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3800000001

第1章 败生危机 参联会屈躬筹策 胜扬斗志 怀仁堂锐意进攻(1)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

-《孙子·虚实》

用中国共产党人常用的句式来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整个就是一个机会主义——先是目中无人轻出浪进的“左倾冒险主义”,让人兜鼻子一拳打了个鼻青脸肿头昏眼花。然后立马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变成了惊慌失措消极悲观的“右倾逃跑主义”。

白宫和五角大楼被这个极富感染力的三朝元老传染,也着实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一阵子。

不过,作为世界上最年轻而又最富有进取心的民族,泱泱大国美利坚合众国也是个出人物的所在,他们中很快就应运而生了几位扶大厦之将倾的人物。

最初的慌乱过去后,华盛顿的军政首脑中有人开始冷静下来,在总统都在语无伦次胡说八道的当口,难得地保持了相对清醒的头脑,沉住气认真仔细地研究起他们从前压根儿就没往眼里瞧的这个新对手来。

劳顿·柯林斯上将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自中国军队全线反击后,华盛顿上上下下都对麦克阿瑟发来的战地报告的准确性普遍持不信任态度。这个老家伙反复无常已经发展到神经质的地步,发来的报告也天天有变。他时而惊呼他的部队面临灭顶之灾,要求得到为控制局势所需要的增援部队和扩大轰炸的权力,时而又会对记者关于他的部队是“在退却”而不是在进行“巧妙的撤退”的报道吹毛求疵。而无论是第八集团军还是第十军,都无法越过麦克阿瑟与五角大楼直接联系,所有电报都要由东京“联合国军”总部审查,倘若麦克阿瑟或他哪一位部下不喜欢这些电报,他们就会妙笔生花重写或篡改它们。

12月1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派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上将到远东前线去视察和调研情况。大家想,麦克阿瑟再牛皮哄哄,谅他也不至于把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将军拦在东京不让去前线吧?

12月4日,也就是英国绅士克莱门特·艾德礼为原子弹风波气急败坏找上门来的同一天,劳顿·柯林斯上将飞往东京。

一见面,麦克阿瑟就叫苦不迭。他声称自己面临着50万中国军队和10万朝鲜人民军的压力,“这些乌合之众能够包围任何固定的防御阵地,并迫使第八集团军退回汉城-仁川地区”。

其实这个时候,他当面的志愿军部队只有西线志愿军部队6个军23万余人,朝鲜人民军整编后的部队3个军团7.5万余人。而东线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因战斗和冻饿减员严重,已不得不转入休整,突击治疗冻伤,成了一个大医院。

麦克阿瑟将他当面的中朝军队人数整整夸大了一倍。过去人家是芝麻,现在则成了西瓜?柯林斯心说什么都是你两片嘴皮在那儿翻,我还敢信吗?得,还是我自个儿到朝鲜去瞧瞧吧!麦克阿瑟还紧赶着问有没有或可能有增援部队。“没有!”陆军参谋长一口把话说死。不说这个还罢,一提这个柯林斯更来气。我们还指着从你这儿调部队到欧洲去呢!那会儿是谁在打包票圣诞节后调出两个师到欧洲去?现在不能调也就罢了,你还好意思要增援?北极熊在欧洲虎视眈眈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柯林斯当然明白麦克阿瑟的言下之意:如果没有增援,他就只有与共军停火,甚至撤出朝鲜。这家伙已经多少次玩这套把戏要挟和摆布参谋长联席会议了!不行,这次不能再让你糊弄我们大家了!

不管麦克阿瑟说什么,柯林斯打定主意非要到朝鲜去看看再说。4小时后,美国陆军参谋长又转飞朝鲜汉城。

那时候沃克还没死,人家就比麦帅有种得多。见了陆军参谋长,沃克也直截了当地道出困境:美步兵第二师遭受重创,几乎被全歼,土耳其步兵第一旅也一样。其他师也都受了不同程度的重损。

韩军当然更不必提了,除了第五师没什么大损失,其他只剩下个空架子了。

沃克承认他没法守住平壤,中国人会在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之间的缺口中长驱直入。而且在汉城-仁川坚守的计划也很悬乎,那样让人家在岸上一包抄,跑都不好跑,那仁川港的飞鱼海峡进难出也难,不是个好去处。

但沃克表示,倘能得到美第十军的加强,他能够撤到釜山而不致遭受进一步的严重损失,而且永远守住原有的釜山防御圈。如果必要的话,他准备就地坚守并再度视死如归。

虽然沃克此时和麦克阿瑟一样,也过高地估计了中国军队当时的作战能力,而且“永远守住釜山”的说法也有点信口开河之嫌,但比起麦克阿瑟来,却显得沉着和坚定得多。

确是一真正的军人。

又在战场上待了一天后,柯林斯得出结论:

“尽管第八集团军的形势不妙,但并未惊慌失措。”

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兴南去视察阿尔蒙德的第十军。

即使身为麦克阿瑟的爱将,阿尔蒙德也与他的长官不同。

阿尔蒙德少将不失名将风度地告诉陆军参谋长,虽然步兵第七师和步兵第三师都有严重损失,但主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正在从长津水库撤回,损失并不像想象的那般严重,局面也远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能够在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守住兴南这个桥头堡,而且如果必要的话,他能够成功地从海上和空中撤离这个桥头堡,而不致损失过多的人员和物资。”

柯林斯上将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发电说。

正如上一章所说的,阿尔蒙德用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这一点。

麦克阿瑟的两位战地指挥官都比麦克阿瑟要沉着镇定得多。

无论从资历还是从声望来说,劳顿·柯林斯上将都远不及麦克阿瑟,但他具有远比麦克阿瑟更富有的军人责任心和认真求实的工作精神。此时此刻,他愿为后者之不愿为或不屑为或不敢为——深入前线获取第一手资料。所以,他对真实情况的了解,也远远比后者更深入,更客观,更有价值。

柯林斯深入实际,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和想要听到的。

此时,他心里已在策划对这位“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大批判”了:这位从11月27日以来就根本没有去过前线的指挥官在战术上是失败的,而且压根不了解自己部队的能力和他面临的战场形势。

还能再让这老顽童胡作非为吗?

不过,柯林斯也知道,现在这当口不是搞“大批判”的时候。

12月7日,柯林斯带着在前线了解到的情况与麦克阿瑟会面。

这下麦帅可不敢糊弄人家了。

陆军参谋长提出了3种情况作为讨论的基础:

第一种情况假定的前提是:“联合国军”不对中国采取空中行动;不以海军进行封锁;不用国民党中国的军队增援;不增加“联合国军”的地面部队,除了有可能在1951年4月动员4个国民警卫师;并且不使用原子弹。

麦克阿瑟说如果这样他就没招,这就等于投降,“美国军队就不得不撤出朝鲜”。不过,由于他也知道无法糊弄已亲自去过前线的柯林斯,所以不得不表示同意他两位部下的看法,即不管停火与否,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都能够安全地撤退。

其实后来的战况基本上是按这种假定演变的。

第二种情况则假定采取更为强硬的行动:用海军封锁;对中国大陆实施空中侦察和轰炸;最大限度地使用国民党中国的军队;以及“可能使用原子弹”。

麦克阿瑟想要的就是这个,这意味着与中国进入全面战争状态。

但柯林斯所设计的这种重大举措在麦克阿瑟那里得到的反应却是“在尽可能靠北的地方守住一条横贯半岛的阵地”。同时还要“将另外一些中国国民党军队引入中国南方,可能是通过香港”。

柯林斯心说得了吧,真要如此,美利坚合众国可就亏大啦,费这么大劲就守住这么一条对美国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线?而且这个惯于信口开河的家伙能不能守住还不一定!这符合你麦克阿瑟的利益可不符合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布雷德利说什么来着,倘如此,美国将“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得,咱还是就此打住吧!

柯林斯的第三种设想是一种最理想的局面——中国不向三八线以南推进。倘如此,联合国就应接受停火,但条件是:禁止北朝鲜和中国人向三八线以南运动;所有北朝鲜军队撤至三八线以北;由联合国的一个委员会监督停火。

“这可能是可以得到的最好的解决方式了。”麦克阿瑟说。

不过两人都知道这事儿挺悬,联合国没承认共产党中国,人家共产党中国又干吗要尿你联合国呀。

这也就是想想而已。

“不做你的敌人想要你做的事情”,那个设下套子让16国联军钻的毛泽东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越想越丧气的两位上将军达成一致:如果联合国在中国人继续进行其全力以赴的攻势时没有充分支持其部队,那么麦克阿瑟“就应受命采取必要步骤保卫其部队,并着手为撤离朝鲜制订计划”。

但与麦克阿瑟不同的是,柯林斯心里并不认为这种情况会出现,尽管“联合国军”受到了种种约束,但中国人未必有能力迫使其离开朝鲜。

2月8日,陆军参谋长给正与艾德礼言来语去唇枪舌剑的杜鲁门总统带来了一颗定心丸:

“尽管军事形势仍然严峻,但已不再是危在旦夕。”

此时,英美的会谈公报已起草完毕,所以柯林斯朝鲜之行的调查结果对会谈本身没有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但是,在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头头脑脑们中,柯林斯将军是最先对朝鲜局势提出比较冷静而又客观的分析且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的人。

美利坚合众国最后能在三八线以南保住半壁天地,劳顿·柯林斯上将在功劳簿上当记首功。

12月5日,一心想挤进来当和事佬的印度等13个亚洲和阿拉伯国家向联合国安理会提案,要求中国和北朝鲜人不要越过三八线,希望这条以前的边境能够成为一条停火线。

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向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递交了一份备忘录,然后介绍了印度等13国的提案:举行一个与朝鲜问题有直接关系的各大国参加的会议,先在三八线停战,以便进行协商。

“如果中国宣布不越过三八线的话,则将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和道义上的支持。”潘尼迦强调说。

你想想会有什么结果?

中国人和和气气地给热心的印度人浇了一盆凉水:

“为什么13国不反对美国对中国、对朝鲜的侵略?

为什么13国不宣言从朝鲜撤退外国军队?

为什么美军打过三八线的时候,13国不讲话?为什么13国中还有参与侵朝的16国之中的菲律宾?”笔者也很纳闷,同为被压迫被欺侮的国家,为什么总有人喜欢给恃强凌弱的压迫者义务打工呢?联想到多年后印度在南亚次大陆的所作所为,更让人觉得挺直了身子堂堂正正地做人,实在是一件看似简单却行之颇难的事情。然而就有那么怪,找上门打义务工人家未必会给你好脸色。这不,美国人对义务打工的印度人翻了个白眼儿!就在该案付诸联合国大会讨论之前,美国人悄没声儿地在下面做了许多手脚,煽乎着扛着热面孔打义务工的国家将印度提案予以腰斩,一分为二:第一案由印度等13国提出,只要求交战双方在朝鲜停战;第二案菲律宾退出由剩下12国提出,要求召开国际会议商谈停战,划分非军事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远东问题。

这小聪明玩得挺见水平的。瞧,战要停,但停战与是否解决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得两说!美国人这是为自己卷土重来再次大打出手预留时间与空间。中国人懂这个!12月11日,周恩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向他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见美国或联合国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具体表示。两天后,美国人的“具体表示”来啦!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被美国大佬撺掇着腰斩了的印度等13国提案,而将菲律宾退出后的12国第二个要求解决问题的提案予以无限期搁置。同时为了安抚联合国阵营内部普遍不想打仗要求和平的情绪,大会还另外通过了一项决议:成立“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以“确定可以在朝鲜议定满意的停火基础”。

就这“具体表示”?糊弄谁呀?说实话,要是双方位置打个颠倒,美国人也不会认这个账!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拒绝13国提案,宣布联合国所有没有中国人参加的行动均为非法。中国人,中国人,永远都不要忘了站直了身子做一个中国人!

美国人当然不可能有什么“具体表示”,他们正作难呢!和中国人打过交道,打得头痛不已的国防部长乔治·马歇尔认为,美国现在是进退维谷,停火会停止美国人的海空行动,并给中国人以集结兵力的机会。反之,中国人就会说我们没有遵守停火规定。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反对停火,那些把约束美国看得比约束中国还重要的朋友们又会向美国嚷嚷。

“只有寻找一些看起来是通情达理的立场,即便对方会拒绝接受。”一语道破天机。美国人还不习惯和中国人坐在一张桌子旁来解决问题。

后来有人曾言,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考虑接受这个停火提案,这时的美国一定能接受。而停战后的军事分界线位置就是三八线,对中朝方来说,比后来的停战线要更往南。而且不用再打两年。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但笔者窃以为这样认识问题有“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之嫌。面对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食言而肥,一而再再而三地欺侮中国人,还赖在中国台湾不走的美利坚合众国,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凭什么要相信它的诚意,又凭什么会认为美国军队不会在喘息甫定后再扑上来再次冲到鸭绿江边?到那时候,杜鲁门心中的分界线又会划在什么地方?

即或再公道一把,反过来站在美国人立场上想一想,在较量尚不充分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又会不会对大胜之后的中朝军队的力量毫无疑惧,而任由其从容整补并强化其有利的军事地位?

这个时候“停战言和”的可能性,实在没法儿予以高估。

当然,由于中国军队的节节胜利,毛泽东对朝鲜战局也开始产生了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

美帝国主义“必须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到‘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最好我们不仅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汉城,主要的 [要]消灭敌人,首先是要全歼伪军,对促进美帝撤兵会更有力量。……但美帝和蒋介石一样,诺言、协定都是不可靠的,故应从最坏的方面着想”。

“朝鲜战争可能长期,也可能是短期。”这种过高期望值反映在战争指导上就有急于求成的取向。比如“加强军队中的政治动员(不消灭朝鲜境内的敌人不回国)”的要求,就是在这时提出的。12月16日,哈里·杜鲁门总统宣布,美国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要求征兵100万,1年内将飞机、坦克生产能力分别提高4~5倍。并冻结中国在美国的资产,禁止美国船只开往中国港口。

12月26日,面对和平攻势被中国挡回来的现实,杜鲁门召集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马歇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讨论“我们能否在那里守住我们的阵地,如果我们守不住则应该怎么办”。

同类推荐
  • 战略特战队

    战略特战队

    这是一部十个兄弟的故事,经历坎坷,成就自己的辉煌。看他们一步一步走过的艰苦路程。
  • 雄鹰出击

    雄鹰出击

    在中国,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男女,他们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军人,是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从儿时的梦想,到后来的战斗,他们把一生献给国家,献给人民,无论他们是雇佣兵还是国家国家的军人,无论他们有过什么艰难困苦,他们始终没有过放弃……
  • 尖刀兵

    尖刀兵

    一个高中没有毕业的学生,因辍学离开学校,从此走上了从军的道路,自从他穿上军装的那一天,他就觉得自己有了重大的使命,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不断努力,再经历了种种困难和危险后,他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尖刀兵!
  • 征战新大陆

    征战新大陆

    一个曾经平凡的人来到一片战乱的大地,不再平凡的他或许能改变这个世界。
  • 战无止境,未来战争

    战无止境,未来战争

    29世纪,未来少年凌海加入军队,开展一系列未来战争,科技?哼~我们的科技杠杠的!坦克射激光,小人去打枪,打的枪是啥?“等离子枪!”你服不服!告诉你!我们啥枪都不差,随便一个把你碾成渣!除了枪,子弹,其他的什么东西,比如药品,食物,补给,都弱到爆!我们靠啥生存?靠的是战士惊人的毅力!
热门推荐
  • 刚好

    刚好

    私生饭与全民偶像之间的欢脱二三事。【开头可能会有些涩,之后就欢脱了】
  • 堕学园

    堕学园

    几经转校的少女沈笑笑,最终来到了一所从来没有听人提起过的学校「光辉学园」,然而,当踏进这所校园之后,沈笑笑却意识到这里的同学仿佛都在隐藏些什么。在不断的调查中,少女发现了这所学校背后隐藏着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 无限恐怖电影

    无限恐怖电影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位面便化龙。在世俗的夹缝中寸步难行,一度想要以命换命的普通大学生李慕白经一位全身长满青鳞的老头的指引进入了一个神秘空间。他遇到了来自地球的各种动物,他们不仅有人的智商还有自带的天赋,在这个空间他认识到,诸生万物,不过都是一具具臭皮囊,经过血腥恐怖的试炼,他能感觉到掩藏在自己体内的莫名力量开始一步一步的觉醒。老鼠,蝼蚁,龙象,狮虎,上古八骏,龙帝九子,甚至饕鬄,穷奇,甚至应龙,西王母,诸生万灵包括诸神,都将见证这具人类骨架的证道之途。
  • 卡斗时代

    卡斗时代

    虚拟的卡牌决斗,真实的卡兽召唤,一个魔幻的卡牌世界,缓缓展开。
  • 灵师无双

    灵师无双

    武者炼体,以觉醒天赋灵纹为起点,获得灵师之力。凝灵璇,聚魂璇,铸命格。灵师以能够无限进化的灵技、魂技、天罚,上至苍穹,下至九幽,掌控无上之力。秦佑在觉醒天赋灵纹的那一刻,却遭到挚友背叛,遭到对手诬陷。灵纹消散,冤屈在身,父亲失踪,秦佑在最艰难的处境中,触动了从小戴在身上的墨珠力量。墨珠的作用只有一个,强化,以一切方法,强化秦佑的一切。肉体强化,灵纹强化,灵技强化,魂技强化,还有那恐怖的二次灵变强化,当简单的强化衍变成一项项神秘的力量之后,秦佑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前无古人的灵师修行之路。
  • 战族传说系列(三)

    战族传说系列(三)

    但牧野静风的眉头却慢慢皱起!他冷冷地道:“禹诗,你说已有十八个帮派归附我风宫,为何只来了十七人……
  •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学热爱女性的成年男人、拆解文学的饕餮读者、迷恋创作的自由小说家,这是刁斗的三个身份、三种面向、三类行为。这三重幻影栖居的肉身,于文字的跑道上加速向前,时时起飞,对现实的疆域狂轰乱炸。小说是刁斗的路由器,对于父亲、母亲、姥姥等亲人的挚爱,对马原、马晓丽、林建法等同行的言说,对卡夫卡、加缪、格里耶等大师的移情,对骚动、虚有、虚拟的力等概念的沉思,都经由小说的阅读与创作开始传递、得以实现。生活中的想象、想象中的生活,二者在刁斗的随笔中是镜像也是同构。一切始于小说,一切终于小说。这是一部个人阅读史、观念发生史与精神成长史,坦诚、机警、专业,智趣多多。二十余万字,一言以蔽之:小说男女,刁斗之大欲存焉"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皇帝的新衣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皇帝的新衣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神鼎传奇

    神鼎传奇

    世事变幻,沧海桑田。人间之道,你懂了多少?生是虚幻,死是虚幻,一切皆太虚。以为改变了世界,其实是世界改变了你;以为消灭了虚妄,其实,消灭的只是另一个你。世间本就是彼此相对,善是由你,而恶亦由你。是追求完美的极乐地,还是愿意在这繁复的世界将一切苦难甘甜经历?身负神鼎的陈衍秋,和自己的朋友兄弟,在探寻真善美、保卫故土的旅程中将经历怎样的磨难和奇遇?那步步为营的幕后黑手又有怎样的野心?一鼎定天下,最后的最后,是完满,还是遗憾......
  • 曼陀罗花:白九帝

    曼陀罗花:白九帝

    宿命,大概便是与你相遇。在忘川河畔,我沦陷你的一眼里……有了九世的牵绊……可是到最后,你爱过我吗?…………不愿作相思,便与君相决绝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