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2500000052

第52章 齐王冏 11 玄学的产生

如佳继续谈玄学的话题:“刚才说的,士族的私利性,使得他们需要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这是从宏观上看,必将产生一种自由、放达的思想学说。但玄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要在微观中探寻答案。”

“先看宏观,找到事物发展产生的必然性和发展的方向;再看微观,找寻其特点、特质。”王戎从心中赞道:“你这套研究方法很妙啊!”

如佳没有回应王戎的话,只是接着自己的话说下去。

如佳认为:首先任何的思想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对原有的思想的一种改进和发展。

西汉儒学的根基“天人合一”,不批自倒,由于儒学的无神论,使其没有天赐之权,说服力不大。所以董仲舒为了更多的“说服”众生,使儒学快速发展起来,在儒学中引入了两个神学的概念。二十一世纪的人也很迷信,何况两千年前的人,董仲舒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董仲舒引进两个神学概念做儒学的根,就是“天人合一”和谶纬之学。谶纬之学就是假托神仙预言凶吉,这两个学问早在战国百家争鸣的时候就出现了。

而汉儒的天人合一和我们今天说的天人合一,还是不同的。汉儒的天人合一很“神学”,他认为人的一言一行上天是知道的,行善有好报,行恶有厄运。

汉儒用这个说法来吓唬皇帝和贵族们,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天人合一”成为汉儒学的根,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多做好事吧,以此衍生出孝、仁爱、正义等等。其实谶纬之学也是“天人合一”的衍生品,谶纬之学就是人们“偷窥”老天在想什么,做什么。

可是经过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常年的战乱,皇帝(汉献帝)没做什么坏事,却成了屈辱的傀儡和亡国之君;大臣没做什么坏事,也横遭杀掠;学习信奉儒学的人没做什么坏事,也惨遭天灾人祸。“天人合一”之说已经是不批自倒,儒学没落了,彻底衰落了。

当然长期的战争自身就打击文化道德,你抢了弱者手中的馒头,最少可以多活一天,你不去抢或许当天就要死。

而当曹魏建立之后,人们基本脱离了战争的苦难,政治局势趋于平静,则思想控制应运而生。

鉴于天人合一的根本不批自倒,很多人就不认为“天”是神。王肃(司马昭的老丈人)等将老庄之学中的“道”引入儒学。道,即自然万物的自然规律,认为世间万物万事,包括人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天道无常,人只有努力适应,掌握生存技能方法。这还是一种“有为”的儒家思想。

王肃在《孔子家语》中编入自己的话,在回答“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人事可为”的问题时,就明确的指出“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并以历史上的纣王为例,说明“无才无德”,迷信天命,终将毁灭。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天下不再有天命的天子,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皇帝是最适应天道而又最有德者居之。人也是靠适应这个世界,而又道德高尚才能高官显贵。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最有才有德的人做皇帝,再次的人做高官。这为士族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客观上也确立了曹魏篡汉的合理性。曹魏合理了,司马氏也就合理了。

王肃篡改孔子的话,在《孔子家语》中说:“崇道贵德,圣人自来”,曹魏皇帝听了很受用。可是他却没想到,这也正是司马氏篡魏的思想武器。其实,“崇道贵德,圣人自来”的原文是“善为刑罚,则圣人自来”。

可见人类的道德并非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道德是用来规范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思想工具。使人在思想和行为上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的繁荣。而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繁荣又反使绝大多数人受益。

道德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繁荣。道德理论因此要发展,必要时甚至要有所抛弃,像“夫为妇纲”的理论就要直接扔掉。

道德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不要认为西方文明只是科技的文明,西方人可是要在每次晚餐前感恩上帝的赐与。

当然我认为宗教的道德理论过时了,用拿破仑最推崇的启蒙者托马斯·潘恩的说法:“现在再说,人是上帝创造的,是对人智慧和常识的一个侮辱”。

今天我们的社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道理问题,并非人心不古,而是人们摆脱了战乱、饥饿。社会繁荣之后,道德问题突出出来,新的社会要有更先进的道德理论。

我们应该乐观,任何一次道德理论的大发展,都是建立在盛世。

西汉确立儒学思想,晋朝的儒道相溶,使儒学成为无神论学说。隋唐儒学把研究方向从‘道’转向‘德’;宋朝朱子理学;明朝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秦山学派;王夫之三人甚至发展出开放自由的思想。清朝进入儒学的鼎盛时代,但是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其没有沿着明朝开放的儒学发展,而是走了回头路。清朝儒学在宋理学的基础上畸形发展,将“存天理,去人欲”发展到剑走偏锋,令人压抑。

但是过分强调个人努力,一切都是个人努力得到的,就成了功利主义。其实王肃这个人就过分功利。

在司马召杀掉曹魏皇帝曹髦后,王肃干脆把《孔子家语》中荀子的话“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直接改成“上失其道,其下杀之,理也。”

在他六十岁重病快死的时候,有人问他有什么遗言,他竟说自己没做到“三公”,怎么能死,可是他还是死了。人本应该有“尽人事,听天命”的豁达思想。

王肃的理论在魏晋初期影响甚大,成为魏晋的官学,可是魏晋士族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士人都‘学在家族’,没几个人去上官学。

“道”的思想引入儒学,并成为儒学的基础,成为儒学的“根”,人们就自然的开始研究这“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大自然的规律到底是什么?

何晏说:“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他认为“道”或“无”能够创造一切,“无”是最根本的,“有”靠“无”才能存在,由此建立起“以无为本”,“贵无”而“贱有”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学说。何晏是曹操的义子,曹丕和后来的皇帝都很讨厌他,曹丕对亲兄弟还要下毒手,何况是义弟。何晏的玄学有自表心迹之嫌。

王弼以老子“有生于无”、“道”是宇宙根本的思想作为自己思辨的起点,极力发挥改造《老子》。他认为“无”就是老子所谓的“道”,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

王弼把宇宙的本根从老子的“道”,改造成了“无”。“无”处于王弼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玄”等则是对“无”从不同角度所取的称谓。王弼的“无”,并不是没有任何内容的“空无”,相反是本质的“全有”。他对“无”所取的多种称谓,反映了这个“混成无形”的“无”的丰富内涵。

在何晏、王弼的理论基础上,奠定以研究“道”为核心的玄学理论基础。王肃过分强调个人才德的、极端“有为”的儒学思想由此没落。可是儒学自身并没有没落,魏晋南北朝大多数学者只是把玄学当成儒学思想的补充。

汉儒学理论基础“天人合一”的不批自倒,使王肃引入“道”为根,意图将儒学理论重建。到何晏、王弼等人对“道”的研究,产生了玄学。

如佳将这个意思说与王戎。王戎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前所未闻。当然了,二十一世纪也没有人提出这个理论,人们不喜欢研究这一段令人伤怀的历史。在小农思想意识下,重农仰商,也不可能理解这一时期的贵族的‘自由流’。

王戎沉思不语,刘琨也是玩味良久,如佳一看竟然冷了场,也就接着说玄学兴起的第三个原因。

魏晋篡位立国,需要大臣们配合,最少要大臣们不干扰其所为。所以希望群臣胆小怕事,政治无为无欲,这奠定了魏晋思想意识形态中政治‘无为’的总基调。

这方面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曹操在处理许都失火事件的凶残做法。建安二十三年元宵节,耿纪、韦晃等五位汉朝志士,对曹操自立魏王,骄奢淫逸、欺君罔上的暴行痛恨不已,决定利用元宵节发动政变、火烧许都,然天不灭曹,政变未果,被曹操残酷镇压。当所有朝廷官员被押解到曹操面前时,曹操令在左右分设红、白旗一面,声称政变当日许都大火之时,主动出门前去救火的人站到红旗下,而闭门不出的官员站到白旗下;那些曾救火的人,还有虽然没有前去救火,但自认为救火肯定是有功之臣的人都站到了红旗下,结果有三分之二多的人都站到了红旗下,结果如呢?

曹操一声冷笑,命将站在红旗下的三百多名官员全部绑缚到漳河边砍头,众人一齐喊冤,曹操怒斥这些人:“不是为了救火,而是为了助贼!”。而那些站在白旗下闭门不出、坐岸观火的官员,反而幸免于难,并被重赏!

这就是无为被赏。这奠定了魏晋思想意识形态中政治‘无为’的总基调。

而士族的生活无忧,政治无为使得他们的人生理想转变为追求长寿,道家的‘隐居避世,养性保寿’被士族崇尚。

《道德经》最大的贡献就是阐述了客观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顺从客观世界,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

老子作为东周直属官员,从东周朝廷的利益出发,宣扬小国寡民思想。别管秦国还是齐国,如果只封他们一个城堡,他们什么大事也干不成,周朝不就安稳了。这个思想乍一听还对,可是脱离现实,且不说东周之外还有强国,就说只有一城一地的诸侯,在利益的驱使下,也能强大起来。

但是,道德经把客观世界,即道对人的影响力,阐述的淋漓尽致。道与德,以世界观、社会观来规划这个世界,对后世各种思想潮流产生巨大影响。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道废,安有仁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这一句两千年来都被用作批评儒学的话,可是这句是西汉伪造。1993年10月,发现战国竹简,原文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虑,民复孝德。

老子这里全部都是民,而不是人,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更崇尚庄子,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强调人性顺从自然,则逍遥,忘我。

玄学也是讨论人生观和自然的关系,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庄子的逍遥游是人生观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

不得不说,自由派,西方叫个人主义,在人生观上推崇自由有其精彩之处。自由这个观念应被儒学人生观所包容。

王戎对如佳的这个说法深以为然,叹道:”竹林七子,个个才德出众。他们荒诞不羁的行为后面,就是为了掩藏其内心的痛苦,他们在表达对司马家的不满。虽然我也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但当时我年少无知,锐意进取,并不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当年出游,嵇康见到我,竟说我的出现败了他们的兴致,多年之后,我才知其中含义。”

王戎看着如佳道:“今天听你的高论,真是三生有幸,你的思想我听懂了:从宏观上讲,士族壮大后,需要一个讲究‘个人’的思想意识,在思想上为士族服务;微观的看,道被引入儒学,取代天人感应。然后‘道’成为最尖端的研究对象。成为玄学的开端;另外,曹氏和司马氏的皇权争夺的现实奠定了士族政治无为的总基调,你说的真是大实话。”

同类推荐
  • 读人与读史:中国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

    读人与读史:中国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

    本书呈现的,是一个个在历史生态中遨游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馆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脱离了时代的名人标本。将一个人物放回他所在的历史生态之中,就会看到以往我们所忽视的一些内容:忠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在固定的政治秩序下,如何打破僵局,谋求个人的发展?义正严辞的反对派,是不是真的愿意为他所认为的真理献身?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真的适合在政坛中生存吗?
  • 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本书讲述了历史上形形色色著名人物的传奇故事,内容丰富,获益颇多。
  • 血战天史

    血战天史

    这是一个乱世之秋,延续四百多年的月华帝国终于走到了末日,腐朽的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百姓再也无法生活下去,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给垂死的王朝以致命的一击。月华帝国,先历天灾人祸,再经农民起义,后陷入无休止的城池镇守的争夺与纷乱之中,终于四分五裂,各诸侯国佣兵自立各自为政,天下最终进入了七国互为倾轧的乱世。中国古代几十位名人名将,悉数登场!三十六计环环相扣,兵法谋略,斗智斗勇!伏笔众多,情节多变,让你看的过瘾!写一部场面壮观、荡气回肠的乱世征战史!或君临天下或战死沙场!
  • 献玉

    献玉

    和氏璧的故事千古流传,个中细节却被淹没在故纸堆中......
  • 三国县令

    三国县令

    穿越东汉末年小小县令,以一县之力为根基,率领并州铁骑,南下逐鹿中原,北征匈奴鲜卑,西攘西域诸国,东灭日韩岛国,成就中华霸业。
热门推荐
  • 在南方飘着大雪的时候遇见他

    在南方飘着大雪的时候遇见他

    你会相信有天使吗?你会相信有幸运儿吗?你会相信世界上还有另一个同样深陷二十亿光年的人在倾听你孤独的泪水吗?是的,你就是天使你就是幸运儿而我,是那个人.
  • 逆清1847

    逆清1847

    当穿越到1847年的特种兵上尉李云帆偶遇当时年仅16岁的石达开时,历史会有怎样的不同?居于历史潮流这副大棋盘中的一个个人物是否还会重复自己似乎注定的命运轨迹?近代中国那一幕幕让人扼腕叹息的苦难历史是否还会继续?世事如棋,每一不甘随波逐流的人物既是棋手又都是棋子,李云帆能够以一己之躯扭转这沉沉末世,能够给四万万同胞觅得那一份向往追求了几千年的“太平”吗?此书可解!※※※本书读者群:读者1群(33651534)读者2群(17818906)读者3群(61652640)
  • tfboys之四叶草之水晶之恋

    tfboys之四叶草之水晶之恋

    关于tfboys和三个千金小姐的爱情故事
  • 重生之圣武武神

    重生之圣武武神

    圣武大陆。一切以实力为尊。实力便是王道。且看站在巅峰的长风如何开启他的一生
  • 梦想在青春起舞

    梦想在青春起舞

    彩虹般的梦沉淀在每个人的心中。追梦,是我们所实行的。青春纪行。你我相约。不见不散。于是梦想起舞在青春
  • 阙天录

    阙天录

    踏破瀚海虚空,往来无限烟云。角落里的少年,要冲破世间一切束缚,成就永恒。
  • 霸道小姐爱上你

    霸道小姐爱上你

    一个被人们称为“恶作剧之神”的女孩和一个人称“暴力女神”的女孩被自己的爹地和妈咪叫回圣陌学院,女孩们的爹地,妈咪,到底有什么用意呢,女孩们会和校草们发生些什么事情呢?
  • 腹黑主萌妻挡道

    腹黑主萌妻挡道

    她是天使,被家里人宠爱的公主。他是十大财阁的领头人,少年时以捉弄她为生活目标;他是贵族的公子哥儿,是她的青梅竹马;他是腹黑主,霸道无礼……他们在这高中时代会发生怎样的是呢,又是谁得到了她呢?
  • TFBOYS一直在爱你

    TFBOYS一直在爱你

    三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少女,有自己喜欢的人,并且是情侣,可……后面,看文文吧.
  • 网游之御剑风流

    网游之御剑风流

    一名没有钱势的平凡少年,在虚拟世界里,他不建帮不争霸,可是他却想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从亿万人群之中脱蕴而出,成为家财万贯的富翁。收获财富演绎传奇,自然也容易惹来桃花不断,香艳的游戏之路开始伴随着他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