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0700000025

第25章 做人(8)

我们沉浸在目前臭腐的浊流中,挣扎摸索,时刻想抓住真理的灵光,急切地需要明锐稳静的善性和奋斗的气流为我们先导,减轻我们心灵上所感到的重压,使我们有所凭藉,使我们的勇气永不竭……现在这凭藉是被造物之神剥夺了!我们应当悲伤长号,抚膺疾首!不为旁人,仅仅为了我们自己!仅仅为了我们自己!

与傅聪谈音乐

傅聪回家来,我尽量利用时间,把平时通信没有能谈彻底的问题和他谈了谈;内容虽是不少,他一走,好像仍有许多话没有说。因为各报记者都曾要他写些有关音乐的短文而没有时间写,也因为一部分的谈话对音乐学者和爱好音乐的同志都有关系,特摘要用问答体(也是保存真相)写出来发表。但傅聪还年轻,所知有限,下面的材料只能说是他学习现阶段的一个小结,不准确的见解和片面的看法一定很多,我的回忆也难免不真切,还望读者指正和原谅。

一、谈技巧

问:有些听众觉得你弹琴的姿势很做作,我们一向看惯了,不觉得,你自己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

答:弹琴的时候,表情应当在音乐里,不应当在脸上或身体上。不过人总是人,心有所感,不免形之于外,那是情不自禁的,往往也并不美,正如吟哦诗句而手舞足蹈并不好看一样。我不能用音乐来抓住人,反而叫人注意到我弹琴的姿势,只能证明我的演奏不到家。另一方面,听众之间也有一部分是“观众”,存心把我当作演员看待;他们不明白为了求某种音响效果,才有某种特殊的姿势。

问:学钢琴的人为了学习,有心注意你手的动作,他们总不能算是“观众”吧?

答: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对于所弹的乐曲没有一个明确的观念,没有深刻的体会,就不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就不知道要产生何种效果,就不知道用何种技巧去实现。单纯研究手的姿势不但是舍本逐末,而且近于无的放矢。倘若我对乐曲的表达并不引起另一位钢琴学者的共鸣,或者我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他并不完全同意,那么我的技巧对他毫无用处。即使他和我的体会一致,他所要求的效果和我的相同,远远地望几眼姿势也没用;何况同样的效果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获致。例如,清淡的音与浓厚的音,飘逸的音与沉着的音,柔婉的音与刚强的音,明朗的音与模糊的音,凄厉的音与恬静的音,都需要各不同的技巧,但这些技巧常常因人而异,因为各人的手长得不同,适合我的未必适合别人,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我。

问:那么技巧是没有准则的了?老师也不能教你的了?

答:话不能这么说。基本的规律还是有的:就是手指要坚强有力,富于弹性;手腕和手臂要绝对放松、自然,不能有半点儿发僵发硬。放松的手弹出来的音不管是极轻的还是极响的,音都丰满,柔和,余音袅袅,可以致远。发硬的手弹出来的音是单薄的,干枯的,粗暴的,短促的,没有韵味的(所以表现激昂或凄厉的感情时,往往故意使手腕略微紧张)。弹琴时要让整个上半身的重量直接灌注到手指,力量才会旺盛,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用放松的手弹琴,手不容易疲倦。但究竟怎样才能放松,怎样放松才对,都非言语能说明,有时反而令人误会,主要是靠长期的体会与实践。

一般常用的基本技巧,老师当然能教;遇到某些技术难关,他也有办法帮助你解决;越是有经验的老师,越是有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教给学生。但老师方法虽多,也不能完全适应种类更多的手;技术上的难题也因人而异,并无一定。学者必须自己钻研,把老师的指导举一反三;而且要触类旁通,有时他的方法对我并不适合,但只要变通一下就行。如果你对乐曲的理解,除了老师的一套以外,还有新发现,你就得要求某种特殊效果,从而要求某种特殊技巧,那就更需要多用头脑,自己想办法解决了。技巧不论是从老师或同学那儿吸收来的,还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都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绝不可当作刻板的教条。

总之,技巧必须从内容出发,目的是表达乐曲,技巧不过是手段。严格说来,有多少种不同风格的乐派与作家,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技巧;有多少种不同性质(长短、肥瘦、强弱、粗细、软硬、各个手指相互之间的长短比例等)的手,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来获致多少种不同的技巧。我们先要认清自己的手的优缺点,然后多多思考,对症下药,兼采各家之长,以补自己之短。除非在初学的几年之内,完全依赖老师来替你解决技巧是不行的。而且我特别要强调两点:要解决技巧,先要解决对音乐的理解。假如不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思想,单单讲究文法与修辞有什么用呢?技巧必须从实践中去探求,理论只是实践的归纳。和研究一切学术一样,开头只有些简单的指导原则,细节都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把摸索的结果归纳为理论,再拿到实践中去试验;如此循环不已,才能逐步提高。

二、谈学习

问:你从老师那儿学到些什么?

答:主要是对各个乐派和各个作家的风格与精神的认识;在乐曲的结构、层次、逻辑方面学到很多;细枝小节的琢磨也得力于他的指导,这些都是我一向欠缺的。内容的理解,意境的领会,则多半靠自己。但即使偶尔有一支乐曲,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自己钻研得来,只有百分之几得之于老师,老师的功劳还是很大,因为缺了这百分之几,我的表达就不完整。

问:你对作品的理解,有时是否跟老师有出入?

答:有出入,但多半在局部而不在整个乐曲。遇到这种情形,双方就反复讨论,甚至热烈争辩,结果是有时我接受了老师的意见,有时老师容纳了我的意见,也有时归纳成一个折中的意见,倘或相持不下,便暂时把问题搁起,再经过几天的思索,双方仍旧能得出一个结论。这种方式的学与这种方式的教,可以说是纯科学的。师生都服从真理,服从艺术。学生不以说服老师为荣,老师不以向学生让步为耻。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虚心为学。一方面不盲从,也不标新立异;另一方面不保守,也不轻易附和。比如说,十九世纪末期以来的各种乐谱版本,很多被编订人弄得面目全非,为现代音乐学者所诟病;但老师遇到版本可疑的地方,仍然静静地想一想,然后决定取舍,同时说明取舍的理由;他绝不一笔抹煞,全盘否定。

问:我一向认为教师的主要本领是“能予”,学生的主要本领是“能取”。照你说来,你的老师除了“能予”,也是“能取”的了?

答:是的。老师告诉我,从前他是不肯听任学生有一点自由的,近十余年来觉得这办法不对,才改过来。可见他现在比以前更“能予”了。同时他也吸收学生的见解和心得,加入他的教学经验中去;可见他因为“能取”而更“能予”了。这个榜样给我的启发很大:第一使我更感到虚心是求进步的主要关键;第二使我越来越觉得科学精神与客观态度的重要。

问:你的老师的教学还有什么特点?

答:他分析能力特别强,耳朵特别灵,任何细小的错漏,都逃不过他,任何复杂的古怪的和声中一有错误,他都能指出来。他对艺术与教育的热诚也令人钦佩:不管怎么忙,给学生一上课就忘了疲劳,忘了时间;而且整个儿浸在音乐里,常常会自言自语地低声叹赏:“多美的音乐!多美的音乐!”

问:在你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原则性的体会可以谈?

答:前年我在家信中提到“用脑”问题,我越来越觉得重要。不但分析乐曲,处理句法(phrasing),休止(pause),运用踏板(pedal)等需要严密思考,便是手指练习及一切技巧的训练,都需要高度的脑力活动。有了头脑,即使感情冷一些,弹出来的东西还可以像样;没有头脑,就什么也不像。根据我的学习经验,觉得先要知道自己对某个乐曲的要求与体会,对每章、每段、每句、每个音符的疾徐轻响,及其所包含的意义与感情,都要在头脑里刻画得愈清楚愈明确愈好。唯有这样,我的信心才越坚,意志越强,而实现我这些观念和意境的可能性也越大。大家知道,学琴的人要学会听自己,就是说要永远保持自我批评的精神。但若脑海中先没有你所认为理想的境界,没有你认为最能表达你的意境的那些音,那么你即使听到自己的音,又怎么能决定它合不合你的要求?而且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是随着对艺术的认识而永远在提高的,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甚至在一生中,对自己满意的事是难得有的。

问:你对文学美术的爱好,究竟对你的音乐学习有什么具体的帮助?

答:最显著的是加强我的感受力,扩大我的感受的范围。往往在乐曲中遇到一个境界,一种情调,仿佛是相熟的;事后一想,原来是从前读的某一首诗,或是喜欢的某一幅画,就有这个境界,这种情调。也许文学和美术替我在心中多装置了几根弦,使我能够对更多的音乐发生共鸣。

问:我经常寄给你的学习文件是不是对你的专业学习也有好处?

答:对我精神上的帮助是直接的,对我专业的帮助是间接的。伟大的建设事业,国家的政策,时时刻刻加强我的责任感;多多少少的新英雄、新创造,不断地给我有力的鞭策与鼓舞,使我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在我这个年纪,那也难免),更容易振作起来。对中华民族的信念与自豪,对祖国的热爱,给我一股活泼的生命力,使我能保持新鲜的感觉,抱着始终不衰的热情,浸到艺术中去。

三、谈表达

问:顾名思义,“表达”和“表现”不同,你对表达的理解是怎样的?

答:表达一件作品,主要是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既要忠实,又要生动。为了忠实,就得彻底认识原作者的精神,掌握他的风格,熟悉他的口吻、辞藻和他的习惯用语。为了生动,就得讲究表达的方式、技巧与效果。而最要紧的是真实,真诚,自然,不能有半点儿勉强或是做作。搔首弄姿绝不是艺术,自作解人的谎话更不是艺术。

问:原作者的乐曲经过演奏者的表达,会不会渗入演奏者的个性?两者会不会有矛盾?会不会因此而破坏原作的真面目?

答: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的,便是照相也不免有科学的成分加在对象之上。演奏者的个性必然要渗入原作中去。假如他和原作者的个性相距太远,就会格格不入,弹出来的东西也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所以任何演奏家所能胜任愉快的表达的作品,都有限度。一个人的个性越有弹性,他能体会的作品就越多。唯有在演奏者与原作者的精神气质融洽无间,以作者的精神为主,以演奏者的精神为副而绝不喧宾夺主的情形之下,原作的面目才能又忠实又生动地再现出来。

问:怎样才能做到不喧宾夺主?

答:这个大题目,我一时还没有把握回答。根据我眼前的理解,关键不仅仅在于掌握原作者的风格和辞藻等,而尤其在于生活在原作者的心中。那时,作者的呼吸好像就是演奏家本人的情潮起伏,乐曲的节奏在演奏家的手下是从心里发出来的,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了。弹巴赫的某个乐曲,我们既要在心中体验到巴赫的总的精神,如虔诚、严肃、崇高等,又要体验到巴赫写那个乐曲的特殊感情与特殊精神。当然,以我们的渺小,要达到巴赫或贝多芬那样的天地未免是奢望;但既然演奏他们的作品,就得尽量往这个目标走去,越接近越好。正因为你或多或少生活在原作者心中,你的个性才会服从原作者的个性,不自觉地掌握了宾主的分寸。

问:演奏者的个性以怎样的方式渗入原作,可以具体地说一说吗?

答:谱上的音符,虽然西洋的记谱法已经非常精密,和真正的音乐相比还是很呆板的。按照谱上写定的音符的长短,速度,节奏,一小节一小节地极严格地弹奏,非但索然无味,不是原作的音乐,事实上也不可能这样做。例如文字,谁念起来每句总有轻重快慢的分别,这分别的准确与否是另一件事。同样,每个小节的音乐,演奏的人不期然而然地会有自由伸缩;这伸缩包括音的长短顿挫(所谓 rubato),节奏的或轻或重,或强或弱,音乐的或明或暗,以通篇而论还包括句读、休止、高潮、低潮、延长音等的特殊处理。这些变化有时很明显,有时极细微,非内行人不辨。但演奏家的难处,第一是不能让这些自由的处理越出原作风格的范围,不但如此,还要把原作的精神发挥得更好;正如替古人的诗文做疏注,只能引申原义,而绝对不能插入与原义不相干或相背的议论;其次,一切自由处理(所谓自由要用极严格审慎的态度运用,幅度也是极小的)都须有严密的逻辑与恰当的比例,切不可兴之所至,任意渲染,前后要统一,要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好的演奏家,总是令人觉得原作的精神面貌非常突出,真要细细琢磨,才能在转弯抹角的地方,发现一些特别的韵味,反映出演奏家个人的成分。相反,不高明的演奏家在任何乐曲中总是自己先站在听众前面,把他的声调口吻压倒了或是遮盖了原作者的声调口吻。

问:所谓原作的风格,似乎很抽象,它究竟指什么?

答:我也一时说不清。粗疏地说,风格是作者的性情、气质、思想、感情,时代思潮、风气等的混合产品。表现在乐曲中的,除旋律、和声、节奏方面的特点以外,还有乐句的长短,休止的安排,踏板的处理,对速度的观念,以至于音质的特色,装饰音、连音、半连音、断音等的处理,都是构成一个作家的特殊风格的因素。古典作家的音,讲究圆转如珠;印象派作家如德彪西的音,多数要求含混朦胧;浪漫派如舒曼的音则要求浓郁。同是古典乐派,斯卡拉蒂的音比较轻灵明快,巴赫的音比较凝练沉着,韩德尔的音比较华丽豪放。稍晚一些,莫扎特的音除了轻灵明快之外,还要求妩媚。同样的速度,每个作家的观念也不同,最突出的例子是莫扎特作品中慢的乐章不像一般所理解的那么慢:他写给姐姐的信中就抱怨当时人把他的行板(andante)弹成柔板(adagio)。便是一组音阶,一组琶音,各家用来表现的情调与意境都有分别:萧邦的音阶与琶音固不同于莫扎特与贝多芬的,也不同于德彪西的(现代很多人把萧邦这些段落弹成德彪西式,歪曲了萧邦的面目)。总之,一个作家的风格是靠无数大大小小的特点来表现的,我们表达的时候往往要犯“太过”或“不及”的毛病。当然,整个时代整个乐派的风格,比单个人的风格容易掌握;因为一个作家早年、中年、晚年的风格也有变化,必须认识清楚。

问:批评家们称为“冷静的”(cold)演奏家是指哪一种类型?

答:上面提到的表达应当如何如何,只是大家期望的一个最高理想,真正能达到那境界的人很少很少,因为在多数演奏家身上,理智与感情很难维持平衡。所谓冷静的人就是理智特别强,弹的作品条理分明,结构严密,线条清楚,手法干净,使听的人在理性方面得到很大的满足,但感动的程度就浅得多。严格说来,这种类型的演奏家病在“不足”;反之,感情丰富,生机旺盛的艺术家容易“太过”。

同类推荐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心理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心理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心理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有趣的中国名媛

    有趣的中国名媛

    在历史上,女人几乎一直被男人所压制。王朝更迭,我们记住的是那些建功立业的将军;文学诗歌,我们记住的是挥毫泼墨的文人……而这些,基本上与女人无缘。在男人的头脑中,女人是生活的点缀,是炫耀的资本,即使非常之宠爱,也极少有愿意让女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但是,女人们还是突围了。千百年来,在众多被压制的女性当中,出现了一批受人瞩目甚至青史留名的女人,相比男人,她们毫不逊色。在书中你看到了让男人望尘莫及的武则天、有勇有谋的孙尚香、才智过人的卓文君等,她们有的倾国倾城,有的才华横溢,但这些东西都不足以保证她们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她们就像浮萍,在人世间漂来漂去,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马克思恩格斯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马克思恩格斯

    知民、翟迎春编著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恩格斯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安邦定国

    安邦定国

    姜越主编的《安邦定国:千古流传的大清名臣故事》介绍了清代重要的名臣人物,他们是:清初文臣、皇太极重要谋士范文程,康熙年间重要大臣纳兰明珠等。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的冷丫头

    霸道总裁的冷丫头

    雨寒,孤儿院里的冷面小萌货。因为生长环境变得表面冷酷的,但却热心;皇铺辰,皇铺家唯一继承人。表面吊儿郎当,却因雨寒小时救他一命,而一直心系雨寒。长大后两人再次相见,熟悉的味道再次出现,他们又会作何反应呢?
  • 至尊女相:太子偷吻727次

    至尊女相:太子偷吻727次

    “瞧你嘴都气干巴了快喝口茶润润。”迅速堵住唇噙茶水流入她口中。“滚!”“好,这就滚!”说罢抱她榻上滚起。罢官?离宫?!休夫?!!她有本事逃他就有本事追!“夫君在上,小女子在下痛心忏悔不该任性……”“道歉太随意。”淡然如他猛的压下邪笑,“但——为夫难驳你盛邀。”……?!萧沐琛:一失足成千古恨以前这样现在加剧将来不敢想像!安昱辰:以前缠她宠她现在外加爱她疼她将来……全都无限翻倍!努力栓牢娇妻!
  • 种瓜啊,戴花(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种瓜啊,戴花(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里的故事发生在马州的一个小村庄。一个渴望爱情自由的女孩与一个懵懂的弟弟之间发生的故事。最后,女孩死于对另一个人的爱情。弟弟才渐渐明白生活,明白生命的脆弱。作品中的谐趣之乡,荒诞痴人,夏日狂恋和禁忌年代,都交织着神话色彩的叙事与美丽的幻想,从语言到故事都是对那个年代书写的一种颠覆。整部作品呈现出浓重的乡土原生态风格,语言质朴,方言的使用突出了作品叙事的独特时代质感,文笔呈现出的荒诞和谐趣,也升华了作品表现的主题,值得细读。
  • 穿越之我的老公是皇帝

    穿越之我的老公是皇帝

    女主韩夏晴穿越时空,期待已有的老公竟是李世民
  • 刚好

    刚好

    私生饭与全民偶像之间的欢脱二三事。【开头可能会有些涩,之后就欢脱了】
  • 冷心王爷下堂妃

    冷心王爷下堂妃

    “啪”的一声,她被他结实的一巴掌打倒在地,疑惑的目光看向这个成了她丈夫的男人:“夫…夫君…”“闭嘴。”男子目光充血,对她的恨意源源不断的袭来:“贱人,竟敢给本王带绿帽子。”原来,新婚之夜,她没有落红。王妃的身份,并没有让她的地位提高……因为恨,他对她百般折磨,万般羞辱。然而,他的体内却流着她的血,注定了要爱恨纠缠。
  • 农民戮天记

    农民戮天记

    一个洪荒大能因恐怖的天人九衰而穿越到了现代的一个农民工身上,是偶然还是必然,圣地地球为何被封印?灵气为何稀薄?神话亦真亦假?人族今时又面临如何局面?洪荒过后又发生过何事?伴随着他穿越后的诸多疑问!是否能够全部揭开谜底!!!
  • 无尽劫

    无尽劫

    一个平凡山村看似平静的一天,忽然引来各种修行之人的光临,平凡少年将武者带入森林深处,他究竟有何目的?唯一可以确定的一件事,这一天,毕竟是不会平静的。
  • 上古世纪之战歌

    上古世纪之战歌

    诺伊女神的光辉无处不在,我知道,您并不曾离开;我知道,您在默默注视;我知道,您与诺亚同在;我知道,您就在前方。也许,这一路荆棘密布,也许,这一路崎岖坎坷,也许,这一路尸骸遍地,也许,我也化作枯骨。我们必将与您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相遇,亲友之爱,兄弟之情;和平之意,生命之思;诺亚人,毫不畏惧冥界的侵袭;世界与我们同在,源大陆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揭晓。
  • 荣耀英雄

    荣耀英雄

    每一个成为英雄的人,都有一个故事,一段艰辛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