四、简析题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概括本段表达的感情。

(2)本段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这种感情的?

(3)本段描写清风、明月和江水的句子有哪些?

(4)最能体现苏轼飘飘欲仙之感的是哪一句?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这段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这段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萧声?

(3)这段话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个比喻有什么特点?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这段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2)苏轼的这种人生观是借助哪些景物表现的?

(3)从哪一句话可见本段的感情的基调?

(4)写出本段的比喻句及说明喻意。

(5)写出本段构成对比关系的对偶句。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苏轼在这里说明的是什么道理?

(2)这段使用了什么说理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苏轼为什么要阐发这个道理?

(4)苏轼在这段中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5)苏轼阐述这个道理之前,描写了泛舟江面的羽化登仙之乐及客人说的人生渺小和短暂之悲,从中可见这篇文章实质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过程?

(6)这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同类推荐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健康饮食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健康饮食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陶器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陶器

    《阅读中华国粹》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人类第一次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大自然中物质的化学性质,把柔软的粘土变成了坚硬的陶,从而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游戏高手大比拼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游戏高手大比拼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从佛祖在菩提树下人生的意义,到达尔文用毕生心血造就进化论,区别人猿;从呼唤知识的第一人培根,到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从边走边唱的盲人诗人荷马,到倾倒东西方的爱国诗人泰戈尔……人类的精英们总是走在探索与追求的奋争前沿,他们是全人类的脊梁,是最顶级的精英人物。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我的创业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经营课

    我的创业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经营课

    这是一本成功励志书,也是一本创业教辅书。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马云的创业经历出发,向人们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本书针对创业中的关键问题,如管理、经营、营销、融资、竞争、用人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最真实的领袖魅力、人生理想和处事技巧,而最重要的还是获取宝贵的创业经验。
  • 把信送给加西亚

    把信送给加西亚

    本书融合《把信送给加西亚》经典文本,同时结合员工在职场上遇到的问题,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实用解读。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把信送给加西亚》原文,第二部分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延伸解读,从浮躁的职场风气、喧嚣的职场环境、只说不做的的低执行力等职场问题入手,对原文进行最新的解析。
  • 重返巴格达

    重返巴格达

    本书是唐师曾在海湾战争结束10年后,持私人护照自费重返制裁中的巴格达,只为追踪和记录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而长远的伤害。家庭分崩离析、生命灰飞烟灭、辐射贻害无穷……伊拉克由曾经的富裕、文明、稳定的国度转变为贫困、混乱、尊严扫地、大批失业、男盗女娼的社会。本书一以贯之唐师曾的英雄激情,他历陈战争伤害,真实记录国家的多舛遭遇与人民的悲惨命途,以警现世。本书累计销量近30万册。
  • 鱼骨衫奇案

    鱼骨衫奇案

    由三十四篇民间传奇故事组成,收录《乱世海龙皮》、《鱼骨衫奇案》、《鬼莲案》等。
  • 村中诡事

    村中诡事

    她不知道自己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只是觉得很混乱,不知道为什么,隐隐的觉得会有些事情会在自己的身边发生,这种感觉在自己初次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到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 御影师

    御影师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影子,深邃的黑暗是整个世界的影子,那将是我取之不竭的力量。。。
  • 洁暇月

    洁暇月

    我曾最漠视世间的情感,如今却把情字放在心头,却阴差阳错无法当初。命运挫折玩弄着一切的一切,来自炼狱的魔族,无敌也会寂寞么?原来,你也是受伤者……笑的原因是,痛过便不会在哭。〔本书作品与其他科类不同,注重情感上的塑造,希望读者阅读之时,能够细细体会其中。〕
  • 职场风雨飘

    职场风雨飘

    这部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历打造的一部职场《资治通鉴》。初入职场的我,凭借父亲的关系去一家私营小企业做销售,在这里收获了职场的第一笔阅历。之后我辗转供职于各种民营企业、港资企业、台资企业甚至大型集团公司,一次又一次地卷入残酷的商战与复杂的职场争斗的漩涡。我不断被潜伏身旁的阴谋与陷阱所暗算,也不断地设置阴谋和陷阱算计别人。小说以大量的真实案例深刻表现了这种生存至上的职场文化,也生动描述了众多的职场生存技巧,如推销技巧、面试技巧、谈判技巧、管理技巧、站队技巧等,这对身在职场者尤其是职场新人来说,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她倾国倾城沉鱼落雁,不仅有着让人痴迷的外貌更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先后有两位个君王倾心于她,一个是天俯蜀国君主孟昶,一个是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还有一个帝王对她思念入骨髓。她就是通晓君王世界,红颜非祸水的花蕊夫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右岸人生

    右岸人生

    曾经脑海里浮现过人生是否如流水线一般,既然平等那么差异是从何而来。青春岁月中的故事,配合一杯香气浓郁的薄荷茶午后慢赏,这些故事,经历过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