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8600000021

第21章 生活篇——解开日常迷思(3)

朱文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格外引人关注。可是养生知识也得符合科学常识,这样才有助于真正提高生活品质。单就吃素来说,我们的生存形态早已脱离了肌肉代表力量的体能消耗时代,那么过量摄取卡路里包括对糖的偏好这些古老的机制做些修正,完全有助于身体健康。

万事不可极端,或者将一个常态有益的选择上升到不合理的高度,要审慎或者质疑。将吃素和修行配套,不过是个别人戒律仪式化的翻版,有别于常态,是想获得尊崇。如果以团体方式呈现,对内是一种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提高凝聚力;对外这是一种识别标示。

但是所谓清洁脱俗的感觉是纯主观的界定,也不可能跟吃素有真正关联。那些并不吃素的个体在精神世界的探求过程中,每次收获也都会有类似的表达,而吃的内容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在心理操作的层面,如果你事先确信并对素食寄予非同寻常的效果预期,那么在吃素之前可能已经有内啡肽等生化层面的改变,产生愉悦伴随着吃素,只是事后归因把功劳算在吃素上面而已。

冯俊杰:这个真相,恐怕会刺激到不少人。很多时尚杂志和社会商业机构喜欢炒作编造这种身心灵的概念,贻害无穷。但愿大家不再被那些“听起来很美”的说法误导。乔布斯迷信素食调养,就延误了癌症治疗,害了自己。据报道,他的病如果早发现、早用现代医学处理好,有非常高的治愈存活率。

朱文波:现代都市女性因为对肥胖的恐惧,会特别容易接受一些片面的宣传。倡导纯素食对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优质蛋白和脂肪的保障,大脑没法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果有抑郁症,素食者的恢复更迟缓得多。

人类进化到现在,生理和心理要面对的竞争和挑战,远远超出想象。大脑的高效运转,有赖于优质的蛋白提供资源。现代社会前所未有的各种压力面前,大脑内各种生化激素的代谢也同样是面临考验的。

所以当有各种情绪困扰,缺乏蛋白质补充,以吃素的饮食习惯而言,恢复的过程会变得难以预测。

冯俊杰:我最后再总结一下,极端化因素有很大的风险,会影响身心健康,要警惕。多补充靠谱的营养学知识,饮食合理,对心理健康很重要。有些朋友说是吃素,但用很多植物油制作素菜,其实会破坏蔬果的维生素,白吃素了。何况,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清洁心灵的纯粹素食”,想一想你看不见的蛀虫和果蝇……

一家人应该谁管钱——别让控制感影响到安全感

核心认识:女性的大脑遗传着进化得来的安全警报设置,因为她们自身对家庭的高度依赖,因为哺育和繁殖后代的重任,她们不得已需要依赖丈夫或孩子父亲外出获得的物质资源来保障生存。

典型事件1:“老公结婚前家庭还不错,现在我却无法忍受!他现在消费太大方,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受过苦,知道钱的来之不易,能节约一点儿算一点儿。现在我们还要养女儿,收入也不是很高,一个月消费结余几百元,我们的买房也要去贷款!但他奶奶生病让给一千,他弟弟结婚让给两千元,他爸生日买数码照相机,反正就是他家有事,都让拿钱,但对我的父母却是一毛不拔。不知道是我看钱太重,还是其他,现在我非常痛苦。”

典型事件2:“老公出自贫寒家庭,生活非常节俭,婚前总认为这没什么不好,现在我却无法忍受!或者说他吝啬、小气更为贴切!也许是因为我们收入太微薄,再加上买房还有外债,我父母来他会说开支太大了,我的电话费稍多他也会喋喋不休!我是在五年前和以前的男朋友分手后,心情特别糟的情形下认识的老公,当时他的体贴照顾,细心认真,深深打动了我,他一直很疼爱我,我也曾经很庆幸自己的这段婚姻。然而,这两年我们争吵越来越多,想到一辈子都要这样,我真的难过!”(据朱文波咨询卷宗)

冯俊杰:结了婚的,谁是一家之主?谁管钱?没结婚的,如何看待女友让你交工资卡?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当然了,大多数人选择无外那几种。男的管或者交给女方管,要不就是各管各的。谈钱伤感情,但不谈又不可能,金钱关系上的不稳定,最终也容易导致感情关系上的不稳定。

朱文波:我们在文艺腔的各种媒体影视剧里,几乎看不到金钱作为杠杆随时搅动着家庭氛围,表现的要么是没钱而励志,要么是有钱而情感不和。而真实的家庭矛盾,更多的是小家庭内部的财务分配,它也是夫妻反目痛苦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婚姻研究中,39%的离婚原因源于家庭财务纠纷。

冯俊杰:中国恐怕也差不多。在恋爱初期的人看来,男女双方谁来管钱只是个小问题,不用太在意,其实问题大大的。太多男女之间因为钱纷争不断。典型事件的两位丈夫,一个大方一个吝啬,却同时让妻子痛苦万分,直至考虑是否离婚。到底是怎么了呢?

朱文波:现实中这类已经岌岌可危的婚姻,当事人的另一半通常表现得不以为然,以为小题大做,真有必要提出离婚?貌似两边情感反差巨大。只要细究“谁在婚姻中得到什么”,也许你就会有答案。

两位男士的共同点都是掌握了家庭财务的控制权,并且以极端利己的处置方式,对伴侣苛刻地冷落。家庭经济是个共同体,涉及家的所有方面,它当然依附着所有情感,这种吝啬使得另一半丧失了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对于金钱的不公平态度,意味着家庭中权力结构的失衡。

从家庭冲突的严重性和频率来看,金钱处置问题一直占据最突出的地位。婚姻从来就有脆弱的一面,和谐并不那么容易,即使在家境优越、人们想象不差钱的家庭里,这种冲突也并没有缺席。之所以容易引发争论,是因为家庭内部的金钱混杂着爱的情感,需要诚实与信任,绝大多数时候等同于安全、尊重和幸福。

这本来就是生活的真相。两个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家庭关系中对金钱的使用远比赚钱的多少来得重要。用延伸一点的视角,婚姻中收入不均衡的现象比比皆是,绝大多数女性处在劣势,有的就是全职妈妈、全职太太。

冯俊杰:那么,花老公的钱是否内疚?老公作为资源输出者,因为家庭支出的不平衡是否常常怨恨?合理吗?掌握着金钱是否意味着另一半必须听话,接受摆布?

朱文波:当我们将这些问题展开,你大概能想象多种家庭矛盾由这些不当的点促成。案例中的两位男士盲目得意于自己的控制感,不曾想这会触碰到女性敏感的底限。所以,还是要寻找根本原因。女性的大脑遗传着进化得来的安全警报设置,因为她们自身对家庭的高度依赖,因为哺育和繁殖后代的重任,她们不得已需要依赖丈夫或孩子父亲外出获得的物质资源来保障生存。

冯俊杰:这就难怪慷慨的男人容易获得女性的好感和青睐了。

朱文波:没错。吝啬的老公不吝于最绝望的提示,甚至用出轨的代价来比较一番,不难判断婚姻内的收益将如何决定她的去留。而那些成功的婚姻,夫妇间一定体现出财务和谐。这种和谐遵从几个原则。比如,大的开支决策的共同讨论,日常开支既强调预算又有彼此自由支配度;金钱从不影响到爱的承诺,保持着良性的沟通;没有私下的独立账号和小金库;即使有消费习惯的差别,也要尊重公平的财务处置权力。

冯俊杰:伪装和谐的代价有多大?

朱文波: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吧。一位做金融的客户,平时在装修豪华的大厦里上班,必须密切关注各种证券的价格波动,工作认真,雄心勃勃,追求完美。

由于彼此性格的原因,或者工作本身占据他太多精力,结婚后的几年夫妻间的感情下降得很快,回家较少有温情的交流,但彼此都礼貌地维持着一份平静,他和妻子都小心翼翼地害怕触碰到婚姻的现实。彼此交流感情的方式就是程式化的问候,比如“你在哪?”“几点下班?”“晚上回来吃饭不?”没有这些点缀,几乎感情属于完全的苍白。

伪装的平和就是将虚幻的真实感合理化,结果丢失了改变的机会。保持距离感的默契,结果让两人最终连面对的勇气都逐渐丧失,其实都是害怕面对两人之间的脆弱。但是人不能没有情感,这份压抑的诉求最终开始以失眠来表现。

冯俊杰:看来逃避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这就不得不令人惋惜。有的人习惯让步或者妥协,有的人急切地想要化解危机,但都失之于主观和一厢情愿。您这个案例后来如何?

朱文波:再后来,我的客户以自己网络搜索的结果来对照,确定自己已经患上了抑郁症。来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夫妻间的抱怨已经让他怀疑这段婚姻是否到了尽头,工作中也不由自主地盘旋着与妻子的纠缠,谁做的对与错。没有结果,没有答案。

一想到自己工作中不能出现差错,一个闪失会赔进几十万上百万,他的惶恐和焦虑,加重了抑郁的心情。最后他不得不请假几个星期,但又开始害怕公司会另找人来代替他的职位。他对自己的“无能”越来越恼火,对家人的态度也常常失态地暴躁,仿佛变了一个人。这是我们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病程发展过程。因为最初的轻度抑郁,迅速演化成一场噩梦。

尽管我的客户最终以他的坚持治疗带来了恢复,但是他的个案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在于:假如你没有更好的策略解决精神压力,不妨向你的亲人敞开胸怀,表达软弱并不是件可耻的事情。假如家人无力分担或者无法处理你的压力,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支持或治疗是特别必要的,否则生活将会有一连串的严重的改变,失去原本可以获得的成功和美好家庭。

网购疯狂到需要剁手——识破网购上瘾的心理陷阱

核心认识:“疯狂网购,透支消费,网购将购物愉悦分解成了几次体验,这和实体店购物有很大的差别。价格诱惑、下单成功达成了所有权的满足、随即进入更强烈的渴望中。所以网购成瘾都有快递依赖,这种盼望会放大物品价值,貌似曲折、实质方便的取货形式,都会得到生理激素的配合而慢慢成瘾。”

典型事件1:夫妻月入不到1万,妻子一天网购1.8万。重庆张先生昨天一大早带妻子刘某来银行,要停掉她的信用卡。妻子网购上瘾,两人一个月的收入不到一万元,“双11”透支的一万多元还没还,“双12”妻子居然又想疯狂网购。(据厦门交通广播《交通现场》)

典型事件2:据《2012年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购达8090亿元,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4%,网购人数达到2.12亿,网购在国内网民中的渗透率提高至41.5%。此前淘宝网发布的网购族群报告显示,深夜23时后购物的“夜淘族”总人数居然超过2200多万人。2013年,淘宝双十一达到350亿销售额。

冯俊杰:像张先生和妻子的故事,简直是数不胜数,随便到大型论坛或微博就可以看见类似案例。要我说,现代人网购如此疯狂,已是病态,此事您怎么看?为何会有如此尴尬多发的情形?

朱文波:网购上瘾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事实。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人深陷于此的情况还将大面积蔓延,不知有多少人可能因网购而陷入财务危机。

我想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不清楚游戏规则的情形下,开始了另类的网络生活。另一方面以淘宝、苹果为代表的商业巨头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无不是因为踏准了人性中的欲望,建构了一个系统的商业模式,然后以精密的心理学技术达到商业效果。

打个比方就是大企业领着盲人游玩,可以给你带来愉悦也可以将你带入陷阱。怎么让人上瘾的呢?鼠标一点轻易进入海量的商品世界,简单易得,不费成本。

冯俊杰:说到这一点,尤其是痛并快乐,有一种面对无限精彩的大海,但肚量有限的感觉。

朱文波:这就是心理“幻术”。不要以为那些商品商家都想卖给你的,不是。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虚拟的,拿来做陪衬的,只是为了分散你的注意力,愉悦你的感官,或者用来操纵价格,是所谓的“锚定效应”,用暗示来干扰你的判断。

你的每一次交易都有积分,累积一定积分获得相应钻石皇冠称谓,然后会获得奖励性折扣一次,如此循环。这种不定期奖赏对购买行为的强化作用极其强大,不要以为折扣很小,人们就会不感兴趣。

因为人对意外的占便宜总是特别兴奋,老虎机让人赌博上瘾,就是这种行为机制的操纵。它甚至在关键时刻能帮助你产生利己错觉,当你有购买错误而产生自责时,“你有折扣”会大大降低对损失的严重性评估。

网商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用,却带来远超过广告的效果。因为其商品展示持久性,免于载体的限制,不分时间地点。跟实体店交易还有一个巨大差别,大量商品都附带模特照片,那一张张笑脸透着满足、阳光、愉悦。这对购买者来说有更多的情感参与,榜样的作用就是参照,强化了体验感,买和不买都可以让人流连于此。

冯俊杰:说到这个,尤其好玩,很多看起来高帅富打扮的衣服鞋子,被买回家穿在自己身上,基本上都是土肥圆。这个类似红烧牛肉方便面上的广告,你永远吃不到面上的一块块牛肉。

朱文波:正是如此。形成对网购的依赖非常简单,只要成功塑造一个刻板印象——远超过实体店的便宜。几大成功的网上商城基本靠此吸引爆棚人流量。促成临门一脚的下单,就是不断营造大大小小的“稀缺效应”。

用少量商品以极低价格为诱饵,限时抢购,调动起所有参与者的兴奋与期待。抢购不得者的心理,还会产生有趣的变化,为“弥补损失”,涟漪效应产生,会退而求其次地购买其他商品。

冯俊杰:这根本就是连环套嘛!消费者休想逃出魔掌。难怪一等到什么“双11”、“双12”、圣诞节、元旦、新春大网购等等这些特殊日子的促销活动开始时,好多人就鼠标飞舞。电子商家大打节日牌背后是不是也有什么心理操控?

朱文波:以上林林总总的营销技术放在一个更具体的环境中,其引爆的效果更像核裂变,这个点就是“假日效应”。商家们培养出了“光棍节”、中外两个“情人节”,类似搅动情感的节日概念。

这种一波又一波的启发式消费,就是利用节假日人们对自己、对亲朋的情感表达诉求,在消费行为上大大地放松警惕。

机会稀缺、氛围上从众,加上信用卡或虚拟货币的隐蔽属性,淡化了真实钱币给付时的心痛和成本警觉,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清晰地洞悉商家精心布局的真相,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所认知,财务失控和上瘾是很难避免的。

至此,但愿张先生和其他有相似经历的人,能有机会看到这篇文字,搞明白“貌似自主决定”的网购行为,其实有那么多看不见的“游戏规则”在诱导。更具体地说,案例中的张先生必须协同妻子做严格的财务监控,限量消费,增加脱敏训练。

冯俊杰: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网购狂”还会晒淘宝消费金额,然后在此起彼伏的惊叹中,似乎获得了平衡,花了几万的会说,看,还有人花了几十万的呢。

同类推荐
  • 经典趣味心理测试全集

    经典趣味心理测试全集

    本书运用最精炼的语言、最实用的自测形式,涵盖了性格、魅力、爱情、婚姻、社交、事业等众多数心理问题,以诙谐的测试情景进入测试,融合了独具见解的测试结构。
  • 女性最爱做的180个心理游戏

    女性最爱做的180个心理游戏

    情的起伏,性的困惑,归宿的迷茫。使身处情感漩涡中的女人几多彷徨,几多疑虑。穿梭在时尚和流行之间,你对时尚能否取精去芜,能否让自己的性格气质和内在精神追求,从时尚中升华而出?相比男人的豁达和洒脱,女人也一样拥有成功的资本。那么,你发现自身独特的优点了吗?本书中的“心理游戏”就是一把解开你心中疑惑的钥匙,它能够帮助你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找到心灵迷宫的出口,拥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女人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女人是一本百读不倦的书。学做男人先要读懂女人,学做女人先要读几本女人的书。
  • 释梦

    释梦

    《释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和精神学研究专家,从28000多个人的梦境中提炼和研究中得出了研究结果它不同于传统的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精神和心理的研究和判断,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压力带给人们的影响。研究的领域涉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家庭、爱情、性等等各个方面的梦境中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对照,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

    全球最强势的神秘力量,你不可不知的超级潜意识!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之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在16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了这种神秘的力量。近十年以来,它在180多个国家流行开来,它风靡全球,改变世界!它就是潜意识!
热门推荐
  • 活在天朝

    活在天朝

    一个老师重生至另一个世界的古代做老师的故事。真不知道简介怎么写,那就这样吧。
  • 破障

    破障

    被抛弃的少年。寒冰般的禁地。最后的希望。是凤凰般重生亦或归入死寂?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活着。
  • 柏拉图的时空隧道

    柏拉图的时空隧道

    本书由刘景南所著,讲述了一个奇异的故事,就像一次梦幻的旅途。刘景南用犀利而冷峻的文笔,在本书中叙述了这一个时空之外的故事,里面充满哲理,点点滴滴都浸含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并将其融入这个恢弘的时光隧道之中。
  • 幻圣斗绝

    幻圣斗绝

    一位15岁的少年来自瑞拉星球,他受蕈轩女皇委托。来到地球。他的任务就是要寻找到其他11位魔法少年与他_们一起并肩作战保护即将灭亡的瑞拉星球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落花生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落花生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傲冷男神:我的僵尸男友

    傲冷男神:我的僵尸男友

    她是个被上天遗忘的人,是个被家族抛弃的人。她离开她曾经生活的城市,从此,她以为,再也没有一个城市属于她。只是,她突然发现,这样的生活并不坏,因为,身边突然出现了一个带着光环的男神。每次都能碰到她,每次,都能在她心中升起一点点异样的感觉,直到这种感觉满胀的快要冲出她的胸口。她才发现,有个属于自己的人,就等于拥有了全世界。只不过,她也发现,这个光环男神并不是普通人类······他居然是······僵尸?!
  • 巫族一脉

    巫族一脉

    以天之魄铸我魂,以天之劫铸我身。以地之精融我血,以地之脉炼我骨。巫族一脉的荣耀将在我这里绽放。是我的,我将全部拿回!不是我的,也是我的。巫族一脉,永垂不朽!
  • 至高霸主

    至高霸主

    大千世界,万族争霸!武道盛世,天骄辈出!诸帝争锋,强者为尊!俯瞰天地,谁主浮沉?叶昊重生废材少年,得武道神碑认主,从偏隅之地逆天崛起,踏强敌、闯禁区、斩诸帝、灭天地……这一世,他注定风华绝代,独领风骚,他注定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纵横都市之王

    纵横都市之王

    读小学的程飞善良孝顺,学习良好,因为太老实,而学校又太乱,同学的欺负,让原本善良内向的程飞,慢慢的变成残酷吊儿郎当的少年,从一个小学生演变成一个都市王者,从中又是遇到怎么样的经历,且看程飞是如何混迹都市。
  • 暖冬阳

    暖冬阳

    她最初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来,为了梦想,她可以放弃一切,包括身体和尊严。她渴望自己的歌声如同夜莺一般神秘和高贵,哪怕短暂,可在现实中却活的卑微而丑陋。可是她怎么也没想到,最终她竟然栽在了韩溟的手上,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混蛋,一个曾经利用了自己无数次的人。遇上他,究竟是幸,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