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0300000011

第11章 教材,物为我用(3)

你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游园不值》,自然就会获得不同的收获。同样,如果用现象哲学、交往哲学来解读《游园不值》,其况味也不尽相同。这里不一一赘述了。但同时,我们是否应当从另一个角度深入思考:这些思想的声音,这些矛盾与碰撞,怎么分辨谁是谁非?在了解了作者心的境遇,再面对了不同的“声音”后,该如何取舍、何去何从?

于是,运思还需更进一步。于是,教师又会进一步思考:解读中获得的思考,如何变成课堂的思考?即如何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文本中,有没有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以及作者意识以外的东西?应该在文本的哪几个问题上聚焦?哪些文本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体会文本的意义?哪些互涉文本有助于学生自己置疑探究,以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精神上育出一株株高大的“运思”之树?

二、由思抵达诗

带着这些“运思”,要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这首诗,实现更好的“运思”,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参照,那就是编者的意图。教材在编排中,为什么要选编这首诗?编者究竟要达成什么目的?除此,你必须自问:编入教材后的这首诗,究竟该怎样教?怎样走进诗的本身,并且更适合当下的语文教育?追本溯源,其实,就是追问,你究竟追寻怎样的教育理想?

毋庸质疑,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但,如何将这教育的理想结成教育的成果?如果说“运思”的过程就是“由思抵达诗意栖居”,而这抵达的过程,恰恰就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关键,也是文化积淀为人格的保证。想到此,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母语教育,他们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可能远没有中国学生丰富与扎实,以至于布什总统也因错误百出的文法常常被人嘲笑。但他们的思考水平,却是任何人都不敢小瞧的。当然,如果布什总统没有这些“错误”自然会更好,问题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缺少的不是严谨枯燥的文法训练,而是文学的涵养与理性的思考。

更何况,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外壳,它本身也包含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比如,汉语里男女并列时,男在前女在后,而英语则相反,他们习惯说女士们先生们,这种语言习惯的差异体现了东西方文明对男女地位的不同理解,所以通过语言,我们才常常得以窥见或反思到思维的活动。基于此,当我们带着学生走进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突破了传统的语文观与教学观,自觉审视甚至超越权威的声音,努力把文本自身的意义和“我”的教育诉求建构在一起,形成具有个人体验的“我”的理解。然后走进诗的课堂,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实践性的、创造性地完成课堂的行走。

就古诗教学而言,我们对诗人所描绘的意境要体悟,对诗歌的“意象”要“揣摩”,万不可在一节课中,完全停留在表面的“词语”肌理上,也不能仅达到会读会背,也理解字面诗意的地步,就浅尝辄止了。试想,在没有思索与感悟的前提下,会背与不会背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差别?差别有多大?以前我总在自己班里搞赛诗会,现在想想,心里有一丝隐痛,难道诗歌的作用就是用来炫耀背诵水平的吗?我们是否过于肤浅地对待了诗的意味?若如此一味地“幼稚”下去,指望某时某地。长大后的学生灵感骤来,突然顿悟,“哦”,这首诗原来是这样的!所谓一“诗”功成万骨枯,这一首背后腐烂了万首,学生为此付出的学习时间与代价也就太大了。

你想啊,大多数学生怀着某种期待阅读《游园不值》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些引导,也许只不过重温了一段描写春天的诗句,他们没有经历这种“运思”的过程,只是在旧有知识、语言甚至情感等“量”的积累中再添加了些微弱的“量”。我们怎么能期待这样的语文教学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人生呢?学生的情感,如果没有在诗意的徜徉中得以触动、升华和顿悟,那么在这个飞速发展、多维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要等到所谓的“量变”积累发生“质变”,等到灵感袭来、幡然顿悟,恐怕为时久矣。现代教育所追求的远不是如此。

现代教学的开放虽取决于学生,但教师既要顺应孩子的需要,也要让他们茁壮“生长”。反之,就失去了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担当,流俗于妈妈式的检查与督导。教师必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遭遇更多的“风暴”,获得多重资源,不断尝试优化学生原有结构,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增值”。

三、课堂上的“我你对话”

谈了这么多,那么,课堂教学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如何确保学生学有真得?

课堂教学生态,是学生获得精神觉醒,在感受和表达中获得思想与情感升华的过程。即前文所述哦的,教师的备课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过程——解读教学的真正价值也同时由此实现。于是,课堂上呈现的过程,是走进教材本身,悉心倾听文本的“规定性”,给作者以最大限度的人格尊重;然后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教材与时代的联系,探知新的生活走向;最后回归“自我”,思考教材的学习与自我的关系,通过阐发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体现人之为人应有的自尊的过程。

这个教学的过程的效果,好比伊萨克说的:“你若要表达真实感受,不论他人会给你什么样的影响,你都必须透露内心最忠诚的声音。”今天,不论是为师的我们还是孩子,都已经被各种“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的声音淹没,要抛开固陋陈规并不容易,但是秉持着一份忠诚于内心的执着与坚持,我们坚定必须和学生一起与文本展开更加深入的汇谈,我们的课堂必将走向哲学意味。

这种哲学意味所引发的深度会谈,会使课堂不断产生直指内心的自我追问:“我在哪儿?”这个“在哪儿”确定了教学中的那些“散点”(词语),就像花、草、树、木、群山、鸟语被组合在一起一样,构成了一幅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风景画。散点构成整体,于是诗歌之心,便被教者、学生触摸并唤醒,获得鲜活的生命。此刻,对于《游园不值》,你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旺盛生命力的诗”的层面上了。

于是,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又回到题目中的“不值”追问:诗题仅是讲游园未能进园,未能得见园主人吗?既然“不值”即“不遇”之意,那“不遇”的感慨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红杏出墙”,引发出“春色满园”?通过不遇中所拥有的,“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生活给你关了一扇门,还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引发出“不遇中有遇”的禅意?当我和学生们最终水到渠成地获得这一体悟时,我们感觉,这是多么幸福的自我超越啊!当然,这种“哲学发现”,并不一定意味着“当然”与“绝对”。在对文本解读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到多元解读的边界。这时,你会进一步认识到:在那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叶绍翁所写的园也许不仅仅是一座物质的园,那更可能是一座精神之园。这样,我们也许就不会只满足于停留在理解“不值”的表面意义的层面上,而更要探寻其“所意味”的、多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了。

听过这堂课的老师评价说,“不遇中有遇”的主题,从文字、文学、文化的教学梯度中解读出来,由浅入深,又能深入浅出,并最终回归到“人生”本身。而这一切是在对诗歌文字的“虚心涵咏”中,在有理有据、层层剥笋的咀嚼推敲中达成实现的,决不是脱离“语文”的天马行空。

“问题不在于教材和课文是什么,而在于教师把握它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在学生心中我们就会像孔子一样获得一种真诚的尊重与敬爱。”这是《中国教育报》上刊载的《莫用学生的主观性取代教师的主体性》中的一句话,读罢心中顿感肃然。这又让我想起《圆明园的毁灭》、《秋天的怀念》的教学引起的反响,以及《晏子使楚》的解构而引起的广泛议论。这说明,教材的“备课”功夫,是制约教学高度的“瓶颈”,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切地认识到,教学前进的力量,是来自于“我你对话”(教师与自己、与教材、与学生)所达成的最具有生命活力、人文情怀和文化远见的“备课”,而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苦苦追寻的教学境界。

同类推荐
  • 古老的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

    古老的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

    本书对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进行了考证和研究。全书共分七章,包括崇7文化、古代创世观与生殖崇拜、神话的结构和考证、来自生命科学的启示、男性动态周期等。
  • 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甘肃发展报告(2005)》是甘肃省统计局向社会各界推出的、关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预测的综合性的年度分析报告,是创刊以来的第2本。其内容丰富、全面,数据权威、翔实(注:为忠于原著,重要文献篇中的数据未作更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甘肃发展报告(2005)》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全省篇,包括2004年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及对2005年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分析;第二部分为地区篇,包括十四个市州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及对2005年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分析;第三部分为专题篇,是统计工作者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专题分析。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师角色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师角色

    由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教师在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中,在不同时间、空间里,与学生、教育内容以及各种环境之间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从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于不同时代里,教育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在变化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就随之变化发展。当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迁,通过教育与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变革着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师的角色正在产生根本的变化,要求教师角色实现转换。
  • 走进多元智能(名师解惑丛书)

    走进多元智能(名师解惑丛书)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热门推荐
  • 恶魔王子们咱们走着瞧

    恶魔王子们咱们走着瞧

    当人人羡慕的倾国倾城的三位恶魔公主,遇上了六位恶魔拽王子,三位是蕊磊国的世家王子,三位是蓝辰国的世家王子。他们的恶魔性格,让人害怕,对方却比他们更恶魔,究竟最后会怎样,是否能修成正果。敬请入坑。--------节选章节内容-------“你们拽,我们比你们更拽!”三位公主叫嚣道。“好啊,等着你们,拽公主们。”六位王子笑呵道。“很好,恶魔王子们,咱们走着瞧!”三位公主气得无言以对。。。。。。。。。
  • 豪门来袭:军爷的首席萌妻

    豪门来袭:军爷的首席萌妻

    付梓林看着林森森,一脸严肃:“我刚才做好的蛋糕哪儿去了?”林森森捂着嘴连连摇头。付梓林点着对方的鼻子轻笑:“谁偷吃谁是小猫。”林森森无措的眨了眨眼睛,良久之后低头小声道:“喵。”
  • 玄天志

    玄天志

    一个无名乞儿将死之时意外获得了“上古传承”。本以为这一世可以逍遥自在,却又阴差阳错卷入了一场天下纷争之中。为摆脱困局,苏竟不得不在绝境中挣扎求生,反而陷入一个更大的乱局之中。”老天,你真的不是在玩我吗?“
  • 战尊凌天

    战尊凌天

    【2016年度销售冠军,玄幻热销王】天命大陆,苍穹之上,共有三十三条银河,亿万星辰,皆为天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银河,打开星门,凝聚星魂,成就天命修士。传说,有强大的修士,打开星门,凝聚亿万星辰,身化银河,成就最强战尊!问九天从山村走出,凝聚三十三条银河,身化太古战神,叱咤三界,大闹三界,演绎无上传说!读者群:172786292。
  • 神韵大陆之废材三小姐

    神韵大陆之废材三小姐

    谢谢你让我遇见你。是废材时,受人人鄙视。是天才时,却受人人的奉承。“当我还是个废材,还是当时那个傻傻的夏雨曦,你还会爱上我吗?”“你是不是笨啊,如果你还是傻傻的,我们今生今世就会陌路!”呵,果然。当她受尽挫折,成为神韵大陆唯一的统领者,她才发现。这世上竟如此荒唐!弱者受欺凌,强者骄傲。因此堕落。在这世上,她已无人能敌,她却向往废材时的生活。当你享尽了荣华富贵,你有没有没想过,迷失自己了吗?
  • 出轨皇后:皇后不听话

    出轨皇后:皇后不听话

    江山家国她无福消受,于是走江湖,玩天下,遭遇众多谪仙般的男子,得她红颜一顾。霸道狂妄的东华国皇上,温柔似水般“冰王爷”,风流潇洒,俊朗非凡的第一相,狂肆邪魅的将军,究竟谁是她的良人?
  • 路过爱情:没那么简单

    路过爱情:没那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故事,暮然回首时才发现幸福就在身后。你的爱,我的痛,没那么简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断灵剑

    断灵剑

    林仇说:“我的兄弟不会一厢情愿。”沈觉晗说:“我心已绝,我命不悔。”邢凯说:“以吾光,照亮吾兄之道。”林仇说他这一生最爱白诗芯,没有亏欠没有惭愧只是单纯的爱她。且看林仇到最后如何带领兄弟和爱人到巅峰!“我的梦想,就是登上武道巅峰!兄弟在旁!爱人拥怀!我的道……要么有情,要么,无我!”
  • 美国老公

    美国老公

    作为一个美国人,艾伦显然有些不合格,不爱吃甜食,不喜欢宅居,体重不超标。作为一个美国兵,艾伦绝对属于军事素质过硬同时思想政治绝对不过硬的那种。作为一个独生子,艾伦却毫无家族利益观念,一心只让自己爽。想来想去,他似乎只有一个属于中国的灵魂能拿出来炫耀一下了“嗨,美女,你看我普通话说的怎么样?”
  • 现代讼棍

    现代讼棍

    讼棍,旧社会唆使别人打官司自己从中牟利的人。现代社会是否还有这种人存在,本书讲述的就是一个从混混到以打官司吃饭的人的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请不要对号入座。