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1200000003

第3章 孩子自私怎么办(1)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自私与利他之间的平衡很重要。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所有权”意识。让他知道,别人的东西不经同意不能随便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别人也不能随便取用。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就有权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分清私有与公用,孩子长大后才能适应公共生活的规则。

同时,要懂得利他。无私给予、忘我奉献不是他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但要让他明白,给予别人是一个重要的生存武器。一个人,没有对别人的付出、给予和关怀,就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

利己,还是自私

一场惨烈的战争结束了,一个美国士兵打完仗后回到国内,在旧金山旅馆里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午夜,他给家中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是我要你们帮一个忙,我要带一个朋友一起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说,“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但是,有件事一定要告诉你们,他在可恶的战争中受了重伤,成了残疾人,少了一条腿和一只手。他已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和我们住在一起。”

“我们为他感到遗憾,孩子,我们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好吗?”

“不,他只能和我们住在一起。”

“孩子,你不知道,这样他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拖累,我们有我们的生活。孩子,你自己一个人回家来吧。会有人照顾他的……”

话没说完,儿子的电话就断了。

父母在家等了许多天,未见儿子回来。一个星期后,他们接到警察局打来的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坠楼自杀了。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到旧金山,认出是他们的儿子,然而,他们惊愕地发现:儿子少了一条腿和一只手。

看完这个故事,爸爸妈妈们有什么感想呢?士兵父母的做法,是出于利己考虑,还是自私冷漠呢?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出“利己”和“自私”的概念。

“自私”一词的含义是,“只为了自己”,即“行事只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也就是说,自私是一种利己的行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利己”并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人性中最深刻、最稳固的基本属性。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利己超过了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了有害的自私。而这种自私,不仅会让人变得冷漠无情,而且可能会让内心变得空虚、迷茫,失去朋友,无法顺利融入这个社会。

孩子有他的生存秩序

从超市回来,一进门,我就兴奋地朝峻康喊:“宝贝,看妈妈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了?”

“我最爱吃的大苹果!”峻康跌跌撞撞地跑到我面前,抢苹果吃。

我急忙走进厨房,洗干净了苹果,然后切成几个小块。

“妈妈,为什么要切我的大苹果!”峻康生气地说。

“分给爸爸妈妈吃呀,这么大一个苹果,你自己怎么吃得完?”

“这是我的苹果,我的!你们都不许吃!”

“可你的小手,根本连这个苹果都拿不住哦!”

“我两个手抱着!”

在养育儿子峻康的时候,我们总会发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比如这件事,有时都感觉好委屈。妈妈辛辛苦给他买来苹果,他却不分给妈妈吃,怎么那么“自私”呢?

爸爸妈妈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呢?但面对天真的孩子,我们不能去怀疑他、否定他,而是应该试着了解他,当我们问:孩子不听话、哭闹、自私、胆小,该如何管教时,其实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方向。如果我们能自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我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更愿意沟通、更有安全感、更有爱心、更勇敢……我们会发现,问题解决起来远比想的简单。

自私是我们成人世界的用语,它带有道德性的判断。给懵懂的孩子扣上一顶“自私”的帽子,对他们进行道德审判是不恰当的。低龄的孩子,他对自己的关心要多于对周围人的关心,这是孩子心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爸爸妈妈们知道“秩序感”吗?它能解释孩子身上很多奇奇怪怪的现象。儿童秩序感是由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首次提出的,她搜集了大量关于幼儿秩序感发展的实例,并从观察中得知:幼儿从出生几个月后,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有一种对“秩序”及“一致性”敏感的时期。“秩序”指幼儿能辨认出环境中物品与环境的关系,也记得每件物品放置的位置。“一致性”是事物进行的固定顺序。幼儿基于上述的敏感性,产生对周遭事物的理解。

一岁之后,孩子对于秩序开始有一种近乎顽固的追求:他们坚持每样东西必须归其“主人”所有,他人不得动用。他们不仅不愿分享自己的物品,家里其他人的物品也不能随意交换使用。他们坚持拿到手里的食物、玩具等必须是完整的。给孩子买来雪糕,你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咬了一口,孩子撒泼打滚,会要求你把吃进去的吐出来。峻康要吃苹果,我认为他不可能吃完一整个,把苹果切成块,他会大哭着拒绝接受,与他的秩序感有很大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武断地认定这是自私的表现了。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层面上看,婴儿期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2~5岁时,儿童正在发展从多种角度、多种立场考虑问题的能力。最初,他们在观察事物和考虑问题的时候,还不能超出他们实际所看到的。他们没有认识到人们在从各种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同一个事物,也很少知道别人会有与他不同的情感。因此,儿童在对待事物和他人的时候总是直接地联系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交往还是一种初步的随意性交往,他们还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我的”,不考虑别人的权利与要求,他们不知道别人也在玩,不会商量着办事,也不会自我克制,与别人分享喜欢的东西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我们说,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自私”是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他们必须经由心智成长的历程才能逐渐领悟、学会分享。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逐渐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的、你的、他的。只有确认了什么是“我的”,他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的”,把自己的物品跟他人的物品分开。

孩子的占有欲强代表他自我认同感的提升,所以,从另一方面说,这是个好现象。过了这个阶段,当他建立了良好的自我认同后,他会慢慢认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在想到自己的同时,必须要想到别人,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他会逐渐产生与人共享的意识,特别是,当他意识到这个东西的所有权并不属于他的时候。父母们的责任是训练孩子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逐步形成利他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的引导教育方式不当,孩子就不能顺利完成从利己到利他的过渡,继而形成自私的心理。

爱在单向流动

和峻康约好,周末要去动物园看长颈鹿,可是周五的晚上,峻康的爸爸突然不舒服,就对峻康说:“如果明天爸爸还不舒服,我们就不去看长颈鹿了。”

长颈鹿可能看不成了,峻康很不高兴,撅着嘴不说话。

“爸爸不舒服,我们应该在他身边照顾他,假如你生病了,是不是也希望我们照顾你?”

峻康勉强地点了点头。

看妈妈忙着照顾爸爸,而他也非常关注爸爸的身体,似乎对去动物园还抱有一丝希望。过了一会儿,他跑来问:“爸爸,你好些了吗?”

为了不让峻康担心,峻康爸爸笑着说:“好多了。”

峻康听了很高兴,赶快跑到我面前说:“妈妈,爸爸说他舒服一些了,那明天我们可以出去玩了吧?”

看着峻康渴望的眼神,我们都无法拒绝。第二天,峻康爸爸强打起精神,全家人一起去了动物园。

宠爱孩子,即使大人受点苦也心甘情愿。可回来后,峻康妈妈说,那天在动物园,看到生病的我仍坚持陪着峻康,心里酸酸的。我们当父母的,是不是因为孩子小,就不去教给他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呢?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处处为孩子考虑,甚至忽视了爱人,这样做是不是也很“自私”?孩子做事不考虑大人的感受,自私自利,是不是爸爸妈妈无意中造成的呢?

默许、迁就甚至纵容孩子的自私行为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这表现在孩子做出过于利己的行为时不加以制止,甚至表现出默许和赞成的姿态。比如,一些妈妈会忽视孩子吃独食的举动,即使发现了,也不会明确制止。有的妈妈甚至在不知不觉地培养孩子吃独食的习惯。在肯德基或麦当劳,我们常常会看到妈妈们坐在孩子对面深情地看着孩子开心地啃鸡腿,自己却一口也不吃。偶尔孩子会把啃了一半的鸡腿递到妈妈面前,妈妈们只是感动地一笑,将孩子的手推回去,说:“妈妈不喜欢吃,你吃吧!”

这完全出自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这一点我十分肯定并为之深深感动,但是我对这种表达爱的方式持有怀疑态度。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把好东西留给孩子,但是不表示孩子应该独享好东西。因为孩子毕竟还小,不可能完全领会父母的爱和良苦用心。大多数孩子反而会觉得也许爸爸妈妈真的不喜欢吃,或者大人应该让给小孩吃。渐渐地,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就不会再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我们的职责是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需求是双向的,如果我们不能给予别人这些,自己也就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但爸爸妈妈们因为爱孩子,经常会把自己定位为超人,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从来不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需求、也需要被关爱。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自私的性格悄然养成。

过度关注滋生优越感

除了家长自身的行为和性格特征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外,孩子的整个成长环境——家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环境,包括家长给孩子营造出的整个家庭氛围,及所有家庭成员身上显现出的性格特质。而这种氛围就是通过家长对孩子的有意识地教育和引导来完成的。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没有谁能凭借一己之力驾驭生活。现实中,很多人正是因为狭隘自私,不能与他们互利共赢,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作为父母,更要懂得,通往成功的路上,孩子不应该孤军奋战。要警惕孩子陷入自私自利的境地之中。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的自私性格呢?

过度关注让孩子产生优越感,这是造成孩子自私的根本原因,却又是最易被父母忽略的隐性原因。父母们往往认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应该时时刻刻关注他的一切,知悉他的冷暖,了解他的喜怒,挖掘他的心思,预知他的动机。这是身为父母应该做的事,不关注自己的孩子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对,完全正确!问题在于,关注和过度关注是不同的概念,也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很多爸爸妈妈在不知不觉中就做过了界。

请各位家长,特别是妈妈们看看以下几项你们做过哪些?

1.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别的小孩欺负或被老师忽略,特别拜托老师甚至通过送礼的方式请老师多多关照自己的孩子。

2.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会在一旁监视着,担心孩子会吃亏,发现一点问题就立马走过去将孩子拉走,不让他和那些小朋友玩。

3.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怕孩子受累,自己背起小书包。

4.孩子五六岁了,仍然在给他喂汤的时候帮他吹冷。

5.即使孩子上幼儿园了,还是担心孩子怕黑或夜里下床走动时碰伤。

6.夜里孩子要喝水,会亲自把水送到孩子嘴边。

7.怕孩子受伤,不让孩子参加学校的长跑训练。

8.孩子要吃水果时会亲自帮他洗净,即使孩子自己洗过也会帮他再洗一遍。

9.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断地问他:“你饿吗?要不要吃点什么再做?”

10.偷看孩子的日记或偷听孩子的电话。

如果以上10项您做到了一半以上,那么,您对孩子的关注就有些过度了。

过度关注对于孩子的自私性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所有人都应当关注我,我生来就优于常人”的错觉。在受到特殊对待的同时,孩子也会特殊对待自己,并对周围的环境提出特殊要求。一旦别人满足不了他的特殊要求就会发脾气,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加强幼儿时代思维中的“我即世界”的观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他人分享,也不会体谅他人。

警惕美德流于狡猾

孩子在一岁半至两岁之间会出现“自我”的意识,做出一些利己的行为。而有些家长就特别喜欢放大孩子的这种行为,喜欢把孩子培养成“小人精”,好显得比同龄小孩更加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更加聪明。

大学时我住在学校宿舍,记得有一晚熄灯后大家聊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其中有一个女生讲道:“我小时候就特别聪明。3岁的时候,有一次在饭桌上,大家指着盘子里一大一小两条鱼问我‘一条给你,一条给奶奶,你选哪一条?’你们知道我怎么回答的吗?哈哈!我说‘小鱼有刺!’多有水准的回答呀!我年纪太小了啊,小鱼有刺我当然不能吃啦!言下之意嘛,就是我要大鱼!直接说就显得我不尊重老人或是自私啦!”

然后其他人都问:“那你家人当时什么反应?”

“当然开心地大笑啦!这事还是长大后我妈讲给我听的,说我小时候可精着呢!”

这位同学的妈妈真是“小人精”家长的代表,竟然将这个例子作为小孩聪明的证明一直记着,并在孩子懂事后以肯定赞扬的态度讲给孩子听,以致我的这位同学直到上了高中仍然觉得她的做法很聪明。

父母不经意间做出的举动,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这种影响将贯穿他生命的始终。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懂得分享,学会“孔融让梨”,但往往忽略了细节上的教育漏洞。我想说的是,身为父母,你一定要自己先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美德,什么是狡猾。美德,使一个人能够妥当处理和他人的关系,获得别人的认可。这是一种善良的天性,是爸爸妈妈们都希望孩子拥有的。但是要警惕,美德最容易变成狡猾。狡猾只能因为缺乏理解和德行,不能达到目的,于是就用计谋和欺骗去达到。它的害处在于,狡猾可能使你占一次便宜,但是以后要吃亏。无论怎样掩饰,决不会一直哄骗下去,使人们一直蒙在鼓里。

同类推荐
  • 产后保健与康复秘诀

    产后保健与康复秘诀

    本书由妇产科专家和科普作家共同编写,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详细介绍了妇女产后保健与康复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全书共9章,包括产褥期保健、哺乳期保健、产后饮食调养与健美方法、产后性生活、产后体质不良的原因与保健、产后易患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新生儿防病保健等。本版新增内容达30%以上,为产妇迅速恢复健康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本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医学科普读物。适于孕产妇及其家属和妇幼保健人员阅读参考。
  • 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这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不会上网的孩子将会被社会抛弃,这已经是个事实。当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孩子增长知识,也可以“削”去孩子的学习时间、导致感染“病毒”。因此,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不能过分夸大负面或者依赖“秘方”让孩子完全与网隔绝,“堵浪截流”不如“因势利导”。当务之急,就是应该找到一种既能让孩子积极地漫游在“网络的世界”涉取知识,又能杀“病毒”于身外的法宝,我想本书将会给孩子、家长、社会充当这种“法宝”。
  • 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现在的孩子们似乎越来越难管教了。只要他们不那么叛逆,不那么难管,甚至不挑食、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们就感觉心满意足了。培养一个行为合乎社会伦理,心理健康,有自我控制的精神和能力,为了确定的目标努力前行的孩子,似乎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不要说给孩子讲些自己都觉得太老的“老道理”。这些道理在哈佛、耶鲁还是一片荒地的时候已经教育着中国人,这些道理不是让人如何成功,而是教育下一代如何在社会中长久地生活下去,对准的是经常出现在孩子身上的缺陷、毛病、弱点。在他们人生起航的时候,给他们讲讲老辈传下来的话,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 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学习卷

    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学习卷

    思考的辉光如银色闪电刺破黑暗,学习被笼罩上玫瑰色的花环。明天,后天,每一天.此刻,彼刻,每一刻,逝者如斯,惜时方能鼓起成功的风帆。一个字追上另一个字,一页书紧随另一页书,写满习惯又超出习惯。页页学习,不囿于学习。书中有书,三十位作家齐聚一堂;书中有法,条条建议助教子有方;书中有评,习惯之外寻文学天地,书中有言,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
  •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一样故事,不同的人讲出来的效果却大大不同。讲故事需要技巧,尤其是给孩子讲!而这种种技巧需要学习、研究、实践和总结。本书正是这样一部告诉读者如何给孩子讲故事的作品。它将讲故事的理论(方法与技巧)融入实践(经典的故事)之中,并提升为用于儿童教育的一种艺术手段。
热门推荐
  • 少女惊心梦:准爹地赖账

    少女惊心梦:准爹地赖账

    少女十九岁开始的梦,不知是好还是坏,二十二岁的她,摇身一变,亭亭玉立的她变成冷酷无情的杀手。墨逆天墨逆绝两人在杀手界可以撑起一片天,但可以因为女子放弃这片天。重重磨难,两对要在一起时,夏云问:“那孩子是谁的?快告诉我!”蓝眸中凝聚着一场风暴,没有一丝冷静,墨逆天看着她不语,夏云冷笑,她离开!楚凌两月来活在了培毒室免疫力好的她因为几十多种强烈的毒素变成世界上第一个怪人!“墨逆绝是吧?R帮是吧?我要把我的痛十倍偿还给你们!”她一出来就认为用她培毒的方法是他们干的!重重磨难,鸢尾花,恋爱使者也象征绝望的爱!他们是否像鸢尾花一样,最后只是绝望的爱情?
  • 天武九重天

    天武九重天

    杨家儿郎学武,不为欺人,不为强身,只为在危难之际,能挺身而出,守护身后那一片乐土,身后的家园!
  • 恶少美女萌萌哒

    恶少美女萌萌哒

    他邪魅的嘴角微微勾起,深邃的眼睛盯着她小小的柔软的唇。她惊慌的叫道:“安泽景你,,,,,,,你,,,你离我远点!!!!小心我,,,,小心我,,,,!!!!”“小心你什么?”安泽景的嘴角愈发上扬,他越来越喜欢和这个小女人斗嘴了,看她惊慌的小眼神,竟不觉感到很满足。
  • 许诺三生

    许诺三生

    因为爱。她不要任何回报,放弃身份,甘愿留在他身边,保护他,甚至,他的需要的她都会让他得到。他要,她就给,就算是她的命!除了他她的眼里谁都看不到。只是,他的心中却有着另一名女子!她在为他受伤流血时,她爱的那个男人再别女人耳边许下了诺言,一生一世的诺言。为他生为他死,最后才发现原来他的心真的捂不热泪断决提,“王,你开心就好”当他知道一切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太晚,她连赎罪的机会都没有留给他!
  • 外科全生集

    外科全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遗忘繁星的季节

    遗忘繁星的季节

    爱对了灵魂,住错了人。纪臣:“我不是同性恋,只不过我爱的灵魂住错了‘人'。"何庆云:“我给过你逃的机会了,这次不会让你逃走的。”爱是不分性别的,如果只有异性之间的爱是“爱”,那么“爱”的解释只是交配。(反歧视,我只希望为世界增加一些正能量。)
  • 薄荷未央

    薄荷未央

    ——薄荷发现她居然穿越了,还是个架空的时代。在这个异世她该如何扭转局势。——未央,龙族的王子,威严而神圣的存在。他的父亲是这个世界的王。却偏偏爱上了薄荷。薄荷未央,他们会如何演绎一段爱情。黑暗的年代,终会有人点燃光明之火,照亮人间。”
  • 契约婚姻

    契约婚姻

    一场命中注定的偶遇,开启了人生截然不同的篇章,一路走来虽然磕磕绊绊,不过最后庆幸最后陪在彼此身边的还是那个人。
  • 我不是警察

    我不是警察

    小小警察上演另类无间道,不知不觉深陷罪恶的深渊。意志坚定的他决定为心中的正义,不管是多么危险,多么恐怖,他都要用尽全力奋斗下去......
  • 毛泽东与彭德怀

    毛泽东与彭德怀

    本书记叙的是两位伟人之间的真实历史,从相识到相知,从互信到互敬,从合作到分歧。在毛泽东或彭德怀的革命生涯和人生交往中,彼此的关系最为特殊、命运最为攸关、经历最为曲折。两人,有着神奇的酷似,也有着迥异的差别;有着太深的渊源,也有着太多的纠葛;有着渐进式的演进,也有着突然的逆转。在历史大潮中,他们合作与分歧,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走向和发展;他们的悲欢和离合,浓缩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沧桑。在潮涨潮落中,在跌宕起伏中,在合作与掽撞中,他们同经磨难,共浴辉煌,也一起经受内心世界的冰火煎熬。与此同时,他们的传奇关系还因为各种原因披上一层秘雾。被“否定”的历史,与被历史否定的“烟云”经常交织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