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9400000022

第22章 厂商策略行为(1)

厂商的决策不仅取决于其面对的市场价格和一般供求状况,而且,总是考虑到其他厂商的存在,考虑到与其他厂商之间的竞争(或者合作)关系。进一步说,理性的厂商在作出决策是还会考虑到其他厂商有可能作出的反应以及市场环境有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样,厂商策略行为就会具有博弈特征。

一、策略行为

在市场竞争中,厂商往往采取某种行动来影响市场环境,从而増加利润,这样的行为就称为厂商的策略行为(Strategicbehavior)。所谓市场环境(Marketenvironment),是指影响市场运行结果的各种因素,包括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心理和信心、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的数量、各个厂商的生产技术、竞争对手进入产业的成本和速度等等。

策略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合作策略行为,另一类是合作策略行为。非合作策略行为的特点是,厂商试图通过改善自己相当于竞争对手的地位而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各厂商之间没有合作,每一个厂商只考虑使自己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非合作行为通常意味着,増加一个厂商的利润而降低另一些厂商的利润。合作策略行为的特点则是,通过改变市场环境而使所有厂商易于协调行动以限制相互间的竞争。这种策略行为能够减少竞争而増加所有厂商的利润。

厂商的策略行为可以有多种,产业组织经济学从厂商的定价行为开始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最著名的非合作策略模型是掠夺性定价和限制性定价。

二、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Predatory pricing)是指:一个厂商开始时降低价格将竞争对手驱出市场并吓退潜在的进入者。当竞争对手消失后,这个厂商再提高价格。早期的掠夺性定价理论比较简单,主要描述了这样的过程:一个已存的厂商将价格定得低于成本,使其他厂商无力生存下去而退出市场(产业),该厂商再提高价格。如果有其他厂商进入这一市场(产业)而获取高价的利益,则该厂商再降低价格将其驱出。这样,潜在的进入者就会认识到:由于已存的厂商采取这样的定价策略,进入该市场(产业)是不值得的。结果,再也没有厂商试图进入,已存的厂商就可以把价格提高到垄断价格的水平而不必担心会引来新厂商的进入。

这一模型的成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1)在实行低价格的时期,已存的厂商必须有能力承受相当的资金损失。(2)已存厂商为了保持低价格,必须在低价格水平上满足所有的需求(而竞争对手是可以减少产量以减少损失的)。

我们用来说明已存厂商是如何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的。假定已存厂商希望将价格降低到p*,以使竞争对手遭受损失而退出。为此,该厂商必须通过的产量为Q*,因为在价格为p*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如果已存厂商和竞争对手的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相同,竞争对手的产量仅为Qi,损失量为图中的ABCD所表示的区域。而实行掠夺性定价的已存厂商必须生产Q*-Q1单位量的产品,从而使该产业的总产量为Q*,而价格保持为p*。为了生产Q*-Q1单位量的产品,该厂商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就高于价格p*,其损失量为图中AEFG所表示的区域。所以,在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行为期间,已存厂商的损失大于争对手。

在已存厂商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行为期间,消费者获得了利益,因为,此时的价格较低。如果掠夺性定价策略取得成功,价格上升到较高的(垄断价格)水平,消费者将受到损失。

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的已存厂商不仅要能够迫使竞争对手破产,而且要确信破产厂商的资产被永远驱出该产业,或者至少是受到自己的控制。否则,其他厂商还可能购买这些资产,再次进入该产业。因此,最可靠的掠夺性定价策略行为是,迫使竞争者破产并购买其资产。

掠夺性定价模型受到的批评主要是,很难将已存厂商的行为和竞争者的行为区分开来。如果各厂商的成本是相同的,竞争者同样也可以对已存厂商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如果厂商之间没有区别,就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厂商处于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行为的地位,而另一些厂商处于被掠夺(被驱出)的地位。

当一个厂商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的时候,其他厂商未必会形成不敢进入的心态,而可能采取相应的其他对策。如果竞争者退出产业和调整资产的成本不高,已存厂商就很难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因为,当已存厂商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时,竞争者可以将资产转移到其他产业;当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的厂商提高价格时,竞争对手再进入该产业。

掠夺性定价策略模型通常假定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的已存厂商是大企业,竞争对手或新进入厂商是小企业,大企业能够经受得起损失而小企业经受不起。但这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其他大企业就不会进入?如果小企业竞争不过大企业,那么,整个经济中就会充满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小企业被大量的大企业所取代。所以,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的厂商就会面临作为新进入者的大厂商的竞争。因此,即使假定小企业竞争力弱(这一假定本身就未必可靠),掠夺性定价策略行为也未必会导致垄断利润的存在。

掠夺性定价模型成立的一个关键是,要使竞争对手或潜在的进入者形成惧怕已存厂商的心态。如前所述,如果各厂商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一个厂商能够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而其他厂商会惧怕进入。因此,掠夺性定价策略理论的发展就是,假定厂商之间具有差异,即各厂商的地位是不对称的,一些厂商可以利用这种不对称性来获得某种优势。例如,假定一个厂商可能是高成本厂商或者低成本厂商,而只有这个厂商确切知道自己的成本。对于新厂商的进入,已存的厂商可以基于两个原因之一而降低价格:第一个原因是,已存厂商是低成本厂商,降低价格表明该厂商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即价格低于新进入厂商的成本而仍然高于已存厂商自己的成本。第二个原因是,已存厂商是实行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高成本厂商。但是由于地位的不对称(如已存厂商具有较长的历史,因而形成了市场信誉),实行价格低于成本的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高成本厂商可以使新进入者以为它是低成本厂商,因而不敢进入。

三、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Limitpricing)是另一种非合作策略行为。在简单的限制性定价模型中,潜在的进入者相信新厂商进入后已存厂商不会改变产量。而且,新进入的厂商相信整个产业的总产量将等于其自身的产量加上已存厂商目前的产量。产量的増加将导致价格下降。已存厂商将其产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价格确定在能够阻止其他厂商进入的水平之上。

显示了限制性定价模型中潜在进入者和已存厂商的行为。在图中,已存厂商和潜在进入者面对着同样的产业需求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如果已存厂商的产量为Q*个单位,而且当新厂商进入时仍然保持这一生产水平,则新进入者面对的需求曲线等于产业需求曲线减去Q’从图中可以看到,进入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产业的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Q*个单位。如果潜在的进入者决定不进入,已存厂商的产量为Q*个单位,价格为p’如果新厂商决定进入该产业,生产量为Q1,则该产业的总产量为Q1+Q*个单位,价格将等于p1。p1正好等于产量为Q1的潜在进入者的平均成本,这意味着不存在对进入该产业的刺激(假定经济利润为Q时就不会有新厂商进入)。如果产量确定为Q*,使新进入者面对的剩余需求曲线低于(或等于)其平均成本曲线,则新进入厂商的产量就不能使其获得利润。已存厂商选择能够产生这种效果的产量Q’能够收取的价格为p’这样的价格就是“限制性价格”它高于其平均成本,但不会引起新厂商的进入(即限制了新厂商的进入)。实际上,已存厂商未必真的要生产Q*单位的产量来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而是只要威胁其他厂商:如果有其他厂商进入该产业,我就将生产Q*单位产量。

这一策略行为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进入者会相信已存厂商将像它所说的那样做?为什么要确信当新厂商进入后,已存厂商将继续生产Q*单位的产量,而无论新进入厂商的产量是多少?而且,与早期的掠夺性定价策略模型一样,在这一模型中,已存厂商与新进入厂商之间也没有差异。假定两者具有同样的成本曲线。如果进入后两者的成本相同,就很难说明按照所假定的行为,一个厂商怎么能将另一个厂商驱逐出该产业。人们同样可以说,潜在进入者也可以威胁将进入该产业,并生产(T单位的产量,从而把已存厂商驱逐出该产业。新进入厂商很容易吸引消费者,只要以低于p*的价格提供产品,而这一价格远高于最小平均成本。

为了克服早期的限制性定价模型的上述缺陷,这一模型后来有了新的发展。使限制性定价可信的关键是,当新厂商进入时,市场环境要使得已存厂商具有生产Q*单位产量的动机。考虑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在第1时期,厂商1是唯一的生产者。在第2时期,可能会有其他厂商进入。在第1时期,厂商1可以投资建设自己的生产能力使得在第2时期它的产量只能为Q*个单位。如果厂商1能够做到这一点,则如果在第2时期确有新厂商进入,就会毫无疑问地确信厂商1的产量一定是Q*。而如果厂商1使其他厂商确信了这样的后果,在第2时期就不会有新厂商进入了。这样,厂商1就成功地实行限制性定价策略。在这一模型中,已存厂商和新进入厂商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已存厂商能够在第1时期进行投资作出关于第2时期产量的决策,而新进入厂商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厂商1可以利用的基本的不对称性,它使得在厂商1方面策略行为具有可信性。

这一策略行为模型有一个有趣的性质:厂商1在第1时期花钱以限制自己在第2时期的产量。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投资,在第2时期,厂商1具有更宽的选择空间;而进行了投资,在第2时期,厂商1反而没有选择余地而只能生产Q*单位的产量。初看起来,这使厂商1的处境更不利了。但是,事实上是使其更为有利了。因为厂商1的投资使得其他厂商确信在第2时期,新进入厂商将面对厂商1所生产的Q*单位产量的威胁。换句话说,明显地恶化自己的处境,反而能够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像孙子兵法所说的“置于死地而后生”。

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这一’模型所表明的关系。是一个扩展型博弈(extensiveformgame),它显示了每一厂商额所有可能的行动及其后果。每一条直线表示一个行动,每一个方框表示一个决策点。在第1时期,只存在厂商1,它可以有两种技术选择:(1)选择有弹性的技术,即生产量可以变动。(2)选择没有弹性的技术,即只能生产q*单位产量,这一产量水平将阻止新厂商进入。

如果厂商1在第1时期决定选择有弹性的技术,那么,在第2时期,厂商2(潜在的进入者)如果决定进入,结果是新进入厂商(厂商2)和已存厂商(厂商1)分别获得5QQ元利润;厂商2如果决定不进入,则结果是厂商2获得Q元利润,厂商1获得3QQQ元利润。显然,如果厂商1在第1时期选择有弹性的技术,在第2时期,厂商2就会决定进入该产业。结果是,各厂商均获得500元利润。

如果厂商2在第1时期决定选择没有弹性的技术,即使第2时期的生产量只能为q*,那么,在第2时期,厂商2如果决定进入该产业,则结果是:厂商2将亏损1QQ元,厂商1获得1QQQ元的利润;如果厂商2决定不进入该产业,则结果是:厂商2利润为0,厂商1获得2QQQ元利润。显然,如果厂商1在第1时期选择没有弹性的技术,在第2时期,厂商2就会决定不进入该产业。结果是,厂商1获得2QQQ元利润,厂商2利润为0。

在这一模型中,厂商1在第1时期的决策可以决定第2时期的结果,即如果厂商1在第1时期选择有弹性的技术,则第2时期的结果是新厂商进入该产业,各厂商均获得5元利润;而如果厂商1在第1时期选择没有弹性的技术,则第2时期的结果是没有其他厂商进入,厂商1能够获得2…元利润。因此,在第1时期,厂商1选择没有弹性的技术是有利的。这一模型具有这样的性质:厂商的选择是最优的,其行动以可信性(即确信其他厂商一定会作出某种选择)为基础。

四、降低生产成本的投资行为

每一个厂商的成本都是市场环境的组成部分,而市场环境决定了厂商之间竞争的后果,因此,已存厂商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成本来改变市场环境,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在一个两时期模型中,第1时期,已存厂商(厂商1)有机会进行R&D投资,从而降低第2时期自己的生产成本。假定新进入厂商的成本与已存厂商第1时期的成本相同。这样,已存厂商和潜在进入厂商之间具有不对称性,即已存厂商有可能在第1时期作出投资决策而使第2时期的成本低于新进入的厂商。

假定第1时期已存厂商的固定成本为1元,(不变的)边际成本为6元。如果已存厂商在第1时期不进行R&D投资,在第2时期,其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均与第1时期相同。第2时期进入厂商的成本条件也与此相同。假定产业需求曲线是q=12-p。

在第1时期,已存厂商即厂商1是一个垄断者,它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价格为9元,生产3单位的产量,利润为8元。在第2时期,厂商1和厂商2(新进入者)具有同样的成本条件。第2时期的均衡状态是每个厂商生产2单位的产量,价格为8元,利润为3元。因此,厂商1在第1、第2时期的总利润是11兀。

假定已存厂商在第1时期有机会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投资7.01元,厂商1能够在第2时期使边际成本降低2元。当第2时期面临竞争的情况下,厂商1会不会进行这样的投资呢?如果厂商1进行投资,在第1时期会减少利润,即从8元减少为Q99元(8-7.01=099元)。但是,在第2时期,厂商1的状况将会改善,因为,边际成本从6元减少到4元。在第2时期,均衡状态为:

同类推荐
  •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初步答案可以肯定为,是浙江商人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然而,浙商的崛起又是凭着什么呢?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因此,要探究浙商崛起的原因,必须从浙商与其他区域内的商人群体的比较分析中来展开。为什么“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步,“五低”起飞(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低)的浙商,会成为全国第一创富集团?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咱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区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主要分为:综合篇、监管篇、经营篇、地方篇、大事记。
  • 趣味经济学100问

    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并不意味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仅仅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本书帮你找到了通俗易懂、简便快捷、生动形象地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全书用生动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突出趣味性,以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本书将为那些希望轻松学习经济学的读者提供愉快、轻松的阅读体验,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WTO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

    WTO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

    本书从介绍WTO有关机电产品贸易规则入手,全面阐述WTO的反倾销协议、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知识产权等其他涉及机电产业保护条款等内容。
  • 市场秩序: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

    市场秩序: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热门推荐
  • 下笔成神

    下笔成神

    一本破旧的日记本,能让人梦想成真!轻轻地写下一行字,你就能够改变世界!你是否还记得你儿时的梦想?当初的愿望都实现了吗?成功从写日记开始!一个毕业即失业的三流大学毕业生,无意间从书堆里找到了孩童时代的日记本,从此翻开了人生灿烂辉煌的篇章!日记本的第一页歪歪扭扭的写着一行稚气未脱的铅笔字:“我以后要当一个科学家!”谨以此书献给满怀梦想的你们!
  • 修神者之王者回归

    修神者之王者回归

    从万众瞩目的王,沦为平凡世界的修神者。从头开始的修炼,他不再孤独,有她陪着他重登宝座。神王之路,纵使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 混沌破生

    混沌破生

    一个阴谋使得苏风的母亲被牵扯入内,苏风为救母在族中掀起轩然大波,然苏风却含恨而终,阴谋延续,苏风死前被打出灵魂再次转世为人,名为林天,不幸的是林天因出生时的意外从小不能修炼,一次意外遇到一位老者,此后打开了他的修炼大门,然而林天是一直平稳的修炼下去直到成为强者,还是唤醒前世苏风的记忆去奋身救母并揭开阴谋。
  • 三绝钩

    三绝钩

    声声慢寂寂寥寥,悲悲切切,半醉半醒半生。往事流水如烟,真情难舍。跌跌撞撞坎坷,怎抵过,那缕忧伤?梦已醒,心彷徨,谁留恋谁感伤。玉龙雪山悲情。憔悴潇,几人能懂真情?吾之豪情,烈酒骏马风声!笑饮血雨腥风,叹人生、风花雪月。这一次,输给苍天真威风!三绝,绝情,绝善,绝忠。邪恶胜善良,狠毒刺忠肠,无情斩有情。十五年前,少年高鼎晨以一把梨花枪名震江湖,没人知道他的来历,接手四海镖局后更是如日中天,正当得意时,突在两年后,满门被灭,成为江湖悬案,是昙花一现,还是血雨腥风,十八年后儿子高渐飞能否解开悬案。。。此时,七绝宫重现江湖,神秘组织森罗殿暗潮涌动。。。密谋江湖新一轮的血雨腥风。。。
  • 竹马站住:青梅太撩人

    竹马站住:青梅太撩人

    她,本是诺普利亚大陆的公主,却只因不愿生活在高墙大院内做一只折翼的小鸟,阴差阳错成了赫岚家的小小姐,人称“七小姐”。俗话说:宁惹赫岚铭殇怒,别让七儿小姐哭。他,赫岚集团大少爷,对待任何人都是冷漠的,唯独独宠她。他的一生,只因遇见她而改变。情节1:“少爷,南家二少爷对小小姐当众表白。”“给南家二少爷订婚。”“是。”情景2:“少……少爷,,小小姐交往了。”“哦?任她去吧。”因为他知道一定她们坚持不了多久,对于她,他是相信也确信她真正喜欢的人一直都是他。情景3:“少爷,小小姐被甩了。”“什么!”他摔门而去。这次真的怒了,虽然他不乐意他们在一起,打那并不代表别人可以那么对她。
  • 龙凤再生缘

    龙凤再生缘

    叙述孟丽君女扮男装高中状元与夫婿皇甫少华团圆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 重生之神皇

    重生之神皇

    秦枫在地球上报仇后投江,没想到重回六年前,重生后发现这个世界不一样了,这里有修真者,有修真界,仙界……
  • 总裁大叔,娇妻甜甜甜

    总裁大叔,娇妻甜甜甜

    婚前婚后,她表示完全是两个世界。婚前,两人是甜蜜又浪漫的,他把她宠上天,有求必应的完美大帅哥。婚后,他化身为狼,睡她睡得昏天暗地。老天,这样的日子还怎么过?
  • 妖神邪刀

    妖神邪刀

    千年前我得妖神传承,柳家因我而覆灭。千年后我强势归来,欲与天比之高低,无意中扯出惊天迷局,昊天老祖我回来了!
  • 一刹沉浮

    一刹沉浮

    她,是游走在自由与爱情之间的女子,明明渴望自由,却又不舍羁绊,明明渴望爱情,却望而止步。他,富甲天下,在利益与她之间,他选择了利益。他,九五之尊,在皇位与她之间,他选择了皇位。明知道那是一碗剧毒,她还是无悔的喝下,临行前,笑着说:我没有后悔过。百年光阴,转瞬即逝,垂暮之年他说:我最恨轻易放开她的手。他说:我最恨没能早生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