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2700000032

第32章 明朝联军大反击(2)

二十六日,风雨大作,联军本着大无畏的精神顶风作战,但依旧无果。

二十七日,这一天虽然战场上依旧没有结果,但是麻贵想出了一个绝好的主意,那就是火攻,并且当下就准备齐全了各种可燃物,准备在第二天放火烧山。

但第二天却是大雨倾盆,放火计划顿时成了泡影。无奈之下,麻贵终于顿悟出了一条新计谋:既然打不死你,干吗不困死你?

连续做了快一个星期的无用功,麻将军的脑子总算是开窍了。

之前我们就提过,蔚山城还处在修建中,换言之,这就是一座烂尾楼工程,防御效果已经打上了一个折扣,而且,此刻城内的物资也极其匮乏,粮食暂且不提,都十二月末的大冬天了,炭薪、棉衣却是异常缺乏,甚至连饮水都严重不足,所以城池被攻破,那本身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对此,明军主将麻贵主动派使者前去谈判,要求加藤清正主动投降,只要交出城池,可以既往不咎,并且让全城大小安全地回日本。

当两名使者来到城内见到清正后,清正对于投降一事表示要考虑考虑,接着他又提出,希望能够先交换俘虏。

对于清正的提议,麻贵明确回答不行,并且认为是多此一举——你只要投降了,明朝的俘虏你自然要放,日本的俘虏留在我这儿当然也没用啊。

但是加藤清正似乎特别执着于俘虏一事,他三番五次地要求先交换俘虏,然后再投降,还强调说这是原则问题,违反原则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就这么来来回回地拉锯了好几次,麻贵又明白过来了,他们是在拖时间。

可还是慢了半拍。

庆长三年(公元1598年)一月三日,从西生浦来的日本援军终于出现了。分别由锅岛直茂盛、黑田长政、加藤嘉明、毛利秀元、长宗我部元亲等共率一万三千人马分四路从水陆两道开来。

元月初四,联军开始撤退。

这真的是一个很莫名的行为。毕竟日本人里外加起来不过两万余,而明、朝联军的人数至少仍在五万之上,这种情况下跑什么?

但还真就有人下命令让撤了,这个人叫做杨镐。

杨镐,河南人,万历年进士。他当时的职务,说得官方一点,叫做右佥都御史,说得白话一点,其实就是明朝援军的现场副指挥。名义上是麻贵的下级,但实际上,因为杨镐是文职,依照明律文高武一等,所以,他就是名誉总指挥。

在不久之前,杨镐还在蒙古打了个败仗,这次被派到朝鲜是戴罪立功来了。

可惜因为能力有限,所以功还没立,又戴上了新罪。

杨镐撤退的原因是因为他害怕日本援军将自己退路截断,然后两面夹击把自己歼灭。

其实他并不知道援军到底有多少人,只是看到了又是马又是船的,心理上退缩了。

这一退缩,就把原本的胜仗变成了败仗。

本来麻贵心里也不踏实,一看杨镐下令撤退,也顺坡下驴地开始具体安排起撤退计划了。

计划比较简单,明军分四路先后撤退,动作越快越好。

但是刚刚起步没走了多少路,日军就追过来了。

带头的是毛利家家臣吉川广家,小早川隆景的哥哥,战国名家吉川元春的儿子。

杨镐见状,立刻改变了行动模式,将原本的撤退模式自行转换为逃跑模式。

这下算是坏事儿了。

领导一跑,属下自然责无旁贷,纷纷效仿,终于,将原本唾手可得的胜利转化为了集体逃亡。

而日军方面自然也毫不客气,从一开始的吉田广家,到之后的黑田长政、锅岛直茂,都纷纷加入了追杀行列,到最后连原本被打得缩在城里伸头喘气都不敢的加藤清正,也带兵出来过了一把乘胜追击的瘾。

最终,明军大败,幸亏游击将军茅国器等人拼死殿后,才不至于全军覆没,但也造成了丧师万余的严重后果,根据日本方面首实检的报告来看,被割下头颅的联军共有一万零三百八十六人。

所谓首实检,就是日本人在打完仗后统计砍下敌军的人头数,因为战国时代,武士根据军功得领地或赏钱,而那军功,就是指你在战场上砍了多少人。

一般来讲,这种统计比较严谨——毕竟这世上并不存在心甘情愿给部下涨工资的领导。

战后,杨镐被众言官结结实实地参上了一本,然后万历下令撤销其在朝职务并且立刻回国。

接着,麻贵开始收拢残部,并且要求朝廷增援。

万历表示同意,于是,在朝明军达到了十万余。

这里需要说一下的是明军的人数。

关于这场援朝战争,明朝方面到底出动了多少人,历来众说纷纭,之前的文禄之役倒还好,基本上意见比较统一,总人数以李如松为首的四五万人,但后来的庆长之役就不同了,从五六万到七八万,一直到十五、二十万的说法都有。

根据最为正统的《明史》记载,明军在庆长之役中所派遣的人数基本上为八万。

但是,最正统的不见得就是最精确的。

《明史》这部史书,相对来说确实是比较严谨正统,这个没错,但问题是先天不足。因为清朝在修编此书之前,恰逢爆发了一系列的文字狱事件,使得大量的关于明朝的文献记录资料被销毁,所以在一些数字细节上,往往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误差,此外,清朝的史学界虽然习惯通过抬敌人来达到抬自己的目的,但更多的则充斥着对前朝的人为贬低。整部《明史》中,贬低明朝国力的文字比比皆是,有意压低明朝军力财力的痕迹也不少见,所以,对于这八万人的数字,多半是缩水的。

实际上,关于赴朝的人数,在当时的朝鲜以及明朝都有记录,比如朝鲜的《宣祖实录》《神宗实录》《肃宗实录》《光海君日记》等书以及明朝的皇明经世文编等。根据这些史料,我们可以得出明朝先后两次出兵朝鲜的总人数为十六万五千人左右,去除文禄之役的那四五万人,剩下的就是庆长之役的参战人数,基本在十二三万上下。

援军到手之后,麻贵再次作出了部署。

东路军,明军两万四千,将领麻贵,朝鲜军五千五百,将领金应瑞,目标仍旧是蔚山。

西路军,明军两万一千九百人,将领刘铤,朝鲜军五千九百二十八人,将领权栗,目标顺天。

此外,为了配合陆军顺利拿下要塞顺天,麻贵还安排了联军水师协同作战,由陈璘带一万九千四百人和李舜臣的七千三百二十八人一起,水陆两道一起夹击顺天。

最后是中路军,由董一元率领的四万五千人外带朝鲜军队四千两百六十人,目标是泗川。

单从陆地上来看,泗川的战略位置最重要,一旦被攻下,那么蔚山和顺天两处的日军将被隔开,彼此不能呼应,联军也能顺顺当当地将其各个击破。因此,明军的中路军不但人数最多,指挥官也是最强的。

九月,大明左中右三路大军正式出征。

相比之下,日军在人数上占了很大的劣势,东面的蔚山城和西生浦城由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等人防守,人数在三万左右;而在釜山的基地,则停留着石田三成直辖的五百艘输送船;水军基地巨济的防务,则毫无疑问由九鬼嘉隆为首的一干人等来承担,他们的总人数大约在八千;西面的顺天光阳,屯守着小西行长、细川忠兴、大村喜前等一万三千人左右;至于中路要点泗川,只有岛津义弘的七千人。

事到如今,大家都已明白,这是最后的决战了。

对于明朝来说,胜,则能将侵略者一举赶走;败,则还得接着耗下去。

对于日本来说,胜,便有希望能活着离开这让他们做了整整六年噩梦的半岛;一旦失败,这噩梦之地,终将成为他们的坟墓。

正当双方鼓足了精神,做好了准备即将拼命的时候,日本的使者却出现在了朝鲜。

他们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极力求和,万一求和不成,则准备全线撤退。

这是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的命令。

秀吉死了。

当年八月十八日,太阁丰臣秀吉病逝于伏见城,享年63岁。

早在数年前,秀吉就已经出现了浑身疼痛等症状,并且食欲消减,身体日渐消瘦,一直到庆长三年(公元1598年)春,病情突然开始恶化,短短数月,便已经到了食物不能下咽,腹部剧烈疼痛的痛苦境地。即便汇集了天下的名医为其诊断看病,却也毫无效果,就这样一直到死。

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秀吉将前田利家、毛利辉元、上杉景胜、德川家康和宇喜多秀家五人叫到病床跟前,一一嘱托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效忠自己尚且年幼的儿子丰臣秀赖。

尽管秀吉要这些人又是写保证书又是起血盟的,态度非常强硬,但口气却是非常柔和,让人感觉到的丝毫不是什么命令,而是一个临死的老人在哀求着什么。

“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照顾秀赖,他还小。真的,拜托了,拜托了。”

这大概就是父亲吧。

之后,秀吉又决定,由德川家康担任秀赖的监护人。

安排了一切之后,他离开了人世,这个对他来说如同一场短暂的梦的世界。

“朝露消逝似我身,世事已成梦中梦。”

从一介农民出身,从为信长提鞋送饭开始,他每走一步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没有背景,没有后台,甚至在一开始连朋友都没有,但是他依旧做到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他用自己的手亲自终结了百年的战乱。

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

而作为新一代日本领导人丰臣秀赖的监护人,德川家康首先意识到的一件事是,属于自己的时代终于降临了。

接下来,家康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秀吉的遗命中,对于滞留朝鲜拼死拼活的那几万人马的处理,连一个字都没有提到。

当时他就郁闷了。

怎么说也是几万条人命,如果放任不管,恐怕没多久就都得陪着秀吉一起上天入地了。

在这时候再指责秀吉没头脑也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之下,他找来了丰臣政权吏僚派首领石田三成商量对策。

三成倒是异常冷静,他平淡地看着来访的家康,然后等着他说明了来意。

接着,三成说了一句让家康怎么都没有想到的话。

“我已经派人以大人和我的名义去了朝鲜,要求各大名准备撤退,所以请内府(家康官居内大臣)尽管放心,不出两个月,大家就都能回来了。”

实际上,三成早在秀吉病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起了朝鲜滞留军队的撤退事宜,当家康上门拜访的时候,其实他连船只都已经预备妥当了。

这确实是一个内政后勤的天才。

当然,秀吉的死,对于明、朝两国是要保密的。为了防止间谍作乱,即便在日本,也是秘不发丧的。至于朝鲜方面,也就通知了少数几个大名而已。

最先知道的,是泗川守将岛津义弘。

前来报信的,是岛津家家臣新纳武藏守忠元。

他同时带来的还有另外一个坏消息,那就是岛津家留在国内处理藩务的前大名义弘的哥哥义久,拒绝了自己的弟弟数月前所提出的援军请求。

换句话讲,岛津义弘将以七千寡兵抵抗数量高达五万的联军。

知道了这颇具悲剧性的现状后,义弘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

他不害怕也没必要害怕,对于他来讲,无论是秀吉之死还是求援被拒,都是意料中的事情。

他需要做的,只要将对手打败即可,就这么简单。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天赋,有的人是天生的木匠,有的人是天生的水管工人,而岛津义弘的天赋,就是打仗。

他是一个天生的军人。

同类推荐
  • 北洋霸业

    北洋霸业

    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随着如今民智渐开,重新引发民间的热议。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重教的心。现代北洋粉穿越到了小站练兵时期,立志要成为北洋的大佬,改造北洋,改变北洋的命运,让中华威震世界。陈宇:“真理,在我北洋的大炮射程之内!”
  • 葬汉

    葬汉

    “黎民之天下,惟有德者据之。”魂穿到西汉末年的王风坚信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德者。出身外戚之家的王风,有个立志“当圣人,做周公”的叔叔王莽。他也只有努力让自己当个人们心目中的“亚圣“了。“高调做人,更要高调做事。”就是他的座右铭。他有才,号称学富五车,著述等身。(虽然他多半都是抄的)他有貌,身高八尺余,肤白美须髯。(虽然他穿了增高鞋,粘的假胡子。)他不爱财,仗义疏财,乐善好施。(虽然他假仁假义,看人下菜碟。)他不贪色,不蓄伎,不11。(虽然他只是不11而已。)这是一个腹黑的现代人混迹西汉末年的奋斗故事。
  • 黄土豪情

    黄土豪情

    《黄土豪情》是一部架空历史,又不完全脱离历史。作者以细腻的笔墨赋予小说神话般色彩,很好的升华了小说的主题。《黄土豪情》是以中国明末清初为背景的历史性小说。但人物的思想却以现当代为基础,大胆创新,但又不做作。很好的传承和丰富了中国古文化和现当代文化的内涵。小说里一些小人物的细腻描写,崭新地衬托了大人物当时奢靡的生活状态。也侧面反映当时底层广大的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老百姓的悲惨命运,暗示着统治阶级即将灭亡。小说里一段段纠结的爱情故事,年轻人的爱情价值观与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相抨击,以牺牲生命来维护爱情的神圣与伟大。
  • 历史年鉴之1901

    历史年鉴之1901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孟获立志传

    孟获立志传

    梦想成为小霸王孙策的主角,不幸变成了小蛮子孟获,由此展开了号称史上最衰之穿越的悲情旅程……
热门推荐
  • 末世异闻录

    末世异闻录

    我喜欢在故事上有所创新,厌恶一如既往的墨守成规。
  •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是一本可供师范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使用的心理学教材,本书充分反映现代心理学学科发展的丰富内容和知识特点,体现时代精神,主要从心理及其实质、感觉与知觉,意识与注意,记忆与思维,想象与创造力智力与能力,情绪与情感,需要动机,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也包括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派别及人格评估方法等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和测验方法等的介绍。体例设置上,各章节设置了学习目标、内容提要和“本章思考题”。
  • 穿越后宫之红豆相思

    穿越后宫之红豆相思

    也许,这就是叫做命运吧。但是,请你今生永远的记得,我,永远的爱你,不改变。如果我忘了,请,你帮我记的,有一个叫做钟可沁的女子,是那么的爱你。哪怕,我们已经不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时空了……
  • 大仙之光

    大仙之光

    月前吾辈醉歌行,道身男儿何处存。无奈,隐居三径。出师一表,不为彰名。
  • 封狼古城

    封狼古城

    有座古城被世人所遗忘,这座古城被称为封狼城……几千年前,封狼胥横空出世,率封狼族,建造了震撼世间的封狼城,开启了辉煌的封狼时代……几千年后,辉煌落幕,封狼胥逝去,封狼城逐渐没落,故事就从这座没落的封狼城说起……修为境界:凡之境、血之境、魂之境、灵之境、时之境、空之境、玄之境、圣之境、冥之境、天之境
  • 诡传昆仑

    诡传昆仑

    扑朔迷离的老宅,稀奇古怪的墓中怪谈,相遇是命中注定,还是偶然……昆仑胎里究竟有什么……
  • 再生的奇迹

    再生的奇迹

    这是世界的茫茫一角,世界的开端一切都还没有定型,人类却已经出现,他们拥有着怪异的能力瞬间成为世界的‘主人’但是代表地狱的‘奇迹’此刻来临了。。。。‘没有理性的世界’真的来临了,恐惧远远要比希望和情感来的多得多,讲述一个在末世中保持着不该有的执着于爱的‘丧尸’看看它的命运能否与它的妄想相同。这个世界的来源,末世的席卷这一切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不一样的丧尸小说,不一样的世界)
  • 浮世绘卷:妖孽兵仙

    浮世绘卷:妖孽兵仙

    一夜之间,自己的妖族血脉觉醒;却又稀里糊涂,当上了天庭敕封的兵仙。一边肆意流连于红尘人间,一边又承担拯救众人的天道大任。我叫林默,前世是写畅销小说的作家;我又叫宝木犬耳,今世当然是爱情事业两不误的妖孽兵仙。只作得一曲<忆江南>:相痴难,相知也求缘。皆说粉黛多粉饰,莫谈红袖少红颜。谁懂轻声叹?——夏鳅谨献
  • 大众语典格言(2)

    大众语典格言(2)

    《大众语典格言》,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汉语格言类工具书。
  • 两世缘

    两世缘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无敌丑女千离陌,一次偶然的相遇让她肩负重任回到千年以前改写历史,穿越后的她是世间难得的绝色美人,人见倾心,而她又倾心于谁呢?是魔界至尊?还是上古的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