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2500000214

第214章 317年 幽冀辽 内道 12

从东晋开始直到隋唐,道家的治世理念又显现出来。使我们必须看清儒道的关系。

儒家的核心是人性论(个人)需要服从社会。当时儒学人性论最高端是‘君子’。而君子就是完全服从社会的人。

道家的核心却是社会观需要顺从世界观,即社会要顺从‘道’这个自然规律。你要造个潜水艇,用社会的仁义‘道’做指导是不行的。

西周农具还是以铜器为主,平民用不起在当时还像黄金一样贵重的铜器,公有的井田制使其农业生产的必然。在战国时期,随着块炼铁(还是很落后)农具的普及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不用官员督导,就能家族就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产生更高的赋税。这样由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的土地改革开启了。

以土地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为核心,任何阻碍这一转变的事物都要被扫入历史。生产不再需要更多的官员督导,采邑制便成为土地私有化的阻碍。公侯伯子男层层上贡更加削减了国家税负。那么如何打破世袭世禄的采邑制成为变法的攻坚。世袭世禄的贵族们有枪有人,也不会束手就擒。

这样,根据事实情况,制定现实办法的‘道家’的作用显现出来。

在战国时期,最先成功的是道家。道家不同于后来的道教,道家是实行黄老之说,而推行政治的一帮专业官员。他们宣传老子的世界观,审时度势的治理社会。

他们宣传老子的社会观绝对顺从世界观,政治随时而变。采用黄帝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这里最绝的就是黄帝的办法。黄帝已经逝去了两三千年,甚至有没有这个人都很难考证,他们的办法到底是什么,没有一个人具体的知道。所以,他这个说法,很适合专业官僚们‘揉捻’,看似追远,其实是用的自己的革新方法。

道家的核心就是社会观需要顺从世界观,即要顺从‘道’这个自然规律。

孔子建立儒学时,推崇周公,希望以周公的方法治理国家。现实中,孔子还未看清世间变化,不认同‘道’和万物有变化。崇拜近古人士的孔子却做了复古之实。因为周公的治理方法,非常明确。《周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律书籍,周公的那一套就是公侯伯子男世袭贵族的采邑制。孔子这样其实是维护了旧的奴隶制。孔孟的治国方针出现‘方向性’错误,反潮流是早期儒学不张的主要原因。

而道家就是审时度势的来治理国家,成为新的改革家。战国时代由井田制改为私有制,官员的世袭世禄改为郡县制,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的大势所趋。

百家争鸣,在战国,道家可谓做到了一马当先。他们在整个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

也正因此,道家走出了更绝对的人物,这些人物甚至只以统治者为服务对象,以法为制约社会的最高原则,这些人就是法家。在中国很多时候法道混淆,笔者认为法家属于道家的极****,可以分离出去。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韩非与老子的传写在一起,也代表了当时汉朝学者也认为法道不分。(司马迁的父亲是道家学者)。

道家在战国时期非常成功,推行了土地私有制,并以土地私有制为核心,任何不符合土地私有制的都得改革,以此破除了世袭世禄的采邑制。而法家属于道家中的极端派,其甚至不考虑道家的根据现实情况而治理国家的观念。在他们的心中,所谓的现实情况就浓缩为富国强兵,一切围绕着富国强兵这一理念开展。

从商鞅起,明确提出的国家理念就是耕战理念,一切围绕着更好的耕种,更有利于打仗来治国。这在争霸天下的战国后期还比较吃香,战争中国家不团结就没有明天,往往推行极端的****。二战中,英国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兵营,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也连任四届,这都是战争时期的特殊现象。但是,这种极端的****不适用于和平时期,极端的****完全压制人性,完全顺从统治者的极端****,这种极端****不适合于和平时期。司马谈曰: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

秦朝的崩溃使法家变得臭名昭著。指鹿为马的法家被人憎恨。西汉时,一位学士对崇尚道家的窦太后说他崇尚法家,窦太后马上命人把他扔进野猪圈,再扔给他一把匕首,让他和野猪拼命。他不是崇尚法家吗,窦太后的法律就是叫持有这一论点的人与野猪拼命。这是对法家最大的讽刺。法必有心,法上必有法。

这样政权又回到了温和派——道家的手中。道家审时度势的提出来墨守成规,使得道家在治世的这个道路上又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就是文景之治。

汉朝之后,每当社会现实情况发生巨变,既定道德无法指导现实生产,道家便会崛起。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与时俱进,岂不都和道家的审时度势相通。

虽然仁义还是永远的道德核心,可是却没有更适合现实的‘礼’,旧礼却无法指导现实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从东晋到隋唐,道与儒可以分庭抗‘礼’。

道家做事审时度势,很多时候表现得恰到好处,那还要外儒内道干什么?

道家的核心就是社会观需要顺从世界观,即要顺从‘道’这个自然规律。那么我们今天所能了解到的最高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无非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可以来指导大自然,对个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他不能用来指导‘人类社会’。

这便是道家的缺陷。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不能全面认识社会本质。

人类社会的许多事情并非像自然界那样明确。大多时候界限是模糊的,并非非黑即白。比如言论自由,笔者认为自由是人类的一个基本权利,任何人都有评价甚至批评任何事物和人的权利。

但是言论自由可以批评,却不可以侮辱。而在这批评与侮辱之间,界限是非常模糊的,那么这个界限由什么来区分,只能用道德认知来区分。

道家的治世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如文景之治,唐朝盛世。审时度势的治世原则不可或缺。

但是,自然界有自己的‘道’(自然规律),而人类的社会又有自己独特的‘道’(社会规律)。道家只关心自然万物的道,忽略社会规律是其重大缺陷。(儒家则正相反)我们举两个道家失败的例子。这两个典故还都很著名。

第一个例子是李陵事件。

李陵在大漠战败投降后,大多数大臣认为,李陵战败投降,沉重打击汉军士气,如果他这样的行为不被惩处,那么以后所去的将领打了败仗,都可以投降了。

而司马迁认为,李陵战败投降,或有隐情,对他的处罚可以等等再看。

这两个观点分别代表了儒家观点和法家观点,成为儒法之争的重要事例。司马迁的观点根据道家具体事务具体分析,认为李陵投降可能会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认为对他的处分应该等等下发,但是我想一想,就算李陵杀掉敌人可汗,那么这个后果是什么?这个后果仅仅是匈奴又换了一个可汗,对于战争敌我双方几乎没有影响。而因为放过了投降者李陵,则可能动摇所有汉军中高级军官的战争决心。

战败比一定非要死,可以向苏武一样做俘虏。战败投降就是汉奸,此事非黑即白,没什么可谈的。

所以,从儒家的尽忠尽义的观点来处罚李陵是更加正确的。王夫之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第二个例子是淮南子事件。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最著名的道家学者,其所著《淮南子》被称为道家巅峰之作。他还编著《淮南万毕术》,深入探索自然规律。他在淮南四郡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效果也很好。

淮南王刘安因为子孙犯法,而被汉武帝割去了几个城邑,一时气愤准备造反。他是汉初的著名学者,他的首席助手伍被劝其不要造反。而淮南子以道家的观点对伍被说:“武帝执政,对外战争太多,人们开始生活痛苦,这个时候正好是起义的最佳时机。”

而伍被却用儒家的观点来劝说其不要造反,他意思是,各个小家庭还没有失去孝义,法律纲纪还未松弛,所以率先起义者不会成功。

刘安讥讽他说:“我们现在的实力难道说比陈胜吴广还要弱吗?陈胜吴广只有区区百人,揭竿起义应者数十万人。而我们一上来就有数万军队,而且可以抢先率兵控制虎牢关,军事家说只要控制虎牢关就等于控制了东方。(断绝成皋,隔绝天下)”

伍被仍然用儒家的观点来说明,汉朝人心未失,即使你有一定的军事才华,也不能成功。

在无奈之下,伍被给刘安出了个狠主意,这个主意直接要了他自己的命。他用儒家的观点看待这件事情,认为若使汉武帝丢掉天下,必先使其丢掉人心。不如假传圣旨,命东方各郡人民都去参加北伐匈奴,骗官员去捉拿年轻壮丁,这一下,必定天下汹汹。再利用这些捉来的壮丁起义,最后拉拢东方诸侯,或许能成功。这一招太阴毒,刘安又不敢用。结果仓促起兵,民心、军心都不在他这一边。连军队都调配不好,被杀。

淮南子看到了客观事实,朝廷征讨匈奴压迫了人民;攻下虎牢,隔绝天下。但他没有深入观察社会,见微知著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此事也能看出儒生坏起来,更加混蛋。越有才华的伪君子越恐怖。

同类推荐
  • 北宋往事

    北宋往事

    整体概述在浩瀚的历史进程当中,各朝各代的斑斓岁月,都有无数古人或平凡或传奇的生平演绎,正邪善恶的幕幕表现,构成了古今世人的短暂人生,也流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这部小说以北宋王朝为背景,把庆历新政作为铺垫,将王安石变法作为主线,描写了保守派和变法派之间,因立场不同、思想各异,从而在激烈的党争过程中,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其间穿插叙述了兴败盛衰的世间百态,更着重描绘了贵族阶级和贫民阶级在特定社会当中的贵贱冲突与恩怨纠葛。篇中逐渐深入且环环相扣地将伟人与凡人的人心、人性、人情及人生等人之本能,以事为警又发人深醒地倾诚展现,更着力表达了在是非黑白的矛盾当中,使人感悟以诚为本;在炎凉冷暖的挣扎当中,让人懂得尊重平凡,同时竭力引导世人对于精神领域的觉然开拓!梁馨心
  • 国殇汉魂

    国殇汉魂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强大民族可以发出怒吼、为自己的信仰而奋力斗争的时代!战城南,死郭北,征夫南望,将军泪……驰骋沙场的名将大多殁于病榻上,纵横天下的豪侠大抵隐于市井间,史书往往未曾致笔于此,唯有历史,总会默默地记录着他们的余生。英雄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或者说我们正在渐渐远离英雄,这个词正如博物馆里的古物一样,湮没于历史中。是了,我们不再需要英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士怀必死之心,民无惧敌之意,宿将百战得死,王以血终,此即……国殇!我想写一篇关于英雄的传记,我想写一卷重现时代的史诗……
  •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为救美人独闯禁宫,搁置恩怨从军西征。揽文才,收猛将,逐鹿中原。平漠北,定波斯,扬帆海外。王牌特种兵刘子秋穿越隋末,逆袭乱世,开疆拓土,为您演绎一段不寻常的隋唐故事……
  • 南明烽烟

    南明烽烟

    一次偏差的穿越,让柳岳必须在明末待上二十余年。从松山之战到闯王入京,从满清入关到夔东反清。柳岳亲眼看到山河破碎,百姓涂炭。但是他只是一名普通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柳岳无力反抗。但是在历史面前他必须做出抉择,到底是匍匐于刀锋之下?还是挺直脊梁,身赴国难?
  • 极品皇帝

    极品皇帝

    明朝未年,崇祯皇帝偏信宦官魏忠贤,不思百姓安危,成天沉溺于万千女子之中,乐不思蜀,最后落得了个国破家亡,遭后人唾弃。在这段悲剧的历史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史呢?
热门推荐
  • 神曰:不可盗

    神曰:不可盗

    本只是当作一次下山历练,却被种种阴谋所包围,大BOSS为她保驾护航,男一男二却老想着要了她的命,持着各自以为的真相,苏灵珏是否会走上不归路,前世记忆归来,她又是否真是别人口中身负罪孽的杀人凶手。杀戮,背叛,利用,一念神殒,一念成魔,是敌是友,可万世敬仰,却成千古罪人,只是,神曰:再起时,天地可倾也
  • 旷世绝神

    旷世绝神

    天降不明男婴,身负奇特的能力!为找找寻真正的自己开始了旅途!乱世之中怎能只手摭天?看一个小男孩一步一步成为强者!爱恨离愁,谁与争疯?
  • 继承者们之陶之夭夭

    继承者们之陶之夭夭

    陶夭夭决定做的每一件事都没对不起任何人,只不多是在遵循这个复杂而又现实的世界里强者生弱者灭的生存道理。她喜欢上了秦敦新,可这种喜欢带点怦然心动和诡计腹黑的野心,不单单是他俊逸帅气的外表,处事内敛沉稳,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强大惊人的显赫家世。秦敦新怎会料到正是因为陶夭夭这个名字的出现才将所有人卷入一场缱绻不清的孽缘之中生不如死,亦肝肠寸断擗踊拊心。郑斯舸也不会明白正是由于自己对当年往事的执着,不仅害了他,也害了一群无辜的人陷入这场扭曲血腥腹黑虐恋的宿命漩涡。——此文献给:今生所遇之人
  • 花月玄奇

    花月玄奇

    轻松练级,实力闯世界。外冷内热,处处惹风流。谨慎小心,绝处逢生机。不留余地,万事留一线。隐忍克制,不改内心志。
  • 烟雨青衫行

    烟雨青衫行

    鱼幸走到马厩牵了一匹马,头也不回地奔出宋军大营,一路之上,寒风一阵胜过一阵,明月依旧悬在东边,他却心乱如麻,心中想道:陆师叔叫我学会取舍,可要是我杀了铁穆耳,两军交战,那就不是一年半载的事了。是啊,兴亡对于他们来说,那是没什么的,天下越是动荡,陆师叔他们就越高兴。可是受苦的呢,受苦的不就是黎民苍生了么?一时之间,只觉得脑子之中乱蓬蓬的。眼见离元军大营越来越近,终于将心一横: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只要天下太平,那不都一样么?什么江山故土,什么民族大义,本来就无可厚非。我这辈子一直在走不回头的路,是时候该回头了。我这辈子欠的人太多了,又怎还能让天下人都搅进去?日后风轻云淡,山长水阔,都与我无关了……
  • 三千年轮回

    三千年轮回

    百年入凡,千年磨剑,我若修得成神,定斩千年恩怨。坎坷的修仙路,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情仇。一个没落的修仙大陆,千年无人成仙,一名实力微薄的少年,如何在强者林立的乱世生存
  • EXO请记得我还爱你

    EXO请记得我还爱你

    世勋,顾漓两个不同的名字,在时光里相遇,摩擦出属于他们的真情即使在不同的时空,即使变为不同的身份,即使你我可能没有交集,但。请记得我还爱你?
  • 领导管人流程管事

    领导管人流程管事

    本书针对性地引用了大量真实案例,不仅重点介绍了领导者在管理员工方面需要注意的事宜,还着重对我们平日里不太注意的流程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 执笔,为你描眉

    执笔,为你描眉

    童言无忌许下的诺言,竟当了真,若此世没有你,我要这大好江山又有何用?
  • 残雪天下

    残雪天下

    说不出的故事背景,集西方奇幻和东方玄幻与一体的离奇小说。在这个世界里,修真者、人类、野蛮人、兽人、魔法师、精灵展开了生死较量。修真分为初悟、成脉、开光、小乘、结丹、元婴、融合、反光、化神等九个层次。九九归真,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