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0600000005

第5章 肖照

上海老话称照片为“肖照”。肖照,其实这个词语十分贴切,而且很文艺、很雅。

上海大约是全中国最注重拍“肖照”的一个城市。

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路易 ·达盖尔在一块光滑的涂有感光乳剂的金属板上,经过照相机的感光,再通过药液的化学作用,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19世纪50年代,中国还在咸丰年间,上海已开设出全国首家照相馆“公泰”,经营者罗元祐是个广东人,曾为清道台吴健彰的会计司。那时拍照片收费昂贵,直到 20世纪20年代,一张全身小照片要收大洋一两块,当时一担米不过卖三块大洋。故而现今拿得出 20年代照片的上海人家,多为旧时望族富有人家之后。

照片刚在上海问世时还不兴拍风景或静物,多为人的肖像,照片是人的肖影的克隆,故而上海话称为“肖照”实在十分贴切。

直至清末,上海地区的照相业已十分发达,以至后人都公认,中国的照相业是从上海开始。 1905年出版的《绘图游历上海杂记》也曾作如此记载:“照相之法,出自西人,传于上海……”

查考上海近代史,我们可以发现,但凡中华第一的西方现代文明,大都是在上海萌芽破土,也唯有上海的水土才合适这些西方新玩意儿的成长。

不过上海的市井百姓,在摄影术刚刚传入上海时,将其视之为摄人精血的邪门歪道。传说早年的上海人唯有在每年年关上城隍庙烧香时,才去照相馆让镁光灯对自己闪一闪,然后照片也不拿就走人。为的是,将上年的晦气摄去,喜洋洋地迎接新年。难怪相传,上海首家照相馆就是开在老城隍庙,似是有理可据的。

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照相业已逐渐兴隆,去照相馆留个影,一般中上等上海人都视之为十分隆重的事情,但不再有迷信的顾忌。

为招揽生意,上海的照相馆竞相为名伶名妓照相,再将其出售,有点如今日的明星闪卡,以迎合小市民娱乐观赏的心态,所以上海早期的照相馆大都集中在三马路、四马路上。

1884年我国第一本画报《点石斋画报》第三期,刊登一幅题为“我见犹怜”图,画中两个太太,一位坐着一位站着,中间隔着一张西洋式圆桌,桌上放着一盆花卉,背后是画着堂 ·吉诃德式风车的西洋风景屏风。由此可推测,在19世纪80年代,上海人拍肖照已相对普及,连深闺中的淑女贵妇也会出来拍肖照,可见上海文明开放之先。

直到20世纪30年代,拍肖照在上海人生活中,仍属一件大事,绝不像现今这样,照相机里永远装着胶卷,有拍无拍地随意揿几张无所谓。

上海人第一张慎重其事的照片,当为满月照,然后是百日照、周岁照、入学报名照、大学毕业照、结婚照、与第一个孩子的合影照……从前上海人,四十岁一过,好像戏已唱完,连拍照片的兴头也疏懒了。于是,只有逢四十、五十、六十等大生日,才想到拍张肖照留影,反正年纪一大,拍单个肖像越来越少,横看竖看都看不入眼,越看越触气——心一横,不拍了!而合家欢,倒很喜欢拍,子子女女一大堆,自己当中一坐,手里再抱一个,心里自然很有几分喜气,很有种成就感。

上海旧时照相馆,合家欢照都是其主打项目之一,特别当时家庭照相机不普及,拍合家欢就非去照相馆不可,如此全家兴师动众打扮好涌向照相馆,也可算是家庭一桩盛事,特别对小户人家。但凡拍合家欢,必也有个主题:为纪念某个特别日子,或者某个长者大寿,某个有出息的小辈毕业或结婚……上海人家想到要拍张合家欢,必是相对家道顺利、财旺丁兴,否则,是没有那份心思拍合家欢的。

上海老人家都喜欢拍合家欢,镁光灯一闪,那份祥和兴隆的气氛,就给永远固定下来。闲时看看这幅合家欢,会切切实实感到拥有的安慰和幸福。难怪电影《家》中,高老太爷病危之时,导演特地处理这样一个镜头:高老太爷要觉新摘下墙上那张合家欢,老泪蒙眬地恋恋地抚摸着这张多年前的合家欢,因为,那是已逝去的高家流金岁月的象征。

上海老式人家的合家欢肖照十分有意思,特别那些四代同堂的照片,坐当中的家长们必是瓜皮小帽,长袍马褂,加绣花裙袄的女家长;风华正茂的中年一代西装革履,旗袍、绣花鞋;花样年华的第三代梳着飞机头,穿花花绿绿的夏威夷衬衫和时尚的布拉吉、高跟皮鞋;第四代给搂在长袍马褂怀中,是一身城中最新款的童装……因为拍合家欢,各人都将自己心目中最中意的时尚装束穿出来,等于汇合了各个时期的衣着时尚和审美,老照片的价值就此体现出来。所以讲,几代同堂的合家欢,同时也是一份真实的城市人文历史档案。

老上海人拍照片有许多忌讳。首先,据说拍四世同堂的合家欢时,必得缺个把人,或者因为“月圆则亏 ”“水满则溢 ”的警戒,也或者是上海人一种策略性的自圆其说:旧时因交通不便,而三代四代大家庭往往人口庞杂,各分东西,要一人不缺赶这合家欢镜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弥补这种心理遗憾,就有了这不成文的说法。

肖照的问世,确实很大程度改变了上海人的生活。其中一大革新是以肖照代替原本制作耗时耗力的先人肖像。

肖照未在上海人生活中流传开来之前,上海人的先人遗像都是请绘画工匠画的千人一面的象征式肖像,称之为“尊”。

“尊 ”的画工很细致很讲究,“尊”上的先人都给画得很气派、很雍容,男女都穿着朝服、挂着朝珠,男的戴着翎毛、官帽——反正人都不在,死了,不会有人去外查内调他们的先人是否真的做过官,做的是几品官。

中国人讲究家世,“尊”的画匠们在这里极力满足客户的需要,大方地给“尊”中先人封上各种爵位的官阶。于是每逢过年、冬至、清明等大节,两张甚或更多的“尊 ”就刷刷给挂了出来接受后代的祭拜。

肖照进入上海人生活中,先人的肖照代替了昂贵的“尊”,科学便捷且形象化,先人音容历历在目,远要胜过那空洞的凭空想象的“尊”。

先人们或长袍马褂或西装革履,更有全身戎装、佩着勋章,有的肖照面上还有名人的题词,这下,官阶、社会地位,可是货真价实,不容置疑的。可惜这样的先人遗照大多在“文革”中被销毁了,能够保留下来的,在今天真可谓十分珍贵。因为当时的此景此情此人,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现、不可追回的,只有肖照才能将其记录下来。

文明的进展程度总要付出代价,肖照的普及大大冲击了手工肖像绘画工艺,特别“尊”的工艺,大约早已后继无人。传说在上世纪 30年代,已有外国人在上海高价收购各种“尊”,上海人讲究实惠,纷纷冒着“大逆不道”之名,将老祖宗像卖出去换取时髦的西洋玩意儿,如落地无线电、留声机、电冰箱之类……当然也有那等传统守节的上海人家仍旧保留着老祖宗的神灵。不过现今上海人家中还保留有“尊”的可谓微乎其微;据言苏富比拍卖行对“尊”的卖价,叫得很高。在香港,一对清代的“尊”,一度可换高尚区一套中型住宅。

今天在上海旧区许多老上海人家中,朝南正面墙上仍必有一张二张眉目表情严肃的放大的黑白肖照,逝去的先人仍日日夜夜与小辈生活在一起,督促着后人要荣祖振庭……上海人再海派再洋派,老祖宗前总归不敢失礼,时日久了,墙壁上留下深深的镜框的印痕,那一度灿烂喧闹过的生命,就浓缩在那两帧泛黄的黑白方寸之间,默默提点着后人,我们是从哪里来,我们曾经为这个城市做过些什么……上海人没有故井家园可以缅怀,因为上海本身是个移民城市,我们的“根”,原来就系在石库门弄堂里这两张黑白先人遗像的方寸之间。

现今新生代年轻人早已不耐烦这些表情呆滞的黑白照片,他们也根本叫不出那些肖照中人的名字,他们之间积淀了太多的时光的尘埃,一如那高悬着的两张镜框面上蒙的那层灰尘。

老房子要拆了,那全新的现代化的装修与这黑白泛黄照片如此不相称……正好现有人专门做这收购,收购这些泛黄的粘在印有凹凸的照相馆名字的(这些照相馆十有八九现今也不存在了)照片,据说早几年已有东洋人、西洋人开始收集老上海人肖照,包括那现今新生代人眼中老土又不堪入目的黑白先人遗像,所以上海摊开始了有收购老照片的生意——当然限于 1949年前民国时代的,越老土越好,瓜皮小帽拖长辫子的更佳。

上海有句名谚:人老珠黄不值钱。唯独那给摄入镜头的肖像,其价值原来也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升值。被摄入人的肉体早已化为灰烬直上青天,但他们留下的肖像,成为一个时代的神韵,就像那一颗颗散落各处的珍珠,然后有一天,给一个有心人耐心地一颗颗捡起串起来,称之为历史留影。遗憾的是这方面,西洋人、东洋人似永远比我们早一个节拍。

当然,现今的黑白先人遗像的价值能否如百多年前的“尊”一样可升达一层楼的价位谁也不可知,但其真正的价值还在,他们是今天上海人的“根”的所在。

对“根”的意识的珍惜和重现,好像东洋人、西洋人都要比中国人强烈,包括已远渡重洋的华人后裔。他们的客厅壁炉架上、银器橱内,很艺术地嵌放着自己先人的肖照,那鹅蛋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沉甸甸的喷银相架,错落有致地排列出一股浑厚的我们称之为历史的气息。

“……这是我的曾外祖父,他来自西班牙马德里, 1892年来到纽约,这是他在移民局照的……”

“……这是我的曾祖父的外婆,她是俄国女伯爵……”

“……这是我的太祖父,第一代美国华人,当年从台山卖猪仔到加拿大修铁路;这是我的祖父,第二代华人,二战时参加过冲绳岛战役,这是他在冲绳登陆胜利后照的……”

我们常常笑话美国人只有两百年历史、英国人保守,但走进他们的客厅,我们会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感。今天,在我们装修现代的三房两厅里,我们能向外国人介绍什么?除了最新式的宜家家具,一两件旧货店里淘来的真伪暧昧的瓷器!关于你的家族,你对自己根的认识,有些什么可以值得自豪的,可以推介给外国朋友?我们的城市要与国际接轨,我们的人文生活也要与国际同步,然我们在对自己的根的重视和觉悟上,这个空白似已成一个很难弥合的遗憾。

中国古语“瞻前顾后”,我们需要向前看,但也不能一味否认和丢弃过去。列宁说过:“以革命的名义回想过去,如果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不一定非要流血、肝脑涂地才可称为革命,但凡一切敢于挑战陈腐,破旧立新的行为都是革命行为;如今天的资讯革命,以前的工业革命……因此,列宁的这番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常说,继往开来,上海人家的先人留下的肖照,是构造城市历史与未来桥梁的一块块重要砖石。

他们或不是名垂青史的城市精英或英雄,但正如今年上海艺博会上那位外国人以“黄土地”之题展出的那二十万只黄土小泥人——单个看,只是一个个茫然空洞制造粗糙的仿人型泥巴团,但当二十万只浩浩荡荡的小泥人集中在一起,密密麻麻地组成一片扎扎实实的广漠的土黄,虽无血肉,却富有神采:那二十多万对看似空洞茫然的双目内刹时炯炯地焕发着生命的华彩,在沉默之中,汇成激冲千刃的击力,从五千年中华文明长河的上流奔腾而来,那样地令人震撼。

只有上了一点年纪,才懂得从美艳的明星照前回过头来欣赏黑白泛黄的老肖照,每一张照片经过时间的提炼和万劫后的余生,照片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小人物,如大马路上一个黄包车夫甚至四马路的风尘女子,他们凄苦的人生、尘埃般不被人注意的生命,却在不经意的镁光灯一闪中,在光影中得到了永生。笔者手头陆续收集有近千张老上海人的肖照,都是来自海外亲友五十多年甚至七十年前随身带出去的照相本;闲时很喜欢与他们进行超时空的对话;他们用隔世的目光从肖照中冷静地打量着我,因为已卸装下台了,那消失的、永不会重演的那台戏文,从此音尘两绝,但是,我还是能从他们肖照中,找到几抹未揩净的油彩……

肖照之外已历经几遍桑田沧海,唯影中人,仍以一抹超然的微笑看待人世间花开花落。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智囊)

    中华国学经典(智囊)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兵发死亡谷

    兵发死亡谷

    围绕建军80周年,人民武警出版社认真组织《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和《忠诚卫士风采》等国家重点图书的落实工作。其中,《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一共出版六本,分别是《中国武警特别行动》、《世界反恐大扫描》、《大搜捕》、《兵发死亡谷》、《铁血英雄》、《千里护卫毛泽东——武警警卫工作秘闻》。这套丛书通过选择一个个特别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武警。
  • 睡月

    睡月

    《睡月(一本写给未来的诗)》汇聚诗人全部心血,作者以汪洋恣肆、绚丽无匹的想象力,岳中炼玉、渊薮识珠的洞察力,营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灵感世界。诗中的主角除人以外,还有神祇、星辰、河流、鸟兽、花木。
  • 峭壁嶙峋石斛情

    峭壁嶙峋石斛情

    两兄弟扎根深山,种药八载,辗转多方,终于觅得伯乐,识得“仙草”,仙草才得以重见天日,为世人所知,从而造福人类。
热门推荐
  • 无尽帝道

    无尽帝道

    我用九世苦等,诉说百世的爱恋,你可知道,我,欠你一世情缘。(总的来说就是主角呐寻找女主之一的灵魂碎片,转世轮回)
  • 三国笑谈

    三国笑谈

    黄巾起义是怎么回事?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三国……
  • 重生之妻子好霸道

    重生之妻子好霸道

    前世,渣女慕容凌幽偏爱贱男,堂堂慕容王府至此皆败。白莲花妹妹夺我地位夺我爱人,夺我宠爱。父母被杀,兄长至残,女主致死。看她如何逆天改命,夫妻两人携手共进!——简介:一、前世;洞房花烛夜,人生四囍之一“夫人嫁致本府,为夫定当宠你一生!”当夜新郎在书房度过一宿……二、今生;洞房花烛夜“夫君~今晚我们洞房花烛~奴家为你更衣吧~”一夜春意盎然……三、“凌儿你是因为喜欢我才嫁给“”你想多了,夫君是我最爱的人,王爷哦不对,现在是太子了,您该去敬酒了吧?!“
  • 方士传说之许愿珠

    方士传说之许愿珠

    许愿珠,方士们留传下来的绝世之宝,得之可达成心愿。然则所得必有所失,等价交换乃世间不变的真理法则,愿望越大代价越大,它究竟是众神的馈赠,还是恶魔的呼唤,是成功驾驭住梦想,还是被狂热所吞噬,也许在这里你能有所明悟。
  • 千妖乱物

    千妖乱物

    本文已经停本,全文重修版本请看我的作品《千妖重影》
  • 盗墓笔记前传

    盗墓笔记前传

    小哥闷油瓶的过去,终极的秘密,老九门一切的开始!
  • 斗战邪神

    斗战邪神

    天地不仁,正邪难分。无尽冰冷黑暗的深渊,欲望纠缠着罪恶。宿命轮回的其间,毁灭即是重生。少年自九幽北境而出,以邪证道。
  • History of the Impeachment of Andrew Johnson

    History of the Impeachment of Andrew John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舞大清

    火舞大清

    傲然的站在了天宫之中,看尽了人世间的锦绣与繁华,万里山河,从盛世到败落,从愤怒到悲哀,三百年已过,争来争去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一切的一切不过是空虚幻一场罢了,重活一世,看他们如何纵横大清,扭转乾坤……但是,当他们遭遇了梅花烙、还珠格格、新月格格的时候,又会如何了呢,面对一群脑残,他们又如何能够容忍呢……本书涉及了琼瑶奶奶的故事,如果有雷同,实属正常现象。继上官无敌《都市聊斋》之后的业余之作
  • 恶魔凌少芯凌相约

    恶魔凌少芯凌相约

    在女主慕容芯倩八岁的时候,救了一位小男孩,那男孩竟是亚洲第二北冥家族的太子爷———北冥凌寒,离别之时,男孩拿出两条水晶手链,一条白色,一条黑色,他将白色手链送给女主,黑色手链留给自己,并且约定一定还会再相遇的。谁知,女主第二天便出国了。十年后,女主回国。当她找到男孩时,却又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明鼎哥哥在一起,得知真相的女主,又会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