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8300000013

第13章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3)

暴露的人群尚处在潜伏期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延续病人会继续增加(曲线表现为随着时间继续延伸),如果在平均潜伏期之前,随着时间的延续病人不但会增加而且会呈现单位时间内的增长现象(曲线表现为随着时间增长);如果在平均潜伏期之后随着时间的延续病人虽会增加,但单位时间内病人将会出现下降趋势(曲线表现为随着时间下降)。如果采取措施有效,病情得到控制,曲线将随着时间明显下降。如果末例病人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产生本次事故就已经终止。

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污染食品多次暴露或尚未结束暴露时,X对事故发展趋势的判断,要有一个时间的延续,不能盲目决断。

(2)描述暴露模式类型。

通过流行曲线的形状特点,分析事故的暴露模式特征、疾病的传播方式和可能的原因。

A.点源暴露。危险因素一次性暴露。是食品安全事故中最常见的形式,特别是聚餐时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其原因大多为a.食品在制作过程被一次性污染后,污染因素消失;.污染食品被一次性使用(食用)完毕;c.新的食品原料或食品第一次使(食)用等。

点源暴露流行曲线表现为发病时间高度集中,曲线快速上升后快速下降(或拖尾状缓慢下降),高峰持续时间较短。首例与末例间隔的时间间隔小于疾病的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差的1.5倍(<1.5倍平均潜伏期)。

小于平均潜伏期(最长潜伏期.最短潜伏期)的1.5倍。

B.持续同源暴露。同一危险因素持续暴露。常见于流通领域的食品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或流水席或连续聚餐时引发的及集体食堂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等。其原因大多为:.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使食品污染的因素在一个阶段长期存在,使食品连续不断遭到污染(如带菌者污染,食品制作、储存环境污染);.被污染的食品原料或食品连续使(食)用等。持续同源暴露流行曲线也显示曲线快速上升,但高峰后伴随的是高峰平台,且高峰平台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暴露的持续时间,首例与末例间隔的时间间隔超过疾病的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差的1.5倍(>1.5倍平均高峰持续时间短暂发病数。

发病时间大于平均潜伏期(最长潜伏期.最短潜伏期)的1.5倍。

C.间歇同源暴露。同一危险因素暴露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暴露。常见的事故形式基本同除流水席外的持续同源暴露。其原因也基本同持续同源暴露,只不过污染因素暴露不是连续性的,而是出现暂时消失后再度出现。间歇同源暴露流行曲线与持续同源暴露相似,但可能因暴露的暂时性消除而下降,随暴露再度出现而上升,高峰间隔时间取决于暴露出现的时间间隔。

D.人一人接触感染疾病。健康易感者与病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学习、居住时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疾病。常见于传染性疾病。人一人接触传播流行曲线,往往也表现为连续传播,流行曲线显示缓慢上升,可出现一系列不规则的峰,提示传播的代数,前几代病例两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均相等,约等于疾病的平均潜伏期。

E.混合暴露。上述暴露之间的可能混合暴露。常见于暴发性食源性病毒疾病(如甲型肝炎、诺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暴发性食源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有些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可出现混合暴露(如志贺菌食物中毒)。混合暴露流行曲线表现为在点源暴露或持续同源暴露的高峰出现后,间隔大约一个平均潜伏期后,出现另一个发病小高峰。

在当日分别为:史安好14:00;史父17:00;史母17:20;史哥16:0;史嫂16:0;史妹17:00;史妹夫18:0;史儿子17:0;调查时间为当日的19:00,截止调查时同餐的史侄子和史妻尚未发病。

初步调查结束后制作发病曲线图。观察曲线图,判断事故所处阶段、推断事故可能发展趋势、判断事故形成暴露模式、推断事故可能原因。

1.列表。

2.制作流行曲线。

3.判断。

通过观察曲线可见:作图时事故尚不能判定终止,随着时间延续病人数有可能增加,但不会出现单位时间上升现象,事故形成可能为点源一次性暴露;成因为聚餐时某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所致。

判断:此次事故已经终止,事故形成为点源一次性暴露,成因为:如这80人有共同就餐史,应为某餐中的某种或几种食品所致;如这80人无共同一起就餐,应为在极相近时间内食用了同一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所致。

(3)计算潜伏期。

A.有关概念。

I.潜伏期一一从暴露(摄人致病食品)到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时所间隔的时间。

II.最短(最长)潜伏期..次事故中,距危险因素暴露(摄入至致病食品)后,出现临床症状病例时的最短时间(最长时间)。

1.平均潜伏期一一指一次事故中,潜伏期的集中位置(集中趋势),可以是一个具体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数值区间范围。在卫生领域常用的表示平均潜伏期的指标有3个,即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在实际工作中,食品安全事故的平均潜伏期一般用中位数来表示。只有当观察值变化范围极大(跨越多个数量级),且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需要,才用几何均数。算术均数因受偏离数值影响较大一般不用。中位数适合于表述各种分布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特别是观察值大部分较集中,仅有少数或个别观察值偏差较大的正态或偏态分布。

B.影响个体潜伏期的因素。

人体的抵抗力、摄入致病食品的量、致病物质在食品中的不均匀性。

C.事故最短(最长)潜伏期和疾病的潜伏期范围的计算方法。最短(最长)潜伏期:根据事故最短(最长)潜伏期定义进行计算(注意分散就餐和集中就餐计算时的区别)。

潜伏期范围:最长潜伏期减去最短潜伏期。

D.平均潜伏期(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I.直接计算法(适用于发病人数较少时,10例左右,一般不超过20例)。中位数的直接计算法比较简单,将各个病例的潜伏期数值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按顺序排列。如果病例数为奇数时,位秩居中的那个数值就是此起事故发病潜伏期的中位数。如果病例数为偶数时,位秩居中的2个数值的平均值即为事故潜伏期的中位数。计算公式为:M=Z[(+1)/2]。

计算公式:M=X[(n+1)/2]n:位秩总数(病例总数)X:中位秩M:中位数。

例1:某起食物中毒发病9人,其个人发病潜伏期分别为:小时1人;11小时2人;12小时3人;14小时2人;16小时1人。

计算其平均潜伏期(本次事故潜伏期中位数)。

方法:第一步:将每个人的潜伏期按数值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91111121212141416。

第二步:判断潜伏期位秩数(病例数)为奇或偶数n=9位秩数为奇数第三步:确定中位秩尤=(n+1)/2=(9+1)/2=5。

第四步:确定中位数。中位秩所对应的数值即是本次事故潜伏期中位数M=X5=12(小时)

例2:某起食物中毒发病6人,潜伏期分别为:310206811,计算其平均潜伏期(本次事故潜伏期中位数)。

方法:第一步:将每个人的潜伏期按数值大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368101120。

第二步:判断潜伏期位秩数(病例数)为奇或偶数n=6位秩数为偶数第三步:确定中位秩尤=(n+1)/2=(6+1)/2=3.5第四步:确定中位数。位秩为第3、第4上的数值之和平均值即为本次事故潜伏期中位数。

II.频数计算法(适用于已知每个病人的潜伏期且发病人数较多时,一般超过20例)。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列出计算其潜伏期中位数的频数表,将有关数据代入计算其潜伏期中位数的公式:(见下式)计算出中位数。

公式中:M:中位数;L:中位数(或所对应的中位秩)所在组段的下限(累计频率略大于n/2所对应的潜伏期组段下限)设定组距(组段);n:累计频数;/5。中位数所在组段频数(L所在组段频数);lf.L小于L组段的累计频数。

或列出计算其潜伏期中位数的频数表后,确定其的中位秩X=(n+1)/2,中位秩所对应的数值在同一组段,该组段所对应的时间段即为中位数所在时间段。如果中位秩所对应的数值在两个组段,

这两个组段所对应的平均时间段即为中位数所在的时间段。

例1:某起食物中毒发病22人,最短潜伏期为3h,最长为7h。个案潜伏期调查如下表……(略),计算其平均潜伏期。

方法1:公式计算法

第一步:设定组距,确定组段数。

组距一般才艮据首末病例发病的时间间隔(如为点源暴露时略等于平均潜伏期)来设定,常小于1/4间隔时间段(有时需设计多个组距,绘制出其不同曲线图,从中选择最适组距)。本例潜伏期间隔时间:.3=4小时;组距设定:应小于潜伏期间隔时间+4,本例4/4=1小时,选择0.5小时为组距;组段数:潜伏期间隔时间与1个组距之和除以组距(4+0.5)/0.5=9。

第二步:根据所调查资料和设定组距列出频数表,并计算出中位数所在的组段(即与中位数相对应的中位秩所在组段)。

第三步:计算出公式M=L+}(n/2.%fL)所对应的各变量。

第四步:计算中位数,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

方法2:(中位秩图表推断法)

第一步:设定组距,确定组段数。

第二步:根据所调查资料和设定组距列出频数表。

第三步:确定中位秩:X=(n+1)/2=(22+1)/2=11.5第四步:确定中位数的时间段。

X=11.5中位秩落在11~12两个数之间,11和12同在一个组段内,所对应的时间段为4~4.5小时。

答:该起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4~4.5小时。

方法3:(中位秩曲线推断法)

第一步:作出曲线图,并标出观察值(病人)的数量。

第二步:确定中位秩:X=(n+1)/2=(22+1)/2=11.5第三步:确定中位数的时间段。

例2:某次食物中毒60人,最短潜伏期为6小时,最长潜伏期为30小时,个案潜伏期调查情况如下……(略/,求平均潜伏期。方法1:(应用中位秩曲线推断法)

第一步:作出曲线图,并标出观察值(病人)的数量。

第二步:确定中位秩:X=(n+1/2=(60+1/2=30.5第三步:确定中位数的时间段。

X=30.5中位秩跌落在30~31两个数之间,30和31同在一个组段内,所对应的时间段为12.15小时。

答:该起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12~15小时。

(4)推算可能暴露时间(判断进食致病食品时间或致病餐次)。

A.在餐饮饮食商业性服务和非会议住宿接待性质服务中或家庭聚餐时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病例一次集中就餐前处于分散就餐形式),一般可通过就餐人员的就餐史直接判断出食用致病食品的时间(致病餐次)。

B.在集体食堂或餐饮服务业会议住宿接待性质服务中或旅游团体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病例长期或某一个阶段处于集中就餐形式),根据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可通过下列分析判断进食致病食品时间(致病餐次)。

I.采用对比分析法。适用于集体就餐环境,特别是封闭性的集体生活就餐环境,努力从其具有共同生活史的人群中,搜索出具有对比意义的特异性人群。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可能进食致病食品时间(致病餐次)。

如:搜索通常在一起就餐,而某餐恰巧外出,未就餐也未发病的特异人群和(或)某段时间外出未共同就餐回来后共同就餐而发病的特异人群,与普通就餐人群发病和未发病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可能进食致病食品时间(致病餐次)。

II.采用罹患率比较法。适用于集体就餐环境,特别是适用于集体食堂和住宿性会议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知为点源暴露,计算首例病人发病前可能致病餐次时间段内的所有餐次就餐人群的罹患率,并比较分析,推断最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危险餐次。

最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危险餐次应具备3个条件:a.食用该餐次的人员中罹患率较(最)高;b.未食用该食品人员罹患率较(最)低;.食用该餐次的病例能对绝大多数或全部病例给出合理解释。必要时应进行分析性研究。必要时:a.没有获得流行病学、实验室或食品卫生学调查资料的强有力支持;.结果解释似是而非或不明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能同时满足在a.某餐就餐的人群中患病率较(最)高;b.没在该餐就餐的人群中患病率较(最)低;c.在该餐就餐发病的病例占所有病例的大多数,这3个条件的致病餐次是27日的晚餐。

如事故为同源持续暴露,采用罹患率比较法推断事故可能致病餐次时,方法同前,但分析的可能致病餐次时间段要比点源暴露更长一些,一般要以首例和末例病人发病前可能致病餐次时间段内的所有餐次均为分析点。

III.采用潜伏期回推法。

致病因子已知而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露时,可根据疾病的理论最短、最长和平均潜伏期,分别或综合推算可能暴露时间(应用此种方法所推断的暴露时间是一个估算,实际应用时,应在推断的暴露餐次上、下各延伸一个餐次,都列入可能暴露时间中予以分析)。

已知为点源暴露,且已知致病因子和首发病例发病时间(或末发病例发病时间或病例发病的集中时间),推算该起事故的可能暴露时间(进食致病食品时间)。查阅资料得知致病因子所致疾病的最短潜伏期(或最长潜伏期或平均潜伏期),在确定的首发病例发病时间(或末发病例的发病时间或病例发病的集中时间)回推一个最短潜伏期(或最长或平均潜伏期),所指的时间即可能是此起事故暴露时间。用最短或平均潜伏期推算该起事故的可能暴露时间,也适用于事故发病尚未终止且集中趋势已过的事故中推断可能暴露时间。

采用首末病例发病时间间隔回推法。已知为点源暴露,且已知首发病例时间、末发病例时间、病例发病集中时间,推算此起事故可能暴露时间(进食致病食品时间)。计算出首发和末发病例的时间间隔(约为一个平均潜伏期),在确定的发病集中时间回推一个时间间隔段,所指时间可能是此起事故暴露时间。用此种方法推断的事故暴露时间也是一个估算,实际工作中常常视为推断的是一个可能暴露时间段,在分析事故暴露餐次时,应在推断的餐次上、下各延伸一个餐次都列入可能暴露餐次来作为事故暴露时间分析考虑。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致病因子未知的食品安全事故。

首末发病时间间隔!平均潜伏期

C.如是流通领域食品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病例处于分散就餐形式),一般致病食品指向比较明确’可根据致病食品的食用情况分析暴露时间。

D.如是ABC三种情况交叉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病例处于分散和集中就餐交叉形式),致病食品指向更加比较明确,可根据致病食品的食用情况分析暴露时间。

4.地区分布。

将事故所造成疾病按地区或地点的不同进行描述,观察事故分布的特点’推断事故中病人聚集性的可能成因。

同类推荐
  • 名家教你读医案(第2辑)

    名家教你读医案(第2辑)

    本书作者在认真阅读了近百位名老中医的医案类学术著作后,遴选出原著中最精华的医案进行了详细研读并予以画龙点睛的评述,使这些名老中医在医案中蕴涵的理法方药经验得以较好的传承和弘扬,对年轻一代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及中药工作者均颇有参考价值。
  • 黄帝内经1000问

    黄帝内经1000问

    本书包括典籍流传、书名由来、篇章构成、学术价值、阴阳五行论、藏象要旨、经络衍说、病因病机、病证通说、脉要精微、妙诊异法、论治宜方、宝命全形、阴阳应天、藏气法时共15个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问答的形式论述了《黄帝内经》的中医学要旨、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力求深入浅出,不偏执于一家之言,对中医学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有志于《黄帝内经》和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朋友们,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陕西省血液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郝其军用其主持研制的复方皂矾丸和升血小板胶囊及系列中药为主导药治疗成功病例的医案展示,下篇是郝其军医师总结的临床经验和确定成功的治疗模式。
  • 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

    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

    本书主要是通过对食品的烹饪方式、加工方式、食用方式、健康食用方式、健康烹调方式等多个方面,介绍健康食材变成垃圾食品的过程,并向读者介绍真正正确健康的烹调方法和吃法,帮助人们把好饮食关,从而使人体更健康。
  •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本书讲解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常用穴位及各种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方法,语言通俗易懂,家长学习以后在家里就可以给孩子进行日常推拿保健及辅助治疗小儿常见疾病。
热门推荐
  • 亘古一明帝李世民明经108章

    亘古一明帝李世民明经108章

    本书把李世民“明经”置于故事情节中,以事说经,以经串事,有骨有肉,有点有评,层层突破,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既弄清李世民“明经”的来龙去脉,又完整掌握李世民“明经”的精髓。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宽领域剖析李世民明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应有尽有,并力求涵盖其一生。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倘要论文,要顾及全人。本书在通俗化、普及化与可读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它没有“八股气”和“经院气”,能不引用史籍原文,则不引原文,而尽可能把原文译成白话文,力求雅俗共赏。
  • 皇室诅咒之王子殿下的吻

    皇室诅咒之王子殿下的吻

    她是无所不能的才女公主,他是冷漠霸道的腹黑王子。他也曾经热情、开朗,一次意外,改变了他原本的生活。直到他遇见她,她的活泼、她的才气,都深深的走进他封闭已久的内心世界。当她和他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种种考验接踵而至。两人还不稳定的感情,能够在困难面前坚持下来么?
  • 烛葵2012

    烛葵2012

    自幼父母双亡的乔予依惨遇车祸,爷爷将还在昏迷的她带到了爷爷年轻时与小伙伴斥巨资修建的神秘基地益查得,因此还认识了一枚小鲜肉唐亚博。(不过予依一直认为这是在做梦,抱着好玩的心态继续探索益查得的秘密)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1——战役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1——战役篇

    本书主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空战、陆战战役。内容包括伦敦保卫战,闪击丹麦、挪威,荷兰空降作战等。
  • TFBOYS:恋在初夏

    TFBOYS:恋在初夏

    你眨着大大的眼睛噢那么可爱好想把你装进口袋
  • 四分僧戒本

    四分僧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能无良妃:腹黑王爷请躺好

    异能无良妃:腹黑王爷请躺好

    她,二十一世纪的金牌异能杀手,一朝穿越成傻子废物,抢掠兵权,扫平天下。未婚夫要退婚?休想!!他,手掌重权的王爷,他发誓,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女人,一纸退婚书赐予她,她竟铺上十里红妆扬言要娶自己,且看悍妃如何强嫁妖孽腹黑王爷。新婚夜她看着他一脸娇羞道:“天下唯我独攻,夫君躺好便是!”
  • 乱世修魂录

    乱世修魂录

    无法修魂的浪荡世子,体内却封印着六尾赤烈狐强大的魂体。一夜之间,他从饱受世人白眼的废物突然变成了家族唯一的救命稻草!他必须用性命拯救整个家族,拯救厌恶他的父亲,觊觎他世子之位的异母弟弟,还有那些让他尝尽人间冷暖的“亲人”们。。他的牺牲并没有换来尊重,“亲人”们待他如敝帚,再一次把他推入深渊。他和家族恩断义绝,为自己的命运抗争,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却也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 倾心一世:妃你不可

    倾心一世:妃你不可

    “为什么?你明明爱着我却又不肯嫁给我和我在一起”风绝尘眼里透着疯狂的火焰怒吼着。凌紫惜面色苍白的看着这样的他,胸口的抽痛阵阵袭来“我...”“不管因为什么,我只要你嫁我就好,只要你嫁我...”风绝尘扯过凌紫惜狠狠地把她圈在怀中,好似要把她融进自身的血骨里。白衣翩然的风绝尘,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他为人冷漠冷血手段狠辣,却独独如痴如狂的爱上了那身为别人之妻的她。一曲琴声入心骨,弦上何曾惹情牵。
  • 冬日田野上的青草

    冬日田野上的青草

    本书是一本包含诗歌和小说的文学作品集,分为诗歌篇“爱人,请别给我一个家”,小说篇“那一掬生命的泉水”和“寄不出的包裹”。作者文字细腻,个性鲜明,写作手法纯熟,用简单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感情,借手中的表来表达对当今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