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8600000018

第18章 社会篇——成为更好的社会人(5)

愤怒是一种激越的情感,所以背景里有着令人兴奋的化学递质内啡肽相伴随,那么愤怒容易成瘾就不难理解了。现实里,一个人滥用愤怒可能是特别糟糕的情形,那种失态和人际关系的破坏,让我们预计这个人的生活情形基本属于危机四伏。

冯俊杰:大多数人,包括我,是能理解毒品、赌博、酒精、性这些东西,容易让人上瘾的。想不到愤怒也会上瘾。

朱文波:按照神经心理学研究的结论,这是确凿的事实。它是一部分人大脑的特性。就说案例里提到的女友吧,在成年以前,她的脑皮层自控能力还相当脆弱的时候,她经常经历过发作愤怒时相伴随的奖赏,也许她的长辈为了哄她,她只要一发火就能得到糖果式的安慰,这种反复的过程让后来脑皮层的控制也要逊色退位。

当她处在兴奋预热状态时,另一种天然的快乐分子多巴胺也会在大脑的情绪控制中心起哄助燃。她自己也没法意识到在愤怒爆发的时刻,多巴胺操纵着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效果,它让自己放任去做就好,它是愤怒成瘾的原因。

冯俊杰:情绪不稳真的很可怕。这种暴躁的人,令人避之不及,唯恐被伤害到。这种人简直像是休眠的火山。我还有一点困惑,因为据平时的观察,这样的人,也并不是对什么人都发火,他们往往是拿身边的人出气。

朱文波:愤怒成瘾者的特点是平时并无异常,愤怒爆发后不计后果。这会让她周围的人很受伤,也会心存恐惧,情感的级别不当,人们也无法预料。像她这样的发作,包含着心理层面的诉求,这是成长经历带来的影响。最初难以获得愿望的满足,通过提高情绪的强度后得以实现,那么她在亲人间情感诉求达成的模式就会被迫养成。

另外,在这种表达方式下,周围的人开始谦让和退缩,让她习惯于由此获得权力和控制感。她会遵循着失控与内疚的套路不断重复,受伤的总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冯俊杰:我们可以确定愤怒上瘾是一种病态,那么就像求助者所问的,是否有方法能彻底地改变她的这种异常?

朱文波:改变的机会一直都有,这样的人自己都特别想摆脱困境,周围的人难以相信他,那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但是她得深刻意识到这是童年化的幼稚行为,看清楚自己像一个内心受伤的孩子,一直沿用任性的手段来到成人世界里表达诉求;她得经常性地获得模仿和学习,体会健康的愤怒和破坏性愤怒之间有怎样的差别。在她发脾气周身特别不舒服时,警告她注意这些生理上的负担,比如在未来的日子里,心脏病和高血压就是这种压力后果,以此促进当事人的改善和改变。

今天的我们怎么看待老人——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

核心认识:老年人心理孤独,对生活的满足感减少,会对外界产生敌意,易愤怒,有攻击性。还有一种情况是智力退化。舆论不应该导向对老人的偏见,这将导致老人群体的灾难化后果,他们原本是最容易出状况、最需要救助的人群。

典型案例:女孩给老人让座遇急刹车,老人不慎摔倒向其索赔:“你不给我让座,我就不可能摔倒!现在我摔坏了,你得负责。”河北承德一公交车上,一位小女孩给老太太让座,结果车辆急刹,老人不慎摔倒,却要女孩赔医疗费。最后女孩母亲无奈赔了200元……以后是扶还是不扶?让还是不让?(据《京华时报》)

冯俊杰:类似的事情现在不断在媒体上看到,以至于大家特别困惑: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是不是这些经历了动乱年代的人,现在都暴露出了恶劣的一面。您怎么看?

朱文波:满世界传递这种偏见和愚昧,在一个声称尊老爱幼的国度,很扯淡。而且指向整个正在老去的饱受文革创伤的一代人。什么叫为老不尊突破底线?现在的中青年人老了,大脑退行性变化跟这些老人一个样,也许还不如他们。

难道大家在生活中,没有见过家里的祖辈变得小气自私、狭隘偏执和不可理喻吗?一个社会在跟老年人较劲对与错和道德高下,实在是笑话。

其实,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这是个伪命题,是媒体塑造出的刻板印象,减弱了社会大众的救助动机。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比如这种偏执幼稚的认知,是老年人的常态。

平常人较难理解那些退化的行为意义。一般来说,是他们感知世界的能力的下降,大脑的退行性变化,导致的各种问题。舆论不应该导向对老人的偏见,说成是“坏人变老和老人变坏”,这将导致老人群体的灾难化后果,他们原本是最容易出状况、最需要救助的人群。

老年人心理孤独,对生活的满足感减少,会对外界产生敌意,易愤怒,有攻击性。

还有一种情况是智力退化。我遇到过一个案例,有一位老人兰大爷用拐杖边走边敲同小区一位刘先生的车,声称对方撞了他还想跑。结果,调出监控视频一看,人和车此前并没有交集,大爷是直接从后面上前砸车的,身上也没有伤。也就是说,在此事件上,兰大爷根本不清楚车有没有撞到他。

冯俊杰:这真是个大乌龙。

朱文波:是啊。每个人到年老时都会智力退化,认知和普通人不太一样,缺少判断性。年轻人里有无赖,有好人。老人里也有好人和坏一些的。没有人想象得到老人的世界充满了惶恐和无助,所以才有很多乖张的行为。智能的整体下降,对外界的判断力当然误差很大。重点还是掌握老人的心理,才能预防和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

冯俊杰:不过有些老人的确是故意讹诈。此外,我发现大多数时候,有关部门的处理是事故双方一起承担责任。

朱文波:每次玩息事宁人的各打五十大板,总是让做好人好事的成本增加。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执法机关权力介入,给予公正决断才是正道。不需要特别去声讨老年人的道德问题,对老人宽容一点是社会良心的根本所在。

当然,我们也强调大家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下,不要放弃对他人的救助,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美好。要知道,亲社会行为受阻,付出代价最大的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等弱势群体。

为什么有人会以虐待动物为乐——认识“兴奋阈值”和“心理偏差”

核心认识:虐待动物取乐的人可能有两种:一种人达到刺激感的生理阈值比常人高,需要通过异于常人的方式才能获得刺激感;另一种人则是的确有心理偏差,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有所偏差。

典型案例:美女虐兔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大众被震惊了,并且牵出神秘组织,专门出售虐杀动物的视频,而且“可定制”。这个神秘组织名为“Crushfetish”。在售卖视频网站上,记者看到279个虐待小动物的视频,其中受虐动物多为兔、虾及难以辨识的蠕虫,售价在4到10美元之间,视频主角都是女性。买卖“虐待小动物”视频的群体比较封闭,一般由熟人介绍加入。此外,从事虐待动物拍摄的“不止一伙人”,他们懂得怎样将这些片子放到国外的网站上销售。

该网站甚至声称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踩死动物的视频”,并提供了电子邮件供购买人联系。(据《成都商报》)

冯俊杰:这个组织的存在,其实我有所耳闻。不过,看着活生生的视频,还是吓一跳。您觉得这些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病态行为?

朱文波:这样的动物虐待组织,组成人员可能有两种:一种人达到刺激感的生理阈值比常人高,需要通过异于常人的方式才能获得刺激感;另一种人则是的确有心理偏差,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有所偏差。

由于生理原因,每个人的兴奋阈值都有所不同,有些人较为敏感,气球爆破就能让他们紧张好一会儿;有一部分人则显得较为“麻木”,较难达到兴奋感。后一种人便需要通过观看类似视频,以常人感到不舒服的方式来获得兴奋感和刺激感。

冯俊杰:视频买卖大概纯粹是商业行为,有需求就有这样的生意。有些人不满足于自己观看,还喜欢传播,这是为什么?

朱文波:也不能排除一些观看者的确存在心理偏差。这些人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就是血腥的、暴力的、恃强凌弱的。美女虐杀小动物就是他们主观内心的投射。因此,她们在传播中也能得到心理满足。这些人都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

十岁女孩摔婴儿,如何面对身边的危险——正确理解“精神病”和安全预防

核心认识:面对身边突发的危险伤害,从专业角度来理解事实,对心理学家,对大众,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重要。人力不可控的伤害一直在发生,追寻科学的依据,其实能更有力地规避未来的风险。

典型案例:1岁半男婴被婆婆误留在电梯,被电梯里的小姑娘抱起,然后把男婴摔到地上猛踢。男婴奶奶追到25楼,询问小姑娘,孩子在哪儿?她还拍拍老人说阿姨不要着急……几分钟后,男婴被找到,浑身是血地躺在小区楼下。(据新浪网)

摔婴儿的女孩李某某在幼儿时期一次跌伤头部,一次车祸撞伤的也是头部。李某某头部受伤后,经常打院子里的孩子。邻居善意提醒李显纯夫妇带孙女去矫治,往往招来李的怒火,他总是说:“我的孙女没得问题。”

李某某不断搬家,不断被迫适应新环境。母亲盛气凌人,“经常吼她打她。”邻居说。李某某平时很有礼貌,偶尔又很暴力和木然。虐童事件发生后,李某某的爷爷李显纯最后一次出现在家属区,邻居们劝他带孙女去看医生,他勃然大怒。“我不能失了这个面子。”事发11天后, 51岁的重庆老人吴世芳仍记得10岁女童李某某最后留下的那个木然的表情。2013年11月26日下午,她在自家楼下发现满身是血的孙子原原时,这个正在上小学五年级“施暴者”安静地站在人群外,没有丝毫慌张。(据《南方周末》)

冯俊杰:您如何看这起震惊世人的不幸惨剧?很多人认为这是家庭教育失败的恶果,比如家庭暴力的影响。那个10岁女孩的父亲就常常打她。

朱文波:我更倾向属生物学意义上的犯罪。精神病理学上有人有天生罪犯潜质,因大脑异于常人。共同点是:前额皮层发育迟缓或低活跃,涉及控制、同情心、后果评估等,她无法正常进行。脑灰质少于常人或杏仁核较小,正常人的情感在她那儿木讷、低反应。

有人说家庭暴力的影响怎样,这里要考虑的是她很小,女孩。暴力污染更多在成人期显现。而且暴力行为也还有动机要求。

冯俊杰:还有人提出,这个小女孩能够自己上学放学回家,说明她挺正常的,认为她精神有问题,是找脱罪的理由。

朱文波:上学放学太普通了,这样理解太简单化了。拿一个正常人来比喻,你一吵架不会拔刀,甚至不会动手,而另一人吵架就要动刀。在平时常人理解他俩共属正常,但特别情境出现,差异就大了。

冯俊杰:那么,男婴奶奶追到25楼询问小姑娘,孩子在哪儿呢?她还拍拍老人说,阿姨不要着急。这种假装安慰老人的做法,让很多人觉得女孩不像有问题的人。

朱文波:这个不是安慰,是欺骗,表现镇定,典型的反社会行为。这其实属于免责诡计,有反社会倾向的人对于情境控制特别热衷,也是所谓的操纵性。即使有情感互动,但行为里面包含的真实情感内容,和平常的关怀安慰并不一致。

冯俊杰:当您说到是反社会行为的时候,也有网友困惑了,认为这样的人哪怕年纪再小也应该判死刑,不能因为精神有病就放过她。结果,我看见您解释了反社会行为和反社会人格是有区别的,包括网友在内的大众,误解了这两种概念。

朱文波:是的。人格形成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太极端,人格是相对固定的对外部世界的基本倾向。所以把它理解为特定行为更客观。

精神病本身是个民间的说法。要准确理解的话,大众大概想象到的是一类认知完全瓦解了的精神分裂症。其实这个谱系之中有形形色色的各类复杂表现。

精神异常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有,不单纯指愤怒恶毒,你玩得嗨的时候,也是精神异常状态。只是常态人群对于后果的判断不会失控。经常性失控对己、对他人造成伤害性后果,这就呈现病理状态。

冯俊杰:话题后来集中到,小女孩是所谓的天生犯罪人。这个如何理解?天生犯罪这个说法,我在学法律时候接触到过,以龙博卢梭为代表的犯罪面相学说。认为某些长相的人,暗示更加容易犯罪。

朱文波:所谓先天的犯罪因子在平时是和常人一样的,连精神分裂症都还有间歇性发作的一类,只是在突然偶发的刺激下,他或她的反应方式和理解意义上和常人有显著偏差。只有极少数人可以称得上天生的邪恶,要毁灭一切美好。

而且,刺激是纯主观的反应,一个人认为微不足道的信息,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是天大的事。

就因为女孩的行为是外显的。我们可以做出行为和脑部彼此之间的可能性推测,因为脑部发生什么,会决定外在的表现。

冯俊杰:最后还想作一个小结,这个事情事件刚刚爆发的时候,很多人说小孩该死,是糟糕父母教出的恶魔。我观察到,您是极少数发表心理学专业方面意见,认为可能是女孩脑部出问题了。大众常常看见有精神问题而免除责任的案件报道,因此对此特别愤慨。事实上,即便小女孩精神没有问题,10岁的年纪,按我国刑法规定,也无法承担刑事犯罪的责任。

后来隔了近半个月,《南方周末》的调查出来,果然女孩脑部受伤过。而您发表的看法下面有几百条评论,里面大部分是谩骂。我想,大家的愤怒是应该的,只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直面问题时,寻求专业的理解,才能够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去解决和预防。

朱文波:是的,我当然同情被害的孩子,但以我的专业角度来理解事实对我来说更重要。人力不可控的伤害一直在发生,追寻科学的依据,其实能更有力地规避未来的风险。

冯俊杰:另外,从法律角度和新闻调查报道看,责任应该由女孩的监护人,也就是她的父母来承担。小女孩需要的是治疗和有效监管。

借用一个网友的话,您根本不是为女孩开脱,您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分析,科学地探究,希望能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有罪是一定要判的,有债是一定要偿的,但是我们更希望的是不会再有下一个小原原。”

同类推荐
  • 超级询问术

    超级询问术

    《超级询问术》源自美国情报界最尖端的训练科目,是提升美国军方情报人员、国家安全人员通过询问、交谈套取有效信息能力的核心技术。在美国,必须是从事国家安全工作,如DIA(美国国防情报局)、FBI(美国联邦调查局)、CIA(中央情报局)、NavySeals(“海豹突击队”)的精英成员,才有资格获得“超级询问术”的训练机会,并严格接受美国参议院的直接监督。“超级询问术”拥有极为强大的“通过交谈获取信息”的能力。一些相关的训练方法、技巧,逐渐为众多与询问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刑侦审讯,新闻采访等)所借鉴,更有众多跨国企集团将其广泛运用于商务会谈、销售、人力资源、服务支持等众多领域……
  • 学生要懂心理学

    学生要懂心理学

    优秀的同学为什么总是知而不言?为什么学习越努力成绩越差?怎样避免学习中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怎样解决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怎样才能跳出书中的框框?怎样才能克服“马虎”的毛病?如何克服考试怯场心理?如何在考试中超水平发挥?如果落榜应该如何对待?女孩子真的就比男孩子笨吗?……在学生的心里,可能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合理的解答,他们备感迷茫。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心灵被上了锁。本书列举了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典型问题,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刻分析,相信可以拉直莘莘学子心中的诸多问号。
  •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幸福的人生应当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之上。如果说“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病”可以理解,但因为过度追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的幸福,而让自己陷入心理疾病的泥潭,则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幸福有很多种定义。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拥有甜蜜的爱情,是幸福;拥有美满的家庭,是幸福……幸福不仅仅是你拥有几幢豪华别墅,拥有几辆顶级名车,当这一切无人与你分享,或者你已经没有能力和精力去享受,你还会感觉到幸福吗?幸福也不是你中了500万之后的欣喜若狂,如果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早已不堪一击,这样的惊毒你或许无福消受。
  •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本书正是从日常生活现象着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你揭密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同时,本书还将教你一些实用的心理技巧,帮你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难题。
  •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本书提取了众多著名成功学大师的成功理论精髓。与一般的成功学教程不同,它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全方位探讨创造成功,助您成功是本书惟一的目标。在介绍方法与技巧时,又引述了各领域的名人事例,作为典型加以分析。
热门推荐
  • 占川为王

    占川为王

    我只喜欢你,我只想占有你。不定时更新。愿看文的每一个你喜乐安康。
  • 人皇觉醒

    人皇觉醒

    作为宅男的他,总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所有事情。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获得了逆天传承。是他,在中医式微的时候毅然站了出来;是他,在祖国危难的时候决然的站了出来。不管面对什么他都能果决的做出选择,然而,在面对长生和爱情,亲情,友情的时候。他,该怎么选择呢?看宅男高材生林毅,如何逆天崛起,站在世界之巅,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网王之希翼之翔

    网王之希翼之翔

    这本是简单的异世寻爱之旅,但因和他们有了交集而显得不平凡。一个本不想穿越的女孩,却穿越到了好友梦寐以求的世界。面对棘手的身份,她将何去何从。尽看一个非全能之才,无倾城之貌,却善于伪装的她,如何在网王世界风生水起。
  • 今生有幸爱上你

    今生有幸爱上你

    这个世界充满了许多未知的事,其中青云镇的蛇事就是一件。青云镇有人故意设置了沼泽,让许多普普通通的蛇变异,但,守护者灵兔给力桔子能量,让她守护青云镇。
  • 血肉长城--抗战前线将领访谈

    血肉长城--抗战前线将领访谈

    本书从不同侧面与角度收录了国共两党上至朱德、彭德怀等,下至普通战士,以及游击队将领或访谈、或浴血杀敌的通讯。以当时的文字与图片重现了抗日军民的故事,追忆了一些英雄事迹。
  • 茧生

    茧生

    他们说简介要写叼一点,主角从一介废柴慢慢向上,秘密训练,加入学院,成为伯爵,率领军队称霸一方,最终带领三军灭世封神,不行再改
  • 我的调皮王妃

    我的调皮王妃

    一场车埚穿越到不知名的古代成了一个三岁小孩本来可以过着无忧无滤的日子,半路还被人迷晕一觉醒来自己又变成了天玉国的三王爷玉自寒的玉王妃,啥!这个王爷是瞎子不过长的还是蛮帅的。看这个王爷好像不是很受宠处处被人欺负。不知怎么的看到他被人嘲笑自己就想上去替他出头。自己不会是喜欢上他了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强势狐妃

    强势狐妃

    此书的第一部在书旗小说的原创里一点浮萍是远方来,奄奄飞;归雁去何处?已经不能朝思暮想他。人是仿徨,是否可以在人海里找出与自己比肩的人?佛曰:前生的100次回眸,换来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前生的100次擦肩而过,才换来了今生的白头,如果真的如佛说,为何你总是不好好珍惜,让我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了你?
  • 君莫悔之姑娘你别“桃”

    君莫悔之姑娘你别“桃”

    因一个游戏,周沫萱进入了虚幻但却真实的“游戏”世界。什么?竟然给我桃林守护者这么牛哄哄的身份!武功还是登峰造极!上天的狗屎运?哈?代价居然是终身不得出桃林?我去!谁敢拦我泡美男,拖出去优雅的拍死他!小氓,那位美男不错,速速抓来!
  • 奇葩格格

    奇葩格格

    殊心,林紫凝,玉,凌紫玉,为寻找一个谜底,相续穿越到一个异世大陆,开始寻找谜底之旅,双双遇到了今生的真命天子,为好友寻找身世之谜,当一切谜底揭开,他们又当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