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1200000002

第2章 入仕丞相府 (2)

司马懿在外边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轻轻推开竹扉,举步而入。

“懿儿,你的风痹之疾刚刚康复,似乎还是应当在床静养为佳。”司马防将左手所持的那卷棋谱放在了膝上,右掌缓缓捋着自己的须髯,目光沉沉地正视着司马懿,“若是没有什么打紧的事儿,你就不必这么拘礼请安了。”

司马懿在他面前六尺之处停下,垂手躬身答道:“父亲大人,我司马家多年来晨昏定省的孝悌之风,岂能因孩儿身有不适便可轻废?孩儿在此向父亲大人请安了。”

司马防听了,只得依他所言,于是神色一肃,身形一直,立刻端坐如钟,静静受了他这深深一礼。然后,他才开口发话道:“罢了。你且坐下罢——曹司空派特使送来的辟书,懿儿你已收下三日有余了,不知此番懿儿心中有何谋断?”

“这个……想必父亲大人早已为孩儿想出了极为周全的回应之策——孩儿恭听父亲大人明示。”司马懿坐在侧席急忙欠身而道。他是非常熟悉自己父亲的这些谈话方式的,父亲大人的这类提问并不需要他真的回答什么。这只是一种过渡,是为了把他自己胸中所藏的重要想法牵引出来。所以,面对父亲这样的提问,司马懿只需“恭听明示”。

果然,司马防侃侃然谈了起来:“此番曹司空之征辟,与先前情形大不相同了:他扫平朔北、基业磐固,俨然以周公自居,他给的这个面子,你是再也轻拂不得了!而且,他在征辟你之前就对他的特使明言:‘倘若此子依旧徘徊不应,即刻缚他入许都来见。’……唉,我儿素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志,如今时势相逼,只恐我儿身不由己矣!”

“不错。孩儿此番确实再无借口推辞曹司空的征辟了。”司马懿敛眉垂目缓缓而言,“而且……如今天时人事交应,孩儿也该应辟出山,前往许都为我司马家的宏图大业与大哥并肩打拼了。”

“唔……懿儿真是长大了成熟了!你这段话讲得真好啊!”司马防听了,双眉一扬,含笑注视了他片刻才款款颔首道,“不错,我司马家的宏图大业,终归是要靠你们兄弟八人同心同德、其利断金啊!”

说着,他站起身来,走到屋角的一座书架旁,从上面取下了一方镌刻着白虎玄豹之精美纹饰的灿亮银匣来。

“铮”的一响,银匣缓缓开启:一尊晶莹剔透、青光内蕴的骏马钮四方形玉印赫然显露——玉印上殷王玉印四个篆字雄浑大气、飞扬灵动,似欲脱印而出跃然眼前。

“懿儿,这是我司马家当年裂土称王、开基建侯的信物啊!”司马防将那尊殷王玉印托在掌上,缓缓举在半空,让司马懿仰望端详着,“我司马家世世代代乃是殷国王族之后,出身清贵高华,门楣堂皇正大,才学冠绝天下,本是四海之望、社稷之尊——哪里像他们沛郡曹氏本系阉宦之后、门第卑贱,为了遮丑,还要拉上贤相曹参妄称祖先以作涂饰!”

司马懿端详着那方青光莹然的殷王玉印,胸中滔滔然涌起一股激昂澎湃的热流,只觉全身劲气充溢无比,直可俯仰天地、吞吐河山。

司马防的双眸之中亦渐渐射出一股狂热而灼亮的光芒来:“所以,懿儿哪,你一定要时时铭记我司马世家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无上荣耀,在许都城中,你和你大哥一定要齐心合力、潜谋秘行、精耕细耘,为我司马世家‘异军突起、后发制人、独占鳌头’之大业圆满成功而开拓进取!”

“父亲大人的这番明示,孩儿一定铭记在胸、矢志不忘。”司马懿身形一低,埋首在席上深深拜伏了下去。

司马防这时才将殷王玉印缓缓放回了几案,凝望着司马懿缓缓讲道:“临行之前,为父有一些话须得正告于你。你在许都城中纵横捭阖之际,须当视曹孟德为平生第一强敌,千万不可怠忽相待。古人有云:‘昔之君臣相择相遇于天下扰攘之日,君未尝不欲其臣之才,臣未尝不欲其君之明。臣既才矣,而其君尝至于甚忌;君既明矣,而其臣也尝至于甚惮。何也?君非有恶于臣而忌之也,忌其权略之足以贰于我也;臣非有外于君而惮之也,惮其刚忍之足以不容于我也。此君臣忌惮之情所由生也。’而你与曹孟德之间,无论你如何恭服敬侍他,也免不了有忌惮之情潜滋暗生——非你不足以致曹孟德之忌,非曹孟德不足以致你之惮,这才是你周旋于许都朝廷,骋志于府署官场的最大障碍啊!对此,你一定要切记勿忘。”

司马懿没有料到父亲居然已将这一切情形看得如此透彻明晰。俗谚说:“姜还是老的辣。”父亲宦海沉浮这么多年,一眼就觑准了自己将来纵横官场的关节之所在。他垂下头去,深深叹道:“父亲大人教导得是,孩儿一定牢记不忘。”

“那么,你准备如何应对曹孟德将来的窥测与忌惮呢?”司马防目光炯炯地盯视着他,“你且讲给为父听一听……”

司马懿见父亲这番话问得十分切直,便也不再虚与回旋,当下直抒胸臆道:“这个……孩儿定会牢牢恪守《太白阴经》上一段铭言‘古之善用谋者,非信义不立,非阴阳不胜,非奇正不列,非诡谲不战。谋藏于心,事见于迹;心与迹同者败,心与迹异者胜。谋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心谋大,迹示小;心谋取,迹示与;惑其真,疑其诈。湛然若元阴之无相,渊然如沧海之不测。’孩儿依此铭言而遵行之,想那曹孟德纵有盖世枭雄之才、百般钳制之术,亦未必能奈我何……”

司马防听罢,微微点头,忽一皱眉,又徐徐说道:“懿儿哪,你采用谋略之术在朝廷中与曹操周旋,固然不失为一条可行之道。然而,如今曹操坐拥重兵,手握权柄,势压于人,你若单用权谋之术未必能与他相敌。万不得已时,你还须得打脱牙齿和血吞,坚守一个‘忍’字诀自立自强……”

“‘忍’字诀?”司马懿听着,不由得微微一怔。

“不错。‘忍’字诀!”司马防正视着他,缓缓地点了点头。然后,他右手一伸,又从那方光亮灿然的银匣之中取出一幅颜色颇旧的糯白绢帛来。

司马懿急忙向那绢帛上看去,只见它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忍”字。那一个个“忍”字殷红醒目,仿佛是用斑斑鲜血写成。

“这是先祖征西将军司马钧留下来的‘百忍血书’!”司马防的语调忽然变得有些怆然,“他是用自己血的教训来告诫我司马家的子孙,每值喜嗔爱憎、进退屈伸、成败得失之紧要关头,一定要‘忍’字当头、沉毅自持、随机应变,万万不可为情所乱啊!”

关于先祖司马钧的故事,司马懿是十分熟悉的。司马钧沉勇善战,于安帝年间官拜征西将军,威名赫赫。那一年他奉命率军征讨西羌逆贼,途中他的副将仲光、杜恢等自恃其智,不听从他的调度指挥,贸然进攻羌贼,遇伏被困。司马钧一时赌气不愿发兵营救,致使杜恢与其部卒尽遭败殁。后来,司马钧亦被朝廷问罪入狱,悔恨自杀。临终前,他咬破手指给家人留下了这张“百忍血书”,以此警示后人。

见到这张字字殷红刺目的“百忍血书”,司马懿仿佛从那一个个方正遒劲的“忍”字中读出了先祖司马钧用鲜血凝成的一句句教诲与警诫,深深地长叹一声,伏在席上向父亲司马防叩首无言。

“古书有云:‘必有忍,其乃有济。’”司马防双目灼灼,炯炯有神地直视着他心中最钟爱的这个儿子,一字一句地肃然讲道,“忍者,乃人心至刚至劲之用,以自强卓立而执掌天下者也。忍可以观物情之变,忍可以挫奸邪之机,忍可以持刑赏之公,忍可以蓄德威之固。一个‘忍’字,足可令你以天下之至柔而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曹孟德纵是权倾天下、威盖四海,又能奈你何?”

曹操废三公,独揽相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五月,汉献帝刘协亲笔下诏颁示天下:即日废除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官,另行设置丞相一职总揽朝政,司空曹操转任丞相之职;自今而后,文武臣僚上书奏事,一律先行呈送丞相府制其轻重缓急,然后与尚书台共同审议裁断。

这道诏书犹如在朝廷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立刻激起了层层涟漪。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官位之设,本是光武大帝刘秀中兴汉室以来,为巩固帝王之权而实施的“分解相权”之举,他为了避免重蹈逆贼王莽权重倾国之覆辙,将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太尉掌兵权,司徒掌礼法,司空掌庶务。而这延续了两百年的分权于三公之政体,如今竟被司空曹操一举打破,三权归一,重设丞相,并由自己亲身担任此职,做到了势压群僚、权倾天下。

虽然朝廷对各方诸侯发布的文告中都冠冕堂皇地宣称“曹司空剪除袁绍、袁术、吕布等逆贼,劳苦功高,勋名赫赫;非任丞相不足以彰其能,非秉国政不足以行其道”,但是各方诸侯心下都是雪亮的:曹操凭着自己削平袁绍、平定朔方、肃清中原之功,已在朝中树立了极高权威,天子现在只能“论功行赏”,以让他独揽相权的代价来安抚他继续为汉室效忠了。目前,曹操手握重权,挟天子而称尊,睥睨四海,其赫然声威让盘踞凉州的马腾、蜗守益州的刘璋、蛰伏荆州的刘表、据有吴越的孙权等各方诸侯无不望而生惧,个个惴惴不安——生怕他抓住自己的什么破绽便横扫过来。

尽管许都外面的人都瞧着曹操“废三公、揽相权”这一举动颇为破格,而实际上身在许都的人士都十分清楚,曹操在废除“三公”之官制时,其实并没有搞太多的花招。首先,太尉杨彪因足疾告病休养在家,他的太尉之位就暂时虚悬了出来,由御史中丞郗虑代领着;其次,司徒赵温在今年年初举荐曹操长子曹丕,被曹操用一个“阿谀营私、选举不实”的罪名参了一本,免去了他的司徒之位。一时之间,太尉之位虚悬,司徒之官被逐,曹操这个司空便一枝独大了。于是,他乘势废三公之官制而揽三公之大权于一身,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虽然曹操做得有些露骨,但是就他一步一步攫取相权的手法来看,许都朝廷里的名士大夫们,一时也抓不住他的把柄发难,只能眼睁睁瞧着他身居相位,大权独揽了。

然而,曹操在表面上没有给许都朝廷名士大夫们留下攻击自己专权独断的口实,但暗地里抨击他的谣言却是纷纷而起,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当年董卓那么横暴专恣,尚且不敢废除“三公”而独揽朝纲,而曹操今天这一步跨得远远胜过了董卓,实在是野心勃发、志在不轨;有人说献帝在发出“废三公、设丞相”这道诏书时,事前已被曹操派来的特使华歆催促了不下于五次,简直是迫不及待、丑态毕露;还有人说太中大夫孔融在朝堂上看到这道诏书时,当场就从鼻孔里冷冷地哼了一声,给了曹操一个当众的难堪……

不管外面的议论如何绘声绘色,如何纷纭复杂,一向我行我素、纵横自如的曹操仍是兴高采烈地在自己的府邸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贺宴。

庆贺宴是在晚上戌时初刻举行的。丞相府的厅堂之内,灯烛四绕,火树银花,焰光通明,亮如白昼。

在厅堂正中的紫木方榻之上,昂然端坐着身穿紫袍的曹操。他身形虽不魁梧,然而那一副浓眉虎目、方面鹰颔的堂堂相貌和那一派叱咤风云、势压山河的咄咄气质,于俯仰之际令人几乎不敢正视。

在他所坐木榻两侧的长席上,右边依次坐着朝廷来的高官大吏: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吏部尚书华歆、谏议大夫王朗、散骑常侍贾诩、黄门侍郎杨俊等;左边的长席上则依次坐着丞相府内的僚属:军师荀攸、主簿司马朗、东曹掾毛玠、西曹掾崔琰、军祭酒董昭。而董昭的下首,却坐着两个年龄相仿的青年文士。他俩一个身着光洁锦衫,面目俊秀,顾盼流连之际神采飞扬;另一个则身穿朴旧黑袍,方脸圆额,峻眉深眸,气宇沉笃,仿佛有些矜持地微微垂首而坐,目光只静静地盯着面前的桌几,很少抬眼起来东张西望。

朝廷中来的郗虑、贾诩等人对这两个青年文士都感到有些陌生,不禁在他俩身上多打量了几眼。坐在一旁的杨俊似乎看出了他们心底的疑问,微笑着向荀彧投去了深深的一瞥,正欲开口介绍,却见荀彧朝他略一摆手,又转头看了看曹操——杨俊立刻明白了,便闭上口止住了。

荀彧目光一转,朝自己下首那个空着的席位瞟了一眼,心底里又是暗暗叹了口气。

曹操的目光也缓缓扫视过来,在荀彧下首的那个空席位盯了片刻,脸上肌肉突地隐隐抽搐了几下。

厅堂上的人都知道,这个空席位是丞相大人特意留给太中大夫孔融的。事前,丞相大人吩咐主簿司马朗专程送帖上门邀请他前来赴宴的。但不知为何,孔融却迟迟未曾到席。

来宾们基本上都到齐了。曹操看了一眼厅角的沙漏钟盘,现在已经是戌时中刻了,可是孔融的那个席位依然空空如也。

正在这时,厅门处闪进一个人影来,原来是丞相府副长史辛毗,他是半个时辰前曹操专门派去接请孔融的。然而,厅中诸人往他身后一看,哪里有孔融的身影?

曹操见状,一下便拉长了脸,面色颇有些难看。厅中众人立刻安静了下来,谁都不敢再出声谈论什么了。

瞧着辛毗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曹操沉着脸也不吱声,只是伸手指了指左侧长席上董昭下首的一个席位,让他坐下来先休息一会儿。

辛毗拿起席前木几上的陶杯,喝了一口清茶之后,用袍角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才微微喘着气向曹操禀道:“丞相大人,孔大夫他……他今晚有事来不了了……”

厅中诸人听了,不禁齐齐一惊:这孔融有什么事竟然比参加曹丞相的庆贺宴更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事儿能让孔融借故推托不来?

“他有什么事儿?”曹操讶然失声,“——莫非孔大夫猝然得了什么急症?若是如此,本相倒应该到他府上去探望一下呐!”说着,右掌一按身前的桌几,便欲从紫木方榻上站起身来。

“丞相大人……”辛毗面色微变,犹豫了一下,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孔大夫倒没生什么急症。属下刚才去他府上,见到孔大夫似乎正在接待陛下派去向他请教义理礼法之学的议郎赵彦呢……”

“哦?原来是陛下派赵议郎向孔大夫请教义理礼法之学啊?”曹操闻言一怔,顿时身形一停,慢慢坐回了榻上,面上若有所思,“还是陛下的事儿要紧些呀!既然孔大夫正在答复陛下的求教,那么我们就不必再去打扰他了——宴会开始罢!”

他一边淡淡地说着,一边暗暗向侍立在大厅一角的扬武中郎将曹洪使了个眼色。曹洪会意,立刻悄悄退了出去,派人去监视孔融和赵彦他们了。

听得曹操此言,厅堂内几乎凝固了的空气顿时为之一松。不少臣僚原来紧张的表情都随即生动了起来,纷纷夸赞丞相能以陛下为重,度量宏大,实非常人所能及。只有尚书令荀彧侧过头去看了一下孔融空着的那个席位,眸中掠过一抹淡淡的忧色。

南阳卧龙——诸葛亮

曹操一捋颔下须髯,扬声哈哈一笑,忽然开口说道:“不瞒列位大人,本相今日除了宴请诸位同堂共乐之外,还邀请了一位来自荆州的名士——韩嵩韩大人!”

“韩嵩大人?”厅中臣僚们纷纷愕然。对韩嵩这个名字,他们并不陌生:他是荆州牧刘表手下最重要的心腹谋士之一,不知为何却突然来到了许都?而且,看来他一入许都,居然还没去向朝廷有司报到,便径自来谒见了曹丞相,这事儿可真有些异乎寻常。

同类推荐
  • 二号人物吕不韦

    二号人物吕不韦

    他乱世经营,富可敌国,成为中国最早的红顶商人;他投身政治,位居人臣,掌控秦国权柄十二载……著名作家韩耀旗以一泻千里的酣畅笔法,站在历史变革时期抉择人生道路的时代高度,用恢宏大气而而又丰富细腻的如椽之笔,展示了吕不韦从一个草根商人到秦国二把手的传奇经历。本书描绘了吕不韦商场上惊心动魄的冒险生涯和宦海中惊涛拍岸般的悲喜人生,展现了吕不韦经营四海、布局天下的超人谋略。
  • 柔软的佛光

    柔软的佛光

    肉和尚宽厚仁慈,对病重的“妻子”不离不弃,对“我们”这些孩子也充满善意,即便是“逮松鼠”这样小小的愿望,他都尽力去满足。他虽在俗世,却一心向佛,山上与山下都因他而充盈着佛的柔光。
  • 勇士之城(上)

    勇士之城(上)

    本书为电视剧《勇士之城》的原著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日军攻打常德城的战争背景下,以潜伏在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党员何平安与当地粮商沈湘菱的爱恨情仇为辅线,主要描写了在非常时刻之下,何平安、余程万为代表的常德城内国共两党以及沈湘菱为代表的民间组织自发合作,一致抗日,最终为保常德几乎全部战死的英雄事迹。
  • 封印之被封印的少年(下册)

    封印之被封印的少年(下册)

    在封印之中诞生,在封印之中成长,是作茧自缚吗?还是只为破茧而出那一刻的美丽与辉煌。他诞生于贤者的故乡,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贤者。走遍了战乱的大陆,只为了找寻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只会魔法,不会武功。正如世间所有的人一样,他并不完美。然而即使仅有魔法,只要用心,只要付出,也有完美的招式,也有以弱胜强的快意,也有四两拔千斤的巧妙。
  • 美手

    美手

    一个残疾人眼里的一段青春往事,通过当下的不断追求,反衬出过往岁月的悲剧是多么荒诞而真切。女知青最正常的爱情,在特定的年代被特殊的历史背景放大,成为一桩罪孽。
热门推荐
  • 迷惘:乱世

    迷惘:乱世

    这世间有两个世界,两个极点。生死洗礼之后依旧是乱世重生。
  • 魂道争锋

    魂道争锋

    人性,唯利是图的沉沦。强者之争,自私自利之心的坠落!为了心中的守护,是神也好,是魔也罢,纵使天上地下,举世皆敌,纵使是神,也要噬杀。这是个魂者的世界,同样也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强者为所欲为,弱者皆为刀俎,我堂堂男儿生于此世,岂能任人欺凌?“已有百万完本小说,路过的请放心收藏,人品有保证!”
  • 情殇宫阙:美人泪

    情殇宫阙:美人泪

    作为皇帝,他认为只要管理好国家就可以了,却与宠妃情定三生。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不光是皇帝,还是丈夫与父亲,他要面对前朝大臣的狼子野心,还要面对后宫妃子的明争暗斗“皇上,过些时候便该选秀了”“夫君,等新人进宫了,你可不许变心。”两人微微一笑,对吻……可惜好景不长,两人本想双宿双飞,可却因她,让他游走天下“快些,我们要起程了”…
  • 倾世皇妃:兽妃倾人城

    倾世皇妃:兽妃倾人城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哥哥,李延年为他妹妹作这首歌是为了向皇上推介他久居闺房的妹妹,其实吧,我觉得,哥哥向皇上推介自己的妹妹时,也有一定的心酸与不明情愫吧?”“也许吧……”
  • 令人无法抗拒的心理说服

    令人无法抗拒的心理说服

    本书的特色在于分析对方的心理需求、行为意识,从“心”去掌握优势,使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都能比别人更敏锐、更正确地说服对方。
  • 大反派传

    大反派传

    这是一部为反派立传的书,讲述一个家族被灭的幸存者,报仇的经历。千载悠悠绝情刀现,八派风云密钥齐,东瀛一帖诡谋计,海妖一歌动人心,京都决战妖界临,一身可挡天下敌。[一人独挡千军,侠骨柔情犹在]本书qq群号码:613575055
  • 战俘

    战俘

    艾伟的中短篇作品精选,其中收录了《战俘》《欢乐颂》《小偷》《白蚁》《迷幻》等十三篇中短篇文章。其作品主要聚焦一些灰暗和卑微之处,以小映大,站在人性关怀的高度,用简练的笔触写出非常深刻的主题。
  • 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

    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

    画云博士在海外生活20多年,她的教育研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本书通过她育子和教学的经历,深刻剖析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本质,并为优化这些关系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的灵魂即无条件的爱,它令许多教育问题迎刃而解。本书中西合璧,教育理念前沿。虽然从内容方面来看,谈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但从价值和功用上说,也可以成为一个人自我成长的良好读本,其中的反思、诚恳和自我觉醒意识,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著名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作者是资深的教育专家画云博士。
  • 红棉袄之恋

    红棉袄之恋

    一部现代都市爱情小说。
  • 阴阳鬼局

    阴阳鬼局

    我,是一个法力高强,相貌英俊的阴阳先生。在这个捉鬼的圈子中,别人都会恭敬地叫一声“唐哥”。然而,我今年,才17岁。现代的阴阳异术、神鬼志怪、秘境寻幽、恐怖奇谈,皆在阴阳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